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电路初探》教学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电路初探》教学计划

资源简介

《第十三章电路初探》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1、本章教材编排体系:本章教材共四节加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一、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三、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四、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综合实践活动:简单电路的设计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介绍电路组成和连接——即一二两节和综综合实践活动;第二单元主要介绍电流及电流表使用的方法——第三节;第三单元主要介绍电压及电压表使用的方法——第四节.
知识网络
2、本章教材的地位:本章所学电路组成、电路基本连接方式、电流、电压概念都是电磁学的地基,后续学习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都离不开本章知识。高中学习稳恒电流也是这些知识的延续。决定了它处于基础地位。属于重要知识。
3、本章教材的特点:
(1)注重在探究过程的体验中逐步深化对电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安排上,层层递进.本章从观察手电筒人手,了解电路的基本结构;从设计房间电路出发,学习最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结合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探究、比较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从整体上初步把握电路的基本特征;利用与水流的类比,引入电流和电压的概念,但不涉及这两个物理量的定义,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2)继续保持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并回到生活、社会中去.
每节均设置了学生在生活中会碰到的真实问题情境,如手电筒结构的观察、房间电路的设计、小电灯上标识的认读等,引导他们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最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简单电路的设计,促进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突出探究主线.
本章设置了九个课堂探究活动,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通过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问题串展开学习内容,倡导合作学习,使每一位学生自主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通过解决环环相套的问题,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了基本的电路知识,积累了生活经验.
(4)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本章提出了与每一位学生有关的废干电池处理问题,提倡学生关注“绿色消费”,并积极协助社区集中处理、回收废干电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电源的用电器的作用;
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二)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初步认识家用电器。知道用电器和电源工作时能量的转化情况。通过实验,认识电路,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能识别通过不用电器电能的转化,知道通路、断路和短路。
(2)知道什么是电路图,电路图的意义。
(3)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能根据电路图连接不超过两个用电器的简单电路,能动手设计一些有应用价值的串、并联电路。
(4)知道电流及电流的单位,了解身边常见的电流值。会使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5)知道电压的作用和电压的获得.知道电压及电压的单位,了解身边常见的电压值。会使用电压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电路,知道通路、断路和短路。
(2)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3)通过类比知道用电器工作是因为有电流,知道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4)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会用电压表进行测量电压。
(5)经历连接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和电压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让学生尝试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
(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点
(1)电路的组成,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这是学习知识的基础,所以是教学重点之一。
(2)连接串联、并联电路并探究其的基本特点。两个用电器的串联和并联是最基本的连接方式,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要用到。所以这是本章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和电压的规律。电流表和电压表是电学仪表中最简单的仪表,要探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的规律,必须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去测量,而且以后高中学习还要用到。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和电压的规律,是电路中的最基本的规律,是生活常识。所以这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四、教学难点
(1)串联、并联电路的连接。多数同学没有接触过电路连接,更不知道如何规律接线。所以这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的电路和根据实物电路画电路图,特点是并联电路,学生第一次遇到读电路图,加上导线是弯曲的,如果不注意对应关系,很容易出错。由于并联有分路,找分支点有些同学不注意找规律常常找不准。所以这是本章的难点之一,也是全学期的难点之一。
*(3)根据要求设计电路。 要综合应用串联、并联特点和开关断路、短路作用。是本章的难点(只引导学生讨论最基本、最简单的电路设计,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关键及难点处理
引导学生从教室、家庭用电开始认识电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认识电路元件的组成和作用,降低电路认识上的难度。
连接好串联、并联电路关键是正确理解电流流动路径,何时分何时合。所以在开始学习电路组成时就要让学生标明电流方向和路径,从而为正确连接串联并联电路埋下伏笔。讨论串联与并联时让学生找出分叉点,每一条支路上电流都标出,同时把汇合点找出。加上要求规范画电路元件的符号,使用符号与实物一一对应。则连接电路错误码率就会降低。另外也要配以适当数量的连接练习加以巩固。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让学生观察使用时按规程要求做,配以适当的读表练习。用电流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关键还是认识电路的连接方式和正确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六、课时安排 共12课时
一、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2课时;
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2课时;
三、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 2课时;
四、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 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章复习习题课 1课时;
本章综合练习 1课时
综合练习讲评 1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