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眼睛和眼镜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教学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三、教学分析眼睛和眼镜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课题引入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伙伴,他陪我们看海,赏花,登高望远,当然更多的时候他陪着我们写作业,玩电脑,看手机,他总是任劳任怨,我们常常容易忽视他,只到有一天我们的视野一片模糊才记起他的好。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眼睛师:视野一片模糊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生:用眼不当导致了近视师:那我们的眼睛师如何看见物体的 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生:思考师:别着急,让我们一起走近神奇的眼睛活动 2【讲授】新课讲授1.眼睛。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眼睛。人眼的构造大家在生物课上学过,请一位同学说说。生:人眼的构造由外到内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教师出示眼球构造挂图或课件演示。师: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课件演示课本 P68图4—49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大家想一想眼睛看物体与什么类似 生:与凸透镜成像类似。师:晶状体和视网膜能像凸透镜及光屏那样前后移动吗 生:不能师:那眼镜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 生:要有光透过晶状体并且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师:成什么像 生:倒立缩小的实像板书:(1)人眼视物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师:当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实像吗 生:不能师:那该怎么办 生:改变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师:非常好,但是人眼也是这样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吗 生:不是师:的确不一样,人眼是通过晶状体收缩和舒张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我这里准备了一个与人眼晶状体类似的透镜,这是一个水透镜,我们可以通过抽水和注水来改变他的厚薄,接下来我们来模拟一下人眼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过程。生:认真观察师:现在这个物体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当我们改变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像变模糊了,现在我们要让像重新变清晰,那我是要往透镜注水还是抽水,抽水和注水我们用前后注射器中水的体积来说明,体积变大,则表示抽水,体积变小,则表示注水,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操作并记录数据)改变物距,继续调节水量使像变得清晰。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个过程。师:当我们从近处往远处看,晶状体要变薄,从远处往近处看,晶状体要变厚。生:不是眼球在变,只能是晶状体在改变形状和焦距。师:对。其实眼镜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晶状体在睫状体的作用下,改变厚薄,改变焦距(即调焦)。板书:人眼看远近物体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2.视力矫正。师: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这是大家切身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请大家先自学几分钟。课件演示课本 P68图 4—51(a)近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前,(b)老花眼和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后。演示实验:用几个有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在凸透镜作为眼镜片,一个光源和一组眼睛模型如课本 P69图 4—52来探究视力矫正的方法。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着色液体则表示玻璃体。用光束照射每个眼睛模型,让学生根据光束聚焦位置确定出每个模型代表的是哪一种眼睛。(1)探究近视眼的矫正师: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亡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为了能看清物体应在近视体眼睛前面放一个什么镜 说出根据。生:应放一个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活动 3【活动】小结三、小结及学习过程评估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眼睛的构造,人眼视物与凸透镜成像一样,知道了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平时应注意保护眼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