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教案

资源简介

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体会我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追求和探索民主的艰辛历程,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国的民主制度。
道德修养: 了解民主,认同民主价值、增强民主意识。
法治观念: 拥护我国的各项民主制度,努力成为民主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自觉、理性参与民主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我国新型民主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我国新型民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请问同学们还记得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那么什么是民主呢?请大家结合P30中“运用你的经验”,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并说说自己的理解与他人的有何异同,时间为两分钟。
学生讨论并分享。
过渡:(对学生们的观点进行分类整理,引导学生发现观点中的共同点,如公平、公正、自由、大多数等,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寻找朴素的民主思想)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关于“民主”模样,其实都有道理。当今世界,不管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实对于民主都有一个共同的认可(课件展示,学生齐读明确)。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二)新课讲授
【一】民主的足音
1.自主学习
教师展示自学目标,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5分钟:
如何正确认识民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历程
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保障?
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是新型民主?(本质特征、特点、真谛、形式、制度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何重要意义?
2.过渡:“民主”这一词显然不是凭空而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熠熠生辉,它们其中显然也有民主的身影,你知道哪些反映民本思想的诗句或者典故呢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教师根据他们的回答总结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3. 教师提问: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不是人人享有民主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价值追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实现——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4.展示各国民主制度,思考不同国家有不同民主制度,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 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本国的具体国情。
5.笔记总结1:如何正确理解民主?
(1)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2)民主价值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3)民主价值的实现: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4)选择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具体国情
6.展示乾隆、李世民的图片:在这两位皇帝的时代,有民主吗?那我们国家是从何时探索民主之路的呢?其过程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大家完成以下任务。
(1)观看视频,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进程。
(2)引导学生按照给出的时间线,结合视频内容,师生共同梳理。
梳理完后补充近代探索民主时的尝试。
7.笔记总结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历程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至今仍然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P30
(2)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P31
(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新中国成立,实现了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P32
(4)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的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探索。 P32
8.展示两则材料:我国现行宪法和《缅怀彭真》节选
思考:法治和民主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笔记总结3: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保障?
①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②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并通过图示加深学生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9.展示习近平金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思考:如何理解“新型”,通过一个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由此过渡到第二目【新型的民主】
【二】新型的民主
展示我国体现民主的案例,思考:这些事例共同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
二十大报告中有我国民主的最新表述,大家猜猜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那么什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呢?通过一个视频了解。
3.播放视频:2023年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以及全国两会谈论的主要内容体现我国民主有何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的民主。
4.展示习总书记的话:“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那么我国究竟解决了人民的哪些问题呢?请大家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这个问题,并想一想我国民主还有何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同时解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含义。
5.展示两会时间表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关于民主形式的内容,思考:为什么政协会议要比人大先召开?我国民主有何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又要发展协商民主。
补充解释两种民主形式,以及我国人民民主的真谛。
6.知识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并与其作用连线。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笔记总结4: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1)本质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2)特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3)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4)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
(5)制度保障:一个“根本”+三个“基本”
7.教师笔记总结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何重要意义?
A.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
B.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P33)
C.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P36)
9.笔记总结6:怎样激发创新活力?
(1)要有创新信心和决心,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2)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10.P34探究与分享,探究完之后补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问政成为一种新的民主协商形式。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能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在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方面发挥了作用。
11.P35探究与分享,思考:村民说事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治理的一种创新尝试。为什么说这种制度有利于村民实现基层民主?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的参与民主管理。
(四)课堂小结:投影展示
(五)巩固提升:投影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