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政治认同: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责任意识: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自觉遵纪守法,为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将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底线。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重要性及要求。教学难点:建设法治中国。三、教学过程视频导入播放《人民幸福生活》视频师:这个视频展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视频展现了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画面,也是中国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缩影,这说明中国所走的治国之道是正确的,今天我们就走进《夯实法治基础》,了解中国的治国之道。自学目标展示自学目标,学生自学5分钟法治的要求?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和基本要求是什么?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新课讲授【一】选择法治道路1.追溯古代治国之路展示中国古代王朝的年表图,思考:从夏朝到清朝,国家大事由谁做决定?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追问:说明在古代,中国实行由什么治国?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进一步追问:除此之外还可以由什么治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人治与法治的区别。2.展示人治与法治的区别表格,学生根据P46页相关链接完成表格内容。进一步得出法治的含义。3.教师提问:依据什么法律、如何治理国家呢?展示亚里士多德的话: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思考:结合这句话说一说现代国家应该用怎样的法律治理国家?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教师进一步提问:什么是良法呢?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4.教师提问:一个国家制定了法律,就是“法治”的国家吗?(展示《汉谟拉比法典》部分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这告诉我们法治还要求什么?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法治要求实行善治。教师进一步提问:善治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知识总结:法治的要求。(投影展示)近代以后,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治国之路(展示探索历程,引导学生回答)。思考:请从历史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家)别的国家选择了什么道路?(展示别国的法律的相关图片)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角度)。学生阅读P47相关链接,思考:(1)这几位领导人的话体现了什么?(2)为什么这么重视法治?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表述的变化,引出法治与法制的关系9.知识总结: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投影展示)10.播放视频,感受中国法治的成果,过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引入第二目)【二】描绘法治蓝图蓝图的开端: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补充“方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方略展示P48相关链接,感受法治进程播放《全面依法治国》视频,结合教材思考: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是什么?(投影展示)4.其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蕴含着怎样建成法治中国的做法,请大家思考:(1)十六字方针实施的主体分别是谁?(2)每一个不同的主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5.展示民法典诞生相关相关资料。思考:这启发我们要怎样依法治国?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6. 知识总结: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投影展示)(四)课堂小结(投影展示)(五)课堂练习(投影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