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新课导入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1935年策动“华北自治运动”,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11月上海沦陷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件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本进行大屠杀1937年9月国共合作考虑了很久,咱俩齐心协力,一起把日本人赶走!七七事变后的日军发动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请问分合作后的国共两党如何配合抵抗日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互相配合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驱逐日寇正面战场(国民党)敌后战场(共产党)正面战场指国民革命军与日军正面作战的战场,主要是阵地战和防御战。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指中国军队在敌人占领区后方开辟的战场,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在这个战场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因此也称共产党敌后抗战。 新课导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利用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3.通过学习正面战场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本课重点学习目标01台儿庄战役壹·台儿庄战役1.背景:徐州会战徐州是陇海铁路(兰州到连云港)和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对岸的浦口)的交汇点。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也是徐州会战中最著名的战役观察地图思考:日军选择进攻台儿庄的目的是什么?壹·台儿庄战役2.概况: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台儿庄战役 时间地点指挥所属 徐州会战过程结果1938年3月山东枣庄台儿庄李宗仁胜利,歼灭日军1万余人①日军攻击台儿庄,激战三昼夜,冲入台儿庄,展开激烈巷战,日军基本控制台儿庄;②李宗仁调兵增援,形成对日军的反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撤退。李宗仁在台儿庄壹·台儿庄战役1.背景:台儿庄大捷,汉口举行胜利大游行,游行队伍一望无边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回忆录①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②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笔记:P97二)根据材料,分析台儿庄战役的意义。壹·台儿庄战役1.背景:苦守11天的池峰城不忍全军覆没,请退。孙连仲也想给军队留点种子,电请李宗仁撤退到运河南岸修整。李宗仁:“坚守阵地,等待援军。违令者军法处置。”孙连仲对池峰城下命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思考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第五战区总司令孙连仲李宗仁第二集团军司令池峰城31师师长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02武汉会战贰·武汉会战1.背景:台儿庄战役虽胜利,但是徐州会战失败了,徐州沦陷,日军又将侵略的魔爪指向哪儿?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和战时首都,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集中保卫武汉。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贰·武汉会战2.概况:观看视频,结合P97-98,归纳“武汉会战”的概况武汉会战时间:1938年6月——10月指挥者:蒋介石战役:万家岭大捷特点: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重,创抗战以来规模之最贰·武汉会战3.花园口决堤:“以水代兵”阻止日军西进花园口淹没耕地2994余万亩逃离家园391万多人1938年6月,为了防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蒋介石命令驻守河南的国民党军队秘密在郑州花园口炸决黄河大堤,“以水代兵”。正值汛期的黄河水咆哮着冲出大堤,形成数千米至100千米不等的水面,一路横冲直撞,沿淮河、经过洪泽湖下泻,由长江入海。花园口决堤虽然迫使日军放弃了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但是给河南、皖北、苏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花园口决堤,直接淹死、饿死群众即达89.3万多人,先后逃离家园者391万多人,淹没耕地2994.3万多亩,受灾面积达3省44县5.4万多平方千米,工农各业损失,以战前币值折算,超过10.9亿元。贰·武汉会战4.万家岭大捷:1938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历时12天,中国军队在抗日名将薛岳指挥下,巧设"口袋阵",在万家岭打死打伤侵华日军106师团万余人,日军遭到毁灭性打击,被歼1万多人,被俘百余人,满山遍野皆为敌尸、弃械。这次战役是赣北战场上的空前恶战,也是空前的胜利。是中国战场唯一一次全歼整个师团的战役。贰·武汉会战5.影响:材料一:(日本政府)为在昭和13年(1938年)内解决事变而实施的攻占武汉作战,武汉是攻下了,但在政略方面并未得到预期效果。——《中国事变陆军作战》材料二 我国在抗战之始,即决定持久抗战,故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抗战之决心......——蒋介石《告全国国民书》武汉会战1938.10七七事变1937.7.71944年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日本投降1945.8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①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03第三次长沙会战叁·第三次长沙会战1.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长沙是湖南省会,南京武汉失守后,长沙成为湖南乃至西南大后方的军事屏障,成为中日反复争夺的战略要点。长沙长沙会战,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以湖南长沙为主的系列战役的总称。分别如下:第一次长沙战役(1939年9月-1939年10月)第二次长沙战役(1941年9月-1941年10月)第三次长沙战役(1941年12月-1942年1月,)长衡会战(1944年5月-1944年8月):分为长沙会战 (1944年5月-1944年6月)以及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8月)两个阶段叁·第三次长沙会战2.国际背景: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后,日军中国派遣军驻广州军进攻香港,日军驻武汉之集团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以南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增援广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卫香港。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军事要地珍珠港,开辟了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二战到达最大规模;8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加入二战,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力量;9日国民党正式对日本宣战。1941.12.7珍珠港事件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加入二战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盟军接连败退。叁·第三次长沙会战3.概况: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 1941年12月实力对比 中方约120万pk日方10余万指挥官 第九区总司令薛岳经过 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ao^2)战肉搏,并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大批日军结果 敌军伤亡5.69万人,我军伤亡2.8万人,获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盟军在亚洲战区的首次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抗日战神”薛岳长沙军民庆祝会战胜利叁·第三次长沙会战3.概况:日军一路势如破竹,同盟国军队接连败北。在此形势下,国民党军队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此后不久,美国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同盟国亦决定任命蒋中正为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会战胜利的国际影响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长沙上空之云彩确切光辉夺目。——英国媒体报道标题第三次长沙会战影响重大04豫湘桂战役肆·豫湘桂战役日本占领武汉后,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汪精卫集团投敌叛国,国民党顽固派加剧反共摩擦。汪精卫叛国投敌建立伪南京国民政府1944年,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军队50-60万空军基地和飞机场43个城市146座沦陷人口6000万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联系本节课所学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结合材料,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材料一: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八年中,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材料二: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冯安邦等32名中将;邹绍孟、王凤山等32名少将。1.在全面抗战的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重要条件。2.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3.正面战场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课堂小结意义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背景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1927年8月7日攻打城市受挫,转向农村1928年,合编工农红军第四军概况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占领南昌,南下广州受挫随堂训练1.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该战役为(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C.武汉会战 D.豫湘桂战役2.下列有关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组织了几次次大规模的会战,态度是积极的②正面战场处于从属地位③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④丧失领土,作用极小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BC随堂训练3、1942年1月英国《泰晤士报》中写道:“(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大捷。材料中的“大捷”是指(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4、一位英国的记者在《泰晤士报》中写道:“这是1941年12月份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性胜利”,还有人评价“这场战争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台儿庄战争的意义,其指挥官薛岳将军更是因为这场战争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国民党派人士的尊重”。材料中的“战争”发生在( )A.沈阳 B.武汉C.广州 D.长沙D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media1.mp4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