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学设计
【本框教材内容分析】
第二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讲述发展的观点。包括两目。
第一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阐述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以及发展的实质。
第二目“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阐述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通过本框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正确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
科学精神:
坚持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坚定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通过事例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分析问题。
公共参与:
能够在生活实践中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发展的普遍性(特点);
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特点(优点);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和方法论)
教学难点: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和方法论)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
联系的特点: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①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②要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③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播放视频:①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8月17日)
思考: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发展”?发展有何特点?我们应该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自主学习
1.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发展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3.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新事物为何能战胜旧事物?
3.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4.事物发展的趋势及方法论要求是什么?4
镜头一: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史
50亿年前:宇宙形成,太阳系行星系统形成期
46亿年前:原始地球形成
35亿年前: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出现
13亿年前:真核藻类植物和无脊椎动物出现
4.38亿年前:裸蕨植物和鱼类出现
3.6亿年前:蕨类和两栖类时代
2.45亿年前:裸子植物和爬行类时代
6500万年前:被子植物和哺乳类时代
200万至1万年前:人类时代,现代动物,现代植物
植物的进化历程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思考: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怎样的?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教师提示: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自然界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从机械运动到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再到生物运动,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小贴士: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镜头二: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2023年8月16日下午,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届展览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相比去年增加5000平方米,吸引了160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携近600件展品参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现场透露称,2022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已超过1700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44.3万套,同比增长超过20%;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645.8万套。新兴主体不断涌现,特种机器人产量稳步增长,功能种类更加丰富。
  与此同时,在全球市场占比方面,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已占全球的一半以上,连续十年居世界首位。
  “今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2.2万套,同比增长5.4%;服务机器人产量353万套,同比增长9.6%。”辛国斌指出,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思考: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已占全球的一半以上,连续十年居世界首位,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教师提示: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镜头三:月球上也有玻璃!中国科学家月壤最新发现
月球上也有玻璃!2023年5月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通过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开展系统的物质科学研究,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多种类型、不同起源的月球玻璃物质。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在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发现天然玻璃纤维。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
  提起玻璃,我们通常会想到漂亮的落地窗、多彩的玻璃工艺品和随处可见的电子屏幕。其实,玻璃不仅是重要的人造材料,而且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天然物质。即使是在荒凉贫瘠的月球表面,仍然存在着由火山喷发、地质运动、陨石撞击等活动产生的丰富的玻璃物质。
  许多月球上的玻璃可以稳定地存在亿万年。月球玻璃是探索月球奥秘的重要材料,不仅保存了古老的月球物质,还记录着其形成时的环境信息。“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为揭示月球起源与演化、认识月球表面和空间环境、促进月球资源原位利用等提供了绝佳机遇,也为地外玻璃物质研究提供了宝贵样本。”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白海洋说。
思考:科学家在月球的新发现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教师提示: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教师过渡: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镜头四:从1G到5G的,一部手机的进化史
播放视频:②从1G到5G的,一部手机的进化史
思考:目前,你是否会使用“大哥大”等1G、2G手机,为什么?中国手机的更新换代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发展的实质(含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思考:运动、变化一定是发展吗?
判断下列哪些是发展,哪些是运动变化?
①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②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③候鸟迁徙
④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⑤水温由10度上升为20度
⑥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并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教师提示:发展有:①②⑥ 运动变化:全部都是
思考:你能概括出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和联系吗?
难点突破: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联系(共同点):
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不是凝固不变和僵化的
区别:
温馨提示:
①发展是一种运动,但不能说运动就是发展。
②发展是一种变化,也不能说变化就是发展。
③发展是带有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是表明事物趋向性的变化。
④运动、变化比发展广泛,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
镜头五:通信时代:从1G到5G
沟通起源——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和不能提供自动漫游等。
中国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于1987年11月18日在开通并正式商用。从中国电信1987年11月开始运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到2001年12月底中国移动关闭模拟移动通信网,1G系统在中国的应用长达14年,用户数最高曾达到了660万。
如今,1G时代那像砖头一样的手持终端——大哥大,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回忆。23
开启网上冲浪—— 2G:1G网络正式关闭之后,2G随之而来。2G,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用户体验速率为10kbps,峰值速率为100kbps。
进入2G时代后,数字调制方式取代了模拟调制方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相较于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具备高度的保密性,系统的容量也大幅增加。
此外,进入2G时代后,手机也开始可以进行网上冲浪了。而世界上第一款支持GSM的手机也出现了,它就是诺基亚的7110。
通讯新纪元——3G:2009年1月7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发放了TD-SCDMA(简称TD)、CDMA2000和WCDMA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也就是3G牌照,中国真的进入了3G时代。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3G开通后,手机上网变得更加顺畅,微信等依赖网络的通讯工具开始盛行,苹果手机大量进驻我国市场,连夜排队购机的场面也成为那个时代的烙印。
互联网大潮——4G:4G也就是第四代无线蜂窝电话通讯协议,从2013年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高质量图像。从影响力上来看,4G可以说是专门为移动互联网设计的通信技术,不论是从网速、容量和稳定性上来看,4G相较于上一代3G技术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也正是在4G技术的支持之下,移动互联网开启了一股新的浪潮,移动支付、滴滴、美团、抖音等新兴产业和应用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
4G传输速率更快,网络频谱宽,通信灵活度更高并且兼容性好。
物联网时代:5G: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网络的传输速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无人驾驶汽车,还是更高清的影视资源的下载,4G网络的传输速度在飞速发展的需求面前还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这个时候,更高传输速率的5G网络也就应运而生。从传输速率来看,5G可以达到10Gps,是4G传输速率的100倍,这样的速率能够在顷刻之间完成一部高清电影的下载,流畅地观看8k超高清视频;而在传输容量,5G的容量可以达到4G的1000倍,这些都很贴合物联网和智慧家庭的应用,使更多物联网设备同时实现在线链接。
思考:5G的出现是事物的发展吗?5G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
探究:概括1G、2G、3G、4G、 5G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并思考5G和前面四者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1G:
优点:可以打电话
缺点: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
2G:
优点:可以打电话;可以发短信、进行网上冲浪;
缺点:上网速度慢,播放视频格式受到限制,视频处理能力差
3G:
可以打电话、发短信、进行网上冲浪;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快;更好的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
4G:
可以打电话、发短信、进行网上冲浪;可以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高质量图像;网速、容量和稳定性相比3G提升不少;移动支付开始盛行
5G:
可以打电话、发短信、进行网上冲浪;传输速率是4G传输速率的100倍;可以流畅的观看8k超高清视频;可以实现物联网,实现智慧家庭
→教师过渡(结论):5G作为新事物,它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镜头六:工业和信息化部: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5G基站已达293.7万个
播放视频:③工业和信息化部: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5G基站已达293.7万个(2023年7月19日)
思考:5G技术被应用于各大行业各大领域,同时,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了6.76亿,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由此你能归纳以5G为代表的的新事物有哪些优点(特点)吗?
教师提示:5G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新事物的特点(优点):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②新事物克服旧事物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增添新的内容,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思考:既然新事物有这些优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提示(过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总结归纳: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方法论】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原理内容】
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镜头七:笨人吃饼
从前有一个人肚子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饼子,觉得没饱,又吃了一个,一连吃了六个,还是没饱。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子吃,吃到一半,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嘴巴,一面自作聪明地说:“我今天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饼子,都是白白的浪费。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能吃饱,我应该只吃这半个就行了。”
思考:笨人吃饼的故事,体现了事物发展呈现哪两种状态?如果笨人不吃前面6个饼,他能吃饱吗?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呈现状态
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
(1)量变:
①含义: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呈现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2)质变:
①含义: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②呈现状态: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判断:下列现象哪些属于量变,哪些属于质变?
①在10-30度之间水的变化
教师提示:量变
②水结成冰
教师提示:质变
③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教师提示:质变
④人的年龄的增长
教师提示:量变
⑤食物发霉
教师提示:质变
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师提示:质变
思考:量变如何才能引起质变?
知识拓展: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
①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
如:第一宇宙速度(航天器最小发射速度)为7.9 km/s,低于这个速度无法绕地球飞行作圆周运动;一粒沙子不断累积变成沙漠
②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
(事物在总体数量上不变)
如:英文单词dog(狗)和god(上帝)代表的含义不同;田忌赛马的故事(改变马匹的出场顺序,可以发生质变)
镜头八:中国探月工程:圆满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7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贡献。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这也实现了我国首次从其他星球带回样本,同样也是人类时隔40多年再次将月球上的样品带回地球,也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的国家。
从嫦娥一号实现绕月探测到嫦娥四号实现全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再到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中国探月工程“连战连捷”,如期圆满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
思考:中国探月工程“连战连捷”,如期圆满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这一质变是我国探月工程发展的终点吗?
教师提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镜头九:中国航天开启探月新征程
播放视频:④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2023年5月29日)
2023年1月消息,根据探月工程总体安排,2024年中国将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我国将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为后续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此后,将发射嫦娥六号,执行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七号计划着陆于月球南极,开展飞跃探测,并与嫦娥八号组成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2023年5月2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逐梦之路永不停歇。中国航天正以新的姿态,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教师分析:
教师总结(过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小贴士: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原理:
①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④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镜头十:中国载人航天: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五号
载人航天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992年,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实现载人往返,标志着第一步战略完成。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2011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突破了两者的对接技术:2017年4月,突破了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等关键技术,工程第二步圆满收宫。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2021年“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运行。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迨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2年“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神舟十四号是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任务。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和飞跃。未来,中国将迎着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的远大日标不断进发。
思考:结合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方法论: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坚持适度原则(小贴士:比如做菜的时候,食物放盐要适度)
镜头十一:云南大理:5G网联无人机助力森林防火
播放视频:⑤云南大理:5G网联无人机助力森林防火(2022年6月18日)
思考:5G已经商用,而且被应用于森林防火、医疗等各大领域,这说明5G作为新事物,其发展的前途如何?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事物发展的趋势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镜头十二:对华为制裁再度加码!美国霸权“绊”不倒中国科技企业
2023年1月31日,彭博社转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拜登政府正在考虑切断华为与其所有美国供应商的联系,部分美国政府官员主张禁止向华为供应任何产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随后的记者会上回应称,这种做法是赤裸裸的科技霸权。中方坚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无底线、无理打压中国企业。
2023年年1月底,当制裁华为的始作俑者特朗普在布什尔州和南卡罗来纳州开启他的2024年总统竞选活动时,他的老对手拜登毫不吝啬地送上“大礼”,宣布正考虑全面禁止美国供应商向华为供货,其中包括此前允许供应的5G级别以下产品,恰是华为遭遇制裁四周年之际。面对美国国内部分要求继续限制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压力,拜登政府仿佛有意在与特朗普比谁出手更狠。而华为就是那个最明显的“靶子”。
思考:中国的华为5G技术作为新的事物,然而华为等公司及其5G技术的发展受到美国等国家的打压和制裁,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教师提示: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事物发展的趋势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则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教师过渡:
正因如此,中国华为5G技术作为新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什么过程?
教师提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教师过渡:
面对美国打压,中国的华为公司应该如何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积极推动自身企业发展和5G技术的不断完善?
镜头十三:华为:创新仍在继续
播放视频:⑥外媒:华为“走出危机模式”(2023年4月1日)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华为转身喊出了“南泥湾”精神。
当2019年8月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鸿蒙系统时,这个看上去有些简陋的系统,还未能完全说服开发者和消费者。但三年之后,还是华为开发者大会,还是余承东,其宣布搭载鸿蒙系统的华为设备已达3.2亿台,较上年同期增长113%;鸿蒙智联产品发货量超2.5亿台,较上年同期增长212%。系统竞争的背后是生态竞争,作为衡量操作系统生态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鸿蒙生态的开发者数量已超过200万。
创新仍在继续。2022年,华为利用卫星通讯技术将北斗卫星消息引入旗下手机,率先实现了手机与卫星直连通信。在国内近几年发展迅猛的折叠屏手机市场中,华为通过较早的产品和技术布局,在2022年占据国内折叠屏市场第一,市场份额达47.4%。
面向企业市场,华为同样挖掘出了更大潜力。其整合横向资源,聚焦纵向企业市场,分三批成立了20个军团,如煤炭军团等行业军团、智能光伏等产业军团,数据中心等产品组合军团。
“2022年是华为从应对美国不断制裁的战时状态,逐步转为制裁常态化正常运营的一年,也是逐步转危为安的一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2022年12月30日发表的新年致辞中预计,2022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6369亿元,与2021年的6368亿元基本持平。
教师过渡:
尽管美国一贯打压华为,但是面对困难,华为公司不屈不挠,注重创新和对知识产权一贯的尊重、保护和贡献,使得华为公司在不断的成长壮大。
思考:据此,你是否能总结:我们应该如何促进新事物的发展壮大?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事物发展的趋势
(3)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与方法论要求
世界观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
①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本框小结
牛刀小试
1.近日,习总书记在出席两院院士大会时用古语“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号召广大院士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慧眼识才、放手用才,破除论资排辈和圈子文化,让人才在不断锻炼中成长为国家栋梁,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良好局面。习总书记的人才观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应发挥院士的传帮带作用
②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要敢接受圈子文化的挑战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应锻炼人才满足未来需求
④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以新进人才取代旧时权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②:材料强调应破除论资排辈和圈子文化,而不是接受其挑战,②不符合题意。④:院士和新进人才不是新旧事物的关系,④错误。故本题选A。
2.布利冈结构在骨、鱼鳞、龙虾壳等多种生物材料中广泛存在,是一种典型的纤维增强结构。我国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研究,成功创制出新型的轻质仿生非连续布利冈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优于许多天然布利冈结构材料。这说明( )
①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客观条件制约才取得成功
②人类可以根据自然生物结构创造出全新的物质材料
③改变事物的内部结构就能促成新事物的出现和成长
④认识生物结构规律是创新仿生材料结构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能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故①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因此改变事物的内部结构不一定能够促成新事物的出现和成长,故③错误。故本题选C。
3.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信息科技领域奋力追赶,但一些尖端技术仍受制于人。为了实现芯片国产化的目标,天津飞腾嵌入式CPU研发团队上百名工程技术人员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从一个个的晶体管开始,历时数百个昼夜,终于圆满完成了紧急部署任务,保证了飞腾新四核FT一2000/4的研发并顺利交付。从中可以看出( )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是要否定旧事物才能迎接新事物
③重视量的积累,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④发展的趋势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考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克服旧事物中不合理的消极的因素,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旧事物,②错误。④:发展的过程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④错误。故本题选B。
4.火车刚出现的时候,跑不过马车。但是今天火车遍地跑,马车早已不见了踪迹。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速度和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高速列车随之诞生,大大提升了交通便利。火车的出现与发展说明( )
①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②社会实践的需要促进了新事物的诞生与发展
③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④只要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事物都能够茁壮成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材料未体现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①不符合题意。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只要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事物都能够茁壮成长说法绝对化,未看到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④错误。故本题选C。
5.人类的近代史就是科技的进步史,移动通信技术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我国移动通信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在5G喷薄欲出的时代,华为披荆斩棘,敢为人先,担负起了引领5G前行的使命。早在2009年,华为就启动了5G相关研究。此后,华为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并进行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实现了技术研发、联合测试、生态建设等方面大量突破性成果。当前,我国正加大对5G的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研究、技术试验,推进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华为充分利用这-契机,加紧促进其在5G领域的突破。
但是,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相继拒绝华为进入其市场,英国也拒绝华为在其国家进行5G建设,并对原来由华为建设的4G网络进行剔除。面对重重困难,华为积极开拓市场,加大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在全球6大5G产业联盟中拥有287家5G合作伙伴,拿下了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的22个5G订单。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的相关知识,说明华为是如何在5G领域实现突破的。
【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5G喷薄欲出的时代,华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披荆斩棘,敢为人先,担负起了引领5G前行的使命。
②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注重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华为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5G相关研究,不断加强技术研发等,并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对5G的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这一契机,促进了在5G领域的突破。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西方国家保护主义政策的障碍前,面对重重困难,华为积极与其他国家加强联系,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订单对接,拓展了国际市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