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近代科学与文化》时间 2023.11.22 节次 1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7 课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九年级学生设计目标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内容要点: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家取得的成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等文学巨匠取得的成就;贝多芬、梵高等艺术家取得的成就。认知提示: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积极作用。解读:近代以来,科学与文学迅速发展。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建了微积分学,在光学研究领域也颇有建树;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推动了生物科学的发展;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描绘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与此同时,近代艺术不断发展。贝多芬、梵高等杰出艺术家创作了大量佳作。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7课,主要进述以牛顿、达尔文为代表的科学家、以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为代表的文学巨匠以及以梵高和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美术大师作品及成就,使学生对西欧近代科学文化的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学情分析 根据建构主义的原理,九年级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走进教室,学生已有的认知成为我们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基础。九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本单元的前两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后对19世纪下半期的社会经济、政治、阶级等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变革。学生也逐渐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近代的科学发展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联系,近代的文学、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层面又是如何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学生在学完两次工业革命和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后很自然需要探究当时科学文化的发展。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知道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和成就;(唯物史观 )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近代社会时期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通过对近代科学家、文学巨匠和音乐美术大师的个人经历和奋斗历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 精神品质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评价任务 (1)完成表格,知道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和成就;(针对目标1 ) (2)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近代社会时期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针对目标2 ) (3)通过对近代科学家、文学巨匠和音乐美术大师的个人经历和奋斗历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 。(针对目标3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设计意图环节一 课堂 导入 有人说,有三个“苹果”曾改变了世界,大家知道是哪三个“苹果”吗? 第一颗是诱惑了夏娃的苹果;第二颗是砸醒了牛顿的苹果;第三颗是被乔布斯咬了一口的苹果。同学们知道砸醒牛顿的苹果是怎么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和生活吗?近代历史上除牛顿的科学贡献外,还有哪些突出的科学和文化成就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学生思考:哪三个苹果? 通过讲述与“苹果”相关的三个小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自然的引出牛顿的故事。环节二 组织 学习 一、科学之光 牛顿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的第一段,并请学生思考:牛顿的国籍,以及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有哪些杰出成就? 简单讲解牛顿的三大重要成就以及结合牛顿本人的话,分析牛顿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 提出问题:我们说牛顿的发现是科学发现,那么科学界是如何证明的牛顿的发现呢 巨星陨落:1727年,牛顿因病与世长辞,得到了后世的隆重纪念。今天物理学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依然离不开牛顿的贡献。有人这样说,“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到了19世纪另一位英国科学家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他就是达尔文。”接下来我们学习达尔文的成就。 达尔文 教师:马克思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非常有意义,这本书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找答案。 教师:生物进化论不仅是一次伟大的生物科学革命,其理论也被应用到社会革命中。大家回想一下,在中国近代史上,咱们还学过哪位人物翻译了什么著作宣传进化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过渡:我们既需要科学的理性主义,也需要文学的人文关怀,你知道近代哪些文学巨匠呢? 二、文学之美 1.巴尔扎克 老师简要介绍巴尔扎克的著作《欧也妮·葛朗台》,引导学生解读作品蕴含的现实价值。 教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欧也妮·葛朗台》这本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的经典篇目。葛朗台是个被金钱异化了的吝啬鬼,靠投机钻营发了财。为了金钱,他甚至把女儿当诱饵,诱惑求婚者,从中渔利。葛朗台弥留之际还想把神甫的镀金十字架抢到手,因用力过猛而一命呜呼。葛朗台给女儿留下了巨额财富,可女儿已失去了青春、爱情和幸福。那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怎样的社会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相关史实的内容,从《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著作的内容,用课本中的语言归纳巴尔扎克的成就。 过渡:比巴尔扎克稍晚一些,世界文坛又出现了一位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2.列夫·托尔斯泰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的第二段,并思考列夫·托尔斯泰的国籍、代表著作。 教师:那么,托尔斯泰这些作品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教师:《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的俄法战争为中心,反映了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同学们认为这部作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教师:列宁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那么,为什么托尔斯泰的作品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用课本中的语言来回答。 过渡:一个个激昂的文字能够表达文学家们的喜悦与愤怒、明了与困惑。在音乐美术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伟大的艺术家,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学习音乐美术领域的大师们吧。 三、音乐之声---贝多芬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子目的第一段,并思考:贝多芬的国籍、代表著作以及作品的特点。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人物扫描内容,分析为什么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贝多芬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作品如其人,该作品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理念? 教师:从贝多芬的这一做法,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的向往。那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听见声音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事情,可是贝多芬在创作这首恢弘的乐曲时已经几近失聪,他克服了几乎可能克服的困难,为我们留下了传世巨作。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应该向贝多芬学习,不向困难屈服。 过渡:伴随着恢弘的音乐,绘画艺术也在蓬勃发展,荷兰画家梵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四、美术之眼—梵高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子目的第二、三段,并思考:梵高的国籍、代表著作。 教师:梵高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人物扫描,分析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梵高被誉为“用生命作画的人”。梵高生前,他的作品不受人重视,很少能够卖出去,靠弟弟的接济才得以勉强度日,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要永不言弃,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反映出梵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分析名人名言:这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近代科技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自主梳理达尔文的基本情况。 学生回答:《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学生回答:严复 学生自主梳理巴尔扎克的基本情况。 学生回答: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现象。 学生回答: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国籍:俄国。著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学生回答:描绘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学生回答:作品的思想是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学生回答:,托尔斯泰的小说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 学生回答:国籍:德国。代表作:三部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特点: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 学生回答:因为拿破仑称帝,实行专政独裁,。表达了贝多芬追求自由、平等、博爱,思想。 学生回答:国籍:荷兰。代表作:《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 学生回答:作品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回答: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严谨务实、勇于实践、谦虚谨慎、热爱生活、不向命运屈服,敢于挑战等 从根本原因、重要原因、主观原因方面归纳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学生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通过漫画以及名人名言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成为真理的艰难过程以及科学家们为推动人类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承受的批评。 阅读作者著作原文,更能理解作品表达的意图。 抓住重点,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对作品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认识到资本家的贪婪,帮助学生全面、客观的理解文学家们的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广阔社会。 顺其自然的过渡,让课堂显得更加流畅生动。 用耳朵来感受音乐的魅力,进一步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让学生再一次感悟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而在于他们的坚韧不拔与坚持自我。环节三 课堂小结 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在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推动整个科学的发展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巴尔扎克、贝多芬等这些大家的共同点就是追求真、善、美,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学们应该向这些科学家和艺术家学习,树立敢于捍卫真理,为了科学事业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环节四 布置 作业 一、基础巩固 1.王刚同学在近代科学文化的学习中看到了这样的内容:我拿起了“俄国革命的镜子”,看到了《向日葵》,听到了《命运交响曲》。其中没有涉及的人物是( ) A.贝多芬 B.梵高 C.列夫·托尔斯泰 D.牛顿 2.因为好奇“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梵高 D.贝多芬 3.李老师在课堂中讲述:子代和亲代间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进化的基础……这里提到的教学内容是哪一观点的表现( ) A.女娲造人说 B.生物进化论 C.天体运行论 D.相对论 4.“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该观点出自 A.《神曲》 B.《十日谈》 C.《复活》 D.《物种起源》 5.他的作品描绘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其中一部反映出在一切为了金钱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家庭也成为人们相互欺骗和掠夺的场景。这部文学作品应该是( ) A.《高老头》 B.《欧也妮·葛朗台》 C.《复活》 D.《战争与和平》 6.有人说,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19世纪的达尔文则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经典力学和进化论彻底战胜了神学 B.牛顿力学是研究无生命领域的科学 C.经典力学和进化论沉重打击了神学 D.达尔文的进化论研究涉及生命的领域 7.这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巨著,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描绘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抗击拿破仑侵略的斗争精神。这部小说是( ) A.《战争与和平》 B.《安娜·卡列尼娜》 C.《静静的顿河》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拓展延伸 8.世界步入近代以来,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一个关键词概括图一图二人物的共同贡献,并分别陈述他们的成就。 (2)图三、图四人物在哪一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请分别列举他们的代表作品。 (3)图五画作的作者是谁?这副画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