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材分析溶液是常见的混合物,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紧密联系。本课题紧紧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运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本课程的教学应联系学生思维进展规律,采纳动手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好,让学生从定性到定量地认识溶液,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浓度。学情分析这个年纪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阶段,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熟练掌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结合的计算题,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本技能,但由于学生对溶液认识有限,对有关溶液的计算不熟悉,对化学反应前后溶液的变化不能准确掌握,使这部分内容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怎样突破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应采用“循序渐进、提高升华”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通过自主合作实验探究、讲练结合、微课、讨论和例题等手段加深理解,学习解答化学计算题的基本规范。第1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核心素养(一)化学观念1.掌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2.会计算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二)科学思维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自主合作实验探究、讲练结合、微课、讨论和例题等手段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四)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2.溶液稀释、混合的计算。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二)教学难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2.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三、教学过程【课程回顾】1.什么是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影响其他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温度和压强【导入新课】漂浮在死海上看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呢?取一个烧杯,加入200mL水后放入一颗鸡蛋。这是为什么呢?(一)溶液的浓度【实验9-7】 配制三种浓稀不同的硫酸铜溶液(观看实验视频)烧杯编号 溶液颜色比较 溶剂质量/g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1 浅 20 0.1 20.12 较深 20 0.5 20.53 深 20 2 22对于有色溶液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粗略的判断溶液是浓还是稀。无色溶液如何区分浓度呢?如何准确的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溶质?1.溶液浓度表示法之一—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思考与交流】“5%的NaCl溶液”的含义食盐的质量占整个溶液质量的5%100g食盐溶液中含有食盐5g每5g食盐溶于95g水形成的溶液m食盐:m水:m食盐溶液=5:95:100【实验9-8】配制两种质量分数不同的氯化钠溶液(观看实验视频)配制两种质量分数不同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g 溶剂(水)质量/g 现象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 90 氯化钠溶解 10%20 80 氯化钠溶解 20%【讨论】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有人说:“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不对,(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例1】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例2】化学实验室现在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知识归纳】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解题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若有某溶液A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Bg。则有:【课堂小结】四、作业目标1.运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2.分析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溶剂的质量变化,并进行相关计算3.设计方案并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五、板书设计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溶液的浓度1.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3.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直接计算。2.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