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材分析本课题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生活中几种重要的盐(包括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二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三是粗盐提纯过程中涉及的过滤、蒸发等基本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四是分类的学习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运用。生活中几种重要的盐关于教材中四种盐的分类方法。对于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四种盐,分类的标准不同,则分类的结果不同。如从阳离子的角度可以将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三种分为一类,都属于钠盐;碳酸钙单独是一类。若从阴离子的角度,就是教材中的分类结果,即氯化钠单独是一类,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三种是一类,都属于碳酸盐。四种盐的分类告诉学生,对于同样的一些物质,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从而为后面76页关于物质分类的讨论奠定基础。关于氯化钠。教材紧密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认识氯化钠的主要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等);还有工业生产粗盐和粗盐提纯的过程(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和结晶等),这个内容为学生在后面(87页)进行的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奠定了知识基础。关于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教材还是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认识它们的用途,然后结合学生的认识基础(第六单元学过的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通过类比、推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也应该具有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并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推理的正确性。这样的内容安排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的养成。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通过逻辑推理思考“它们是否也能与前面学过的常见的碱反应呢?”教材上通过碳酸钠与石灰水的反应说明这个性质的。其实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与石灰水的反应,一个是产生气体的反应,一个是产生沉淀的反应,结合第十单元酸碱中和生成水的反应,都在为学生建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奠定基础。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探究学生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一是第10单元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二是三种碳酸盐的性质学习(生成气体和沉淀)。在这部分内容中,教材通过前面学习的基础,通过实验11-3让学生辨析是否其中的两个反应是否复分解反应,并结合三个讨论问题建构复分解反应发生需要满足的条件。然后又通过75页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应该先让学生通过理性逻辑推理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实验验证,因为实验只是证明条件的一个手段,以后的学习更多的是理性思维和推理过程,所以教学中一定要以实验为手段,突出培养学生的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粗盐提纯的方法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教材中安排的最后一个学生必做实验,实质是以“粗盐提纯”为载体,学习蒸发操作,并进一步练习溶解、过滤等操作技能。学情分析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盐”,学生在家庭厨房中接触了食盐,在家庭装修中知道了大理石;在第6单元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备,对碳酸盐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在第10单元通过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对盐的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题通过对氯化钠的学习,初步形成盐的概念;通过对碳酸盐性质的学习,初步形成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继学习金属、酸和碱之后,再次学习一类物质——盐,因此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在学习本课题时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三点:一是对盐的组成的认识。学生容易静态地、孤立地认识盐的组成,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在动态过程中联系酸和碱的组成及中和反应认识盐。二是对盐溶液酸碱性的认识。这本不是初中教学的重点,但是忽视这一点,就会易使学生形成一些错误认识,如“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盐溶液呈中性”。为此,在接触到俗称纯碱的碳酸钠时,教师可以适时地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有些盐溶液呈中性,如氯化钠;有些盐溶液呈碱性,如碳酸钠溶液”,同时在心里留下悬念:“有没有盐溶液呈酸性呢”,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三是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认识。学生初步认识了复分解反应这种新的反应类型之后,能够区分和判断某一反应是不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当给出两种物质时,学生却难以判断它们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要突破这一障碍点,学生先要判断给出的物质属于酸、碱或盐;然后通过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写出产物,根据中和反应生成水、碳酸盐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并利用溶解性表确定是否能生成沉淀,判断产物中是否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对于从反应物方面的讨论,在初中阶段不作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题后可以全面认识氯化钠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碳酸盐的检验方法;丰富对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用途的认识;初步了解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第1课时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一、核心素养(一)化学观念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知道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一些化学性质。(二)科学思维分析海水中的各种物质,学习利用性质不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科学探究与实践从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学习实验操作方法,掌握分离物质的原理;(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三、教学过程【课程回顾】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用离子反应式表示是什么?H+ + OH- = H2O【导入新课】猜谜语(打一物质):原从水中来,不敢水中行。人人都要我,无我食不成。食盐提问:生活中的盐与我们化学中的盐是否一样呢?【盐的概念】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NaCl),而化学中的盐是指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如Na2CO3、NaHCO3、CuSO4等都属于盐。氯化钠氯化钠的物理性质氯化钠(NaCl)俗称食盐,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咸味。炒菜时,我们都要用到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你对氯化钠了解有多少呢?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化钠的用途医疗:生理盐水农业:选种工业:化工原料生活:调味品交通:融雪剂提问:你知道食盐是怎么来的吗?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饱和溶液蒸发水分会析出晶体。氯化钠的分布氯化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除海水里含有大量氯化钠外,盐湖、盐井和盐矿也是氯化钠的来源。【思考与讨论】海水“晒盐”等方法得到的是粗盐,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如何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呢?通过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处理,可以得到初步提纯。【知识归纳】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组成。氯化钠的用途:①化工原料;②调味品;③生理盐水;④防止食物腐败。氯化钠的分布:海水、盐井、盐湖。制备方法:蒸发溶剂——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碳酸钠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苏打,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用途: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碳酸氢钠碳酸氢钠(NaHCO3)俗名小苏打,为白色粉末,能溶于水,水溶液有弱的碱性,较易分解。用途: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想一想】患有胃溃疡的患者能否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为什么?不能,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原理是:NaHCO3+HCl===NaCl+CO2↑+H2O产生的CO2气体会加重胃溃疡患者的病情。碳酸钙碳酸钙(CaCO3)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多为灰白色矿物,纯净物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用途:碳酸钙可以做建筑材料,如酒店内的许多柱子、地板等,天安门前的华表就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钙还可用作补钙剂。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化学式 NaCl Na2CO3 NaHCO3 CaCO3俗称或主要成分 食盐 纯碱、苏打 小苏打 大理石、石灰石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溶解性 易溶 易溶 易溶 难溶用途 调味品、生理盐水 玻璃、造纸 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建筑材料、补钙剂【思考与讨论】我们已经学习过下列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比较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推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发生上述的反应。【实验11-1】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观看实验视频)碳酸钠+盐酸 碳酸氢钠+盐酸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 产生大量气泡分析 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了CO2气体上述反应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知识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CO32-)或碳酸氢根离子(HCO3-)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可用此原理检验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实验11-2】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观看实验视频)步骤: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并分析现象。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分析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碳酸钙Na2CO3+Ca(OH)2==CaCO3↓+2NaOH【课堂小结】四、作业目标1.记住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俗称2.列举氯化钠的物理性质、用途3.列举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用途4.说明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描述反应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五、板书设计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一、氯化钠(NaCl)1.俗称。2.存在。3.物理性质。4.用途。5.盐与食盐。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和用途1.碳酸钠的组成和用途。2.碳酸氢钠的组成和用途。3.碳酸钙的组成和用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