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中考历史五年真题三年模拟汇编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中考历史五年真题三年模拟汇编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资源简介

广东省中考历史五年真题三年模拟汇编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五年真题
1.(2023·深圳)如图反映的是1984年山东胶县某乡妇女正在围观上海发廊的画报。据统计,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这体现了(  )
A.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B.人们个性解放的要求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D.全面对外开放的影响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据统计,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据此分析:
A项: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对外开放,带来思想观念的变化,未涉及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排除A项;
B项: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对外开放,带来思想观念的变化,未体现人们个性解放的要求,排除B项;
C项: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对外开放,带来思想观念的变化,未体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排除C项;
D项:根据题干材料“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思想观念得以解放,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故D项正确;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能力性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改革开放带来生活观念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识记与材料分析解读能力,解题关键要掌握改革开放等相关史实。
2.(2023·广东)如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  )
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C.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提取图片关键信息“从1991年至1999年,我国平均关税率下降,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深入,促进了中外之间的贸易交流加强,故A项正确;
B项:材料信息主旨是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没有体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开始,我国设立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不合题干信息,排除C;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与历史基础积累,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对外开放,解题关键要掌握好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以此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3.(2023·广东)到1984年底,我国乡镇企业数达到606.52万个,比上年增长3.5倍;总产值17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68.2%(按当时价格计算)。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国防安全体系的建立 D.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提取解题关键信息“1984年底”“乡镇企业数达到606.52万个,比上年增长3.5倍;总产值17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68.2%(按当时价格计算)”,体现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就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50年开始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拉动,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促进了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与国防安全体系无关联,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意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基础知识与材料结合式试题,主要考查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识记与材料分析解读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地掌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以此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4.(2021·广东)如图,1950﹣197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是(  )
1950-197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A.快速上升 B.曲折发展 C.缓降缓起 D.持续下滑
【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了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但实践中,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指引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失误,民主和法治遭到严重破坏;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1950﹣197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是曲折发展,B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5.(2020·广东)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全球化的逆转 B.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C.全面开放格局形成 D.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设立经济特区得到了中央的批准,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不是就中国被迫形成的租界。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的观点反映出当时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的过程和改革开放初期的阶段特点来分析。解答本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搞清楚设立经济特区实施改革开放是正确的,其次要看到当时还存在一些反对的声音,说明当时思想解放还不全面,不深刻。
6.(2020·广东)题21表反映的是我国工农收入差距状况,与表中差距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的是(  )
年份 工人人均工资收入(元) 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性收入(元) 工农收入比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631
678
729
770
786
803 113
133
141
166
199
218 5.56
5.09
5.16
4.62
3.93
3.68
题21表
A.农村土地改革的推进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表格内容反映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工人收入的增长,说明农业发展速度快,出现这种情况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ACD三项与表中差距变化趋势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与表中差距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2020·深圳)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产生、丰富发展起来的理论是(  )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产生、丰富发展起来的理论,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要熟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排除干扰项。
8.(2019·深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下列城市中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  )
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宁波
【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国开放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四个经济特区,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是在1984年开放的,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的准确把握,1980年中国开放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四个经济特区。
9.(2019·广东)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农业合作社 B.农业集体化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材料“
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 ”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强调的是农民集体生产,缺乏自主权,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准确把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强调的是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10.(2022·深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习近平指出,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最可靠和最坚实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 人民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
材料一:1919年 6 月 11 日,张东荪在《时务新报》中指出:“我们的罢工和同时期外 国的罢工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他们的罢工,是劳动者和资本家的争斗,有的为了工值,有的 为了工作时间,有的为了工作待遇。我们的,为的是不愿再受到一二卖国贼的支配,是争回 民主国民的资格。”
——张德旺《道路和选择》
材料二:庆石油工人发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 口号,体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爱国,求实,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铸就了铁人精神。
—— 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共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深圳特区的建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劳动者,形成了上世纪 80 年代“百万劳工 下深圳”的打工热潮。外来务工者为深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准备打饭的蛇口工业区玩具厂工人
沙井工厂流水线的工人领到第一笔工资
——深圳市档案馆《先行之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档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五四时期工人罢工的要求是什么?五四时期的工人和同时期西方工人运动有什么区别? (不 得 照 抄 原 文)
(2)根据材料二,说你出“铁人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时期的意义是什 么? 某地组织党员实地学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请你 推荐一个 城市或地区,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三的图片中,劳动者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 知识,请你说出他们展现出这种精神风貌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谈谈你 对中国劳动者群体的认识。
【答案】(1)释放被捕学生;惩治卖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西方工人运动是为了提高待遇等个人目的,五四时期工人运动与社会背景相关,国家 命运相连,是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有利于形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劳模精神,激励广大群众投身于祖国建设;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新成就,新发展。
示例
地区:东北地区
理由:“一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发挥地理和政策优势,先后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重工业,经过不懈努力,生产出我国第一批汽车、喷 气歼击机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提高; 国家经济的发展; “特区精神”的感染等 (言之有理即可)
认识: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 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要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等。
【知识点】五四运动;经济特区;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五四时期工人罢工的要求是:释放被捕学生;惩治卖国赋;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根据材料一“他们的罢工,是劳动者和资本家的争斗,有的为了工值,有的为了工作时间,有的为了工作待遇。我们的,为的是不愿再受到一二卖国贼的支配,是争回民主国民的资格。”可知,西方工人运动是为了提高待遇等个人目的,五四时期工人运动与社会背景相关,国家命运相连,是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根据材料二“宁可少活二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体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爱国,求实,创新,奉献” 的精神风貌,铸就了铁人精神。”可知,有利于形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劳模精神,激励广大群众投身于祖国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新成就,新发展。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地区:东北地区理由:“一 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发挥地理和政策优势,先后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和飞机制造厂等重工业,经过不懈努力,生产出我国第一批汽车、喷气歼击机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知识。根据材料三“深圳特区”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改靳放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深圳“特区精神”也感染着这些劳动者。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要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等。
故答案为:(1)释放被捕学生;惩治卖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西方工人运动是为了提高待遇等个人目的,五四时期工人运动与社会背景相关,国家 命运相连,是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示例
地区:东北地区
理由:“一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发挥地理和政策优势,先后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重工业,经过不懈努力,生产出我国第一批汽车、喷 气歼击机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提高; 国家经济的发展; “特区精神”的感染等 (言之有理即可)认识: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 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要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等。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熟悉教材插图,根据题干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关键词,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利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二、三年模拟
11.(2023·广州模拟)20世纪90年代,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环境下,它坚定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和对改革开放的信心,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里评论的“它”是指(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习近平提出“中国梦”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A项不符合题意;
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
C: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C项符合题意;
D: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提出“中国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关史实。本题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2.(2023·湛江二模)我国工业经济形式在1978年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77.60%,集体工业占22.40%,到199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为28.50%,集体工业上升为38.30%,同时,城乡个体工业及其他类型的工业分别占18.90%和14.30%。出现以上变化是由于(  )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全面推行对外开放 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是农村,之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使得国有和集体工业所占比例下降, 城乡个体工业及其他类型的工业增长,故选项B符合题意;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不符合题意;
C.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是引进外资等,不符合题意;
D. 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
13.(2023八下·高州期末)截至2022年5月,我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约22亿剂新冠疫苗,同19个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这表明中国(  )
A.已经成为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 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C.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著
【答案】C
【知识点】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截至2022年5月,我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约22亿剂新冠疫苗,同19个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中国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已经成为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 ,不符合题意;
B.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不符合题意;
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著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
14.(2023·盐田二模)创新是深圳发展的不懈动力,1992年,深圳市领导率团到海外招揽人才;1994年,深圳设立了全国第一家为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高新投”公司;1996年,深圳成立高科技园区,为高科技企业发展提供系统服务。据此可知,深圳高新科技产业的崛起得益于(  )
A.地方政府的服务创新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D.主要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遇
【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的一夜崛起,依靠的是国家的特惠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深圳的发展也进入一个转型时期:
根据材料中“1992年,深圳市领导率团到海外招揽人才;1994年,深圳设立了全国第一家为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高新投”公司;1996年,深圳成立高科技园区,为高科技企业发展提供系统服务。”可知,在新的发展时期,深圳政府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优质服务,促进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发展,故A项正确;
1992年中国十四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到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初步建立,而材料信息时间线只涉及1992-1996,所以排除B;
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排除C;
根据材料可知,只体现了国内人才招资等信息,并不涉及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排除D;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考查的是现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知识。解答要在基础识记之上运用材料,分析解决问题,尤其要注意时间界线是个关键。
15.(2023·深圳模拟)1980年,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开工,以港币标价,折合人民币约5万元一套;1987年12月1日,深圳举行了中国首次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拍得土地,盖起了东晓花园。商品房的兴建和土地使用权的拍卖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刺激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C.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的推动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房开发是关于城市发展建设问题:
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与城市商品房建设无直接关联,排除;
B项,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国家逐步在城市经济体制领域开展改革调整,推动了城市商品房开发建设,B项正确;
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是1992年,与材料提供的时空信息不符,排除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题难度不大,解答要围绕两个时间“1980”“1987”,以此界定了时空线,然后逐一排除ACD,就可知正确答案了。
16.(2023·汕尾二模)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体现了(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丰硕成果,A符合题意;BCD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7.(2023·阳江模拟)1983年,黑龙江农业获得空前的大丰收。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50亿公斤,比上年增加35亿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116亿元,社员人均收入313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  )
A.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 B.包产到户的推广
C.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 D.企业自主权扩大
【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83年,黑龙江农业获得空前的大丰收。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50亿公斤,比上年增加35亿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116亿元,社员人均收入313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故B符合题意;
在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有限,故A不符合题意;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不符合题意;
企业扩大自主权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18.(2023·番禺一模)1980年,《甘肃日报》发表《高学兰养鸡对不对》一文,就高学兰在家养鸡300多只,并将鸡蛋拿到市场去卖的事,进行大讨论,将一场关于鸡的讨论变成“姓资”还是“姓社”的大辩论,甘肃省委书记也亲自撰文参加辩论。这一辩论(  )
A.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B.加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C.推动内地乡镇企业发展
D.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高学兰养鸡对不对》的大讨论,演变成为“姓资”还是“姓社”的大辩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际上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延续,通过大讨论大辩论,得以确立强化实事求是的原则,得以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的进行,所以A项正确;
加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是1984年,时间与信息都不符,排除B;
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并且向内地发展,排除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于21世纪初,排除D;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思想的进一步解放问题。解题关键是以时间为题眼,由此一项一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9.(2023·广东模拟)20世纪80年代,我国乡镇企业出现多种发展模式,如以政府主导的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珠江三角洲模式”等,乡镇企业得到较大发展。这主要得益于(  )
A.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B.经济体制逐步转型
C.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D.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20世纪80年代,我国乡镇企业出现多种发展模式,如以政府主导的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珠江三角洲模式’等,乡镇企业得到较大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D符合题意;
其它三项与乡镇企业没有直接关系,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难度一般,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0.(2023·广东模拟)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修订宪法,增加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的规定。这一规定有利于(  )
A.乡镇企业的兴起 B.对外开放的深化
C.市场活力的释放 D.户籍管理的放松
【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修订宪法,增加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的规定。 ”可知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活力释放,C符合题意;其它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难度一般,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1.(2023·广州模拟)观察如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改革开放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香港、澳门的回归
【答案】B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故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的实行。
ACD三项都不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改革开放的实行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2023·深圳模拟)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重要会议,对其共同点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1956年9月 概况: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A.都形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B.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C.都是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
D.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A.中共八大并没有形成新的领导集体,排除;
B.中共八大与重大转折无关,排除;
C.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以《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排除;
D.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6年9月”“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和“1978年12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两次会议分别是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两次会议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记忆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3.(2023·中山模拟)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函特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 , “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 可知, 左”倾束缚尚未完全突破,B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无关,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难度一般,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4.(2023·厚街模拟)“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据此,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
C.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20世纪80年代改革以后,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据“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项正确;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农村实行的改革,与“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无关,排除A项;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内容,与“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无关,排除B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与“20世纪80年代”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25.(2023·南海模拟) 1978年到2017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约增长了105倍和100倍;2018年底,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3.5万千米。材料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政府对民生的关注 B.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C.社会保障制度完备 D.出行的方式发生巨变
【答案】A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这大大改善了民生,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故A符合题意;
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而不是完备,故C不符合题意;
出行的方式发生巨变只是题干中的一部分,不能完整反映题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2023·中山模拟)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题,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句话应该出现于:(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题,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可知邓小平说这句话是在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A符合题意;
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情,B不符合题意;
南方谈话”发表之后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情,C不符合题意;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难度一般,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7.(2023·天河一模)下表是王老吉凉茶生产厂家的变化表。其中,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的背景是我国(  )
时间(年) 名称
1956 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1965 广东凉茶
1982 广州羊城药厂
1992 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6 广药集团
A.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B.启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D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1992”“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增强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题干反映的是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开始于1954年,1956年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不符合题意;
B项启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不符合题意;
C项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不符合题意;
D项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的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识记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内容。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8.(2023·龙岗一模)《中国经济发展史》写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后期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材料中“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指的是(  )
A.实行改革开放 B.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经济特区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可知,“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指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新阶段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排除A;
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排除B;
1980年,开始建设经济特区,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结合中共十四大的内容解答即可。
29.(2022八下·新会期末)河南省委在1980年指出:“各地所建立的生产责任制,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生产,提高社员生活水平,巩固集体经济,就应当加以肯定和稳定。”这表明河南省委(  )
A.提倡推行农业合作化 B.鼓励生产关系的调整
C.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 D.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各地所建立的生产责任制,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生产,提高社员生活水平,巩固集体经济,就应当加以肯定和稳定"可知,河南省委鼓励生产关系的调整,B符合题意;
提倡推行农业合作化发生在1953- 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 排除A;
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C;
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0.(2022八下·罗湖期末)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为79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出访总次数为252次。与1977年相比,1978年的出访次数增长了27%。1976年至1978年中国高层频繁出访主要是(  )
A.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创造条件
B.为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为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作准备
D.为改善中美关系寻找突破口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中的时间,1976年1978年,这都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此时领导人频繁对外出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改革开放做准备,故C正确;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31.(2022·广州模拟)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体制的特点有(  )
①经营效益和收入挂钩
②政企职责不分
③经营承包责任制
④分配制度“大锅饭”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的关键信息为“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④属于国有企业改革前存在的问题,故排除,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来分析题肢,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32.(2022·深圳模拟) 2020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指出“我们首先要做好各自疫情防控,加强交流合作,并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我们要推动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扫除‘政治病毒’,凝聚起各国携手抗疫的最大合力”。习近平再此主要强调了(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B.建立新的国际防疫体系的迫切性
C.实行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可行性
【答案】A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我们首先要做好各自疫情防控,加强交流合作,并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我们要推动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
偏见,扫除‘政治病毒',‘凝聚起各国携手抗疫的最大合力"可知,驻席建议构筑全球防疫防火墙,做好各自疫情防护,加强交流合作,并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各国之间要团结协作,各国携手抗疫,这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A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建立新的国际防疫体系的迫切性,排除B;
题干没有涉及实行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必要性,排除C;
题干没有涉及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可行性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3.(2022·深圳模拟) 1983年,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队及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募集资金;1984年7月25日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各地也开始进行着企业股份化的尝试。80年代初的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B.政企分开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答案】A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83年,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队及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募集资金;1984年7月
25日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各地也开始进行着企业股份化的尝试”可得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A符合题意;
政企分开与题干不符,排除B;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在20世纪末期,排除C;
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国有企业的改革。难度适中,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掌握国企改革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三、材料分析题
34.(2023·禅城二模)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留下了毛泽东独特而鲜明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著作 实践成果
形成 井冈山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①
成熟 延安时期 《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 ②
发展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建国初期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下册
材料二:毛泽东的题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项目 一 二 三
题词
说明 中共中央于1939年2月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号召。1942年,毛泽东为延安电影团拍摄《南泥湾》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47年1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刘胡兰不幸被捕,从容就义,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仅15岁的生命。毛泽东得知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后,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63年3月,毛泽东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的运动。
来源 摘自《人民日报》少年客户端:《1939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 摘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摘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毛泽东接手的是一个被战争蹂躏摧残的国家……(他)带领中国在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对抗的世界中稳步前进……蒸蒸日上,在苏联解体后依然逐步发展为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兴强国。
——(美)亨利 基辛格著《论中国》
(1) 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②对应的内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项目,简析毛泽东这一题词的历史背景。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毛泽东时期“新兴强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答案】(1)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②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选择项目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3)完成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完成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完成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可知,材料一中井冈山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产生的实践成果是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产生的实践成果是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选择项目一,毛泽东这一题词的历史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时期“新兴强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完成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完成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完成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相关史实。
35.(2023·黄埔一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材料三 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以上材料均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过程。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人能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表述合理)
【答案】(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共同纲领》的颁布,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确定下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或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能够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既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又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
(3)观点: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论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激情,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
小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而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包括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大民表大会制度与作为政治制度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颁布了《共同纲领》,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且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确定下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或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根据材料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人能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因是能够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既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又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
(3)观点及论述:材料三论述了改革开放之后,对农村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以及对外开放的一系列过程,围绕改革开放进行论述即可,注意史论结合,例如:观点: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论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激情,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小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故答案为: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共同纲领》的颁布,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确定下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或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能够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既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又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
(3)观点: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论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激情,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
小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对外等的相关史实。
1 / 1广东省中考历史五年真题三年模拟汇编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五年真题
1.(2023·深圳)如图反映的是1984年山东胶县某乡妇女正在围观上海发廊的画报。据统计,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这体现了(  )
A.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B.人们个性解放的要求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D.全面对外开放的影响
2.(2023·广东)如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  )
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C.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3.(2023·广东)到1984年底,我国乡镇企业数达到606.52万个,比上年增长3.5倍;总产值17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68.2%(按当时价格计算)。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国防安全体系的建立 D.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
4.(2021·广东)如图,1950﹣197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是(  )
1950-197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A.快速上升 B.曲折发展 C.缓降缓起 D.持续下滑
5.(2020·广东)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全球化的逆转 B.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C.全面开放格局形成 D.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6.(2020·广东)题21表反映的是我国工农收入差距状况,与表中差距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的是(  )
年份 工人人均工资收入(元) 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性收入(元) 工农收入比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631
678
729
770
786
803 113
133
141
166
199
218 5.56
5.09
5.16
4.62
3.93
3.68
题21表
A.农村土地改革的推进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7.(2020·深圳)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产生、丰富发展起来的理论是(  )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2019·深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下列城市中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  )
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宁波
9.(2019·广东)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农业合作社 B.农业集体化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2022·深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习近平指出,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最可靠和最坚实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 人民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
材料一:1919年 6 月 11 日,张东荪在《时务新报》中指出:“我们的罢工和同时期外 国的罢工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他们的罢工,是劳动者和资本家的争斗,有的为了工值,有的 为了工作时间,有的为了工作待遇。我们的,为的是不愿再受到一二卖国贼的支配,是争回 民主国民的资格。”
——张德旺《道路和选择》
材料二:庆石油工人发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 口号,体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爱国,求实,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铸就了铁人精神。
—— 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共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深圳特区的建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劳动者,形成了上世纪 80 年代“百万劳工 下深圳”的打工热潮。外来务工者为深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准备打饭的蛇口工业区玩具厂工人
沙井工厂流水线的工人领到第一笔工资
——深圳市档案馆《先行之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档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五四时期工人罢工的要求是什么?五四时期的工人和同时期西方工人运动有什么区别? (不 得 照 抄 原 文)
(2)根据材料二,说你出“铁人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时期的意义是什 么? 某地组织党员实地学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请你 推荐一个 城市或地区,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三的图片中,劳动者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 知识,请你说出他们展现出这种精神风貌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谈谈你 对中国劳动者群体的认识。
二、三年模拟
11.(2023·广州模拟)20世纪90年代,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环境下,它坚定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和对改革开放的信心,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里评论的“它”是指(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习近平提出“中国梦”
12.(2023·湛江二模)我国工业经济形式在1978年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77.60%,集体工业占22.40%,到199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为28.50%,集体工业上升为38.30%,同时,城乡个体工业及其他类型的工业分别占18.90%和14.30%。出现以上变化是由于(  )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全面推行对外开放 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13.(2023八下·高州期末)截至2022年5月,我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约22亿剂新冠疫苗,同19个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这表明中国(  )
A.已经成为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 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C.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著
14.(2023·盐田二模)创新是深圳发展的不懈动力,1992年,深圳市领导率团到海外招揽人才;1994年,深圳设立了全国第一家为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高新投”公司;1996年,深圳成立高科技园区,为高科技企业发展提供系统服务。据此可知,深圳高新科技产业的崛起得益于(  )
A.地方政府的服务创新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D.主要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遇
15.(2023·深圳模拟)1980年,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开工,以港币标价,折合人民币约5万元一套;1987年12月1日,深圳举行了中国首次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拍得土地,盖起了东晓花园。商品房的兴建和土地使用权的拍卖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刺激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C.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的推动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16.(2023·汕尾二模)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体现了(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7.(2023·阳江模拟)1983年,黑龙江农业获得空前的大丰收。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50亿公斤,比上年增加35亿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116亿元,社员人均收入313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  )
A.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 B.包产到户的推广
C.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 D.企业自主权扩大
18.(2023·番禺一模)1980年,《甘肃日报》发表《高学兰养鸡对不对》一文,就高学兰在家养鸡300多只,并将鸡蛋拿到市场去卖的事,进行大讨论,将一场关于鸡的讨论变成“姓资”还是“姓社”的大辩论,甘肃省委书记也亲自撰文参加辩论。这一辩论(  )
A.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B.加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C.推动内地乡镇企业发展
D.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9.(2023·广东模拟)20世纪80年代,我国乡镇企业出现多种发展模式,如以政府主导的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珠江三角洲模式”等,乡镇企业得到较大发展。这主要得益于(  )
A.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B.经济体制逐步转型
C.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D.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20.(2023·广东模拟)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修订宪法,增加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的规定。这一规定有利于(  )
A.乡镇企业的兴起 B.对外开放的深化
C.市场活力的释放 D.户籍管理的放松
21.(2023·广州模拟)观察如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改革开放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香港、澳门的回归
22.(2023·深圳模拟)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重要会议,对其共同点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1956年9月 概况: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A.都形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B.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C.都是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
D.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23.(2023·中山模拟)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函特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24.(2023·厚街模拟)“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据此,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
C.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2023·南海模拟) 1978年到2017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约增长了105倍和100倍;2018年底,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3.5万千米。材料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政府对民生的关注 B.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C.社会保障制度完备 D.出行的方式发生巨变
26.(2023·中山模拟)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题,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句话应该出现于:(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27.(2023·天河一模)下表是王老吉凉茶生产厂家的变化表。其中,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的背景是我国(  )
时间(年) 名称
1956 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1965 广东凉茶
1982 广州羊城药厂
1992 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6 广药集团
A.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B.启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8.(2023·龙岗一模)《中国经济发展史》写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后期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材料中“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指的是(  )
A.实行改革开放 B.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经济特区
29.(2022八下·新会期末)河南省委在1980年指出:“各地所建立的生产责任制,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生产,提高社员生活水平,巩固集体经济,就应当加以肯定和稳定。”这表明河南省委(  )
A.提倡推行农业合作化 B.鼓励生产关系的调整
C.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 D.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30.(2022八下·罗湖期末)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为79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出访总次数为252次。与1977年相比,1978年的出访次数增长了27%。1976年至1978年中国高层频繁出访主要是(  )
A.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创造条件
B.为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为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作准备
D.为改善中美关系寻找突破口
31.(2022·广州模拟)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体制的特点有(  )
①经营效益和收入挂钩
②政企职责不分
③经营承包责任制
④分配制度“大锅饭”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32.(2022·深圳模拟) 2020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指出“我们首先要做好各自疫情防控,加强交流合作,并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我们要推动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扫除‘政治病毒’,凝聚起各国携手抗疫的最大合力”。习近平再此主要强调了(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B.建立新的国际防疫体系的迫切性
C.实行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可行性
33.(2022·深圳模拟) 1983年,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队及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募集资金;1984年7月25日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各地也开始进行着企业股份化的尝试。80年代初的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B.政企分开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三、材料分析题
34.(2023·禅城二模)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留下了毛泽东独特而鲜明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著作 实践成果
形成 井冈山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①
成熟 延安时期 《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 ②
发展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建国初期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下册
材料二:毛泽东的题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项目 一 二 三
题词
说明 中共中央于1939年2月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号召。1942年,毛泽东为延安电影团拍摄《南泥湾》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47年1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刘胡兰不幸被捕,从容就义,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仅15岁的生命。毛泽东得知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后,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63年3月,毛泽东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的运动。
来源 摘自《人民日报》少年客户端:《1939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 摘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摘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毛泽东接手的是一个被战争蹂躏摧残的国家……(他)带领中国在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对抗的世界中稳步前进……蒸蒸日上,在苏联解体后依然逐步发展为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兴强国。
——(美)亨利 基辛格著《论中国》
(1) 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②对应的内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项目,简析毛泽东这一题词的历史背景。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毛泽东时期“新兴强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35.(2023·黄埔一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材料三 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以上材料均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过程。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人能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表述合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据统计,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据此分析:
A项: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对外开放,带来思想观念的变化,未涉及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排除A项;
B项: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对外开放,带来思想观念的变化,未体现人们个性解放的要求,排除B项;
C项: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对外开放,带来思想观念的变化,未体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排除C项;
D项:根据题干材料“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思想观念得以解放,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故D项正确;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能力性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改革开放带来生活观念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识记与材料分析解读能力,解题关键要掌握改革开放等相关史实。
2.【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提取图片关键信息“从1991年至1999年,我国平均关税率下降,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深入,促进了中外之间的贸易交流加强,故A项正确;
B项:材料信息主旨是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没有体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开始,我国设立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不合题干信息,排除C;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与历史基础积累,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对外开放,解题关键要掌握好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以此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3.【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提取解题关键信息“1984年底”“乡镇企业数达到606.52万个,比上年增长3.5倍;总产值17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68.2%(按当时价格计算)”,体现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就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50年开始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拉动,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促进了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与国防安全体系无关联,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意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基础知识与材料结合式试题,主要考查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识记与材料分析解读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地掌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以此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4.【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了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但实践中,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指引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失误,民主和法治遭到严重破坏;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1950﹣197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是曲折发展,B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5.【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设立经济特区得到了中央的批准,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不是就中国被迫形成的租界。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的观点反映出当时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的过程和改革开放初期的阶段特点来分析。解答本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搞清楚设立经济特区实施改革开放是正确的,其次要看到当时还存在一些反对的声音,说明当时思想解放还不全面,不深刻。
6.【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表格内容反映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工人收入的增长,说明农业发展速度快,出现这种情况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ACD三项与表中差距变化趋势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与表中差距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产生、丰富发展起来的理论,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要熟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排除干扰项。
8.【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国开放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四个经济特区,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是在1984年开放的,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的准确把握,1980年中国开放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四个经济特区。
9.【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材料“
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 ”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强调的是农民集体生产,缺乏自主权,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准确把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强调的是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10.【答案】(1)释放被捕学生;惩治卖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西方工人运动是为了提高待遇等个人目的,五四时期工人运动与社会背景相关,国家 命运相连,是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有利于形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劳模精神,激励广大群众投身于祖国建设;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新成就,新发展。
示例
地区:东北地区
理由:“一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发挥地理和政策优势,先后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重工业,经过不懈努力,生产出我国第一批汽车、喷 气歼击机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提高; 国家经济的发展; “特区精神”的感染等 (言之有理即可)
认识: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 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要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等。
【知识点】五四运动;经济特区;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五四时期工人罢工的要求是:释放被捕学生;惩治卖国赋;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根据材料一“他们的罢工,是劳动者和资本家的争斗,有的为了工值,有的为了工作时间,有的为了工作待遇。我们的,为的是不愿再受到一二卖国贼的支配,是争回民主国民的资格。”可知,西方工人运动是为了提高待遇等个人目的,五四时期工人运动与社会背景相关,国家命运相连,是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根据材料二“宁可少活二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体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爱国,求实,创新,奉献” 的精神风貌,铸就了铁人精神。”可知,有利于形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劳模精神,激励广大群众投身于祖国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新成就,新发展。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地区:东北地区理由:“一 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发挥地理和政策优势,先后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和飞机制造厂等重工业,经过不懈努力,生产出我国第一批汽车、喷气歼击机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知识。根据材料三“深圳特区”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改靳放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深圳“特区精神”也感染着这些劳动者。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要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等。
故答案为:(1)释放被捕学生;惩治卖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西方工人运动是为了提高待遇等个人目的,五四时期工人运动与社会背景相关,国家 命运相连,是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示例
地区:东北地区
理由:“一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发挥地理和政策优势,先后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重工业,经过不懈努力,生产出我国第一批汽车、喷 气歼击机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提高; 国家经济的发展; “特区精神”的感染等 (言之有理即可)认识: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 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要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等。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熟悉教材插图,根据题干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关键词,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利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1.【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A项不符合题意;
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
C: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C项符合题意;
D: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提出“中国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关史实。本题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2.【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是农村,之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使得国有和集体工业所占比例下降, 城乡个体工业及其他类型的工业增长,故选项B符合题意;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不符合题意;
C.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是引进外资等,不符合题意;
D. 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
13.【答案】C
【知识点】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截至2022年5月,我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约22亿剂新冠疫苗,同19个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中国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已经成为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 ,不符合题意;
B.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不符合题意;
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著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
14.【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的一夜崛起,依靠的是国家的特惠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深圳的发展也进入一个转型时期:
根据材料中“1992年,深圳市领导率团到海外招揽人才;1994年,深圳设立了全国第一家为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高新投”公司;1996年,深圳成立高科技园区,为高科技企业发展提供系统服务。”可知,在新的发展时期,深圳政府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优质服务,促进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发展,故A项正确;
1992年中国十四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到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初步建立,而材料信息时间线只涉及1992-1996,所以排除B;
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排除C;
根据材料可知,只体现了国内人才招资等信息,并不涉及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排除D;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考查的是现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知识。解答要在基础识记之上运用材料,分析解决问题,尤其要注意时间界线是个关键。
15.【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房开发是关于城市发展建设问题:
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与城市商品房建设无直接关联,排除;
B项,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国家逐步在城市经济体制领域开展改革调整,推动了城市商品房开发建设,B项正确;
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是1992年,与材料提供的时空信息不符,排除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题难度不大,解答要围绕两个时间“1980”“1987”,以此界定了时空线,然后逐一排除ACD,就可知正确答案了。
16.【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丰硕成果,A符合题意;BCD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7.【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83年,黑龙江农业获得空前的大丰收。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50亿公斤,比上年增加35亿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116亿元,社员人均收入313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故B符合题意;
在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有限,故A不符合题意;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不符合题意;
企业扩大自主权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18.【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高学兰养鸡对不对》的大讨论,演变成为“姓资”还是“姓社”的大辩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际上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延续,通过大讨论大辩论,得以确立强化实事求是的原则,得以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的进行,所以A项正确;
加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是1984年,时间与信息都不符,排除B;
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并且向内地发展,排除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于21世纪初,排除D;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思想的进一步解放问题。解题关键是以时间为题眼,由此一项一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9.【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20世纪80年代,我国乡镇企业出现多种发展模式,如以政府主导的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珠江三角洲模式’等,乡镇企业得到较大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D符合题意;
其它三项与乡镇企业没有直接关系,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难度一般,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0.【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修订宪法,增加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的规定。 ”可知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活力释放,C符合题意;其它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难度一般,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1.【答案】B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故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的实行。
ACD三项都不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改革开放的实行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A.中共八大并没有形成新的领导集体,排除;
B.中共八大与重大转折无关,排除;
C.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以《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排除;
D.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6年9月”“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和“1978年12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两次会议分别是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两次会议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记忆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3.【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 , “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 可知, 左”倾束缚尚未完全突破,B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无关,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难度一般,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4.【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20世纪80年代改革以后,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据“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项正确;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农村实行的改革,与“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无关,排除A项;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内容,与“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无关,排除B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与“20世纪80年代”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25.【答案】A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这大大改善了民生,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故A符合题意;
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而不是完备,故C不符合题意;
出行的方式发生巨变只是题干中的一部分,不能完整反映题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题,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可知邓小平说这句话是在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A符合题意;
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情,B不符合题意;
南方谈话”发表之后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情,C不符合题意;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难度一般,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7.【答案】D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1992”“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增强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题干反映的是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开始于1954年,1956年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不符合题意;
B项启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不符合题意;
C项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不符合题意;
D项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的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识记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内容。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8.【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可知,“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指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新阶段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排除A;
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排除B;
1980年,开始建设经济特区,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结合中共十四大的内容解答即可。
29.【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各地所建立的生产责任制,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生产,提高社员生活水平,巩固集体经济,就应当加以肯定和稳定"可知,河南省委鼓励生产关系的调整,B符合题意;
提倡推行农业合作化发生在1953- 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 排除A;
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C;
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0.【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中的时间,1976年1978年,这都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此时领导人频繁对外出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改革开放做准备,故C正确;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31.【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的关键信息为“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④属于国有企业改革前存在的问题,故排除,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来分析题肢,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32.【答案】A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我们首先要做好各自疫情防控,加强交流合作,并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我们要推动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
偏见,扫除‘政治病毒',‘凝聚起各国携手抗疫的最大合力"可知,驻席建议构筑全球防疫防火墙,做好各自疫情防护,加强交流合作,并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各国之间要团结协作,各国携手抗疫,这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A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建立新的国际防疫体系的迫切性,排除B;
题干没有涉及实行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必要性,排除C;
题干没有涉及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可行性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3.【答案】A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83年,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队及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募集资金;1984年7月
25日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各地也开始进行着企业股份化的尝试”可得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A符合题意;
政企分开与题干不符,排除B;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在20世纪末期,排除C;
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国有企业的改革。难度适中,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掌握国企改革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34.【答案】(1)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②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选择项目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3)完成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完成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完成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可知,材料一中井冈山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产生的实践成果是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产生的实践成果是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选择项目一,毛泽东这一题词的历史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时期“新兴强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完成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完成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完成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相关史实。
35.【答案】(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共同纲领》的颁布,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确定下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或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能够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既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又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
(3)观点: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论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激情,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
小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而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包括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大民表大会制度与作为政治制度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颁布了《共同纲领》,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且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确定下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或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根据材料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人能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因是能够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既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又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
(3)观点及论述:材料三论述了改革开放之后,对农村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以及对外开放的一系列过程,围绕改革开放进行论述即可,注意史论结合,例如:观点: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论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激情,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小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故答案为: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共同纲领》的颁布,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确定下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或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能够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既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又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
(3)观点: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论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激情,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
小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对外等的相关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