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2023-2024学年人文地理(上册)2.3 世界大家庭 综合练习
一、非选择题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为 聚落,乙图所示为 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环境因素是 (至少2条)。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答案】(1)城市;乡村
(2)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运交通便利
(3)B
【知识点】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图所示为城市聚落,乙图所示为乡村聚落。
(2)、 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环境因素是 沿河分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3)、 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
【点评】乡村聚落既成为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主要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乡村聚落基础上,达到了一定的人口数量、经济水平、规模程度而建立的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更高级的聚落形式。
2.一般而言,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密度较 (大、小);印度和加拿大相比较,人口密度较小的是 。
【答案】大;加拿大
【知识点】人口密度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所以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印度河加拿大比较,加拿大地广人稀,其人口密度较小。
故答案为:大;加拿大。
【点评】人口最为稠密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地处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3.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其中乡村聚落不可能沿下列哪些地方分布( )
A.河流 B.山麓 C.荒漠 D.公路
【答案】C
【知识点】乡村聚落
【解析】【分析】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经济发达的地区。荒漠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聚落也没有分布。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乡村聚落既成为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主要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乡村聚落基础上,达到了一定的人口数量、经济水平、规模程度而建立的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更高级的聚落形式。
4.【共同命运 中非合作】
材料一:2017年5月31日,由中国公司承建的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铁路建成通车。蒙内铁路的修建历时三年,是东非铁路网的起始段,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全长480公里。
材料二:旅游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肯尼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国有65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11%。其中在蒙内铁路第二标段144公里的施工战线上,有120公里需要穿越察沃国家公园。
材料三:1963年12月14日中国与肯尼亚共和国建交,并于1978年签订贸易协定。此后,双方关系发展迅速。2017年6月29日至7月1日中国国际商会组织中国企业参加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办的“第三届肯尼亚中国贸易周”就是最好的证明。
材料四:中肯关系是中非关系的缩影,至今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对非投资存量超过250亿美元。超过2500家中国在非企业为当地创造了1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为非洲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世界有目共睹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注入正能量。
(1)图中A的地形区名称是 ,蒙内铁路段的地势特征是 ,蒙巴萨港位于维多利亚湖的 方向。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蒙内铁路修建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3)双方关系发展迅速得益于中国的什么政策?
(4)中非合作共赢体现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说说中非合作的意义。
【答案】(1)东非高原;西北高东南低;东南
(2)地形:铁路沿线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沿线野生动植物繁多,注意生态平衡。
(3)改革开放。
(4)和平与发展。政治角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经济角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知识点】地形的种类和特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1)、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图中A的地形区名称是东非高原,蒙内铁路段的地势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蒙巴萨港位于维多利亚湖的东南方向。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蒙内铁路修建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地形:铁路沿线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沿线野生动植物繁多,注意生态平衡。
(3)、双方关系发展迅速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4)、中非合作共赢体现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根据题意, 中非合作共赢 政治角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经济角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点评】蒙内铁路是肯尼亚共和国境内一条连接蒙巴萨与内罗毕的铁路,由中国按照国铁Ⅰ级标准帮助肯尼亚建设,是东非铁路网的组成部分。蒙内铁路全长约480千米,东起肯尼亚东部港口城市蒙巴萨,途经滨海省、东部省、内罗毕特区三省区境内的玛利亚卡尼、米亚塞尼、沃伊、察沃国家公园、基布韦兹、埃马利等地,西至首都内罗毕,线路整体呈东南—西北走向。
5.读“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聚落可分 和 两大类.
(2)A、B、C三处聚落都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3)A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在此地建一处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1)乡村;城市
(2)乡村;沿河分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B
(3)不合理.A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建造纸厂会给下游河段带来严重污染.
【知识点】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聚落可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
(2)、A、B、C三处聚落都属于1聚落,三处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乡村,原因是沿河分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
(3)、A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在此地建一处造纸厂不合理。A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建造纸厂会给下游河段带来严重污染。
【点评】乡村聚落既成为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主要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乡村聚落基础上,达到了一定的人口数量、经济水平、规模程度而建立的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更高级的聚落形式。
6.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答案】正确
【知识点】世界主要语言及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英语最初是英国的民族语言,后来由于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等活动的扩展,英语的使用就越来越广,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亚洲的印度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国家都使用英语。英语现在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7.分析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回答问题。
发达国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发展中国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美国 31 910 印度 440
英国 23 590 尼泊尔 220
德国 25 620 巴西 4 440
法国 24 170 中国 780
瑞士 38 380 埃塞俄比亚 100
(1)表中的发达国家分布在 洲和 洲。他们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 。
(2)表中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 洲、 洲和南美洲。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 。
(3)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发达国家,除表中列出的国家外,你能再列举几个国家吗?
(4)从南北半球看,发达国家多分布在 半球,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 半球。
(5)你如何理解当今世界的“南北差距”“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答案】(1)欧;北美;瑞士
(2)亚;非;巴西
(3)瑞典、芬兰、丹麦、挪威、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
(4)北;南
(5)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知识点】世界主要国家的区别(面积、人口、经济水平)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看,美国分布在北美洲,其他发达国家分布在欧洲。他们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瑞士。
(2)、表中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巴西。
(3)、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发达国家,除表中列出的国家外,还有瑞典、芬兰、丹麦、挪威、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
(4)、从南北半球看,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5)、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点评】发展中国家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发达国家,又称已开发国家和先进国家。是指那些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较高,人民生活水准较高的国家。南北对话亦称“南北谈判”,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为解决全球性的能源、贸易、金融等问题而举行的国际会谈。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因发展中国家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8.观察世界三大宗教的代表建筑物,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三位老汉分别是英国的汤姆、沙特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和中国的李明,在一次旅游时乘上了同一架飞机.他们分别使用不同的语言,信仰不同的宗教,到下图所示的宗教场所进行宗教活动.汤姆使用的语言是 ,信仰 教,每个星期天要到 (填字母)去做礼拜.穆罕默德所在的国家位于西亚地区,这里的人种主要是 人种,使用的语言是 ,信仰 教,他的宗教活动在 (填字母)进行.老李使用的语言是 ,信仰佛教,他的宗教活动是在 (填字母)进行.
(2)三位老汉要在一起交流各自的生活情况,他们最有可能使用的语言是 .
【答案】(1)英语;基督;A;白色;阿拉伯语;伊斯兰;B;汉语;C
(2)英语
【知识点】世界主要语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A是基督教的代表性建筑物﹣﹣基督教教堂,建筑多为尖顶,有钟楼;B是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物﹣﹣清真寺,建筑多为圆顶;C是佛教的代表性建筑物﹣﹣寺庙,特色建筑还有佛塔.(1)英国的汤姆使用英语,信仰基督教,每个星期天要到A基督教堂去做礼拜.穆罕默德所在的国家位于西亚地区,这里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他的宗教活动在B清真寺进行.老李来自中国,使用的语言是汉语,信仰佛教,他的宗教活动是在C寺庙进行.(2)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所以三位老汉要在一起交流各自的生活情况,他们最有可能使用的语言是英语.
故答案为:(1)英语;基督;A;白色;阿拉伯语;伊斯兰;B;汉语;C;(2)英语.
【点评】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高高耸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9.巴黎圣母院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景点,2019年4月15日晚巴黎圣母院塔楼起火,火灾持续14小时。巴黎圣母院的宗教建筑风格所体现的是( )
A.印度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答案】B
【知识点】各大宗教特色
【解析】【分析】 巴黎圣母院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巴黎圣母院的宗教建筑风格所体现的是基督教建筑景观。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3月24日 ,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正面双塔高约69米,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它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
10.某城镇周围地区计划发展:蔬菜和花卉业;林业;水稻种植业;渔业。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C处地形为 ,最适宜发展 ;
(2)B处远离城区,为平原地形,且靠近河流,适宜发展 ;
(3)D处为湖泊,最适宜发展 ;
(4)A处为城市郊区,适宜发展 ;其理由是 .
【答案】(1)山地;林业
(2)种植业;
(3)渔业
(4)乳畜业;位于城市郊区,发展肉、乳、蛋、禽生产,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又增加农民的收入.
【知识点】地形的种类和特点;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C处地形为山地,最适宜发展林业;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B处远离城区,为平原地形,且靠近河流,适宜发展 种植业;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D处为湖泊,最适宜发展 渔业
(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处为城市郊区,适宜发展乳畜业;其理由是位于城市郊区,发展肉、乳、蛋、禽生产,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又增加农民的收入。
【点评】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叫宜林则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叫宜粮则粮;河网密布,河湖众多,适宜发展渔业,叫宜渔则渔;降水较少,牧草良好的地方发展牧业,叫宜牧则牧。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南半岛第一大河湄公河,源于中国境内的澜沧江。昌都、景洪、万象、巴色和金边都是澜沧江一湄公河沿岸城市。(如图《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湄公河流域内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和历时不同的干旱。2015年底至2016年初,湄公河流域遭遇百年大旱。应湄公河沿岸国家的请求,中国自3月15日至4月10日通过中方境内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帮助缓解旱情。
(材料三)综合新闻:
★2019年3月1 8日至24日,中国和东南亚湄公河流域国家举办了第二届澜湄周活动,增友情,促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合作的新发展。澜湄六国“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澜湄合作旨在深化六国睦邻友好合作,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共同发展,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泰中罗勇工业固执行董事、商级顾问徐根罗说,湄公河流域国家资源丰富,但许多商品仍处于空白状态,中国许多优势产业可以和这些国家进行产能合作,填补这一地区的技术、产品空白,推动湄公河流域的工业化进程。
(1)上图为该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其中②表示上图中哪一城市的气候资料?请说明判断理由。(只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2)据图分析,湄公河流域内的干旱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发生干旱的自然原因什么?
(3)结合材料,试从区域经济发展原则的角度,分析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合作的合理性。
【答案】(1)昌都 昌都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冬冷夏凉,冬季气温低于零摄氏度,其他城市冬季气温均在零摄氏度以上(冬季气温是判断的主要依据,一定要写到)
(2)冬季春季(写一个)湄公河流域冬季、春季降水明显减少,且气温较高
(3)只有因地制宜地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地的优势,不同区域还可以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上下游国家互动合作,在水资源问题上互帮互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统筹国内外区域开发与国际经济合作。湄公河流域国家发挥自己资源丰富的优势,而中国利用自己的优势产业与这些国家进行产能合作,填补这一地区的技术、产品空白,推动湄公河流域的工业化进程。(观点和材料)
【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根据“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区域合作,进行分析解答。
(1)据图分析可知,其中②表示的是昌都市的气候资料。是因为昌都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冬冷夏凉,冬季气温低于零摄氏度,其他城市冬季气温均在零摄氏度以上。
(2)据图分析,湄公河流域内的干旱主要发生冬春季节。此时为湄公河流域的旱季,降水较少,蒸发量大。
(3)只有因地制宜地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地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上下游国家互动合作,在水资源问题上互帮互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统筹国内外区域开发与国际经济合作。湄公河流域国家发挥自己资源丰富的优势,而中国利用自己的优势产业与这些国家进行产能合作,填补这一地区的技术、产品空白,推动湄公河流域的工业化进程。
【点评】在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12.(2020七上·椒江月考)读图,回答问题。
(1)世界最大的半岛:① ,该地主要信仰 教;最高的山脉:② ;最高的高原:③ ;河流:C
(2)读图:
因为 ,所以图中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是 。
(3)请描述C地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答案】(1)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长江
(2)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从中间向四周流,呈放射状分布
(3)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弊:季风气候具有不稳定性,易发生旱涝灾害。
【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最大的半岛:①是阿拉伯半岛,该地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教;最高的山脉:②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高原:③是青藏高原;河流:C是长江。
(2)、读图可知,因为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图中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是从中间向四周流,呈放射状分布。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地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不利影响是:季风气候具有不稳定性,易发生旱涝灾害。
【点评】 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13.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但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读下图,回答问题。
(1)据甲图分析,从地形类型看,世界约有56%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 地区。试举一例世界人口稠密分布区: 。
(2)据乙图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 半球;按纬度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纬度地区。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共同的气候特点是 。
(4)我国的人口分布以 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答案】(1)平原;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2)北;中低
(3)温和湿润
(4)黑河—腾冲
【知识点】人口密度
【解析】【分析】(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2)从南北半球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从纬度位置看,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3)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4)我国的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分界线,东南多,西北少。
故答案为:(1)平原;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2)北;中低;(3)温和湿润;(4)黑河—腾冲。
【点评】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情况,属于基础性的内容,多结合教材、地图熟练记忆即可。
14.读图回答:
(1)A是 语分布区,该地居民大多信 教.
(2)B处分布着最广的是 人种.
(3)C地区说 语,该地区的居民多信仰 教.分布着 人种.
(4)E是 国,该国家人口数量世界第 ,居民所说的是 语.
【答案】(1)英;基督
(2)黑色
(3)阿拉伯;伊斯兰;白色
(4)中;一;汉
【知识点】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世界主要语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1)A美国是英语分布区,该地居民大多信基督教.(2)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分布着最广的是黑色人种,被称为黑色人种的故乡.(3)C北非地区以阿拉伯人为主,说阿拉伯语,属于白色人种,该地区的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4)E是中国,该国家人口数量约13.7亿,居世界第一位,居民所说的是汉语.
故答案为:(1)英;基督;(2)黑色;(3)阿拉伯;伊斯兰;白色;(4)中;一;汉.
【点评】(1)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总少不了语言.目前世界上共有2 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30%有文字,70%没有文字.(2)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不仅传播范围很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影响.犹太教和印度教也是重要的宗教.(3)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15.根据下列材料,思考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材料一:新疆地区聚落多分布在绿洲上,广大沙漠地区人烟稀少.
材料二:我国大庆地区原来荒草丛生,自从开采了石油之后,就迅速发展成为人口众多的城市.
材料三:深圳原来是个小渔村,因紧邻香港,受政策扶持得以迅速发展为窗口城市.
材料四:山区中的城市一般呈条带状分布而且规模较小.
材料一说明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材料二说明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说明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说明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答案】水源;矿产资源;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地形因素
【知识点】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新疆地区有水源的地方有聚落分布,材料一说明水源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大庆石油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城市。材料二说明矿产资源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深圳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了大城市。材料三说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山区的城市分布成带状分布。材料四说明地形因素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点评】 沙漠干旱、绿洲有水,说明水源影响聚落分布;石油丰富带动聚落发展,说明矿产资源影响聚落发展;紧邻香港,地理位置优越,便于经济发展,说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影响聚落发展;山区城市呈条带状分布是受地形因素的制约
1 / 1浙江省2023-2024学年人文地理(上册)2.3 世界大家庭 综合练习
一、非选择题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为 聚落,乙图所示为 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环境因素是 (至少2条)。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2.一般而言,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密度较 (大、小);印度和加拿大相比较,人口密度较小的是 。
3.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其中乡村聚落不可能沿下列哪些地方分布( )
A.河流 B.山麓 C.荒漠 D.公路
4.【共同命运 中非合作】
材料一:2017年5月31日,由中国公司承建的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铁路建成通车。蒙内铁路的修建历时三年,是东非铁路网的起始段,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全长480公里。
材料二:旅游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肯尼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国有65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11%。其中在蒙内铁路第二标段144公里的施工战线上,有120公里需要穿越察沃国家公园。
材料三:1963年12月14日中国与肯尼亚共和国建交,并于1978年签订贸易协定。此后,双方关系发展迅速。2017年6月29日至7月1日中国国际商会组织中国企业参加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办的“第三届肯尼亚中国贸易周”就是最好的证明。
材料四:中肯关系是中非关系的缩影,至今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对非投资存量超过250亿美元。超过2500家中国在非企业为当地创造了1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为非洲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世界有目共睹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注入正能量。
(1)图中A的地形区名称是 ,蒙内铁路段的地势特征是 ,蒙巴萨港位于维多利亚湖的 方向。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蒙内铁路修建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3)双方关系发展迅速得益于中国的什么政策?
(4)中非合作共赢体现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说说中非合作的意义。
5.读“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聚落可分 和 两大类.
(2)A、B、C三处聚落都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3)A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在此地建一处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6.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7.分析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回答问题。
发达国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发展中国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美国 31 910 印度 440
英国 23 590 尼泊尔 220
德国 25 620 巴西 4 440
法国 24 170 中国 780
瑞士 38 380 埃塞俄比亚 100
(1)表中的发达国家分布在 洲和 洲。他们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 。
(2)表中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 洲、 洲和南美洲。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 。
(3)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发达国家,除表中列出的国家外,你能再列举几个国家吗?
(4)从南北半球看,发达国家多分布在 半球,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 半球。
(5)你如何理解当今世界的“南北差距”“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8.观察世界三大宗教的代表建筑物,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三位老汉分别是英国的汤姆、沙特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和中国的李明,在一次旅游时乘上了同一架飞机.他们分别使用不同的语言,信仰不同的宗教,到下图所示的宗教场所进行宗教活动.汤姆使用的语言是 ,信仰 教,每个星期天要到 (填字母)去做礼拜.穆罕默德所在的国家位于西亚地区,这里的人种主要是 人种,使用的语言是 ,信仰 教,他的宗教活动在 (填字母)进行.老李使用的语言是 ,信仰佛教,他的宗教活动是在 (填字母)进行.
(2)三位老汉要在一起交流各自的生活情况,他们最有可能使用的语言是 .
9.巴黎圣母院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景点,2019年4月15日晚巴黎圣母院塔楼起火,火灾持续14小时。巴黎圣母院的宗教建筑风格所体现的是( )
A.印度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10.某城镇周围地区计划发展:蔬菜和花卉业;林业;水稻种植业;渔业。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C处地形为 ,最适宜发展 ;
(2)B处远离城区,为平原地形,且靠近河流,适宜发展 ;
(3)D处为湖泊,最适宜发展 ;
(4)A处为城市郊区,适宜发展 ;其理由是 .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南半岛第一大河湄公河,源于中国境内的澜沧江。昌都、景洪、万象、巴色和金边都是澜沧江一湄公河沿岸城市。(如图《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湄公河流域内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和历时不同的干旱。2015年底至2016年初,湄公河流域遭遇百年大旱。应湄公河沿岸国家的请求,中国自3月15日至4月10日通过中方境内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帮助缓解旱情。
(材料三)综合新闻:
★2019年3月1 8日至24日,中国和东南亚湄公河流域国家举办了第二届澜湄周活动,增友情,促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合作的新发展。澜湄六国“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澜湄合作旨在深化六国睦邻友好合作,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共同发展,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泰中罗勇工业固执行董事、商级顾问徐根罗说,湄公河流域国家资源丰富,但许多商品仍处于空白状态,中国许多优势产业可以和这些国家进行产能合作,填补这一地区的技术、产品空白,推动湄公河流域的工业化进程。
(1)上图为该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其中②表示上图中哪一城市的气候资料?请说明判断理由。(只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2)据图分析,湄公河流域内的干旱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发生干旱的自然原因什么?
(3)结合材料,试从区域经济发展原则的角度,分析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合作的合理性。
12.(2020七上·椒江月考)读图,回答问题。
(1)世界最大的半岛:① ,该地主要信仰 教;最高的山脉:② ;最高的高原:③ ;河流:C
(2)读图:
因为 ,所以图中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是 。
(3)请描述C地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13.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但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读下图,回答问题。
(1)据甲图分析,从地形类型看,世界约有56%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 地区。试举一例世界人口稠密分布区: 。
(2)据乙图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 半球;按纬度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纬度地区。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共同的气候特点是 。
(4)我国的人口分布以 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14.读图回答:
(1)A是 语分布区,该地居民大多信 教.
(2)B处分布着最广的是 人种.
(3)C地区说 语,该地区的居民多信仰 教.分布着 人种.
(4)E是 国,该国家人口数量世界第 ,居民所说的是 语.
15.根据下列材料,思考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材料一:新疆地区聚落多分布在绿洲上,广大沙漠地区人烟稀少.
材料二:我国大庆地区原来荒草丛生,自从开采了石油之后,就迅速发展成为人口众多的城市.
材料三:深圳原来是个小渔村,因紧邻香港,受政策扶持得以迅速发展为窗口城市.
材料四:山区中的城市一般呈条带状分布而且规模较小.
材料一说明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材料二说明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说明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说明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城市;乡村
(2)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运交通便利
(3)B
【知识点】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图所示为城市聚落,乙图所示为乡村聚落。
(2)、 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环境因素是 沿河分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3)、 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
【点评】乡村聚落既成为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主要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乡村聚落基础上,达到了一定的人口数量、经济水平、规模程度而建立的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更高级的聚落形式。
2.【答案】大;加拿大
【知识点】人口密度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所以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印度河加拿大比较,加拿大地广人稀,其人口密度较小。
故答案为:大;加拿大。
【点评】人口最为稠密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地处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3.【答案】C
【知识点】乡村聚落
【解析】【分析】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经济发达的地区。荒漠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聚落也没有分布。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乡村聚落既成为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主要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乡村聚落基础上,达到了一定的人口数量、经济水平、规模程度而建立的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更高级的聚落形式。
4.【答案】(1)东非高原;西北高东南低;东南
(2)地形:铁路沿线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沿线野生动植物繁多,注意生态平衡。
(3)改革开放。
(4)和平与发展。政治角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经济角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知识点】地形的种类和特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1)、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图中A的地形区名称是东非高原,蒙内铁路段的地势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蒙巴萨港位于维多利亚湖的东南方向。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蒙内铁路修建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地形:铁路沿线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沿线野生动植物繁多,注意生态平衡。
(3)、双方关系发展迅速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4)、中非合作共赢体现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根据题意, 中非合作共赢 政治角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经济角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点评】蒙内铁路是肯尼亚共和国境内一条连接蒙巴萨与内罗毕的铁路,由中国按照国铁Ⅰ级标准帮助肯尼亚建设,是东非铁路网的组成部分。蒙内铁路全长约480千米,东起肯尼亚东部港口城市蒙巴萨,途经滨海省、东部省、内罗毕特区三省区境内的玛利亚卡尼、米亚塞尼、沃伊、察沃国家公园、基布韦兹、埃马利等地,西至首都内罗毕,线路整体呈东南—西北走向。
5.【答案】(1)乡村;城市
(2)乡村;沿河分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B
(3)不合理.A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建造纸厂会给下游河段带来严重污染.
【知识点】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聚落可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
(2)、A、B、C三处聚落都属于1聚落,三处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乡村,原因是沿河分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
(3)、A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在此地建一处造纸厂不合理。A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建造纸厂会给下游河段带来严重污染。
【点评】乡村聚落既成为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主要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乡村聚落基础上,达到了一定的人口数量、经济水平、规模程度而建立的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更高级的聚落形式。
6.【答案】正确
【知识点】世界主要语言及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英语最初是英国的民族语言,后来由于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等活动的扩展,英语的使用就越来越广,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亚洲的印度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国家都使用英语。英语现在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7.【答案】(1)欧;北美;瑞士
(2)亚;非;巴西
(3)瑞典、芬兰、丹麦、挪威、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
(4)北;南
(5)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知识点】世界主要国家的区别(面积、人口、经济水平)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看,美国分布在北美洲,其他发达国家分布在欧洲。他们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瑞士。
(2)、表中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巴西。
(3)、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发达国家,除表中列出的国家外,还有瑞典、芬兰、丹麦、挪威、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
(4)、从南北半球看,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5)、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点评】发展中国家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发达国家,又称已开发国家和先进国家。是指那些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较高,人民生活水准较高的国家。南北对话亦称“南北谈判”,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为解决全球性的能源、贸易、金融等问题而举行的国际会谈。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因发展中国家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8.【答案】(1)英语;基督;A;白色;阿拉伯语;伊斯兰;B;汉语;C
(2)英语
【知识点】世界主要语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A是基督教的代表性建筑物﹣﹣基督教教堂,建筑多为尖顶,有钟楼;B是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物﹣﹣清真寺,建筑多为圆顶;C是佛教的代表性建筑物﹣﹣寺庙,特色建筑还有佛塔.(1)英国的汤姆使用英语,信仰基督教,每个星期天要到A基督教堂去做礼拜.穆罕默德所在的国家位于西亚地区,这里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他的宗教活动在B清真寺进行.老李来自中国,使用的语言是汉语,信仰佛教,他的宗教活动是在C寺庙进行.(2)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所以三位老汉要在一起交流各自的生活情况,他们最有可能使用的语言是英语.
故答案为:(1)英语;基督;A;白色;阿拉伯语;伊斯兰;B;汉语;C;(2)英语.
【点评】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高高耸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9.【答案】B
【知识点】各大宗教特色
【解析】【分析】 巴黎圣母院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巴黎圣母院的宗教建筑风格所体现的是基督教建筑景观。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3月24日 ,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正面双塔高约69米,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它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
10.【答案】(1)山地;林业
(2)种植业;
(3)渔业
(4)乳畜业;位于城市郊区,发展肉、乳、蛋、禽生产,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又增加农民的收入.
【知识点】地形的种类和特点;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C处地形为山地,最适宜发展林业;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B处远离城区,为平原地形,且靠近河流,适宜发展 种植业;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D处为湖泊,最适宜发展 渔业
(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处为城市郊区,适宜发展乳畜业;其理由是位于城市郊区,发展肉、乳、蛋、禽生产,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又增加农民的收入。
【点评】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叫宜林则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叫宜粮则粮;河网密布,河湖众多,适宜发展渔业,叫宜渔则渔;降水较少,牧草良好的地方发展牧业,叫宜牧则牧。
11.【答案】(1)昌都 昌都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冬冷夏凉,冬季气温低于零摄氏度,其他城市冬季气温均在零摄氏度以上(冬季气温是判断的主要依据,一定要写到)
(2)冬季春季(写一个)湄公河流域冬季、春季降水明显减少,且气温较高
(3)只有因地制宜地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地的优势,不同区域还可以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上下游国家互动合作,在水资源问题上互帮互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统筹国内外区域开发与国际经济合作。湄公河流域国家发挥自己资源丰富的优势,而中国利用自己的优势产业与这些国家进行产能合作,填补这一地区的技术、产品空白,推动湄公河流域的工业化进程。(观点和材料)
【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根据“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区域合作,进行分析解答。
(1)据图分析可知,其中②表示的是昌都市的气候资料。是因为昌都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冬冷夏凉,冬季气温低于零摄氏度,其他城市冬季气温均在零摄氏度以上。
(2)据图分析,湄公河流域内的干旱主要发生冬春季节。此时为湄公河流域的旱季,降水较少,蒸发量大。
(3)只有因地制宜地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地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上下游国家互动合作,在水资源问题上互帮互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统筹国内外区域开发与国际经济合作。湄公河流域国家发挥自己资源丰富的优势,而中国利用自己的优势产业与这些国家进行产能合作,填补这一地区的技术、产品空白,推动湄公河流域的工业化进程。
【点评】在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12.【答案】(1)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长江
(2)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从中间向四周流,呈放射状分布
(3)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弊:季风气候具有不稳定性,易发生旱涝灾害。
【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最大的半岛:①是阿拉伯半岛,该地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教;最高的山脉:②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高原:③是青藏高原;河流:C是长江。
(2)、读图可知,因为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图中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是从中间向四周流,呈放射状分布。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地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不利影响是:季风气候具有不稳定性,易发生旱涝灾害。
【点评】 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13.【答案】(1)平原;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2)北;中低
(3)温和湿润
(4)黑河—腾冲
【知识点】人口密度
【解析】【分析】(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2)从南北半球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从纬度位置看,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3)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4)我国的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分界线,东南多,西北少。
故答案为:(1)平原;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2)北;中低;(3)温和湿润;(4)黑河—腾冲。
【点评】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情况,属于基础性的内容,多结合教材、地图熟练记忆即可。
14.【答案】(1)英;基督
(2)黑色
(3)阿拉伯;伊斯兰;白色
(4)中;一;汉
【知识点】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世界主要语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1)A美国是英语分布区,该地居民大多信基督教.(2)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分布着最广的是黑色人种,被称为黑色人种的故乡.(3)C北非地区以阿拉伯人为主,说阿拉伯语,属于白色人种,该地区的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4)E是中国,该国家人口数量约13.7亿,居世界第一位,居民所说的是汉语.
故答案为:(1)英;基督;(2)黑色;(3)阿拉伯;伊斯兰;白色;(4)中;一;汉.
【点评】(1)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总少不了语言.目前世界上共有2 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30%有文字,70%没有文字.(2)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不仅传播范围很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影响.犹太教和印度教也是重要的宗教.(3)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15.【答案】水源;矿产资源;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地形因素
【知识点】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新疆地区有水源的地方有聚落分布,材料一说明水源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大庆石油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城市。材料二说明矿产资源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深圳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了大城市。材料三说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山区的城市分布成带状分布。材料四说明地形因素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点评】 沙漠干旱、绿洲有水,说明水源影响聚落分布;石油丰富带动聚落发展,说明矿产资源影响聚落发展;紧邻香港,地理位置优越,便于经济发展,说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影响聚落发展;山区城市呈条带状分布是受地形因素的制约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