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1《温度》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1《温度》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温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 1.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和使用方法; 2.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科学思维 通过对生活中与温度相关事例的解释,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材分析 《温度》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温度”和“温度计”不仅仅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温度计是热现象的初步知识,主要内容有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刻度规定,使用方法和体温计的特殊结构。这些知识为后面学习物态变化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温度计不仅是初中物理学中学生们接触的第一测量仪器,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学好它并会用它对今后其它仪器的学习很有帮助,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热学知识的基础,并在生活、地理和化学学科中都具有基础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所以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强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使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引导启发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列举生活中水的几种形态变化,引导学生指出它们都属于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由此引入新课。 再问学生:当接触或靠近高温物体或低温物体时,你都有什么感觉? 二、新课讲授 学生探究活动一:温度的定义 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47~4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请几名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右手感觉热些。这一现象表明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到温度的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教师讲解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沸水的温度是100℃,北京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 ℃”,读作负四点七摄氏度。 学生探究活动二:温度计 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47~5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3.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①教师展示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温度计、体温计,请学生观察他们的构造,量程,分度值; 温度计的构造: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刻度、液体(一般是水银,也有酒精、煤油) ②教师概括出温度计使用前的注意事项: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③让学生讨论要准确测出温度应注意那些事项,并测出凉水的温度,教师进行巡视指导,然后总结出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4.温度计在使用前要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其玻璃泡需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读数时待其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5.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D ) 如图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的示数高,其原因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使得b的示数偏高。停止加热后,a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中所示,则a温度计的示数是44℃。 学生探究活动三 体温计 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5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7.教师问:体温计的结构与实验用温度计有什么不同? 问:细管的作用是什么? 问:体温计每次使用前都应怎么处理? 8. 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38.3℃。进行体温检测时,若用一支示数为39.2 ℃的体温计直接测量,如果被测者的体温为37 ℃,则测出的温度是39.2℃。 三、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本节课学习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①温度的定义、单位及单位符号是什么? ②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③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如何读数? 五、板书设计 一.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读作: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二.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2.正确使用:⑴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⑵正确放置温度计 ⑶稳定后视线水平进行读数 六、作业布置 教材P49动手动脑学物理;回家后观察水银体温计。 学生回答进一步引入温度概念。学生自主观察、思考、提出问题。 生:分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 。 生:“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生:回忆使用刻度尺前需要注意的问题:量程,分度值。进行类比。 生:讨论要准确测出温度应注意那些事项,并测出凉水的温度。 学生解答相应例题,并分享答案。集体订正。 生:体温计有缩口,而试验用温度计没有。 防止水银倒流。 甩几下,目的是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内。 生: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总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指出它们都属于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由此引出课题。 通过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物理走进生活。 引导学生从感性转成理性认知。激发学生兴趣。 强化温度计的读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 通过出示相应的例题,加强学生解题思路,加深学生的对概念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实验探究,完成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使知识系统化。 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逐步进行出示,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性,容易让学生抓住本节课的核心。 巩固所学,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1、课堂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实验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2、在温度计使用环节中,看温度计刻度读数时,零下温度对学生是一个小难点,可指导学生从零度处往下数空白刻度,并在检测练习中进行强化。本节理论内容较多,时间限制,练习强化次数相应少,所以课后作业和练习必须跟上。 3、今后努力方向是探索更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评价,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