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一、核心素养(一)化学观念1.探究几种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二)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应用对照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三)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乳化作用,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的本质。(四)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乳化现象的实验探究,形成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乳化现象。2.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二)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三、教学过程【课程回顾】什么是溶液?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有什么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导入新课】播放硝酸铵溶于水时的现象的视频提问:这是怎么回事?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提问:1.溶解时温度会发生变化吗?请举例说明。2.物质溶解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你能设计出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吗?【设计实验】取NaCl、NH4NO3、NaOH三种物质溶于水,观察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进行实验】①取3个烧杯,各注入5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②将NaCl、NH4NO3、NaOH分别取2药匙加入上述3个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完全溶解后,测量溶液的温度,将温度记入下表中。③用手小心触摸3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探究】溶解吸热和放热现象(播放实验视频)【实验记录】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溶解前后温度变化情况 温度基本不变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结论 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 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 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小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NaCl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总之,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则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反之,则溶液的温度降低。许多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但不能认为没有发生这两个过程。【注意】1.为了便于比较,NaCl、NH4NO3、NaOH三种溶质和水的用量应大致相等。2.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不要把NaOH或其溶液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特别要防止NaOH溶液溅入眼中!3.温度计不能用做玻璃棒搅拌。(二)乳化现象【过渡】沾有油污的餐具通常用什么清洗?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探究一下吧。【实验方案】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进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实验9-4】乳浊液的形成与乳化现象(播放实验视频)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水和植物油 分层 浑浊 分层 不干净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干净1.乳浊液的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2.乳浊液的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分层。3.乳化现象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称为乳化。【归纳总结】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必须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相混合而成)。其特征:不均一、不稳定。乳化现象:往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中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不分层的现象。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思考与交流】1.洗涤剂有什么功能?它的去污原理是什么?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油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2.修汽车的工人常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去油污,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油污。【知识拓展】溶液、乳浊液、悬浊液项目 溶液 乳浊液 悬浊液分散在水里的物质 溶解性 溶 不溶 不溶状态 固、液、气 液 固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现象 透明、均一 浑浊、不均一 浑浊、不均一久置现象 不变(稳定) 上下分层 沉降相同点 都是混合物【课堂小结】作业目标举例说明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列举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五、板书设计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一、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二、乳化现象1.乳浊液。2.乳化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