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开始因意外相逢感到惊讶。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11月联考试题(2)因能出席冯加洛夫公爵的晚宴而颇有些自傲,并对谢波特金表现出漫不经心的心态;(3)当了解到谢波特金同时担任某官员秘书,另获得年薪1500卢布,知道谢波特金竞然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3.11能在御前大臣面前行走,惊诧羡慕;(4)知道谢波特金居然还是御前大臣的侄女婿,变得诚惶诚恐,极尽讨好对方1.D强加因果。而且“成为当前各方共克时艰的合作基础”表述不当,“合作基础”于文评分标准:每条1分。只答出心理状态,未合理分析,得2分。无据。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心理和个性特征的分析,需要筛选信息,并准确把握人物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加工能力。需要准确把握文章观点和作者的意图。的性格和语言表达的真实意图。2.B“都盛赞长征唤醒了红军将士的精神,威力无穷”表述不当。哈里森·索尔兹伯里9.(1)简洁、凝练。不管是人物语言,还是情节交代,语言精练明快,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强调的是“阅读长征的故事”唤醒后人的精神力量。性化语言刻化多尔鲍诺索夫的人物性格。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加工能力。需要准确把握文中人物的观,点(2)人物语言个性化。多尔鲍诺索夫的说话态度随着知晓谢波特金真实身份而变化,3.A“都是通过语言描写正面刻画红军将士的形象风貌”表述不当。本文中世界名人的充分显示其做慢、虚伪、奴颜卑膝的特点语言是对红军和长征事件的述评,而不是对红军战士的正面刻画。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正面人物刻画手法的理解。需要学生准确辨析小说中人物(3)朴素、自然,口语化。于平易的对话中对多尔鲍诺索夫进行了嘲讽。语言描写和消息中评论式人物语言的不同特征。(4)语言幽默,冷峻。充分体现了契诃夫式的语言风格4.(1)总领全文。这句话开门见山点明了长征精神的重大意义;与三个小标题构成了该评分标准:每条2分。任意答出三条得6分。篇通讯的主体结构,起到统帅作用(或总领全文的作用)。(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语言的能力。一般地说,语言鉴赏需要从叙述语言风格(2)结构严谨。在本句统领下,全文呈现总分结构,一二小标题领起部分紧扣“成为人(口语/书面语)、表达方式及效果(修辞格/句式特点)、人物语言个性化、作家语言风格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第三小标题部分扣“历久弥新”。三个标题部分形成并列式结构,等方面进行鉴赏。层次更清晰。(2分)10.CDF(3)形象生动。用比喻突出了长征精神的伟大意义。(2分)》11.C二者意义不同,“不识有诸”中的“诸”是“之乎”的意思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通讯文体特点的鉴赏能力和准确分析论证结构的能力。明12.C不是被赵盾击杀,而是赵穿。晰围绕中心论点的统帅作用、领会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特点,熟练运用论证方法进13.(1)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以之为患(感到很厌烦),便派组魔去刺杀他。(骤,1分:行分析说理的能力。患,1分;贼,1分;句意,1分。)5.(1)准确把握长征的精神内涵,讲好长征故事,弘扬优秀传统。(2)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恶而鼓励爱呢?(以为,(2)坚定文化自信,以革命文化历练优良品格,奉献担当,做时代新人。1分:恶【WU】,1分:劝,1分:句意,1分。)(3)立足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勇于斗争,乐于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14.①厚敛雕墙②弹人取乐③虐杀宰夫④进谏不入⑤患谏贼臣⑥伏甲嗾獒评分标准:从弘扬传统,提高认识,勇于担当三个纬度着眼,每答一条得1分,答全三方(1条1分,答出任意三条,即可。)面得出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灵活应对问题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考查信息筛选与15.C“古人吟唱的曲调”不对,结合题目,应为陆丞格调高古的《早春游望》诗。整合能力,又考查申论写作能力。需要结合文本中的观点,并立足实际,提出应对措施。16.①如果在家乡,是不会惊觉“物候新”的;只有离乡在外做官的人,才会对异乡的物候6.B“都表现出其做慢的性格和前倨后恭的心态”表述不当,①②表现其做慢;只有第③变化感到新奇惊心:②眼前美景因思乡之情而新奇惊心,诗人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生句才表现“前倨后恭”这一特点。动地表现出诗人宦游在外的矛盾心情;③中间二联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新春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小说人物语言中标点符号和称谓变化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需要伊始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结合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征,准确把握句子的含意。乡物候来写异乡物候的新奇的,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每7.C“本文运用细节描写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表述不当,本文并没有直接表达作点2分)者的感情倾向。文本二也指出,不直接表达作者的主观感情倾向是契诃夫作品的特色。17.(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和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需要综合运用(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文本二的艺术手法对文本一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鉴赏。(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高二语文试题答案第1页(共4页)高二语文试题答案第2页(共4页)试卷类型:A(高)2023. 11注1 . 答题前 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座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 .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 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3 . 考试结束 ,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 )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 小题,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5 题。(。"年,)富 、一座不灭的灯塔。传奇征途震撼世界" 再大的牺牲 也不能阻止我们前进! " 从赣南一直征战到陕北的老红军唐进新生50 公里以上的环境和凶恶的敌人 从未能阻止红军前行的脚步 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坚强领抢渡大渡河一战, 22 位勇士手攀桥栏 、脚踩铁索 , 冒着对岸敌人猛烈的火力飞夺泸定桥 ,保证红军主力顺利过河 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 四渡赤水一役 ,3 万多红军面对 40 万国民党军的合围 ,避实击虚 , 声 东击西 ,将敌军绕得晕头转向 , 最终成功摆脱敌军的追击围堵 … …" 这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 , 是一次体现坚韧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 在红军的战绩面前 ,二战名将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 由衷称赞 。除了战斗 ,就是行军斯诺在 《红星照耀中国》 中写道 , " 红军疲劳得已到了人类所能忍受的极限 ,但他高二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8 页)们以他们的精神和毅力终于到达了长 城脚下的陕北 " 。这样的队伍 ,让敌人胆寒 , 让世界震撼 。 日本原横滨 国 立大学教授冈本隆三感慨说 , 闻名于世的长征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 , 它的成功是二十世纪的一大奇迹中韩传媒研究所理事长赵在九看来 长征胜利 " 仅仅用取得战争胜利来表达太过不足 ,这是红军为生存而斗争的胜利 " 。英国著名学者马丁 · 雅克说 , " 长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有史诗般的意义 " ," 长征永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 一 ,永远会被纪念 " 。他说 , 无数人听说过长征 ,人们通过它来了解中国激励全球进步力量中国红军的英勇斗争 ,成了 整个殖民地世界劳动人民的榜样 。" 1935 年共产 国 际七大召开前夕 参会各国代表得知红军长征两大主力会师的消息十分振奋 , 大会主持人威廉 · 皮克如是说。通过斯诺 、 史沫特莱等国际友 人, 描述红军长征传奇历程的报道陆续被伦敦 《每 日先驱报》 、纽约 《太阳报》 等英美报纸以及当时刚创 办的美国 《生活》 画报、 《时代周刊》 等刊物刊载 在国 际上引起巨大反响中国红军奋斗的故事 , 激起了我们国民的 巨大热情 。" 当 西班牙人民处在反法西斯斗争最艰难的 时刻 , 西班牙国 际纵队的年轻战士 从中国红军的长征事迹中 汲取意共领导人巴耶塔曾表示 , 中国红军长征的胜利一直激励着意大利共产党人领导意大利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这个伟大的胜利 坚定了他们的抵抗意志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游击队曾经两次印刷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小册子 ,希望以此坚定战士们的信仰 、激励他们的斗志 。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 · 卡斯特罗曾说 红军长征胜利 ,不仅激励了 古巴革命者的斗志 , 同 时也为古巴革命取得胜利提供了 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毫无疑问长征的胜利在当时赢得了众多与殖民主义作斗争的国 家人民的敬意 。长征胜利也为其他 1945 年后争取独立的国 家打开了一扇门 。举例来说 , 越南在独立战争中就借鉴了许多长征中游击战的战术。"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斯图尔特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哈伊里 · 图尔克说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刘 国新指出 , 长征中红军指战员上下一心 、平等互助 、搀扶前行的关系和作风; 在艰苦卓绝环境中大无畏的勇 气 ;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采取成功的民族政策 , 获得少数民族同胞坚定支持等做法和经验 ,都给各国进步力量以激励 、启发和借鉴 。精神内核历久弥新" 雄关漫道真如铁 , 而今迈步从头越 " 。 岁 月荏苒, 80 年过去了 , 长征精神在时光的洗礼中显得越发闪亮80年来 , 长征的传奇吸引着众多国 际人士来中国探究 、考证 。 虽过去数十年 , 身临其境 ,仍然让他们强烈体验到长征中战斗的惊心动魄 , 为红军的英勇无畏而折服" 及至亲眼目 击 , 才知并非言过其实 。这条河水深莫测 , 奔腾不驯 ,加之汹涌翻腾的漩涡 时时显露出河底参差狰狞的礁石 令人触目 惊心心 , 不寒而栗 ……" 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参观大渡河后如此感言 。另 一 位亲身体验长征路的美国人 著名记者兼作家哈里森 · 索尔兹伯里指出 , " 阅高二语文试题第 2 页 (共8 页)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 ,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 ,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 。80年前积贫积弱的中国早已成为历史 , 当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 , 长征精神继续发挥着重要引领和激励作用 。中国新的长征需要遵循与 第一次长征相 同的原则 , 即爱国主义 、 强有力的领导、勇敢 、魄力 、不屈不挠 、献身精神 、合作精神等 。" 对于长征精神在现今的意义 图尔克如是说 。刘国新说 , " 目 前中国面临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 , 国际上也处在经济低迷、 安全形势严峻的低谷。 、坚韧无畏、 迎难而上等内涵正可激励各方共克时艰" 。马丁 雅克说 , " 长征永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 显示了勇 气和献身精神 。 当人们呼唤奉献和刚毅时 长征将永远是一 种激励 " 。(选 自 2016 年新华社北京 10月 16 日电(3 分)A 长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有史诗般的意义D. 长征精神的内核一度激励着各国的进步力量 因此成为当前各方共克时艰的合(B哈)D 马丁 · 雅克和布热津斯基都盛赞了红军将士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3 . 下列对原文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本文和杨成武将军的 《长征胜利万岁》 都是通过语言描写正面刻画红军将士的形象风貌及其所彰显出的精神内涵 。B 本文和聂荣臻元帅的 《大战中的插曲》 都彰显了人民军队的精神风貌 ,本文突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 ,后者突出了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C. 本文和 《县委书记的榜样 焦裕禄》 都用通讯的形式突出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但本文侧重述评的方式 ,而后者侧重用典型事例来表现。D. 本文和 《别了 , " 不列颠尼亚 " 》 两则消息都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 ,但表现方式不同 :本文重在挖掘精神内涵 而后者则重在抓住时间节点的特定内涵 。4 . 结合全文 简要分析划线句的作用 。(6 分)5.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说: "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请你结合文本 ,并联系当前的实际,谈一谈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4 分)高二语文试题第 3 页 (共8 页)(二) 现代文阅读 Ⅱ (本题共4 小题,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6 ~9 题。文本一楼梯步步高多 尔鲍诺索夫是个外省的文职官员 有一次 , 因为办理公务来到了彼得堡 。他出席冯加洛夫公爵府上的晚会纯属偶然 。就在这次晚会上 ,他遇见了过去学法律的大学生谢波特金 。五年前 ,这个学生给他的孩子当过家庭补习教师 。意外相逢让他觉得分外惊讶 。晚会上没有一个熟人 , 出 于无聊 ,他走到了谢波特金跟前。" 您这是 … … 这个 ……怎么到这儿来了啊? " ①他 一 边问 , 一 边用 巴掌捂着嘴打了个哈欠 。我到这里来 ,跟您 一样 … "" 不妨换句话说 , 跟我不一样 ……" 多 尔鲍诺索夫眉 头 一 皱 , 瞅了 瞅谢波特金" 嗯 , 近来怎么样? "" 还算凑合吧 … … 大学课程学完了以后 , 在波多 考尼科夫手下 , 我当 了 个小官员处理一些特殊事务。"" 真的? 初涉官场 ,这情况就算不赖 … … 不过 ……这个 ……请原谅我问得冒味 ,②担任这职务 ,你的薪俸有多 少?"" 八百卢布......"" 咳 !……连抽烟的钱都不够 … " 多 尔鲍诺索夫轻轻说了一句 , 仿佛是个监护人似的 流露出屈尊迂贵的口吻 。在彼得堡 ,要想日子过得无忧无虑 , 这一点儿钱 , 当 然不够花销 , 不过 , 除了这笔收入 我还在铁路局兼任秘书 … … 他们支付给我一千五 ……"" 真 … … 真 真的吗? 要是这样的话 , 那就另 当别论了 ……" 多 尔鲍诺索夫插话说 ,他的脸上若隐若现在闪光 , " 顺便问 一 句 , 我最亲近的朋友 , 您是通过什么门路和这府上的主人结识的呢? "" 说来挺简单," 谢波特金漫不经心心地回答说 , " 我在御前大臣洛德金府上碰见了他" 您 您常常去洛德金府上走动? " 多 尔鲍诺索夫瞪大了 两只眼睛。经常走动 … … 因为大臣的侄女嫁给了我 … …" 娶了 大 … … 大臣的侄女? 哦…您说说 … … 我 ……您 一 定还记得 … … 这个 ……我过去早就祝福您前程远大 , ③尊贵的伊万 · 彼得内奇 … "" 彼得 · 伊万诺维奇 ……"" 是 , 是 ,彼得 · 伊万诺维奇 … … 您知道 ,我只瞅了一眼 , 就认出这张面孔很熟悉…一 秒钟就认出您来了 …我心 里想 , 一 定要请他共进午餐④ …嘿嘿! … 我想,您不会拒绝 一 个老头子的请求吧? 欧罗巴餐厅 三十三号单间雅座 … … 下午 一 点至六点恭候光临……"一 八八五年理谷羽译作为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 ,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高二语文试题第 4 页 (共8 页)( 一 ) 朴素 、 自 然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 日 常生活中的片段 ,善于从 日 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 ,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 ,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 ,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 一 样真实而 自 然 。如 《苦恼》 中写 一 位马夫姚纳 , 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 , 几次想跟别人诉说一下 内心的痛苦 ,都遭到各怀心事的乘客的冷遇 , 万般无奈之下 ,他只有向老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 。作者借助这一平淡无奇的故事 ,揭示出黑暗社会中的世态炎凉 、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无告的悲惨遭遇 , 具有震撼人心心的艺术力量 。( 二) 含蓄 、冷峻 。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 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 , 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 , 让生活本身来说话 ,做到含而不露 、耐人寻味 。如 《瞌睡》 写 13岁的小女孩瓦尔卡白天不停地为主人干活 , 晚上还得整夜地给主人的小孩摇摇篮 。她困极了 , 可小孩总是哭哭啼啼 , 使她根本无法入睡最后她捏死了摇篮中的小孩 ,倒在地上酣然睡着了 。作者在冷峻的描绘中 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 瓦尔卡的命运究竟将会如何? 对此作者留给了读者 自己去思考 。( 三) 简洁 、凝练 。契诃夫主张 " 简洁是才能的姊妹"、 "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 ",其小说 大多是速写式的 , 既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和背景交代 , 也很少大起大落、曲折离奇的情节和急剧变化的紧张场面 ; 而是情节简单 、发展迅速 、人物不多 、主次分明 ,语言精练明快 ,善于运用 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刻化人物性格、 塑造典型 。 比如 《变色龙》 中仅仅写了狗咬人一件事 警察断案 一 个场面 , 四个人物 故事情节发展极其简单 ,作者仅仅抓住了 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的五次 " 变色 " 加以描绘 、便收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6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第①②两句的省略号都表示声音的中断 ,显示出多尔鲍诺索夫漫不经心的状态;体现出契诃夫语言风格中冷峻的特点 。B. ①②③句中的 " 这个" 似乎是多尔鲍诺索夫的口头禅 ,都表现出其傲慢的性格和前后恭的心态 ;而他态度的突出变化则极具讽刺效果。C 第④句中人称的变化 ,反映出多尔鲍诺索夫知晓了谢波特金特殊身份后急切想掩饰自己不当行为的紧张情绪 ,极具嘲讽意味。D. 第③④两句中的省略号都有急于寻找话题的意味 ,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多尔鲍诺索夫的尴尬内心 ,彰显了语言的个性化7 .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与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本文截取聚会时的片段 ,在朴素的生活中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嘲讽了因等级观念而产生扭曲心理的可笑现象。B. 谢波特金的回答总是被打断 既显现出多尔鲍诺索夫武断 、急躁 、势利的性格,又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变化和讽刺效果 。C . 本文运用细节描写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 ,于冷峻的描绘中 引发人物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D. 本文标题运用比喻和反语手法 嘲讽了多尔鲍诺索夫心理变化过程 揭露了其因地位等级变化而表现出的奴颜婢膝的丑态8 .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多尔鲍诺索夫的心理变化过程 。(4 分)9 .请结合文本二 ,对文本一中人物的语言特色进行赏析 。(6 分)高二语文试题第 5 页 (共8 页)二 、 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 )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 小题, 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0 14 小题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 雕墙; 从台上弹人 , 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不熟杀之置诸春使妇人载以过朝 。 赵盾 、 士季见其手① 问其故 , 而患之 。 将谏 , 士季曰 : " 谏而不入 , 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 , 不入 , 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 , 而后灵公视之 , 曰 : " 吾知所过矣 ,将改之。"会稽首而对日 : "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 善莫大焉 。《诗》 曰 : '靡不有初 , 鲜克有终。' 君能有终 则社稷之固也; 君能补过 ,衮不废矣 。"犹不改 。 宣子骤谏 ,公患之 ,使之 。晨往 , 寝门辟矣 , 盛服将朝 。 尚早 , 坐而假寐 , 叹而言日 : " 不忘恭敬 , 民之主也 。 贼民之主 , 不忠 ; 弃君之命 , 不信 。有一于此 , 不如死也! " 触槐而死 。秋九月 , 灵公宴赵盾酒 ,伏甲 ,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 , 曰 : " 臣侍君宴过三爵 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夫獒焉 。 明搏而杀之 。盾曰 : " 弃人用 犬 , 虽猛何为 !"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初 , 宣子于首 山 舍于翳桑 。 见灵辄饿 问其病 。 日 :" 不食 三日 矣! " 食之 ,舍其半 。 问之 , 曰 : "宦三年矣 , 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 ,请以遗之。" 使尽之 , 而为之与 肉 , 置诸以与之 。 既而为公介② , 倒戟以御公徒 , 而免之 。 问何故 , 对 : " 翳桑之饿人也 。 问其名居 , 不告而退 , 遂自 亡也。乙丑 ,赵穿杀灵公于桃园 , 宣子未出晋境而复 。 大史书 日 : " 赵盾其君 。" 以示于朝 。其后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壬申 ,朝于武宫 。●(选自 《左传 宣公二年》 有删改)注 : ①赵盾 : 晋国正卿 , 谥号宣子 。 士季 : 晋国大夫 , 名会 。②公介 : 晋灵公的甲士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请在合适位置断句 每对一处给 1 分 。 (3分)宰夫腼 A 熊 B 不熟 C 杀之 D 置诸E F 使 G妇人 H 载以过朝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克, "能够" 的意思 ,与 《谏太宗十思疏》 " 能克终者盖寡 " 中的 " 克 " 意思相同 。B. 社 稷, "社 " 指土地神 , " 稷 " 指谷神 ,后来申为 " 国家 " 的意思 。C. 诸 ,兼词 " 之于 " 的意思 ,与 《齐桓晋文之事》 " 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 中的" 诸" 意义相同 。D. 逆, "迎接 " 的意思 , 与 《送东阳马生序》 中 " 寓逆旅 中的 " 逆 " 意义相同 。1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晋灵公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昏君 他文过饰非 ,想尽办法除掉敢于直谏的赵盾B · 前的一段话 ,对赵盾作了高度评价 ,符合人物性格 ,增加了叙事的文学性。C. 晋灵公贪婪狡诈 残暴不仁 ,最终被赵盾击杀于桃园 ,史书记载 " 赵盾弑其君 " 。D 全文的叙事矛盾冲突激烈 情节曲折 ,人物刻画生动 ,场面形象逼真高二语文试题第 6 页 (共8 页)1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 ) 宣子骤谏 ,公患之 。 (4 分)(2)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 《 墨子 兼爱》) (4 分)14. 晋灵公 " 不君 " 表现在哪些事件上? 请简要概括 。 (3 分)(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 15 16 小题唐 杜审言独有宦游人① ,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淑气②催 黄鸟, 晴光转 绿苹。忽闻歌古调 , 归思欲沾巾 。【注】 ①宦游人: 离 乡在外做官的人 。②淑气 : 和暖的天气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首联有一种领起作用 ,强调人的境遇不同 ,对外物的感受就不同 ,最容易触景生情的是像作者这些离乡在外做官的人。B 中间两联承首联 而来,写诗人对物候的具体感受 ,云霞出海,梅柳逢春 ,黄莺唱歌,苹草转绿这些本来平常的景物,对诗人这样的宦游人来说,却是另一番感受。C . 尾联与首联遥相呼应 ,紧扣题意作结 ,作为宦游之人 , 当听到古人吟唱的曲调时 ,归思之心更加急切 ,不禁要沾巾落泪 。D. 全诗写得工巧自然 ,无论是表现诗的主题 ,或是艺术上的剪裁布局 ,都充分体现出诗人对律诗的造诣是圆熟卓然的 。16. 《唐诗成法》 曾点评此诗: " 物候新 " 居家者不觉 ,独宦游人偏要惊心 。请结合全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6 分)(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 ,6 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 在 《 〈论语〉 十二章》 中 ,反映了 " 君子 " 和 " 小人 " 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2) 张若虚的 《春江花月夜》 融写景 、抒情和哲理于一体 ,艺术价值很高 。写春江花月之夜景 ,抒思乡孤独之情 其中这两句则浸透了人事变化 、江月永恒的哲理。(3) 李白的 《将进酒》 中 " , " 两句是诗人的豪情 ,也是他的愤概之语 ,充分肯定了 " 饮者 的地位。三 、语言文字运用 ( 20分)( 一 ) 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 2 小题, 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 18 19题。近代思想家深切地意识到 , 中华文 化与中国的前途 ,我们要坚守 、赓续中华文化 。严复指出 , 文化具有 " 国性 " ,是国 家存立的根基 。他断言 : " 大凡 一 国存立 ,必以其国性为之基。" 从这个意义上说 ,传承中华文化就是延续中国人的精神命脉 。康有为 、 梁启超等人强调 , 文化是民族自信心和 自 豪感的源泉 , 也是凝聚民族信仰的不二法宝 。 面临外敌时 , 若要 , 就要以中国文化激发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 以此增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 。沿着这个思路 , 以史学为国学根基的梁启超借助 中国 学高二语文试题第 7 页 (共8 页)术思想激发中国人的爱国 心 , 对中国历史的研究 、发掘终身不辍; 而以语言文字为国 学基础的章太炎则大声疾呼 , 保留 、 弘扬中国的汉字和方言 。据章太炎所言 ,尽管哪国人, 都觉得语言是自 己国家的语言优美动人 。汉语汉字最能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 正如乡音方言同一地城的人倍感亲切一样。近代思想家之所以在对中国学术思想的传承中热衷于先秦诸子 ,是因为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国学 的组成部分 , 是中 国人的精神家园 。严复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地提到了轴心 时代的世界学术 , 并对诸子学的超迈全球赞叹不已。 近代思想家的诸子学研究是有意识 、有目 的地守护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的产物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4 分)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 ,请指出错误类型并做修改 ,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6 分)(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3 小题, 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20 22 题。墙上的挂钟 , 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 。我对它有一种说不 出的崇拜 , 因为 它掌管着时间 , ① 。到了指定的时间 ,我们得起床上学 ,得做课间操 ,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 。 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 ,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 ,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 。在我的想象中 , 它就是一 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 ,严厉而又古板 。 ② ,在除夕夜里 , 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 ,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 , 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 自己的嘴 ,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 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 , 气定神凝 , 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 景而放慢 脚步, 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 、 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 它的脚 ,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 的脚, 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 。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 , 总是一 个节奏 ,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藏在挂钟里 , 与我们一同经历 着生活。20. 下列选项中 ,所用修辞手法和文中划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 ) (3 分)A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B.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 片冰心在玉壶C .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D.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文段语意连贯 内容贴切合理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 分)22 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分)四 、作文 (60 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 。( 60分)对于青年人来说 , 生活可以有丝竹清音 ,也当有黄钟大吕 ; 可以追求身边的 " 小确幸 " ,也要有家国大情怀 。 -—— 《人民 日报》对于青年人来说 ,你有何感受与思考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 :选准角度 ,确定立意 , 明确文体 , 自拟 题目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试题第 8 页 (共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二语文卷.docx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