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末复习专题五:古诗词(试题)-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一、单选题1.学校寒假里要举行“爱我中华”云端朗诵会,下列诗句与主题不符的一项是(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C.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文人对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苏东坡则说:“宁可食无肉,不可( )。”A.居无松 B.居无竹 C.居无梅 D.居无菊3.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 )。A.送别诗 B.山水田园诗 C.边塞诗 D.哲理诗4.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州/生气/恃/风雷 B.身向榆关/那畔行C.知之/为知之 D.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5.“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往往能够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场景。下面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6.“中国梦”公益广告让泥人张彩塑“梦娃”的形象在全国家喻户晓,如需为下图中的“梦娃”配一句广告语,你会选取以下的哪一句(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克勤于邦,克俭于家。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7.《朗读者》节目中的嘉宾声情并茂地朗读,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假如让你在节目中朗读下面这句话,要怎么读才能打动观众? (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A.语调低沉缓慢 B.语调平淡沉稳 C.语调高昂有力8.红星小学准备在校园不同场所张贴提示语句,请你选择恰当选项的字母写在横线上。①升旗区:______ ②教室内:______③食堂里:______ ④图书室:______A.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B.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C.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9.下列诗词与作者、出处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B.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王维《终南别业》C.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温庭筠《商山早行》D.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杜甫《塞下曲》10.下列哪个句子是表达爱国之情的?(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1.下列与“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遥相呼应的一项是( )A.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C.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D.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gǔ)兮兵接。12.下列各句跟原句相符的一项是( )。A.临水一长笑,忽思十年初。B.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近北飞。C.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方翁。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3.爷爷总是把( )这句话挂在嘴边 教导我不要虚度光阴到他那个年纪再悔恨悲切已经晚了。A.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B.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D.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14.秋天的夜晚,漫步林间小路,明亮的月光穿过树间,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此刻你想到的诗句是(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15.我们班的书迷喜欢反复读一本书,从中不断获得感悟,这让我想到了诗句:( )A.旧书不厌几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B.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二、诗歌鉴赏1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①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乃翁”指的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写古诗,完成练习。乞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默写。18.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描写了 的盛况,表现了人们 。19.这首诗取材于 的民间传说。我知道第一句中的“七夕”是指 (填时间),这一天又被称为 节。在这个节日里,有民间女子对着 ,用 穿针乞巧的习俗(结合诗句内容填写)。20.阅读古诗及资料,完成练习。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资料1】林升,字云友.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浙江平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资料2】 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州,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定都杭州。赵构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寻欢作乐。【资料3】林升传世之作并不多,有名的只有《题临安邸》和《长相思》。(1)阅读古诗和资料,对话诗人,完成练习。你好,林升。从题目中我知道你是在 作的诗,我猜得对吗?你猜得很对,我诗中还提到了另外两个地点 和 ,它们分别是北宋都城和南宋都城。(2)阅读古诗和三则资料,下列对《题临安邸》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向我们展现了杭州繁华的景象B.诗人也很想加入这样的生活中去C.诗中展现了南宋定都杭州后的欣欣向荣D.古诗展现了杭州的纸醉金迷(3)在阅读古诗和资料时,我会比较关注资料 。阅读完资料,我明白古诗中“ ”这句是来质问南宋统治者的。(4)对于诗人的心境表述恰当的是( )。(多选)A.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赞美B.古诗让我感受到了宋朝统治者的能力很强C.古诗展现了诗人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的愤怒,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D.古诗批判了统治者无视国家命运,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21.古诗阅读《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将诗句补充完整,并用横线画出第一句诗中动态描写的诗句,波浪线画出动态描写的诗句。(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 ,全诗主要描写了 季 (时间)的景色。(3)诗中的“姑苏”指的是( )(4)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物有 、 、 和 。(5)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 的心情,从“ ”字可以看 出来。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2.【答案】B3.【答案】B4.【答案】D5.【答案】B6.【答案】B7.【答案】C8.【答案】A9.【答案】A10.【答案】D11.【答案】A12.【答案】D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A16.【答案】(1)本来;只;指南宋朝廷的军队;不要。(2)“乃翁”指的是诗人自己。(3)表现了诗人至死不忘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4)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你们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得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答案】17.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18.唐;林杰;民间过七夕节;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9.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农历七月初七;乞巧;秋月;红丝线20.【答案】(1)临安;汴州;杭州(2)D(3)2;西湖歌舞几时休?(4)C;D21.【答案】(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2)唐;张继;秋;半夜(3)BA.杭州 B.苏州 C.扬州(4)月亮;秋霜;枫树;渔火(5)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到了船上。(6)孤独寂寞;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