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处事”的方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处事”的方法

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处事”的方法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一书中提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指出处理难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的目标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
苏轼在《思治论》一文指出要“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以上观点异中有同,揭示了处事的智慧。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材料分两段。
第一段引出“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观点,并作出解释:“处理难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的目标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
第二段引出“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观点,并作出解释:“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引导语指出两个观点“异中有同,揭示了处事的智慧”,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两个观点之间的联系,分析这两个观点对我们处理事情的启发。
“异”是指《老子》的观点侧重“做法”,强调的是处理难题、实现目标的方法——从容易的地方入手、从小处入手;苏轼的观点侧重“目标”,强调的是要不畏困难,目标远大。“同”在于两个观点存在相似之处,是可以统一、融合的,《老子》中的“图难”“为大”,苏轼说的“犯难”“图远”等内容在强调追求远大理想、攻克困难的方面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将两个观点的关系理解为“做法与目标”或者“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只有从小事做起,从易处入手,才能攻克困难,实现远大理想。
此外,“异”也可以理解为两者存在“矛盾关系”。两者的观点都蕴含“处事”的方法,而且是相反的做法,《老子》的观点强调“从易处着手”,而苏轼强调“向最难之处攻坚”。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有人从易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可以逐渐完成目标,实现理想;有人选择从最难的地方着手,一旦突破了难点,会得到巨大的回报,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更快实现理想。前者脚踏实地,后者激流勇进,但又“异中有同”,策略不一样,但都是为了实现远大目标。
参考立意
1.只有从小事做起,从易处入手,才能攻克困难,实现远大理想。(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易处入手,敢于攻坚克难,实现远大目标。)
2.不论是从易处着手还是向最难处攻坚,都是实现远大目标的策略。
时评赏析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
古人说:“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语出《韩非子·喻老》。《韩非子》中的《解老》《喻老》两篇,是先秦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引用寓言故事为道家经典《道德经》所做的注解与阐释。《喻老》中有这样一段话:“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大意就是,千丈大堤会因为蝼蚁小洞导致溃决,百尺高楼会因为烟囱裂缝溅出的火花而焚毁,如果不注意消除细小的隐患,最终必然酿成大祸,由此,韩非得出“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的结论,人们谨慎地对待容易的事,就可以避免危难;认真地处理细小环节,就可以远离大灾。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体现了韩非子对《道德经》的独到领悟。“虚”与“静”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清静为天下正”,老子主张执政者不宜轻率急躁,任意扰民。由此,他强调为政应该关注细节,由小及大,由易至难。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老子指出:“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大事总是由小事累积而来,多是由少积淀而成。所以,做成大事必须从细微之事做起,于小事中下功夫,于细微处见精神。
老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韩非。在《喻老》中,作者引用扁鹊为蔡桓公看病的具体事例阐发要注重细微的道理,扁鹊见蔡桓公,在其面前站了一会儿,就发现桓公有病。但桓公却一再忽略,导致病情不断加深,以至于病入膏肓。在《六反》篇中,作者引用先圣谚语“不踬于山,而踬于蛭”,指出“山者大,故人顺之,蛭微小,故人易之也”。山高大,不易跨越,人们谨慎重视,所以能从容跨越;土堆小,人们产生麻痹情绪,因而常常跌倒。所以,对于容易的、细小的事物,我们必须重视,由小及大,从易至难,方能谨慎持重,攻坚克难。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于小事处下功夫,于细微处见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从《周易》“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谦:亨,君子有终”,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苏轼“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胡宏“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到王阳明的“谦者众善之基”“静处体悟,事上磨炼”,见微知著,谦虚谨慎,锲而不舍,努力奋斗,一直是中华民族面对坎坷磨难坚忍不拔,持续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于小事处下功夫,于细微处见精神,发展历程也印证了这一点。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因而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一代又一代的党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锲而不舍,艰苦奋斗,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中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其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此,我们必须以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工作。精益求精,不欺小节,才能真正走向成功与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