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黑龙江绥化2023-2024年下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八下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原则是:
(1)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2.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
6.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8.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9.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10.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11.国家武装力量的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12.最大的人权:人民幸福生活。
13.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宪法。
14.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
15.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16.我国的人权的特点: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
17.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8.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民主集中制。
19.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3)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4)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0.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1)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
(2)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21.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2)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3)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2.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
(1)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3.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24.权力如何依据宪法规范运行?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2)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3)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4)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1.如何保障宪法实施?
(1)坚持依宪治国;(2)加强宪法监督
2.宪法的重要性(为什么)
(1)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2)是国家的根本法;
(3)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4)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5)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6)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7)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
(8)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3.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4.宪法规定的内容:(1)国家性质;(2)根本制度;(3)根本任务;(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等。
5.监督是权力行使的根本保证。
6.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7. 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学习宪法。 (2)认同宪法。(3)践行宪法。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1.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
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4.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
6.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7.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1)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财产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奠定传递薪火。)
(3)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8.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9.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
第四课 公民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遵守宪法和法律。(2)维护国家利益。(3)依法服兵役。(4)依法纳税等。
2.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3.我国实行以志愿兵役为主体的(志愿兵役)与(义务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4.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5.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6.为什么要遵守宪法法律?
(1)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2)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7.遵守宪法要怎么做?
(1)要忠于宪法,(2)维护宪法尊严,(3)保障宪法实施。
8.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9.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10.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1)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2)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坚持民主集中制。
5.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1)人民政协的主题:团结和民主.
(2)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7.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8.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9.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10.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分别是什么?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11.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分别是什么?
(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是什么?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
13.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
(1)公有制经济:、巩固和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
14.我国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3)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5.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1.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立法权,(2)决定权,(3)任免权,(4)监督权。
4.对国家主席的认识:
(1)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
(2)产生: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四十五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5.国家主席的职权:(1)公布法律、发布命令。(2)任免权。(3)外事权。(4)授予荣誉权。
6.国家行政机关:
(1)组成: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2)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7.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8.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9.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
10.监察机关的监察对象: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11.监察机关的职责:监督、调查、处置。
12.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1.什么叫自由?(无法治不自由)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2.自由的意义有哪些?
(1)拥有自由,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2)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3)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3.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4.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4)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5.平等的意义是什么?
(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6.平等的含义:
(1)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2)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8.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
(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1.公平的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平等的内涵:
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3.公平的意义: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4.什么是正义的行为?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5.为什么要追求正义?
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
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6.作为公民,我们如何坚守公平?
(1)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
7.作为公民,我们如何守护正义?
(1)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2)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8.人类追求的永和目标:公平正义。
9.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