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一、教学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属于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中的《常见的物质》中的《水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是贯穿溶液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使学生对溶液从定性认识转向定量认识,并为结合数据判断溶液是否饱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结晶方法的选择等提供了较好的数据支撑,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用定量数据指导定性实验的观念。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溶液及其组成、基本特征有了初步认识,通过课题2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并初步了解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定量研究溶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限度,提出了固体溶解度概念,并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意识,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思维活跃,课外知识较为丰富,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乐于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喜欢将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相联系,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课题1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明确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学生也具备了绘制溶解度曲线所需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曲线的数学知识。目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但还需要巩固和提高,特别是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第2课时 溶解度一、核心素养(一)化学观念1.了解溶解度含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2.了解溶解度的主要外界影响因素和应用。(二)科学思维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三)科学探究与实践综合运用溶解度的数据及溶解度曲线,分析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判断物质溶解读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根据所学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二)教学难点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三、教学过程 【课程回顾】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导入新课】我国青藏高原有许多美丽而奇特的盐碱湖,湖水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食盐和纯碱。有趣的是,当地人在生活实践中总结了一条规律,就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这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呢?【思考】如何定量地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呢?我们常说某物质易溶、难溶,那么这种特性又是如何定义的呢?(一)固体的溶解度【思考与交流】下列情况能说明NaCl和KNO3中谁的溶解性更好吗?(不能,不在同一温度下。)(不能,溶剂量不相同。)(不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能,说明在20℃时,NaCl比KNO3的溶解性更好)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思考与交流】在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7.2g的意义?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氯化铵的质量是37.2g。在20℃时,100g水里溶解37.2g的氯化铵就达到饱和状态。【判断正误】20gA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配成饱和溶液,A的溶解度是20g。(×)20℃,20gA物质溶解在水中配成饱和溶液,20℃时A的溶解度是20g。(×)20℃ ,20gA物质溶解在水中配成100g饱和溶液,则 20℃ 时A的溶解度是20g。(×)20℃ ,20gA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配成饱和溶液,则 20℃ 时A的溶解度是20g。(√)3. 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关系20℃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溶解度/g >10 10~1 1~0.01 <0.014.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①列表法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8 55.2 60.2 65.6 71.3 77.3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②图像法(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1.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2.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3.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知识归纳】1.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把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标在图上,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2.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1)点: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两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线: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3)面:曲线下面的部分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面的部分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3.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NaNO3等。(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Ca(OH)2。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3)知道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4)判断某温度下的溶液是否饱和;(5)溶解度曲线可以作为固体结晶方法的依据。(二)气体的溶解度【想一想】1.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2.加热冷水时,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为什么水中常有气泡冒出?1.气体溶解度的概念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叫做这种气体的溶解度。【想一想】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课堂小结】作业目标1.运用溶解度数据,分析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变化的特点;3.描述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利用溶解度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4.描述压强、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五、板书设计第2课时 溶解度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2.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二、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含义。2.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三、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2.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