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黄冈市2023年秋季八年级教学质量抽测文科综合道德与法治部分一、选择题: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28分。1.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拓展活动中,小明阅读了《院士的中学时代》一书,并记录自己的感受。下列有可能作为小明记录内容的是小贴士本书记述了30余位中科院院士中学时代的学习经历、成长过程,着重表现他们的学习态度,总结他们的学习方法,颂扬他们的人生志向。①中学时代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②中学时代必使每个人越来越完美③面对中学生活,要付出努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④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以下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关于梦想的分享:小丁: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足球运动员,为国家的足球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小乐: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像王亚平那样的航天员,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小悦: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负责任、有仁爱之心老师,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从同学们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出①少年的梦想与中国梦密不可分②少年的梦想天真无邪、美丽可爱③梦想的实现轻而易举④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展示了下列慢画,没画启示我们网上交友①具有虚拟性的特点②可以拓展人际交往圈③无需理性辨别,随心选择④要学会理性辨别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一位老师在批改试卷时,在每张卷子上画简笔画以此鼓励学生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该老师称,画这些是为了鼓励学生,同学们看到后特别开心,很兴奋,自己还和学生们达成约定想要得到画就要好好写作业。这启示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①相互理解,主动关心对方②正确看待老师的鼓励和期待③尊重老师,不向老师提任何反对意见④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促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重庆一位妈妈突然头晕即将摔倒,9岁的儿子觉察异样后立马上前一把抱住,把妈妈扶到沙发上。随后,男孩开始给妈妈量体温喂热水,看见妈妈的裤腿露出来,还为她整理裤脚保暖。网友说:“小男孩的举动太暖心了,为小小男子汉点赞!”网友之所以点赞是因为小男孩①弘扬了孝亲敬长的中华传统美德②懂得关爱妈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③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有家庭责任意识④关心妈妈,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下表是某校七年级(3)班同学组织开展的一次调查问卷结果展示。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学校重视书本知识的教育②部分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③部分学生需要接受生命安全教育④大部分学生有珍爱生命的意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时有发生,触目惊心。未成年人犯罪,牵动太多人的心,实践证明,事前的预防,水远好过事后的惩治。做好事前预防,需要未成年人①不参与学校和家庭以外活动②勇于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行己有耻,不断增强自控力④增强法治观念,杜绝不良行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吸食“笑气”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亚于传统毒品。右侧漫画警示青少年应A.行已有耻,拒绝不良诱惑B.守护自由,尊重他人权利C.打破常规,尝试新生事物D.科学立法,维护司法权威9.当前,“垃圾分类”理念已深入人心。其实,情绪也可以进行“垃圾分类”。焦虑、紧张等属于“可回收垃圾”,合理利用,可以转化并激发我们的潜能;绝望、抑郁等属于"有害垃圾",会给我们身心发展和人际关系带来不良影响,需要尽快排除。情绪“垃圾分类”对我们提升生活品质的启示是①直面生活磨砺,坦然豁达②在意生活得失,斤斤计较③体会生活多彩,追求美好④预设生活场景,主动应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换个角度看问题,是一种人生智慧。右侧漫画给我们的启迪是A.赠人玫瑰,手留余香B.调节情绪,乐观人生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成就集体,精彩个人11.中国载人航天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一场“大兵团作战”,几代航天人用了整整三十年,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任务,建成了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由此可见A.集体的力量取决于成员的数量B.集体的成功需要凝聚共同愿景,团结协作C.集体充满关怀,助力个人成长D.集体需要制定共同的规则,建立竞争机制12.雷锋,早已不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座精神丰碑。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道德与法治课上,小秦所在班级开展以下活动。品日记 谈启示◎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一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节选自《雷锋日记》上述两则日记启示我们要①主动迎难而上,培养坚强意志②做到文明有礼,平等对待他人③自觉融入集体,增强个人力量④参与集体生活,促进个人成长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3.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之一。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法律①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②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③只对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人具有约束力④能让公民不再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侵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15岁的唐某被父母委托给拓展公司进行为期6个月的户外拓展封闭训练,因不习惯封闭管教方式,计划逃跑。教官杨某、刘某发现后对唐某进行殴打,致其轻伤一级。经协商,杨某、刘某及拓展公司共同赔偿被害人10万元,并取得谅解。法院判处杨某、刘某有期徒刑7个月,缓期一年执行等。该案例中①唐某应以正确的方式实施自我保护②父母将教育子女的义务转交给了公司③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解决行政争议④教官殴打学员的行为构成了刑事违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第15题10分,第16题10分,第17题12分,共32分。15.某校七年级(3)班打算开展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其中。(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此次主题班会设计开场白。(2分)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分享了一则暖闻:冯荣涛驾驶公交车时,车内一名乘客晕倒,失去意识。当班乘务管理员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征得车内乘客同意并上报车队后,冯师傅直接驾车驶向附近的卫生院。一路上,车内几位热心乘客照顾该患病乘客。因救治及时,该名患病乘客已转危为安。(2)从这次“生命接力”中,你感悟到怎样的生命力量 (3分,要求答出三点)(3)听完这一暖闻,说说我们应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敬畏生命。(3分,要求答出三点)(4)除了主题班会的形式,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形式增强同学们敬畏生命的意识 (2分,要求答出两种)16.新学期伊始,班主任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按照如下程序制订本班班规。(1)按照程序参与班规制订,同学们可以提升哪些素养 (6分,要求答出六个方面)(2)假如你是班规起草组成员,请你就“文明礼仪”方面拟写两条班规。(4分)17.(2023·广西)【观社会热点评法治现象】2023年初,关于“法律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KTV(营业性娱乐场所)”的话题登上互联网热搜。对此,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以下是同学们的交流分享片段:小清:春节期间,我的邻居林阿姨打算带14岁的女儿到KTV唱歌放松,到了KTV却被工作人员以“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进入”为由婉拒。林阿姨认为该KTV的行为不合理,有家长陪同为什么也不能进。大家认为呢 小川: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有记者走访了当地的KTV,发现一些KTV还是有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现象。晓莹:看来要让“禁止未成年人进入KTV”真正得到落实,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有关部门要……(1)从法律角度说说召开该主题班会的目的。(2分)(2)结合小清分享的案例,运用法律知识分别对KTV工作人员和林阿姨的言行进行评析。(6分)(3)请结合小川所谈到的现象,将晓莹的分享补充完整。(4分)历史部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有木结构水井,还有骨耜等工具,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如下图)。这些可反映当时A.原始手工业的发展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C.原始畜牧业的出现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2.某学校举办历史展览,下图是分封制内容展板中的一部分,图中(1)处应该补充的文字是A.进献贡物,服从调兵B.授予土地,建立国家C.控制地方,扩大统治D.开疆扩土,征收赋税3.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深耕细作,山林大量开发,耕地面积扩大。促使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朝统治区域的扩大B.统治者抑商观念的淡化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D.诸侯王农本思想的强化4.“诸子百家”是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的总称。各学派提出不同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并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相互影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可知百家争鸣A.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B.降低了君主统治的权威C.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D.造成文化格局的单一性5.先秦时期,各地衣冠服饰都不一样,连服饰的形制都有很大差异;到了秦汉以后,全国各地服饰出现了趋同现象。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服饰制作理念先进B.大一统局面的出现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D.民族交融程度加深6.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铲除割据基础C.简化行政体系D.维护封建统治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他们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交流日益密切,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这些可反映当时推动民族交融的因素是A.孝文帝改革B.人口的迁移C.社会的动荡D.江南的开发8.隋唐时期的科举选官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引起了等级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士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这主要说明科举制A.扩大了统治基础B.推动了教育发展C.提高了官员素质D.维护了门第权贵9.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他认识到了A.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B.治国理政须加强对百姓的监督C.加强统治需扩大官吏选拔范围D.扩大统治基础必先行制度创新10.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甚至使用文臣统兵。当时的文官地位与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宋代实行这种政策主要是为了A.稳定宋文教昌盛的文治局面B.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弊端重现C.促进全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D.加强全国各地军队战斗能力11.下表是两宋时期市舶司收入。这说明两宋时期A.海外贸易的发展B.纸币的大量发行C.地方权力的扩大D.商标广告的出现12.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官府对茶叶实行征税、管制、专卖的机构)和买马司(政府管理买马的机构);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这表明在茶马古道的发展中A.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强化了B.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C.重农抑商受到严重的冲击D.中原与边疆地区交流弱化13.明朝北京城的布局(如下图),宫城位于城中心,处于层层保卫之中,这样设计体现了明朝政治的特点是A.强化皇权B.分散相权C.分化皇族D.监控地方14.清政府规定,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这表明A.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B.驻藏大臣确定大活佛的转世C.蒙藏贵族操纵转世灵童选定D.“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2题12分,第33题10分,第34题10分,共32分。15.【古代治世的认识】(12分)材料一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文景之治”。……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仓库充实,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和下册材料二(编者按:以下是司马迁、晁错关于“文景之治”时期社会景象的记载)七十余年间,国家亡(注:同“无”)事,非遇水早,则民人给家足,都部廪皮皆满,而府库余货才,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不可校也(穿钱的绳子烂了,钱数不清)。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新粮食压着陈粮食),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司马迁《史记·平准书》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有粮食的半价卖出交税);亡者取倍称之息(没有粮食的高息借债交税),于是有卖田宅鬻(注:鬻同“卖”)子孙以偿责(注:同“债”)者矣。——晁错《论贵粟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治世”的表现(6分)。除“文景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外,再举出1例影响深远的“治世”。(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司马迁和晁错关于“文景之治”时期社会景象的记载(不得摘抄材料原文)。(2分)简要说明正确认识历史事件的方法。(2分)16.【江南经济的发展】(10分)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轫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卷五十四传论材料二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在明朝中后期到了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的兴起与发展使居民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其中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兴起的影响。(6分)17.【文明演进的规律】(10分)中华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规律。物质文明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决定性的作用。例如铁器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进而带来整个文明的进步。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便利了文明的传播,进而带动了文明的进步。一些具有进步性的制度的建立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郡县制的建立、科举制的建立、比较完善的文官制度的建立,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的发展对整个文明也起到推动作用,例如对德治的重视、百家争鸣的局面、唐诗的繁荣,都具有带动整个社会和文明前进的意义。——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文明史》(第一卷)2006年4月第1版请以“文明演进的规律”为主题,任选角度(如:物质文明角度、制度文明角度、精神文明角度等),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的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黄冈市2023年秋季八年级教学质量抽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DACAB 6-10DBAAB 11-15ABAA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2题12分,第33题10分,第34题10分,共32分。15.(1)基本特征:政治风气良好(政治清明、政治稳定),社会秩序稳定(民众生活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治世”例子:光武中兴或贞观之治。(2分。答出任意1个即可,其他例子,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亦可)(2)记载:司马迁的记载:文景之治时期,百姓富足,政府国库充裕(1分。意思相近即可)。晁错的记载:文景之治时期,百姓赋役沉重,生活穷困(1分。意思相近即可)。方法:要全面地地看待历史事件;要客观地地看待历史事件;要历史地地看待历史事件;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2分。任意1点即可)16.(1)原因:南方相对安定的环境;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统治者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人民的辛勤劳动。(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2)影响:市镇居民从农业中分离;从业结构发生变化;从业人口的结构比例发生变化;流入城市的游民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17.评分细则标题:(2分)论述部分按档次评分(8分)示例1标题: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文明的进步(2分)论述:中华文明的演进中,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进而带来整个文明的进步。例如,唐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并在全国新修水利工程,唐朝经济迅速发展并出现了繁荣景象,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对外交流和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文明的进步。又如,两宋时期,耕作技术提高,生产力发展,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和都市的繁华,加上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便利了文明的传播,带来了两宋文化的繁荣和中华文明的进步。(6分)结论:物质文明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以及技术的进步,也便利了文明的传播,进而带动了整个文明的进步。(2分)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C 2.A 3.B 4.C 5.B 6.D 7.D 8.A 9.C 10.B 11.B 12.B 13.A 14.B15.(1)例:同学们好!生命是宝贵的,敬畏生命,我们能感受到四季的冷暖变换,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今天的主题班会,让我们一起走近生命,感悟生命!(2分,围绕”敬畏生命、感悟生命”写一段开场白,言之有理即可)(2)①生命至上,意味着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②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是坚强的、有力量的,也是崇高的、神圣的;③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3分,每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3)①在意识上,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②在行动上,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③在道德上,将对生命的敬畏作为内心的自愿选择,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3分,每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4)例:国旗下的演讲、知识竞赛等。(2分,每项1分,其他活动形式言之有理亦可给分)16.(1)①民主意识。②规则意识。③集体观念。④责任意识。⑤主人翁意识。⑥实践能力。⑦科学文化素质等。(6分,每项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例答:①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不说粗话脏话。②仪表整洁,举止端庄,不穿奇装异服。(2分,每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7.(1)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2分,其他围绕主题的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①该KTV工作人员自觉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积极践行社会保护,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②林阿姨的言行体现了其法治观念不强,应自觉学法守法,依法履行家庭保护。(对两个人物言行简单判断正确的可各给1分;说明道理再给2分,每个方面3分,共6分)(3)答案示例: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普法宣传;依法加大对 KTV 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写出两点即可,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黄冈市 2023 年秋季八年级教学质量抽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D A C A B D B A A B A B A A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第 32 题 12 分,第 33 题 10 分,第 34 题 10 分,共32 分。32.(1)基本特征:政治风气良好(政治清明、政治稳定),社会秩序稳定(民众生活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每点 2 分,答出任意 3 点即可)“治世”例子:光武中兴或贞观之治。(2 分。答出任意 1 个即可,其他例子,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亦可)(2)记载:司马迁的记载:文景之治时期,百姓富足,政府国库充裕(1 分。意思相近即可)。晁错的记载:文景之治时期,百姓赋役沉重,生活穷困(1 分。意思相近即可)。方法:要全面地地看待历史事件;要客观地地看待历史事件;要历史地地看待历史事件;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2 分。任意 1 点即可)33.(1)原因:南方相对安定的环境;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统治者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人民的辛勤劳动。(4分。每点 2分,答出任意 2点即可)(2)影响:市镇居民从农业中分离;从业结构发生变化;从业人口的结构比例发生变化;流入城市的游民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6 分。每点 2 分,答出任意 3 点即可)34.评分细则2023 年 9 月八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第 1 页 (共 2 页){#{QQABCYTQIQ4AAEogAggI ABAAhAAAAgQCghCECQwQQHQQEHiCiCEkAEIQGQkQkBAkEBECCAAACAoAoOoxOREQEAAFEAIAMIAIAAARQAFFBAAFBBACBACA==}A#}=}#}}#}标题:(2分)论述部分按档次评分(8 分)给分档 论述部分评分细则7—8 分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5—6 分谨,表述比较准确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3—4 分谨,表述不够准确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1—2 分准确0 分 论述部分为空白卷示例 1标题: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文明的进步(2 分)论述:中华文明的演进中,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进而带来整个文明的进步。例如,唐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并在全国新修水利工程,唐朝经济迅速发展并出现了繁荣景象,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对外交流和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文明的进步。又如,两宋时期,耕作技术提高,生产力发展,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和都市的繁华,加上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便利了文明的传播,带来了两宋文化的繁荣和中华文明的进步。(6分)结论:物质文明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以及技术的进步,也便利了文明的传播,进而带动了整个文明的进步。(2分)2023 年 9 月八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第 2 页 (共 2 页){#{QQABYTCQIQ4AAEoggAgI ABAAhAAAAgQCghCECQwQQHQQEHiCiCEkAEIQGQkQkBAkEBECCAAACAoAoOoxOREQEAAFEAIAMIAIAAARQAFFBAAFBBACBAC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答案.pdf 文综.docx 道德与法治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