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数学综合试题真题汇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8年中考数学综合试题真题汇编

资源简介



1.(上海)如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以点A(0,-3)为圆心,5为半径作圆A,交x轴于B、C两点,交y轴于点D、E两点.
(1)求点B、C、D的坐标;
(2)如果一个二次函数图像经过B、C、D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
(3)P为x轴正半轴上的一点,过点P作与圆A相离并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交上述二次函数图像于点F,当⊿CPF中一个内角的正切之为时,求点P的坐标.
2.(上海)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是射线CD上的动点(不与点D重合),直线AE交直线BC于点G,∠BAE的平分线交射线BC于点O.
(1)如图2,当CE=时,求线段BG的长;
(2)当点O在线段BC上时,设,BO=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3)当CE=2ED时,求线段BO的长.
3.(山东)在△ABC中,∠A=90°,AB=4,AC=3,M是AB上的动点(不与A,B重合),过M点作MN∥BC交AC于点N.以MN为直径作⊙O,并在⊙O内作内接矩形AMPN.令AM=x.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MNP的面积S;
(2)当x为何值时,⊙O与直线BC相切?
(3)在动点M的运动过程中,记△MNP与梯形BCNM重合的面积为y,试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4.(福州)如图,以矩形OABC的顶点O为原点,OA所在的直线为x轴,OC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3,OC=2,点E是AB的中点,在OA上取一点D,将△BDA沿BD翻折,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
(1)直接写出点E、F的坐标;
(2)设顶点为F的抛物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P,且以点E、F、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x轴、y轴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如果存在,求出周长的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金华)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OB是等边三角形,点A
的坐标是(0,4),点B在第一象限,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P,并把△AOP绕着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与AB重合,得到△ABD.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当点P运动到点(,0)时,求此时DP的长及点D的坐标;
(3)是否存在点P,使△OPD的面积等于,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是否存在点P,使△OPD的面积等于,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温州)如图,在Rt△ABC中,∠A=90°,AB=6,AC=8,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点P从点D出发沿DE方向运动,过点P作PQ⊥BC于Q,过点Q作QR∥BA交AC于R,当点Q与点C重合时,点P停止运动.设BQ=x,QR=y.(1)求点D到BC的距离DH的长;(2)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点P,使△PQR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 (泰州)已知二次函数y1=ax2+bx+c(a≠0)的图象经过三点(1,0),(-3,0),(0,-)。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作出这个函数的图像;(2)若反比例函数y2=(x>0)图像与二次函数y1=ax2+bx+c(a≠0)的图像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A(x0,y0), x0落在两个相邻的正整数之间。请你观察图像,写出这两个相邻的正整数;(3)若反比例函数y2=(k>0,x>0)的图像与二次函数y1=ax2+bx+c(a≠0)的图像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A,点A的横坐标为x0满足2/
8. (广州)如图,扇形OAB的半径OA=3,圆心角∠AOB=90°,点C是
AB
上异于A、B的动点,过点C作CD⊥OA于点D,作CE⊥OB于点E,连结DE,点G、H在线段DE上,且DG=GH=HE
(1)求证:四边形OGCH是平行四边形
(2)当点C在
AB
上运动时,在CD、CG、DG中,是否存在长度不变的线段?若存在,请求出该线段的长度
(3)求证:CD2+3CH2是定值
9.(荆门)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A在x轴上,与y轴的交点为B(0,1),且b=-4ac.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C,使以BC为直径的圆经过抛物线的顶点A?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并求出此时圆的圆心点P的坐标;
(3) 根据(2)小题的结论,你发现B、P、C三点的横坐标之间、纵坐标之间分别有何关系?
10.(无锡)已知抛物线y=ax2-2x+c与它的对称轴相交于点A(1,-4),与y轴交于C,与x轴正半轴交于B.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设直线AC交x轴于D,F是线段AD上一动点(P点异于A,D),过P作PE∥x轴交直线AB于E,过E作EF⊥x轴于F,求当四边形OPEF的面积等于时点P的坐标.
/
11.(无锡)如图,已知点A从(1,0)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x轴向正方向运动,以O,A为顶点作菱形OABC,使点B,C在第一象限内,且∠AOC=60°;以P(0,3)为圆心,PC为半径作圆.设点A运动了t秒,求:
(1)点C的坐标(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A在运动过程中,所有使⊙P与菱形OABC的边所在直线相切的t的值.
/
12.(大连)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QMNP,∠M =∠B,M是正方形ABCD的对称中心,MN交AB于F,QM交AD于E.
(1)求证:ME = MF.
(2)如图,若将原题中的“正方形”改为“菱形”,其他条件不变,探索线段ME与线段MF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3)如图,若将原题中的“正方形”改为“矩形”,且AB = mBC,其他条件不变,探索线段ME与线段M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4)根据前面的探索和图,你能否将本题推广到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情况?若能,写出推广命题;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
/
13.(大连)如图,△ABC的高AD为3,BC为4,直线EF∥BC,交线段AB于E,交线段AC于F,交AD于G,以EF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EF(点P与点A在直线EF的异侧),设EF为x,△PEF与四边形BCEF重合部分的面积为y.
⑴求线段AG(用x表示);
⑵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x的取值范围.
/
14.(南通)已知双曲线y=与直线y=x相交于A、B两点.第一象限上的点M(m,n)(在A点左侧)是双曲线y=上的动点.过点B作BD∥y轴交x轴于点D.过N(0,-n)作NC∥x轴交双曲线y=于点E,交BD于点C.
(1)若点D坐标是(-8,0),求A、B两点坐标及k的值.
(2)若B是CD的中点,四边形OBCE的面积为4,求直线CM的解析式.
(3)设直线AM、BM分别与y轴相交于P、Q两点,且MA=pMP,MB=qMQ,求p-q的值.
15.(凉州)如图,在中∠ABC=90°,D是AB的中点,以DC为直径的⊙O交△ABC的三边,交点分别是G,F,E点.GE,CD的交点为M,且ME=4,MD:CO=2.5.(1)求证:∠GEF=∠A.(2)求⊙O的直径CD的长.(3)若cos∠B=0.6,以C为坐标原点,CA,CB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和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

16.(宜宾)已知:如上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1,0),B(0,3)两点,其顶点为D.(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该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求四边形ABDE的面积;(3)△AOB与△BDE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予以证明;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17.(苏州)如图,抛物线y=a(x+1)(x-5)与x轴的交点为M、N.直线y=kx+b与x轴交于P(-2,0).与y轴交于C,若A、B两点在直线y=kx+b上.且AO=BO=,AO⊥BO.D为线段MN的中点。OH为Rt△OPC斜边上的高.(1)OH的长度等于 ;k= ,b= .(2)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抛物线y=a(x+1)(x-5)上有一点F.满足以D、N、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所有符合条件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同时探索所求得的抛物线上是否还有符合条件的E点(简要说明理由).并进一步探索对符合条件的每一个E点,直线NE与直线AB的交点G是否总满足PB·PG10,写出探索过程
/
18.(武汉)如图1,抛物线y=ax2-3x+b经过A(-1,0),C(3,2)两点,与轴交于点D,与轴交于另一点B。(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直线y=kx-1(k≠0)将四边形ABCD面积二等分,求k的值;(3)如图2,过点E(1,-1)作EF⊥轴于点F,将△AEF绕平面内某点旋转180°后得△MNQ(点M,N,Q分别与点A,E,F对应),使点M,N在抛物线上,求点M,N的坐标.


19.(扬州)已知:矩形ABCD中,AB=1,点M在对角线AC上,直线l过点M且与AC垂直,与AD相交于点E。(1)如果直线l与边BC相交于点H,AM=AC且AD=a,求AE的长;(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在(1)中,又直线l 把矩形分成的两部分面积比为2:5,求a的值;(3)若AM=AC,且直线l经过点B(如图2),求AD的长;(4)如果直线l分别与边AD、AB相交于点E、F,AM=AC。设AD长为x,△AEF的面积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的取值范围。(求x的取值范围可不写过程)
/
20.(嘉兴)如图,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O(0,0),A(2,0),点B在第一象限且△OAB为正三角形,△OAB的外接圆交y轴的正半轴于点C,过点C的圆的切线交x轴于点D.
(1)求B,C两点的坐标;
(2)求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
(3)设E,F分别是线段AB,AD上的两个动点,且EF平分四边形ABCD的周长.试探究:△AEF的最大面积?
/
21.(滨州)如图(1),已知在△ABC中,AB=AC=10,AD为底边BC上的高,且AD=6。将△ACD沿箭头所示的方向平移,得到△A′CD′。如图(2),A′D′交AB于E,A′C分别交AB、AD于G、F。以D′D为直径作⊙O,设BD′的长为x,的面积为y。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连结EF,求EF与⊙O相切时x的值;
(3)设四边形ED′DF的面积为S,试求S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为何值时,S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
22.(南昌)如图,抛物线y1=-ax2-ax+1经过点P(-, ),且与抛物线y2=ax2-ax-1相交于A,B两点.(1)求a值;(2)设y2=ax2-ax-1与x轴分别交于M,N两点(点M在点N的左边),y2=ax2-ax-1与x轴分别交于E,F两点(点E在点F的左边),观察M,N,E,F四点的坐标,写出一条正确的结论,并通过计算说明;
(3)设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记为xA,xB,若在x轴上有一动点Q(x,0),且xA≤x≤xB,过Q作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两条抛物线分别交于C,D两点,试问当x为何值时,线段CD有最大值?其最大值为多少?

23.(南昌)如图1,正方形ABCD和正三角形EFG的边长都为1,点E,F分别在线段AB,AD上滑动,设点G到CD的距离为x,到BC的距离为y,记∠HEF为α(当点E,F分别与B,A重合时,记α=0°).(1)当α=0°时(如图2所示),求x,y的值(结果保留根号);(2)当α为何值时,点G落在对角形AC上?请说出你的理由,并求出此时x,y的值(结果保留根号);(3)请你补充完成下表(精确到0.01):
α

15°
30°
45°
60°
75°
90°
x
0.03
0
0.29
y
0.29
0.13
0.03
(4)若将“点E,F分别在线段AB,AD上滑动”改为“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边上滑动”.当滑动一周时,请使用(3)的结果,在图4中描出部分点后,勾画出点G运动所形成的大致图形.(参考数据: ≈1.732,sin15°=≈0.259,sin75°=≈0.966.)


24.(恩施)如图11,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FG摆放在一起,A为公共顶点,∠BAC=∠AGF=90°,它们的斜边长为2,若?ABC固定不动,?AFG绕点A旋转,AF、AG与边BC的交点分别为D、E(点D不与点B重合,点E不与点C重合),设BE=m,CD=n.(1)请在图中找出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进行证明.(2)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3)以?ABC的斜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2).在边BC上找一点D,使BD=CE,求出D点的坐标,并通过计算验证BD2+CE2=DE2.
(4)在旋转过程中,(3)中的等量关系BD2+CE2=DE2是否始终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5.(河北) 如图,△ABC的边BC在直线l上,AC⊥BC,且AC=BC;△EFP的边FP也在直线l上,边EF与边AC重合,且EF=FP.(1)在图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将△EFP 沿直线l向左平移,EP交AC于点Q,连结AP,BQ.猜想并写出BQ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3)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EP的延长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Q,连结AP,BQ.你认为(2)中所猜想的BQ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6.(河北)如图15,在Rt△ABC中,∠C=90°,AB=50,AC=30,D,E,F分别是AC,AB,BC的中点.点P从点D出发沿折线DE-EF-FC-CD以每秒7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BA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Q作射线QK⊥AB,交折线BC-CA于点G.点P,Q同时出发,当点P绕行一周回到点D时停止运动,点O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秒(t>0).
(1)D,F两点间的距离是 ;
(2)射线QK能否把四边形CDEF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3)当点P运动到折线EF-FC上,且点P又恰好落在射线QK上时,求t的值;
(4)连结PQ,当PQ∥AB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
27.(凉山)如图,在△ABC中∠ACB=90°,D是/AB的中点,以DC为直径的⊙O交△ABC的三边,交点分别是G,F,E点。GE,CD的交点为M,且ME=4,MD:CO=2:5.
(1)求证:∠GEF=∠A.
(2)求⊙O的直径CD的长.(3)若cos∠B=0.6,以C为坐标原点,CA,CB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和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

参考答案
1.解:(1)∵点A的坐标为,线段,∴点D的坐标--(1分)
连结AC,在Rt△AOC中,∠AOC=90°,OA=3,AC=5,∴OC=4--(1分)
∴点C的坐标为--(1分) 同理可得 点B坐标为-- (1分)
(2)设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由于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B、C、D三点,则--(3分)解得
∴所求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1分)
(3)设点P坐标为,由题意得--(1分)且点F的坐标为,,,∵∠CPF=90°,∴当△CPF中一个内角的正切值为时,
①若时,即,解得 , (舍)--(1分)
②当时, 解得 (舍),(舍)-- (1分)
所以所求点P的坐标为(12,0)-- (1分)
2.解:(1)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得,
又∵,即,∴,得--(2分)
∵,∴--(1分)
(2)当点在线段上时,过点作,垂足为点,
∵为的角平分线,,∴--(1分)
在正方形中,,∴.
∵,∴--(1分)又∵,,得--(1分)
∵在Rt△ABG中,,,,∴.
∵,∴--(1分)
∵,即,得,;(2分)(1分)
(3)当时,
①当点在线段上时,即,由(2)得;--(1分)
②当点在线段延长线上时,
,,在 Rt△ADE中,.
设交线段于点,∵是的平分线,即,
又∵,∴.∴.
∴.∴--(1分)
∵,∴,即,得. (2分)
3.(1)∵MN∥BC,∴∠AMN=∠B,∠ANM=∠C.
∴ △AMN ∽ △ABC.
∴ ,即.
∴ AN=x.
∴ =.(0<<4)
(2)如图2,设直线BC与⊙O相切于点D,连结AO,OD,则AO =OD =MN.
在Rt△ABC中,BC ==5.
由(1)知 △AMN ∽ △ABC.
∴ ,即.
∴ ,
∴ .
过M点作MQ⊥BC 于Q,则.
在Rt△BMQ与Rt△BCA中,∠B是公共角,
∴ △BMQ∽△BCA.
∴ .
∴ ,.
∴ x=.
∴ 当x=时,⊙O与直线BC相切.
(3)随点M的运动,当P点落在直线BC上时,连结AP,则O点为AP的中点.
∵ MN∥BC,∴ ∠AMN=∠B,∠AOM=∠APC.
∴ △AMO ∽ △ABP.
∴ . AM=MB=2.
故以下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 当0<≤2时,.
∴ 当=2时,
② 当2<<4时,设PM,PN分别交BC于E,F.
∵ 四边形AMPN是矩形,
∴ PN∥AM,PN=AM=x.
又∵ MN∥BC,
∴ 四边形MBFN是平行四边形.
∴ FN=BM=4-x.
∴ .
又△PEF ∽ △ACB.
∴ .
∴.
=.
当2<<4时,.
∴ 当时,满足2<<4,.
综上所述,当时,值最大,最大值是2.
4.(1)E(3,1);F(1,2);
(2)在Rt△EBF中,∠B=900,所以EF=.设点P的坐标为(0,n),其中n>0,因为顶点F(1,2),所以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2(a≠0) .
①如图1,当EF=PF时,EF2=PF2,所以12+(n-2)2=5,解得n1=0(舍去),n2=4,所以P(0,4),所以4=a(0-1)2+2,解得a=2,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1)2+2.
②如图2,当EP=FP时,EP2=FP2,所以(2-n)2+1=(1-n)2+9,解得n=-(舍去) .
③当EF=EP时,EP=<3,这种情况不存在.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抛物线为y=2(x-1)2+2.
(3)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
如图3,作点E关于x轴的对称点E/,作点F关于y轴的对称点F/,连接E/F/,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M、N,则点M、N就是所求.所以E/(3,-1)、F/(-1,2),NF=NF/,ME=ME/,所以BF/=4,BE/=3,所以FN+NM+ME=F/N+NM+ME/=F/E/==5.又因为EF=,所以FN+MN+ME+EF=5+,此时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值为5+.
5.(1)如图,过点B作BE⊥y轴于点E,作BF⊥x 轴于点F.由已知得
BF=OE=2, OF= =
∴点B的坐标是( ,2)
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kx+b,则有 解得
∴直线AB的解析式是y= x+4
(2) 如图,∵△ABD由△AOP旋转得到,
∴△ABD≌△AOP, ∴AP=AD, ∠DAB=∠PAO,∴∠DAP=∠BAO=600,
∴△ADP是等边三角形,
∴DP=AP= .
如图,过点D作DH⊥x 轴于点H,延长EB交DH于点G,
则BG⊥DH.
方法(一)
在Rt△BDG中,∠BGD=900, ∠DBG=600.
∴BG=BD?cos600=×=.
DG=BD?sin600=×= .
∴OH=EG=, DH=
∴点D的坐标为( , )
方法(二)
易得∠AEB=∠BGD=900,∠ABE=∠BDG, ∴△ABE∽△BDG,
∴ 而AE=2, BD=OP= , BE=2, AB=4,则有
,解得BG= ,DG= ∴OH= , DH=
∴点D的坐标为(, )
(3)假设存在点P, 在它的运动过程中,使△OPD的面积等于 .
设点P为(t,0),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t>0时,如图,BD=OP=t, DG=t,
∴DH=2+t. ∵△OPD的面积等于 ,
∴ ,
解得 , ( 舍去) .
∴点P1的坐标为 (, 0 )
②当<t≤0时,如图,BD=OP=-t, BG=-t,
∴DH=GF=2-(-t)=2+t.
∵△OPD的面积等于,
∴ ,
解得 , .
∴点P2的坐标为(, 0),点P3的坐标为(, 0).
③当t≤ 时,如图,BD=OP=-t, DG=-t,
∴DH=-t-2.
∵△OPD的面积等于 ,
∴ ,
解得 (舍去),
∴点P4的坐标为(, 0)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分别为P1 (, 0)、P2 ( , 0)、P3 ( , 0) 、
P4 ( , 0)
6.(1),,,.
点为中点,.
,.

,.
(2),.
,,
,,
即关于的函数关系式为:.
(3)存在,分三种情况:
①当时,过点作于,则.
,,

,,
,.
②当时,,

③当时,则为中垂线上的点,
于是点为的中点,


,.
综上所述,当为或6或时,为等腰三角形.
7.(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x+3)
将(0,—)代入,解得a=.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
画图(略)。
(2)正确的画出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交点的横坐标x0 落在1和2之间,从而得出这两个相邻的正整数为1与2。
(3)由函数图像或函数性质可知:当2<x<3时,
对y1=x2+x-, y1随着x增大而增大,对y2= (k>0),
y2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因为A(X0,Y0)为二次函数图像与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交点,所心当X0=2时,由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二次函数上方得y2>y1,
即>×22+2-,解得K>5。
同理,当X0=3时,由二次函数数图象在反比例上方得y1>y2,
即×32+3—>,解得K<18。
所以K的取值范围为5 <K<18
8. (1)连结OC交DE于M,由矩形得OM=CG,EM=DM
    因为DG=HE所以EM-EH=DM-DG得HM=DG
(2)DG不变,在矩形ODCE中,DE=OC=3,所以DG=1
(3)设CD=x,则CE=,由得CG=
  所以所以HG=3-1-
所以3CH2=
所以
9.(1)由抛物线过B(0,1) 得c=1.
又b=-4ac, 顶点A(-,0),
∴-==2c=2.∴A(2,0).
将A点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4a+2b+1=0 ,
∴  解得a =,b =-1.
故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1.
另解: 由抛物线过B(0,1) 得c=1.又b2-4ac=0, b=-4ac,∴b=-1.
∴a=,故y=x-x+1.
(2)假设符合题意的点C存在,其坐标为C(x,y),
作CD⊥x轴于D ,连接AB、AC.
∵A在以BC为直径的圆上,∴∠BAC=90°.
∴ △AOB∽△CDA.
∴OB·CD=OA·AD.
即1·y=2(x-2), ∴y=2x-4.
由 
解得x1=10,x2=2.
  
∴符合题意的点C存在,且坐标为 (10,16),或(2,0). …………………………8分
∵P为圆心,∴P为BC中点.
当点C坐标为 (10,16)时,取OD中点P1 ,连PP1 , 
则PP1为梯形OBCD中位线.
∴PP1=(OB+CD)=.∵D (10,0), ∴P1 (5,0), ∴P (5, ).
当点C坐标为 (2,0)时, 取OA中点P2 ,连PP2 , 则PP2为△OAB的中位线.
∴PP2=OB=.∵A (2,0), ∴P2(1,0), ∴P (1,). 
故点P坐标为(5, ),或(1,).
(3)设B、P、C三点的坐标为B(x1,y1), P(x2,y2), C(x3,y3),由(2)可知:
.
10.(1)由题意,知点是抛物线的顶点,
(2分)
,,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3分)
(2)由(1)知,点的坐标是.设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则,,. (4分)
由,得,,点的坐标是.
设直线的函数关系式是,
则解得,.
直线的函数关系式是. (5分)
设点坐标为,则.
轴,点的纵坐标也是.
设点坐标为,
点在直线上,,. (6分)
轴,点的坐标为,
,,,
, (7分)
,,,当时,,
而,,
点坐标为和. (9分)
11.解:(1)过作轴于,
,,
,,
点的坐标为. (2分)
(2)①当与相切时(如图1),切点为,此时,
,,
. (4分)
②当与,即与轴相切时(如图2),则切点为,,
过作于,则, (5分)
,. (7分)
③当与所在直线相切时(如图3),设切点为,交于,
则,,
. (8分)
过作轴于,则,

化简,得,
解得,


所求的值是,和.
12.
//
13.
/
/
14.(1)∵D(-8,0),∴B点的横坐标为-8,代入中,得y=-2.
∴B点坐标为(-8,-2).而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A(8,2).
从而.
(2)∵N(0,-n),B是CD的中点,A、B、M、E四点均在双曲线上,
∴,B(-2m,-),C(-2m,-n),E(-m,-n).
S矩形DCNO,S△DBO=,S△OEN =,
∴S四边形OBCE= S矩形DCNO-S△DBO- S△OEN=k.∴.
由直线及双曲线,得A(4,1),B(-4,-1),
∴C(-4,-2),M(2,2).
设直线CM的解析式是,由C、M两点在这条直线上,得
解得.
∴直线CM的解析式是.
(3)如图,分别作AA1⊥x轴,MM1⊥x轴,垂足分别为A1、M1.
设A点的横坐标为a,则B点的横坐标为-a.于是.
同理,∴.
15.(1)连接/
/是圆直径,/,即/
/,/.
/./在⊙O中/,/.
(2)/是/斜边/的中点,/,/,
又由(1)知/,/.
又/,/与/相似
/ /
又/,/
/,/,/
设/,/,/,/
/直径/.
(3)/斜边上中线/,/
/在/中/,/,/
设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根据题意得/,/
/ 解得/
/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16.(1)由已知得:解得
c=3,b=2
∴抛物线的线的解析式为
(2)由顶点坐标公式得顶点坐标为(1,4)
所以对称轴为x=1,A,E关于x=1对称,所以E(3,0)
设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F
所以四边形ABDE的面积=
=
=
=9
(3)相似
如图,BD=
BE=
DE=
所以, 即: ,所以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且,
所以△AOB≌△DBE.
17.
/
/
18.(1);(2);(3)M(3,2),N(1,3)
19.(1)在矩形中,,



(2)(法一),易得,.

梯形面积.

,.(负值舍去,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法二)由(1)得.
,易得,.
,,

.(负值舍去,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3)(法一)与(1)、(2)同理得,

直线过点..
.(负值舍去,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法二)连接交于点,则.
又,.
.是等边三角形,

(4)(法一)在中,,,,
由有:,.
,.
,又,.

与的函数关系式是,.
(法二)在中,.
由,有.
,,
,又.

/
/.
与的函数关系式是,.
20.(1),.
作于,
为正三角形,
,.

连,,,


(2),是圆的直径,
又是圆的切线,.
,.

设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则,解得.
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3),,,,
四边形的周长.
设,的面积为,
则,.

当时,.
点分别在线段上,
,解得.
满足,
的最大面积为.
21.

22.解:(1)点在抛物线上,
,解得.
(2)由(1)知,抛物线,. 5分
当时,解得,.
点在点的左边,,.
当时,解得,.
点在点的左边,,.
,,点与点对称,点与点对称.
(3).
抛物线开口向下,抛物线开口向上.
根据题意,得

,当时,有最大值.
说明:第(2)问中,结论写成“,四点横坐标的代数和为0”或“”均得1分.
23.解:(1)过作于交于,于.
,,,.,.
(2)当时,点在对角线上,其理由是:
过作交于,
过作交于.
平分,,.
,,.
,.
,.
即时,点落在对角线上.
(以下给出两种求的解法)
方法一:,.
在中,,


方法二:当点在对角线上时,有

解得

(3)
0.13
0.03
0
0.03
0.13
0.29
0.50
0.50
0.29
0.13
0.03
0
0.03
0.13

(4)由点所得到的大致图形如图所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