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单元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单元测试卷

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对漫画《转移》所反映的现象,正确的认识是( )
A.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企业转移,大势所趋
C.违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D.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
2.人们常用“地大物博”来赞美我们的祖国,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建议把“博”改为“薄”。提出这种质疑的原因可能是( )【来源:21cnj*y.co*m】
A.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不大 B.中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
C.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D.中国自然资源的质量不高
3.2013年5月,烟台大学7名保洁员自发捡食学生们馒头、油条、米饭等剩饭剩菜。他们的举动触动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烟大师生的内心,学生剩饭情况从此几乎杜绝,真正落实了“光盘行动”。对7名保洁员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
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②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
③不利于促进消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14年11月13日至14日,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德清召开。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会上强调,要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进一步把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成果”,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体现了浙江省落实的发展战略是( )
A.科教兴国战略 B.可持续发展战略
C.保护环境 D.节约资源
5.浙江“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建设美丽乡村说明了( )
A.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B.体现保护环境的工作重心
C.发展估计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 D.坚持粗放型的发展方式
6. 目前,全国日排污水已接近1.3亿吨,8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使江河湖海普遍受到污染,78%流经城市的河段已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的50%受到污染。据调查,60%的人体疾病与饮用不清洁的水有关。所以说( )
①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在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②人为因素是导致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③必须科学地保护和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
④随着中国人口增多和社会发展,水体污染也是不可避免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7.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干旱地区有这样的顺口溜:“一年开荒,二年打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沙梁指沙地)。这段话告诉我们( ) 21·cn·jy·com
A.要想有粮食,就要开荒  
B.人类不合理的开垦是引起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
C.要想经济得到发展,环境就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
D.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生态的破坏
8.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都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PM2.5攻坚战”。降低和减少PM2.5的排放需要( )
①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 ②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人人都是PM2.5污染的受害者,也是PM2.5污染的制造者。这说明( )
①环境污染危害人类的健康 ②国家要加强立法,专门制定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③公民有义务和责任在生活中低碳环保 ④治理环境责任就在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联合国规定每年的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这有利于( )
A.引起各国对人口问题的重视 B.推动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C.推动各国实施环保政策 D.提高人口素质
11.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目前已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该工程的任务之一是评估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它对我国解决资源问题的意义在于( ) 21cnjy.com
A.改变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状 B.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
C.用月球资源完全替代地球资源 D.扩展资源的开发利用
12.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8个婴儿,死亡人数15人,那么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1·c·n·j·y
A.2.8% B.1.5% C.1.3% D.4.3%
13.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下观点体现这一基本国策的有( )
①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 ②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
③要保护环境,就不能发展经济 ④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14.下边的示意图告诉我们( )

①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会引起生态平衡失调 ②要切实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③经济建设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要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靠山养山,方能吃山;靠水治水,方能吃水”这句话体现了( )
①科学发展观 ②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小农经济思想 ④因地制宜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春赏桃花夏采莲,秋摘橘子冬品梅。某省将生态平衡、观光休闲旅游列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规划之中。这表明该省(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①重视环境保护,不重视经济发展
②走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重视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④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工业生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年1月1日起杭州市建立居民阶梯水价制度, 按新标准测算,第一阶梯92.57%基本用水需求的居民用户户均月增支约8.33元;第二阶梯4.92%改善型用水需求的居民 用户,年用水量超过216立方米以上部分,每多用1立方米水,多支出2元;对第三阶梯2.51%用水需求较大的居民用户,年用水量超过300立方米后,每 多用1立方米水,多支出4.85元。据此回答17-18题。
17.杭州市这一措施直接目的是为了( )
A.节约资源 B.保护环境 C.控制人口 D.降低污染
18.对于这一措施的意义表述恰当的是( )
①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②有益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③有利于保护环境,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问题
④有益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9.“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它对我国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 )
A.改变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现状 B.扩展资源的开发范围
C.用月球资源完全替代地球资源 D.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
20.世界人口从20亿增到30亿,经历了30年;从30亿增到40亿,经历了15年;从40亿增到50亿,经历了13年;从50亿增到60亿,经历了12年。这说明( )
①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不断缩短 ②世界人口总量急剧增加
③世界人口增长的状况,在不同的国家是有差异的 ④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持续加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③
2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地区(国家)在一段时间内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差值(即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下图是中国、德国、埃及、印度四国2007年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情况。其中与德国情况相符合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甲 B.乙 C.丙 D.丁
22.以下生活方式中符合环保理念的有( )
①购物使用布袋 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③夏天把空调温度调得高一些 ④在节日买贺卡送老师和同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2010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元年”。国家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目的有( )
①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 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③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 ④积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求我们( )
A.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B.必须加强环境保护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人口素质 D.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5.下列提法和做法不利于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有( )
①但留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②变湖泊为粮仓
③创建蓝天、碧水、绿色、清净的环境 ④反对使用一次性筷子
⑤垃圾分类处理 ⑥禁止开发不可再生资源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⑥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0分)
26.在“世界水日”来临之际,同学们成立活动小组,开展了“人水和谐”主题活动,以下是他们获取的部分信息。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21教育网
信息一:台州北部县市水资源相对充足,南部却受到了严重缺水的威胁,尤其是玉环等县市经常采取隔天供水等措施。 www-2-1-cnjy-com
信息二:台州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1700立方米,远低于目前全国1971立方米的人均拥有量,甚至比人均1 750立方米的“国际贫水线”还要低。 21*cnjy*com
信息三:漫画《校园一角》。
(1)请写出上述三则信息分别反映的水资源问题。(6分)
(2)请任选一条信息,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2分)
(3)为有效推进“人水和谐”,同学们决定编制一本宣传手册,请拟出简要的目录。(至少写出两点)(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下面两张图片是浙江某地拍到的素材。
图片1:大手可以伸进去 图片2:鱼虾不能生存
材料二:浙江省提出“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头,治污水是大拇指,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分别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别、和而不同,捏起来就形成一个拳头。
(1)材料一中两张图片分别反映存在什么问题?并说说这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4分)
(2)“五水共治”要求我们树立怎样的发展观?坚持怎样的发展道路?该发展战略(4分)
(3)结合图片一、二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做?(2分)
28.温州和福州沟通浙闽两省的温福铁路全线开通后,王同学坐上“和谐号”来了一次温福动车游。在途中,他了解到如下信息,也引发了他的一些思考,现请你帮助他释疑解惑。(8分)2-1-c-n-j-y
信息一:温福铁路北起温州南站,经过瑞安、平阳、苍南,穿越分水关,进入福建,全长298.4千米,耗资274.8亿元,是由原铁道部、福建省和浙江省合资建设的双线电气化铁路。
信息二:温福铁路带动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温州因这条高速铁路线,一跃成为连接长江三角洲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温福铁路也促进了温州和福建各县市之间的经贸、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1)温州和福建各县市加强经贸往来应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原则?温州需要发挥本地区的哪些优势?(4分)【版权所有:21教育】
(2)温州和福建各县市的经贸往来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4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据统计,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城市因雾霾( PM2.5)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8亿人民币,在雾霾天,人呼入的PM2.5数量可达5000万个,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由此会增加3.3倍。
材料二:全国人大代表呼吁:我国亟须对PM2.5的监测、治理、防控等问题制定专门法律,给造成“十面霾伏”天气的行为套上更严厉的“法律枷锁”。
(1)从材料一你能获取哪些信息?这些信息集中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全国人大代表呼吁的理由。(4分)
(3)为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除法律手段外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请举一实例并说明。(4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为积极参与“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活动,建设“美丽中国”,某校九年级学生对我市治水情况进行了社会调查活动。 www.21-cn-jy.com
【活动一:探查身边“清清河”】同学们探查了市区的主要河道,发现原来的黑河、臭河、垃圾河不见了,河水变清了,河道两旁整洁优美。但在一条不知名的小河边,他们也看到河面上还漂浮着一些垃圾,于是马上打电话向环保部门反映情况。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活动二:寻找治水“好声音”】同学们从网上搜集到了以下治水好举措。
(1)为撰写调查报告,同学们根据活动内容制作了一张简表,请你帮助完成。(6分)
调查主题
“五水共治,我们在行动”
调查方法
▲(2分)
思考与建议
反映的现状
(根据活动一)
▲(2分)
我们的建议
(根据活动二
相应举措)
建议一:要落实治水工作责任制,将治水工作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建议二: ▲(2分)
(2)我们青少年学生在五水“共治”的开展中能做哪些什么实质性的工作(2分)
第八单元 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5 C B B B C
6-10 B B A C A
11-15 D CA B A
16-20 B A B B A
21-25 D A C D D
(2)科学发展观(或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1分)
可持续发展道路(1分);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2分)
(3)必须从节约用水好保护水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如洗完手及时关掉水龙头;洗菜的水用来冲厕所;不向河里乱扔垃圾)(2分)21·世纪*教育网
28.
(1)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温州的服装、鞋类等轻工业产品影响力大;温州交通便利;温州的民间资本丰富;温州的旅游资源丰富(4分)  21*cnjy*com
(2)贸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可以使人们充分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能享受到更多、更丰富的产品。(4分)【出处:21教育名师】
29.
(1)雾霾天气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制约经济发展;雾霾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环境问题(大气污染)。
(2)能使PM2.5的监测、治理、防控等有法可依;用法律制裁违法犯罪,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3)依靠科技。如开发新能源汽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