三年级下册3.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下册3.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 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材分析
《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是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公共生活观念,懂得良好公共行为方式的基础上培养关爱、同情的社会性情感重要的一课。本课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关爱,使他们乐于并善于给别人提供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从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包含三个内容:自己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以及雷锋的故事。“活动园”设计的是一个献爱心的拓展活动。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善于帮助别人”,从反面事例引导学生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包含两个内容:校园生活中关爱他人却遭拒绝的事例,社会生活中关爱他人却没有考虑他人真实需求的事例。“小贴士”提醒学生关爱他人的注意事项。“阅读角”是班主任智慧帮助学生的故事。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发现生活中不同的关爱,懂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关爱,形成关爱、同情的社会性情感,愿意并主动传递爱,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和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的行为是不分大小的,引导学生关爱他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课前延伸
1.学生课前准备:阅读雷锋故事。
2.教师准备:学生实践活动的视频、课件、“做爱的传递者”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课前播放《学校迎新仪式》、《学生实践活动--敬老院关爱老人》视频
师:同学们,你从刚才两个视频中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
感受?
生:......
(二)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我们都有爱心。
二、探究明理
(一)出示学习目标
1.能发现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爱。
2.能感受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爱,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幸福。
3.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别人,主动传递爱
(二)出示评价任务
活动一:身边之爱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我们生活在爱的班级、爱的学校、爱的社会里。
活动二:无声之爱懂得帮助别人温暖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感受到爱的幸福和温暖。
活动三:雷锋故事会讲述雷锋故事,学习雷锋精神。活动四:爱在行动结合学校的雷锋实践岗,制定践行雷锋精神,做爱心传递者的活动方案。
(三)活动探究:
活动一:身边之爱
1.小组讨论,展示汇报
师:说一说,你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
生:下雨天,同学把伞借给了我,我很感动......
生:美术课上,我忘记带彩笔,同桌把他的彩笔借给了我,我很高兴......
生:我不开心时,同学陪我聊天,我很幸福......
生:疫情期间,医生护士冒着危险给我们治疗、核酸检测,我很感动......
师: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
生:别人不方便时,我帮助别人开门、按电梯,我很快乐......
生:公交车上我给老人让座,我很高兴......
生:
师:是呀,助人为乐不仅能温暖他人,也能给自己带来幸福。
2.自读阅读角,思考这两位同学的爱心在哪里?
活动二:无声之爱
师:爱是一种美德,有些爱显而易见,有些则是默默无声的,不留心我们很难发现,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让我们去找一找这些隐藏着的爱吧。找一找,他们的爱心藏在哪儿?你身边还有哪些隐藏着的爱心呢?
生:妈妈每天陪我读书
生:妈妈每天为我做饭
生:奶奶......
活动四:学习雷锋
1.讲一讲雷锋的故事
2.听了这些故事,你认为雷锋是个怎么样的人?
3.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雷锋的故事吗?
活动五:爱在行动
1.师:我们学校设置了“雷锋实践岗”,你认为还应该在哪些位置设置“雷锋实践岗”,日常怎样开展实践活动?
2.根据方案设计表,小组讨论设计活动方案
总结:孩子们,让我们把这颗爱心的种子随风播散,从身边小事做起,做爱心的传递者。
做爱心的传递者献爱心不是一次两次心血来潮的活动,献爱心、做好事要落实到我们每一天的行动当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发扬乐于助人的精神,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自己的援手,做爱心的传递者。
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完成“雷锋实践岗活动方案”,并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10 爱心的传递者
爱心 传递
第 10课《爱心的传递者》评测练习
一、明辨是非
1.小组学习中,小花要求把成绩差的小强转到别的组去。( )
2.老人节的时候,大家都去敬老院给老人献爱心。 ( )
3.小青帮同桌讲解数学题,讲完了她对同桌说:“你怎么那么笨!” ( )
4.有人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 )
二、讨论交流
1. 你还知道哪些“爱的故事”
2. 你认为学校内、学校周边、社区还应该设立哪些“雷锋实践岗”
第 10课《爱心的传递者》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中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的第一个话题,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
这节课我始终从正面案例引导,去感受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发现生活中隐藏的关爱,重温雷锋的故事,“雷锋实践岗”实践拓展活动的设计,这些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指向学习目标: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最后让学生能够主动传递爱。
一、本课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生活实践,内化思想,外化行为,学以致用,开展有效教学。整节课安排了四个评价任务。我用了孩子们亲身经历和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实故事视频情景导入,引出交流话题,这一环节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拉近了学生与教学的距离。
“身边之爱”,回忆生活中自己对他人的帮助和受到的帮助,交流感受,这一教学环节,我以“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呢?”“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的问题,用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场景帮助学生明确关爱他人的行为,并从心理的角度引导学生真正懂得关爱他人,能够给别人也能给自己带来温暖、快乐、力量和感动。明确关爱他人的力量。
“无声之爱”,寻找隐藏的爱心,感受生活处处有爱心,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评价,引导学生明白:隐藏的爱心指的是生活中司空见惯、不易发现的爱心。
“学雷锋”,分享雷锋的故事,深刻感受榜样身上关爱他人的品质,交流如何帮助公共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有爱心的,了解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乐于在生活中主动关爱需要帮助的个人或群体。
“爱在行动”,为了让学生更主动的关爱他人,结合学校雷锋实践岗的实际,设计了“爱在行动”环节,让学生设计制定雷锋实践岗的活动方案,课后安排了“完成雷锋实践岗的实践活动”作业板块,鼓励学生成为爱心的传递者。
课堂上,始终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学生一同去体验探究,既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又起到了引领提升的作用,课堂在师生间平等,民主和谐的一步步对话场景中,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中,以愉悦,兴奋的心情去交流,尽情去感受真实生活中的爱心,不断丰富了自己的体验,有效的达成了学习目标。
二、不足之处1.课前准备不足:学生对“雷锋故事”、“生活中爱心”资料收集不充分,导致对爱心传递广度理解不够,不应该局限于师生、生生、家庭之间的爱的传递,应该更广度,比如和疫情、洪水、地震等联系,那些默默为疫情等付出的爱心人士,他们也是爱心的传递者。
2.“雷锋实践岗”设计环节上,预设不够充分,导致时间有点紧张,汇报交流不够充分。三、改进措施
1.备课时,对课前准备环节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备课,对学生的课前准备任务更明确,要求更具体。
2.更加深入了解学情,深入教材,研读文本,充分预设好每一个环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