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理解并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2.道德修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3.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4.健全人格: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5.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教学难点: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三、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守护地球》视频,思考: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提升: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好她我们才能永续发展,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共筑生命家园》!(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1-88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P82)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3-P84)3.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P85-P87)4. 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P87)(三)新课学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生齐读P82页阅读感悟,思考人类应该怎样面对生态危机?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展示观点,学生阅读后思考:你赞同以下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请根据以上探讨,结合教材内容总结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投影展示)展示关于牧民放养的情境,思考:牧民两种做法的结果会有什么不同?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知识拓展:资源环境承载力播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视频,思考:这个视频启示我们该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知识总结: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投影展示)知识拓展:新发展理念过渡:播放近年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的成效视频。师:这些成效的取得离不开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接下来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请同学阅读书P84页探究与分享,观看视频,回答问题。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分别靠什么致富,又带来了什么结果?余村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的结果说明应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升总结: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2.展示两则关于绿色、低碳生活的材料,思考: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作为一名消费者,你打算如何行动?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3.展示《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及民法典相关材料,思考:加强环保立法对建设生态文明有何作用?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限。4.知识总结: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投影展示)5.提问: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投影展示)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6. 知识拓展:为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投影展示)7. 知识拓展:(“建设生态文明,守护绿水青山”,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理念、发展道路、方略、战略、社会形态?投影展示)(四)课堂小结(投影展示)(五)课堂练习(投影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