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 题 16 太阳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等9个字,会写“寸草不生”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学习 重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经验、独立性提高了,而且中高年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低年级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中年级的教学重点要逐步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参与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与太阳有关的知识或故事,激发学生了解太阳的兴趣。】
引导语: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太阳从西边落下,黑夜便来临,我们对于太阳是熟悉的,你能说一说课前查找的有关太阳的资料和故事吗?
故事:在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在人间的化身是乌鸦。在古埃及人那里,鹰是太阳神的化身,而在北美印第安人的观念中,鸟(代表太阳)和蛇(代表大地)结合,孕育出印第安人。最敬重太阳神的玛雅人,也认为乌鸦是日神的化身。而在中国,关于太阳和鸟关系密切的神话传说也有很多,例如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关于太阳的神话?
资料: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导入:对于太阳,我们似乎是熟悉的,但其实又是陌生的,我们对它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太阳》一课,去认识太阳。(板书课题:太阳)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设计意图:设计初读课文的版块,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为下面的环节作准备。】
1.自读课文,借助已有经验自主识字,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再齐读。
shè shì zhí liánɡ tàn qū shā jūn liáo
摄 氏 度 繁 殖 粮 食 煤 炭 地 区 杀 菌 治 疗
提示:“摄”应读shè,与“聂”相区分,不要错读成niè;“菌”在文中读一声。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1)摄:应读shè,不要错读成niè,可以借助温度计的单位“摄氏度”来识记。
(2)殖:形声字,左半部分表字义,右半部分表读音。
(3)疗:形声字,病字头表字义,“了”表读音。
(4)炭:与“碳”是同音字,可以对比识记。“炭”表示一种事物,可组词“煤炭、木炭”;“碳”表示一种元素,可组词“碳酸、碳水化合物”。
4.书写练习、指导。
(1)摄:左右结构,右半部分中的第一个“又”的捺变成点。
(2)粮:左右结构,左半部分“米”末笔捺变点。
(3)菌:上下结构,下半部分的“禾”末捺变点。
(4)区:要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竖折。
学习任务三: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非常聚焦: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为此,在提取说明要点时,可以抓住关键句,提取关键词,再进行归纳、概括。这一方法的学习,为学生提取要点、读懂文章提供了支架。记录阅读时间就是巩固前面阅读策略单元的学习。】
1.快速默读,梳理内容。
(1)引导:本文篇幅不是很长,请同学们运用之前所学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两分半钟之内,读完全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2)学生默读,老师计时,出示计时器。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梳理。
①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距离远)
②实际上它大得很。(体积大)
③太阳的温度很高。(温度高)
④太阳与地球关系密切。
⑤太阳对雨雪的影响。
⑥太阳对风的影响。
⑦太阳有杀菌作用。
⑧没有太阳就没有可爱美丽的世界。
2.理清层次,学会合并。
引导学生思考:内容概括出来了,那么,哪些自然段是从同一个角度来介绍太阳的,可以合并?
预设:第1~3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太阳的特点;
第4~8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板书:特点 关系)
3.说一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明确:课文介绍了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动植物生长、能源形成、自然气候变化、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关系。
学习任务四:研读课文,学习写法
(一)默读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圈出关键词句,完成表格。(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教师巡视)
(二)分组交流,学生汇报。
说明对象 特点 具体介绍 说明方法
太阳 距离远 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列数字
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列数字、作比较
体积大 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列数字、作比较
温度高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打比方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列数字、作比较
(三)再读课文1-3自然段,完成以下任务:
1. 距离远。地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说明性文字特别讲究准确、严谨,为何在课文中常出现“约有”“差不多”这类的词?这类词语能去掉吗?
明确:不能,数据不准确,用上这类词,表述更严谨。
(2)在写太阳距离地球远的特点时,作者为什么要引用羿射九日的传说?
明确:突出说明文的趣味性。
2.体积大。太阳到底有多大,请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视频演示,对比太阳与地球的大小,让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不拿太阳和木星、火星作比较?
明确:地球是大家所熟悉的事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说明,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2)课件展示地球和太阳对比图片,作者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地球的体积与太阳的体积进行了比较,能够更加突出太阳的体积很大的特点。
3.温度高。
(1)仿写句子,感受太阳的温度之高。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列数字、作比较)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______碰到它,也会__________。
(提示:针对“五千多摄氏度”说一说生活中熟知的事物的温度,如,沸腾的开水的温度一般是100℃,钢铁的熔点在1500℃左右。)
4.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太阳的特点。
课堂小结
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让我们对太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跟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太阳的秘密。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完成《分层作业》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距离远
太阳 体积大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温度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