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6(2)《插秧歌》 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审美鉴赏与创造 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杨万里及“诚斋体”相关知识,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劳动之美。教学重点 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诗歌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的语言特色及白描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 感受蕴含在诗歌中的劳动精神,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 一.预习检测 1.下列各项本诗中出现的字音错误的一组是( ) A.兜(dōu) 鍪(móu) B. 蓑(suō) 胛(jiǎ) C.渠(qú) 朝(zhāo) D.霎(shà) 匝(zā) 【解析】A(máo) 2.下列各组对文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兜鍪:古代战土戴的头盔。 照管:照料,照看。 B.胛:肩胛,胳膊上边靠脖子的部分。 半霎:极短的时间。 C.渠:河渠。 朝餐:早饭;吃早饭。 D.莳:移植。 匝:遍;满。 【解析】C.(渠:他,代词。) 3.对这首诗歌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B.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C.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D.“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解析】B(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4.下列对《插秧歌》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颔联中“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出雨势之猛,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B.本诗的颈联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样,都表现了农民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 C.诗歌最后两句极富生活气息,“照管鹅儿与雏鸭”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 D.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表现了农家的勤劳、艰辛和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辛苦的同情。 【解析】D( “对劳动人民生活辛苦的同情”表述不当。这首诗表现的是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撷取来的劳动场景,虽然诗中也写到了雨中插秧的辛苦与劳累,但并不给人以愁苦和悲伤的感受,始终洋溢着既紧张繁忙又轻松欢快的气氛,充分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勤奋乐观的本质特征。) 二.阅读思考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B.领联点明雨中抢插秋苗的情形。 C.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 D.尾联写田夫嘱咐送饭人回去赶快喂鹅鸭。 【解析】D(尾联写田夫对送饭人的回应。) 6. 杨万里的《插秧歌》描写了农人种水稻5个场景,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 ①____________图 ②____________图 ③____________图 ④____________图 ⑤____________图 【解析】①抛秧接秧 ②拔秧插秧 ③雨中插秧 ④呼唤早餐 ⑤农夫应答 7.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 【解析】全家参与,冒雨进行,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很简单,把诗中相关语句翻译出来并加以概括即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都是具体表现。) 8.“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解析】比喻。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 “笠是兜鍪蓑是甲”本句很明显是个比喻句,一个“是”字,表明了是暗喻:兜鍪与甲都是战斗工具,可见这个插秧也是个战斗;表达效果,应从战斗的艰辛方面加以考虑。) 9.《插秧歌》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此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鍪”(“头盔”)和“铁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从而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 10.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 【解析】“只不答”是说田夫没有答应“朝餐”“歇半霎”;第四联是提醒田妇看管好家里的鹅鸭,提防它们到田里作践。(首先要考虑“唤渠朝餐歇半霎”这句话中的“唤”是“喊”义,而“渠”在古义中指“他”;同时,要结合诗下注释加以分析作答。) 三.迁移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雪水河 阿红 雪水河 是太阳和雪花的女儿 天山并没有恩遇她 一路给摆满了卧牛石 她毅然从雪峰上下来 连眼皮也没皱 一步一声巨响 像夏雷滚滚而过 一步一串浪花 像茉莉花倾满了河 流着,她一路流着 太阳的激情 雪莲的纯洁 鹰鹫的勇敢 塔松的坚毅 和她奔向绿洲的拼搏 A.“雪水河/是太阳和雪花的女儿”这出奇的想象使“雪水河”成为一个柔美的艺术形象。 B.“天山并没有恩遇好/一路给摆满了卧牛石”,这是“雪水河”的“人生道路”,使“她”必然获得由磨难而来的阳刚之气。 C.即使是写阳刚之气,作者也不忘完美和和谐谐的境界,所以“雪水河”顽强的前进是“一步一串浪花/像茉莉花倾满了河。” D.“雪水河”是一个人格化的形象,她集激情、纯洁、勇敢、坚毅于一身,是作者心目中完美女性的象征。 【解析】D项中“是作者心目中完美女性的象征”分析不当。 2.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云之志 李挺拔 都说我是在天庭里闲游 自由自在,无忧无愁 不!我是在大漠中求索 行迹匆匆,东奔西走…… 都说我看破了红尘凡土 才遁入空门,随风飘游 不!我热恋着我的故土呵 看我乡思如雾,一步三回头…… 我讨厌这虚无缥缈的太空 我渴望那郁郁葱葱的绿洲 我之所以迟迟不愿归去呵 只因为还没找到我心爱的情友 一旦结识了我心满意足的伴侣 我就将爱的珍珠,漫天抛投—— 敲着雷的金鼓,披着电的银妆 一头扑向山川,扑向田畴…… A.诗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字面上写的是“云之志”,实际上抒发的是“我”热爱“故土”之情。 B.对诗中“故土”的理解,可见仁见智,既是“故乡”,又可指“我”所热恋的其他人或事物。 C.“乡思如雾,一步三回头”一句借助比喻和比拟,形象地表现出云在寻找“情友”时的迷茫之情。 D.结尾的“扑向山川,扑向田畴”一句的主体既是云变化后的雨,又是“我”倾注的爱。 【解析】C “迷茫”应为“眷恋、缠绵、不舍”。 四.短文写作 1.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纯朴风趣。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①描写事物、叙述事件,富有生活气息,透出朴实自然的风格。板屋、油窗、芍药、棐几和席,均为日常之物,既不华贵也不精致;乘船溪行,是水乡常见之事,这些为诗作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②口语入诗,直白风趣。“打头”“适逢予”“剩买”“不要驴”这些口语通俗易懂,为诗作增添了诙谐幽默之趣。 (联系诗歌内容分析这一风格即可。如从写景的角度看,“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剩买春园红芍药,乱篸棐几竹籧篨”,主要写了经雨的板屋、两面油窗、芍药、棐几和席等物品,这些东西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之物,描写朴实自然;从写事的角度看,“步下新船试水初”“清溪浮取松亭子”,诗人乘坐小船,沿着溪水前行,这是水乡常见的事情;从用语的角度看,“打头”“适逢予”“剩买”“不要驴”等均是口语,通俗易懂,让诗歌有了诙谐幽默之趣。)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1~12 题。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1.对两首词的词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驿外”“断桥”“黄昏”“更著风和雨”,写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荒凉、恶劣,写出了受到打击的情景。 B.“一任群芳妒”,表现出陆游人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C.毛泽东的词用“飞雪”“悬崖”“百丈冰”,写出了梅花凌风傲雪,不畏严寒的品质。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意为当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之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凋落的花瓣处在万花丛中,仍露出欣慰的笑容。 【答案】D 【解析】“梅花虽已凋谢,但凋落的花瓣处在万花丛中,仍露出欣慰的笑容”错。词句是写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详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 12.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词均以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背景。 B.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 C.陆游的词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绝不媚俗的忠贞;毛泽东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D.毛泽东词中的梅花是威武不屈的,迎着严寒冰雪,傲然挺立,坚持真理的革命者形象;陆游词中的梅花则是封建士大夫既保持节操,又消极无奈情景的写照。 【答案.】D 【解析】对陆游的词的主旨分析错。陆词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