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1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单元与总课时 单元: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总课时:12课时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第1课时
主题 盐类的水解
课标 依据 课标对于本课的内容要求: 1、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认识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性质和反应。 2、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 课标对于本课的学业要求: 1、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2、能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溶液的性质,如:酸碱性等。
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盐类的水解》位于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涉及知识点广泛,与学生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平衡移动原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盐类的水解的后续内容是“沉淀溶解平衡”,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完整的电解质溶液平衡体系。因此该节内容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和难点。 2、内容分析: 教材从宏观现象(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入手,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微粒间的作用、对水的电离平衡移动的影响等微观层面,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进而掌握盐类水解的原理。将盐类水解可观察到的宏观现象、微粒的相互作用、化学方程式的符号表征有意识地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宏观—微观—符号”三者的联系。 3、单元课时规划: 对于《盐类的水解》的教学共设置3个学时。第一课时:盐类水解的定义、实质、规律,学会书写盐类水解方程式;第二课时: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第3课时:溶液中三大守恒思想以及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酸碱性的分析。
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水平: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衡移动原理、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等相关知识,已经初步建立起从微观角度来分析溶液的基本能力,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以及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盐类的水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进一步完善电解质溶液平衡的知识体系。 2、认知障碍分析: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弱。因此,需要多设置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已有经验往往认为盐溶液是呈中性的,因此需要通过实验探究,用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修正这一错误观念,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其原因的兴趣。
重点 难点 重点: 1、盐类水解的实质、规律、特点 2、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 1、分析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
教学及评价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能理解盐的类型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NH4Cl溶液呈现酸性的原因,能掌握分析不同盐溶液呈现酸碱性原因的一般思路。 通过使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微观粒子间作用,能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 通过分析盐类水解方程式书写的要点,能掌握书写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评价目标: 1、通过回答盐的类型与其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诊断并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分析CH3COONa溶液呈现碱性的原因,诊断并发展学生利用理论模型分析溶液酸碱性的能力。 3、通过判断不同种类盐溶液酸碱性大小,诊断并发展学生运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分析溶液性质的能力。 4、通过课堂相关练习题,诊断学生对于盐类水解方程式书写的掌握程度。
教学 方法 教法: (1)实验探究法:使用pH试纸进行盐溶液的酸碱性的实验探究活动。 (2)讨论法:小组讨论,分析CH3COONa溶液呈现碱性的原因。 (3)练习法:完成相关练习题。 学法: (1)自主学习:课前分发导学案、完成成课前预习部分问题。 (2)探究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进行盐溶液酸碱性的实验探究活动;讨论CH3COONa溶液呈现碱性的原因。 (3)练习巩固法:完成课堂、课后习题。
教学流程图
教学 过程 主要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时间 及资源准备
一、新课导入:日常生活中被蜜蜂叮后,常用小苏打对伤口处理。 【引入】:在日常生活中被蜜蜂蛰了我们会感觉特别疼,这是因为蜜蜂刺入人体内会分泌一种有毒物质蚁酸。那么大家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什么常用的物质处理伤口呢?老师看大家一脸迷惑,其实我们常用的物质是小苏打或者肥皂液,而这其实是运用两者的碱性来中和蚁酸,从而缓解疼痛。有的同学可能注意到了碳酸钠不是一种盐吗?为什么会呈现碱性呢,而这其实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有关。 【回答并思考】:呈碱性。 ①呈现碱性的盐溶液与学生已有认知中盐溶液呈现中性相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对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产生探究欲望。 2min
二、模型铺垫 (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讲授一种新的对盐进行分类的方式;进行盐溶液酸碱性的实验探究活动。 【讲述】:我们知道盐是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得到的,根据形成盐的酸、碱的强弱可以将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强酸和强碱反应得到的盐为强酸强碱盐,如强酸HCl与强碱NaOH反应得到的盐NaCl为强酸强碱盐。同理,我们可以得到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的定义。有了这个基础,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实验探究活动来检测盐溶液的酸碱性。 【提问】: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我找位同学帮大家回顾一下。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pH试纸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请这位同学继续说一下,使用pH试纸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步骤。 【安排任务】:接下来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小组分工合作,检测下列表中盐溶液的酸碱性,并对其进行分类。(板书) 【提问】:好,时间到,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起来分析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那么在你填写这个表格过程中有没有观察到有什么规律? 【总结并引导】:很好。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弱酸强碱盐溶液呈碱性。但是我们刚才总结出的规律仅仅是我们检测这6种盐溶液的酸碱性得出的,自然界中有那么多种盐,它们是否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呢?因此,仅仅停留在实验现象的表面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深入微观去探究盐类水解的原因。 【仔细聆听并思考】 【回答】:酸碱指示剂、pH试纸、pH计。并回答使用pH试纸检测盐溶液的步骤。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回答并思考】:回答实验现象,并说出盐的酸碱性和盐的类型之间的关系。 ①介绍一种新的分类方式,为后面分析盐的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奠定基础。 ②培养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10min (实验仪器:各种类型盐溶液、pH试纸、玻璃棒、表面皿)
三、微观探析:探究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分析溶液中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提问】:上一节我们学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同学们还记得溶液的酸碱性是有哪些离子浓度决定的吗? 【引导】:对,当C(H+)>C(OH-)溶液呈显酸性,等于时呈中性,小于时呈碱性。我们知道水溶液中都存在着水的电离。如果在一个水溶液中,没有其他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离子作用的话,当水的电离处于平衡时,溶液中的C(H+)=C(OH-),溶液因而呈现中性。那么,既然部分盐溶液呈现出一定的酸碱性,是不是说明在该盐溶液中存在某些离子能够与水电离出的H+或OH-作用,从而使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再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因而呈现出一定的酸碱性,基于这个思路,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分析NH4Cl溶液呈现酸性的原因。 【引导】: 我们知道纯水中存在着水的电离平衡。当我们向其中加入NH4Cl后,NH4Cl是一种强电解质能够完全电离产生NH4+和Cl-。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此时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吗? 【追问】: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那么它们对于水的电离平衡有什么影响吗? 【讲述】:很好,水的电离平衡会正向移动,我们可以看到C(H+)也增加了。因此当溶液中建立新的平衡时,C(H+)将大于C(OH-),而这也是氯化铵溶液呈现酸性的原因。 【安排任务】:接下来老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之间讨论一下,按照刚才的思路,从左边4个问题入手分析醋酸钠溶液呈现碱性的原因。 【抽问】:时间到了,老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把你的分析过程呈现在黑板上。 【评价并讲述】:谢谢这位同学的分享,回答得很准确。同样我们可以分析一下NaCl溶液。我们可以看到,在NaCl溶液中存在着OH-、H+、Cl-、Na-四种离子,这四种离子里面只有H+会和OH-反应生成水,但这对于纯水的电离平衡没有影响,因而溶液呈现中性。我们把刚才的分析思路提取出来,可以得到分析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模型。 【引导】:我们知道对于任何盐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如果这种盐它能够电离产生弱酸阴离子,那么就能和水电离出的H+反应生成弱酸弱电解质,这个时候就会使得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少,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溶液因而呈现碱性,同理……那么我们就把水电离产生的H+或OH-,与盐电离产生的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的过程,称为盐类的水解。(板书) 【讲述】:在这个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会被破坏,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而这就是盐类水解的实质。同时盐类水解也满足以下规律,那么对于这4句话是怎么理解的,我们可以回到我们之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是指含有弱碱阳离子或弱酸阴离子的溶液才会发生水解。“谁强显谁性”是指形成盐的酸和碱谁强就显谁性,比如NH4Cl就是由强酸HCl和弱碱NH3H2O反应得到的,其盐溶液呈现酸性。“都强显中性”是指盐是由强酸强碱反应得到的,这样的盐呈现中性。盐类的水解也满足以下3个特点:第一,盐类水解是一个可逆反应,他的正向是盐和水反应生成酸和碱,逆向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而这个过程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第二,盐类的水解是一个吸热的过程。我们知道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既然这个逆向是放热过程,那么对于正向盐类水解的过程就是吸热的过程。第三,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是比较微弱的,对于这一点就体现为同浓度的强酸的酸性要远远大于强酸弱碱盐的酸性,正是因为盐类水解程度比较微弱,产生的H+较少。 【回答】:H+和OH- 【回顾并思考】 【回答】:有H+、OH-、NH4+、Cl-。H+和OH-能反应生成H2O,NH4+和OH-能够反应生成NH3H2O。 【回答】:NH4+和OH-反应后,溶液中的OH-减少了,水的电离平衡会正向移动。 【小组讨论】 【边讲述边在黑板上呈现】:溶液中存在水电离出H+和OH-离子,以及醋酸钠完全电离产生CH3COO-和Na+。这四种离子中H+会和CH3COO-反应生成CH3COOH,会破坏纯水的电离平衡,平衡正向移动,C(OH-)将会大于C(H+),溶液呈现出碱性。 【仔细聆听、思路并完成笔记】 ①回顾《水的电离及溶液酸碱性》中的知识,引导学生从水的电离平衡入手,分析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 ②围绕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设置四个问题,层层深入,有利于帮助学生降低分析其酸碱性的难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析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一般思路。 ③把盐类水解的分析思路提取出模型,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迁移应用。并由此得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和实质。 15min
四、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举具体的例子,讲解盐类水解方程式书写的要点) 【讲述】:掌握了盐类水解的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关于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一共有以下4个要点。首先,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因此在书写时要写上可逆符号。其次,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是比较微弱的,因此通常不写气体符号、沉淀符号、也不把生成物写出分解产物的形式。对于多元弱酸的阴离子,其水解过程是分步进行的比如“Na2CO3的水解”,课下同学们可以练习Na3PO4的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对于弱碱阳离子的水解过程也是分步进行,但由于其水解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我们通常按一步水解进行处理。以上就是本次课的全部内容,接下来我们进行习题练习。 【聆听,思考,做笔记。】 ①让学生掌握通过符号表征来呈现盐类水解过程的方式。讲解盐类水解方程式书写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减少学生在书写时的错误。 5min
五、课堂练习(学生练习为主,老师简要讲解题目的要点) 【抽问,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完成习题】 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应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8min
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76页第2、6小题 预习教材73-75页,思考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盐类水解有哪些应用?
板书 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