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小学语文五上《长相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纳兰性德作为康熙皇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在去往山海关的途中,跋山涉水,遭遇风雪,辗转难眠。他抬头望月,想起家乡那安宁、祥和的生活,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词,成就千古名篇。纳兰性德融写景于叙事,将行军营帐外的山水风雪与自己的心声交相辉映,读来情深意切。学情分析这首词是在四年级学习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之后的又一首清代词人的作品。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一些方法。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这首词语言优美而富有意境,对仗工整而情深意切,如果过于琐碎地讲解分析,就会破坏其意境,影响学生对词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文。创设情境,营造诗的意境,指导朗读,感受作者的愁绪。还可以通过交流分享相关材料,加深对词人与诗词的理解。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榆、聒”等三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感受词的抒情韵律,掌握诗词意思。3.通过情境诵读、想象、对比等多种方式,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词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词的抒情韵律,掌握诗词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情境诵读、想象、对比等多种方式,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词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过程从“语文吟诵系统”调取资源制作课件。【学习过程】一、直接导入1.在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山居秋暝》和《枫桥夜泊》,一起来背一背?(很流利,看来你们之前的课听的很认真)2.今天我们来学习《长相思》,这是一首~词。长相思是~词牌名,作者是~纳兰性德。那你们对纳兰性德了解吗?(不了解)不了解没关系,老师准备了一则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3.看完之后,告诉老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将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信息写在课题旁边。二、读准词句,纠正字音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多读几遍。(生自读诗词)2.指名读。·读得非常流利,字正腔圆。·特别是文中标注出来的这四个读音,我们在一起来读一读。3.同学们看,这首词中有一个多音字——更,念第一声,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古代的计时单位,表示的就是时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你熟悉的成语或者古诗中有含“更”这个字,表示的也是和时间有关的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劝学诗》)4.诗词都是有节奏的,谁能读出这首词的节奏?(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三、读懂词中情1.纳兰性德在词中写下来哪些沿途风景呢?请同学们在词中找一找,圈一圈。2.交流圈画的景物。(山、水、风、雪、灯)3.这都是纳兰性德眼里的景!谁能找到不一样的景?(词人心中的景——故园)在纳兰性德的词里,有他眼里、心里的景,那么他借助这些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在读一读词句,感受感受。(1)研读“山一程,水一程”①“山一程,水一程”,词人只用了六个字,但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想象一下,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山是怎样的山?水又是怎样的水呢?(山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水是波涛滚滚、巨浪滔天)(仿佛看到将士们跋山涉水的画面)②在这样的画面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呢?(感觉到路途遥远:读出遥远之感;感受到跋涉的艰辛:读出行军艰辛之感)③小结:从一程又一程的山水里体会到了很多:有队伍跋山涉水的画面,有路途遥远和行军艰难的感受……他们艰难地向着渔关也就是山海关走着。(2)研读“夜深千帐灯”①读到“夜深千帐灯”的时候,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我仿佛看到将士们一个个睡不着觉。(辗转反侧)·我仿佛听到他们的呻吟和叹息声,真是太辛苦了。(行军艰辛)②质疑:夜色那么晚,行军那么辛苦,他们为什么还不睡呢?(不只纳兰性德在思念故园,千万营帐里的将士们都在思念家乡)③朗读,原来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思乡情。齐读上阕。(3)小结上阕学法。学习上阕,我们通过读诗词中的景,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用关键词作批注;想想纳兰性德写这个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也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提炼方法:读、想、悟、写)4.学法迁移,体会情语(1)迁移学习:用刚才的方法学习下阕,把你仿佛看到的、听到的,以及通过景体会到的情感,分别用几个关键词作批注。(2)集体分享交流。①交流“风一更,雪一更”(提取关键词:风雪交加、行军艰苦)②交流“故园”(提取关键词:温暖、美好、思念、相思,☆心向故园)(3)齐读下阕。4.同学们我们分析了纳兰性德沿途的所见所闻,他看到了山水风雪等等景物。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前两首诗的学习中都提到了动景、静景、动静结合。那么这首词中,又有哪些景是动的,哪些景是静的呢?动景:山、水、风、雪静景:千帐灯5.那词人通过这些动景、静景的描绘,是想引出什么呢?(引出对故园的思念)四、深化风雪声,升华思乡情1.是啊,为了引出他心中的景——故园。一起读“故园无此声”。在纳兰性德的心里,故园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2.思维碰撞: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故园,到底有没有风雪声呢?3.引导理解:那为什么词人要说故园无此声?(和亲人好友在一起的时候,温暖充盈着内心,足可以把这些疾风朔雪之声淹没)4.寄情于梦:可是现在他行军在千里之外,远离故园,对故园种种美好的回忆只能寄托在一处——梦里。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你觉得纳兰性德会做一个怎样的梦呢?他会想到什么呢?可以用几句话写一写,说一说。→交流·在一个阳春三月里,他牵着孩子的手,去郊外放纸鸢,那纸鸢飞的真高啊!孩子拍着手跳着脚......在那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朋友们聚在一起,煮着酒谈论诗词......5.梦境破碎:在纳兰性德的梦里,有天伦之乐,有论诗之趣,可是这样的一场美梦,能够继续梦下去吗?哪个字鲜明地道出了纳兰性德梦不成呢?(碎)是啊,一个碎字告诉了我们纳兰性德梦中的美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继续前往榆关的漫漫征程。所以从这首小词里,我们可以看到纳兰性德虽然身向榆关那畔行,但魂牵梦绕的却是故园。6.所以说——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都是——长相思7.我们再一起读一读《长相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