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麻城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麻城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年秋季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道德与法治部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C D C B B A C D C D B A C
任务一:
(1)参加社团活动。(1分)
(2)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能够为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1分)
任务二:
(1)能够正确认识自己。(1分)
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增强信心,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1分,共6观点,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任务三:
也有辛苦。(1分)
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会向他人学习。(1分)
任务四:
(1)不对。(1分)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1分)
16.(1)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③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6分,其他观点可以酌情给分。)
(2)①有矛盾及时处理,不拖延解决问题的时间;
②勇担责任,不把过错推给对方;
③换位思考,不要只忙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试着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二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其他观点可以酌情给分。)
(3)示例一:小东,你是我来到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感谢你帮助我适应中学生活,陪我打球、陪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是你的陪伴让我重新找回自信和勇气!(2分)
示例二:小丽,上次我们俩吵架,我好好想了一下,我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真诚地跟你道歉,我还是希望我们像以前一样,可以坦诚地交流,继续这段友谊。(2分)
(本题2分,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
17.(1)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②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③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6分,其他观点可以酌情给分。)
启发: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评分说明:每点1分,共3分,其他观点可以酌情给分。)
①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
②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③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④学习包括如何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以及学习如何做人。
⑤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其他观点可以酌情给分。)2023 年 秋 季 七 年 级 期 中 监 测
文科综合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温馨提醒:
1.答卷前,请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准确填写在指定位置。
2.请保持卷面的整洁,书写工整、美观。
3.请认真审题,仔细答题,诚信应考,乐观自信,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
1.一位同学升入初中后,在日记中写道:功课从“寥寥无几”到“五花八门”;老师从“里里外外”到“大幅放权”;同学从“街坊邻居”到“五湖四海”……这段话主要表明 ( )
A.初中的课程比小学的难度要大得多
B.初中生活充满了各种机会与可能,我们应尽情玩乐
C.这位同学不喜欢初中生活
D.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相比有了新的变化,我们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2.“我想当一名科学家”“我想当一名天文学家”“我想当一名工程师”。在学校,同学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梦想卡片贴在“我和祖国共成长"梦想留言板上。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
①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
②有梦想的日子,就有希望在生长
③少年的梦想虽然不切实际,但都能实现
④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品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 顺境时,给你清醒;迷惘时,给你希望;挫折时,给你信心;追梦时,给你力量。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学习点亮生命,激发前进动力 ②学习开拓视野,关键时刻一定能发挥作用
③养成读书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4.劝学诗《四时读书乐》,以四季读书的不同感受,呈现了读书之乐。 春天“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天“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秋天“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天“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学习是多方面的,我们并不总能感受到快乐
B.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没有任何辛苦可言
C.我们要学会体味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过程
D.只要经历过学习的辛苦,就能收获学习的快乐
5.小敏是班里公认的“学霸”,感动于好朋友小清对自己的关心,小敏便经常在学习上帮助小清。一天,小敏无意中听到小清与其他同学的聊天:“要不是小敏成绩好,谁会找她做朋友呢!”这让小敏陷入了痛苦之中。 如果你是小敏,你会 ( )
①立刻还击,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指责小清
②不予理睬,依旧给予小清学习上的帮助
③与小清开门见山地坦诚交流,了解缘由
④用勇气和智慧选择宽容小清或结束友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小亮在作业本上发现了老师的留言:“你是一个爱好广泛、乐于帮助老师和同学的好孩子。希望你今后上课专心听讲,做老师的小助手。”读完留言,小亮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他决定按照老师的要求努力完善自己。 小亮认识自己的方法是 ( )
A.自我观察 B.他人评价 C.与他人比较 D.平静拒绝
7.查理·金斯利说:“如果一个人与谎言家在一起,他就会谎话连篇;如果一个人与嘲弄者在一起,他就总是冷嘲热讽;如果经常与贪婪的人在一起,他就会变成一个吝啬鬼;如果与一个仁爱的人在一起,他也会满怀爱心。”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影响
②因为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最好不结交朋友
③我们应结交对我们产生良好影响的朋友
④我们只能结交完美无缺的朋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下列名言与漫画所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A.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B.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
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9.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的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下面是同学们利用网络交友的做法,你认为可取的是 ( )
①小志:有时心情不好,向网上的朋友倾诉
②小美:学习遇到困难和网友在网络上讨论
③小刚:准备和在网上刚交到的朋友在现实生活中见面
④小丽:在网络上晒出照片、学校、家庭地址等信息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10.根据下列人物对话,能够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的是 ( )
小蕊:在课上即使感到枯燥,我也努力听讲
小夏:我学会了用思维导图和时间轴来学习历史
小梦:我在学习中找到了志趣相投的同伴
小凯:临近期中考试,我压力重重,晚上失眠
A.小蕊和小夏 B.小蕊和小凯 C.小夏和小梦 D.小梦和小凯
11.下列对“我”生活中“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是 ( )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
① 好朋友的作业没有完成,我把自己所有的作业都借给他抄 我做到了对朋友毫无保留
② 好朋友弄坏了教室里的地球仪,他害怕被老师批评,我帮他撒谎隐瞒 我能体会到朋友的迫切需要
③ 我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受伤,上前帮她搬东西,并送她一盒创可贴 我能以行动表达对朋友的关心
④ 好朋友的书包破旧,在他被人嘲笑时,我为他解围、安慰他 我能细心呵护友谊,及时给予支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洋洋聪明伶俐,可是常常管不住自己;小诺关心班集体、热爱劳动,但学习的劲头不足;小杰兴趣广泛、有闯劲,就是坚持不下去,……他们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也有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的方面。下列同学的观点错误的是 ( )
①莉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
②成成:只管找出别人的缺点,没必要反思自己的不足
③瑶瑶:有缺点的人是不完美的,我们不应该向他们学习
④佳佳:我们应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道德与法治老师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做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部分内容和统计结果如下。如果你是老师,你最有可能给同学们的温馨提示是 ( )
问题 选项 统计结果
1.你是否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搜集学习资料 A.是 B.否 A:47% B:53%
2.当你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是否愿意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A.是B.否 A:34%B:66%
3.你是否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参与课堂探究学习 A.是 B.否 A:22% B:78
4.你是否定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A.是 B.否 A:48% B:52
…… …… ……
①学会合作学习,体味学习乐趣 ②参与社会实践,丰富学习体验
③积极主动学习,培养探究兴趣 ④放弃所有难题,保持学习热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下面是某同学在校园论坛上发布的匿名帖:
我羡慕别人能够站在舞台中央,放声歌唱;我渴望自己能够说标准的普通话,却觉得自己有口音,难以实现;我因为害怕失败,总会逃避困难,对自己没有任何信心;我没有朋友,性格懦弱,因为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暗自哭泣……
假如你要给这位同学跟帖留言,你会告诉他 ( )
①欣赏自己,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②挑战自己,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③欣赏自己,学会自我鼓励、自我奋进④打开心扉,成为内涵更丰富的自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第15题8分,第 16 题 12分,第 17 题 12分,共32 分)
15.成长节拍,我思我行(8分)
随着初中生活的开启,一片新的学习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以下是中学生雯雯生活中的四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并完成相应任务。
16.友谊与成长同行(12 分)
某校七年级(8)班组织开展了以“美好的友谊”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关问题。
益友相助
第一小组同学在网络上搜集了相关资料并制成展板:
(1)请你观察展板一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回忆你与“益友”之间难忘的小故事,说说“益友”带给你的幸运。 (6分,答出三点即可)
益友同行
第二小组同学制作的展板如下:
(2)请你将展板左侧的内容补充完整。 (4分)
O益友相助
(3)展板二中右侧的栏目里贴满了同学们写给朋友的真情寄语,你有哪些真心话想对你的朋友说 或者,你是否曾经和朋友之间产生过矛盾或误解,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 (2分)
17.[瞻仰伟人人生](12分)
[读书爱好]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他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即使身处困难年代和艰苦环境,也依然秉持良好的读书习惯。 多年来,读书这个爱好,伴随着他从梁家河村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正定到福建,从浙江到中央。
(1)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多年的读书历程,谈谈你对"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的理解。(6分,答出三点即可)
[苦读经历]习近平少年时爱看书,涉猎广泛,尤其是对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特别感兴趣。到梁家河插队时,他就随身带了沉甸甸的一箱书。 白天干活,劳动间隙时在看书,放羊时也在黄土高坡上看书……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在村民的记忆中,他经常边吃饭边看“砖头一样厚的书”。
(2)习近平少年的读书历程对我们学会学习有什么启发 (3分,答出三点即可)
[学习感悟]在梁家河那七年,正好是同龄人上高中、上大学加在一起的时间。 而习近平却在梁家河带领乡亲们修筑淤地坝,组织村里铁匠成立铁业社,修建陕北第一口沼气池……他曾表示,自己上的是梁家河的高中、梁家河的大学。他说:“上了这个高中和大学,对老百姓才会有很深的感情。”
(3)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习近平对学习有怎样的认识 (3分,答出三点即可)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 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8.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由此可以推断出,远古人类最需要的是 ( )
A.采集植物果实 B.发展原始艺术
C.缝制兽皮衣服 D.维持群居生活
19.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下列素材中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文化典籍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记述的远古神话传说 D.现代历史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20.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笼馒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结合考古发现,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21.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拜祭。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这是因为黄帝( )
A.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推行了禅让制
C.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D.主持治水有功
22.《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死亡),以天下授益……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时间较短),天下未洽(接受、认可)。故诸侯皆去(放弃)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从材料中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 )
A.伯益是夏朝的建立者 B.伯益深得诸侯支持
C.启用武力驱赶了伯益 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3.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表)。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 ( )
A.货币 B.礼器 C.食器 D.酒具
24.夏桀不分昼夜饮酒作乐,自比太阳,百姓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情愿与你同归于尽”。夏桀失去民心,最终在和汤的斗争中大败,夏朝灭亡。商纣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建造鹿台堆集从全国抢夺来的粮食和财宝,导致商朝政治混乱,人民不满。周武王起兵伐纣,纣王大败,商朝灭亡。周幽王为讨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从这三个事件可以推测出,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
A.国君暴政,不得民心 B.外族的入侵
C.国君采取了利民措施 D.周武王伐纣
25.下表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 由此可知,当时 ( )
铁器出土地点 铁器数量(件) 铁农具数量(件)
广西平乐银山岭 181 91
河南辉县固围村 93 58
长沙衡阳61座楚墓 70余 17
辽宁抚顺莲花堡 80余 68
山西长治分水岭 36 21
A.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 B.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
C.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 D.铁完全用于制造农具
26.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墓地考古中发现了许多青铜器。仔细观察图一、图二,可以推测出与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信息是 ( )
A.春秋时铜制农具在农业中普遍使用 B.诸侯国间战争频繁
C.战国时期达官贵人喜欢用铜器陪葬 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27.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温故知新
28.“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推动这一时期“大变革、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A.各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 B.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
C.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9.公元前237 年,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秦)穆公求士……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至今强国;惠王用张仪之计……逐散六国之从;昭王得范雎……使秦成帝业。”李斯意在强调 ( )
A.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B.历代秦王都励精图治
C.商鞅变法是秦国强大的主要原因 D.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
30.《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买卖
C.按军功授爵位田宅 D.开始推行县制
31.《资治通鉴》中记载: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在当时 ( )
A.有利于营造廉洁简朴的社会风气 B.有利于打击诸侯豪强的嚣张气焰
C.有利于加强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 D.有利于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
32.【西周分封制】(10分)
材料一 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为天子镇守疆土、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在自己国内可以将土地继续向下分封给子弟亲属。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西周封建(实行分封制)给古代国家与社会结构注入了新的内容,从而对我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统治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周室将自己家族的子弟派到各地区做诸侯,改变了过去外服诸侯全为地方土著的格局。他们是周王室的亲属,与周王朝之间的关系,非夏商外服诸侯可比……在整个西周,这些诸侯未发生过商代土著方国那样时叛时服的情况。
—摘编自沈长云《先秦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子“授民授疆土”的依据和对象分别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力和义务。 (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作用。(2分)
3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0分)
材料一 秦帝国建立了庞大帝国的内建系统。 包括道路系统和官僚体系……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国的中下级军官转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
——摘编自《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以高压统治老百姓,以至于社会矛盾和危机加剧,强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 而汉武帝则采用了儒家思想为主的统治思想,如节用裕民、重视道德教化、主张宽猛相济等。
——摘编自白岩《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帝国“官僚体系”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分析郡县制度的作用。 (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治国思想的不同之处。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重视儒家思想的具体做法。(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 (2 分)
34.【著名历史人物】(12分)
材料: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摘编自百度百科
阅读材料,围绕“你眼中的孔子”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23年秋季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8.D 19.A 20.C 21.A 22.D 23.A 24.A 25.A 26.B 27.C 28.C 29.A 30.C 31.A
二、非选择题(第32题10分,第33题10分,第34题12分,共32分)
32.(本题满分10分)
(1)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2分)对象:宗亲和功臣等。(2分)
(2)权力:管理封地内的土地和人民,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等;(2分)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2分)
(3)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分)
33.(本题满分10分)
(1)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或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亦可得2分)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提高了行政效率。(2分)
(2)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汉武帝采用儒家思想治国。(2分)做法: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用儒家经典作教材;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亦可得2分)
(3)秦朝的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2分)
34.(本题满分12分)
评分细则:拟出观点(论题)4分,论述8分,论述部分分档次评分。
给分档 论述部分评分细则
7-8分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
5-6分 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
3-4分 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
1-2分 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
0分 论述部分为空白卷
答案示例:
观点:孔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述: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他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他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