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维护宪法权威-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拥护中国共产党。道德修养:能澄清对人权认识的误区,提高辨别能力,初步形成客观完整的人权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实际行动尊重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权。法制观念: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增强宪法意识。责任意识:知道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懂得这一原则归根到底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知道我国的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认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明确自身的责任。重点难点重点: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难点: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的意义教学准备进入初中后,伴随着学生身体的成长和心理的变化,以及生活领域的扩大,他们需要面对和处理日益复杂的个人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从认知特点来看,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十分旺盛,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学习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是从自己的经验背景出发,对外部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由此构建起新知识的意义。而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值“身心剧变”的“心理性断乳期”。从心理发展特点上看,由于身体急剧变化,他们感到自己已长大,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在认识和处理作为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时,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政治参与态度。从认知发展特点上看,他们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了解有关事物,开始能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宪法原则和价值追求;他们的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了很大发展,一般不会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和简单的说教,需要主动地对党的领导与宪法的关系、宪法与公民权力关系、宪法与国家权力关系的事例、观点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自主构建起宪法价值和精神的理性认识。但是,由于经验欠缺和逻辑思维还不成熟,他们的认识容易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片面性和主要表现为爱走极端,钻牛角尖,只顾一点不计其余。表面性主要表现在思考问题时容易受表面特征和感性经验的左右,例如,有些学生只看到我国人权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和国家权力运行中存在的腐败现象,而不能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国人权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环节一: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宪法》教师活动 教师导入:同学们了解过《宪法》吗?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法,与人民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中国共产党在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中又起怎样的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设计意图 利用视频直观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2-3“运用你的经验”并用多媒体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视频。 a、请谈谈对碑文的理解。 b、宪法序言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c、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第一段内容,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并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国旗、党徽思考: a:图中的标志是什么?其构成和寓意是什么?b:你了解中国共产党吗?出示材料: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3)多媒体出示材料和习近平主席在建党 100周年上的讲话思考: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组织课堂小讨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法律,优势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那是不是可以受宪法法律党的约束呢?(中国共产党和宪法法律之间的关系) 提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教师总结:p5正文第一段2、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多媒体呈现医保局谈判案例思考:医保局代表谈判桌灵魂砍价是为了什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教师总结:正文第二段 (2)多媒体出示材料:宪法第一章第六料规定思考: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我国经济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总结:正文第四段 (3)多媒体出示教材 p5-6“探究与分享”思考:以上四幅图片中,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教师总结:p6正文第一段 (4)多媒体出示 p6相关链接图片,p7“探究与分享”思考:a:公民基本权利广泛性的体现 b: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国家事务,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总结:p6正文第二段 P7正文 3、尊重和保障人权 (1)多媒体展示 p7“探究与分享”图片思考:在我国,最大的人权,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是什么?教师总结:教材正文 p8一二两段 (2)多媒体呈现材料思考:我国是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材料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对校园欺凌的强制报告规定。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材料二: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监察范围 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阅读 p10“探究与分享” ④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⑤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11“拓展空间”思考: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扶贫工作? 教师总结:可以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性质、共同富裕、社会公平等方面总结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学生领悟: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学生自由交 流并回答问题。 宪法第一条规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1)(2)(3)(4)(5) 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进行发言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思考:权利和权力有什么区别?宪法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作为国家的主人应该怎么做? 学生结合课本讨论 学生结合课本思考讨论并发言 学生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讨作业与拓展任务一:(15分钟) 1、背诵知识提纲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3、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4、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任务二:(5分钟)预习下一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要求:课本要有涂画、预习笔记(可在你认为的重点划横线) 板书设计框题: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目题: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通过哪些方面确认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基本原则、实质内容,目标及主体、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