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八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A A C C B C A B D C
题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C A D C A B
二、非选择题
36【答案】
(1)洋务运动;制度变革;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早期探索;(4分)
(2)示例:(观点2分,论述4分,总论2分)
观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显现向下“沉沦”的趋向。(2分)
论述: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主权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5年,《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分)
总之,随着列强的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37.【答案】
(1)主张:学习西方建立民主政体(2分);进行变法改革(2分);
史实: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任意一点2分)
(2)身份:革命党人;光复会成员;同盟会成员(2分)推翻清政府统治(2分);追求自由平等;勇于为革命献身;热爱祖国;(任意1点2分)
38.【答案】
(1)任选2幅进行解读,8分
图一 1911年;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辛亥革命;同盟会;(任意2点得4分)图二1919年;五四运动;释放被捕学生;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任意2点得4分)
图三 1921年;中共一大;上海;毛泽东等13位代表;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任意2点得4分)
变化:由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2分);由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2分);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2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2分)任意2点得4分2023-2024上 期中八年级 政治参考答案 2023.11
一、单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5 ABDAD 6-10 BACBB 11-15 CACAD
二、非选择题:共2题,16题12分,17题13分,共25分。
16.(1)赞同。(1分) 理由:①尊重他人,需要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2分) ②不论是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还是平凡的普通人,不论是熟识的人还是陌生人,都应该得到尊重。(1分) ③我们应该尊重自立自强的人,同时对于那些自暴自弃、依赖他人的人,虽然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不值得提倡,但我们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1分) ④我们应该尊重言而有信的人,鞭挞和谴责失信、欺诈的行为。(1分)
例如:我尊重竞争对手;我尊重那些性格与自己不合的人;我尊重弱者,对他们给予鼓励和掌声;等等。 (1分/点,共2分)
(2)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2分/点,共4分)
17.(1)①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②文明有礼是处理人际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③文明有礼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④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⑤文明有礼能使社会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等。(1分/点,写出任意4点得4分)
(2)打架斗殴属于行政违法行为;(1分) 要承担行政责任,受到行政处罚。(1分)
(3)抢劫属于犯罪行为;(1分) 因为漫画中的抢劫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1分/点,3分)
(4)①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③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④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⑤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1分/点,写出任意3点得3分)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 政治与历史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为政治与历史两部分;
2.政治试题在1~4页,历史试题在5~8页。
政治试题(4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个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C.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2.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说:“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A.重视他人的喜怒哀乐 B.养成亲社会行为
C.学会享受交往的乐趣 D.牢记交友的原则
3.下图是小明在学习《丰富的社会生活》时设计的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导图说明
A.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既可以融入社会,也可以脱离社会
B.只要勤奋学习,每个人都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C.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要过共同的生活
D.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4.2023“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某校给八年级学生设计了“双减”作业清单。完成这些作业有助于同学们
作业1:跟家人学做一顿午餐 作业2:观看“十一”天安门升国旗视频
作业3: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活动 作业4:陪家人一起从事一次生产劳动
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②深入生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③掌握所有的劳动技能 ④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管理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对“信息节食”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上网或少上网 ②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
③不可沉溺于网络 ④不在无关、无聊信息上停留浪费精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用图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下列调节我们行为的各种规则中,对应正确的是
A.国庆假期在公园做公共卫生的小卫士——道德
B.课堂上认真听讲,有序参加小组交流——法律
C.在上学的路上坚持“红灯停、绿灯行”——习惯
D.在超市购物时,主动排队、从不插队——纪律
8.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短视频,国家网信办组织各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对此,青少年应该
A.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累个人物质财富 B.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加强网络监管
C.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理性参与网络 D.专心提高网络技术,设计防沉迷软件
9.请完成以下知识建构
(
4.2 以礼待人
待人礼为先的含义、表现、意义
做文明有礼的人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A.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B.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C.换位思考,欣赏他人 D.诚实守信,关爱他人
10.小明的爸爸开车去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法处理“罚款100元,扣3分”。小明爸爸承担的法律责任属于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司法责任
11.针对左侧信息的阅读与思考,右侧表达正确的是
诚信无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 A.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B.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C.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D.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12.社会生活讲道德。右图是某社区宣传栏上张贴的漫画,这体
现了
A.尊重他人体现内在修养 B.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
C.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D.遵守规则促进社会和谐
13.某校八年级计划组织一次以“预防犯罪”为主题的法治教育宣传活动。下列行为中适合作为典型案例的有
①小春乘车时故意把脚放在前座的椅背上
②小夏伙同他人参与电信诈骗,数额巨大
③小秋为方便通行,故意破坏铁路封闭网
④小冬醉酒驾驶机动车辆,造成多人伤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图示法是我们日常学习中表示概念关系的直观方法,右图所示是犯罪与违法的关系。下列概念可以用该图所示方式的是
A.刑罚与主刑 B.罚款与罚金
C.拘留与拘役 D.刑法与民法典
15.下图提供了14周岁的李某因违法而受到法律惩处的相关信息。据此,可以推断李某的违法行为是
A.撒谎生病,逃课上网 B.殴打他人,致使重伤
C.谎报险情,扰乱治安 D.捡到钱财,拒绝归还
二、非选择题:共2题,16题12分,17题13分,共25分。
16. 放学路上,有同学问:“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同行的几个同学纷纷发表看法。

(1)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6分) 你还有哪些看法?( 2分)
(2)尊重是交往的起点。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现请你介绍养成亲社会行为的策略。(4分)
17.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让我们做文明有礼的人,学习和践行道德与法律规范,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
材料一:2023年4月24日,连云港市召开2023年“文明在行动 满意在连云港”活动工作调度会。会议强调,要坚持全员参与、全局创建、全面提升,强化城乡共创、窗口管理和宣传引导,把城市和乡村整合起来,把干部和群众发动起来,形成共创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营造浓厚氛围,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
(1)文明在行动,待人礼为先。请阐释文明有礼对社会的作用?(4分)
材料二:观看漫画《一个未成年人的道路》,回答以下问题:
(2)漫画中的打架斗殴行为,按违反的法律划分,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分)
(3)漫画中哪一行为构成犯罪?你判断的依据?(4分)
(4)从漫画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3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19—28题每题1分,共10分;29—35题每题2分,共14分,合计24分)
19.下图有关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下图漫画旨在说明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中国民族危机开始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1.下图最恰当的“主题”是
A.中国近代开始沦为殖民地 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加剧 D.中国近代主动开放的过程
22.在这场激战中,北洋舰队被击沉或击毁军舰5艘,被击伤4艘,牺牲官兵600多人,其中包括邓世昌、林永升等优秀舰长。这场“激战”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23.钱穆先生评价:“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天演论》 D.《申报》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24.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材料有关的指导思想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25.“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基于这一认识,洋务派
A.兴办民用企业 B.开办军事工业
C.筹建新式海军 D.创办新式学堂
26.“戊戌变法实开中国近代改革之先河,冲击封建桎梏,解放思想,刷新风气,启示后人,功不可没。”材料意在强调戊戌变法
A.缓解了民族危机 B.促进了思想解放
C.是全面的社会变革 D.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7.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A.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28.《申报》曾登载这一时事评论:“知我中国南北洋水师兵舰不少于日人,炮械不逊于日人……加以叶聂两军门所统陆勇去岁辽阳之捷,所向无前,使与日人从事疆场,正不知鹿死谁手?”推断这一评论最有可能登载于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2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后的一逞。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材料中“界碑”是指
A.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B.近代史的开端 C.近代化的起步 D.人民禁烟斗争胜利
30.章士钊《孙逸仙 自序》中: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比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该材料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孙中山是章士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B.孙中山早年开展了大量革命活动
C.孙中山是所有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 D.孙中山曾经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
31.“……檄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驱逐獭,呈出烟土二万馀箱,亲莅验收,焚於海滨,四十馀日始尽。”该场景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洪秀全 D.李鸿章
32.“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材料描述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C.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3. “中华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年是在
A.1911年 B.1915年 C.1919年 D.1921年
34.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戊成变法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35.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史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纵火烧毁
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C.沙俄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二、非选择题(36题12分,37题12分,38题12分,共计36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阅读以下材料,请把表格中空白处补充完整(写具体事件)。(4分)
材料二: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向:从遭受列强侵略的角度说是向下沉沦,从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文化而开始走向现代化的角度说,是取得了进步。……在列强殖民侵略的刺激下,中国社会也存在着不断走向进步、走向现代化的一面。
一一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2)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从沉沦和进步两个角度任选一个展开阐述。(8分)
(要求:明确观点,史论结合,适当升华,不超过200字)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故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依据材料一,归纳梁启超的主张和践行救国措施(6分)
材料二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2)依据材料概括作者身份、奋斗目标和体现的时代精神。(6分)
38.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1)根据以上图片,选择两幅图片介绍相关历史信息?(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革命和探索道路进程变化(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