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拔茅中学 2023 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一试卷九年级社会·法治考生须知:1.本学科考试为开卷考试,全卷满分为 100 分。2.试卷有两大题,25 小题。3.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草稿纸上均无效。4.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有学者认为,金字塔的建造涉及到力学、天文学、地理学、艺术、宗教、数学、社会管理学、建筑学等众多学科知识。由此可知,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 )A.古埃及文明的发达程度 B.古埃及文明延续至今C.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D.古埃及农业技术发达2.《圣经》将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那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代中国3.在古代印度,有一位 50 岁的国王看到了一个 10 岁的孩子,却像儿子对待父亲那样毕恭毕敬地行礼。这位孩子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4.“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而“东方的影响也以席卷一切之势涌入西方”。历史学家布恩的观点反映出亚历山大的扩张( )A.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B.中断了东西方文化发展进程C.打通了亚欧商贸通道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5.从“征服意大利半岛”“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凯撒夺权”这些关键词中可以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A.罗马城邦的兴起 B.罗马共和国的统治C.罗马帝国的扩张 D.罗马奴隶制的瓦解6.“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文学名著是( )A.《十二铜表法》 B.《天方夜谭》C.《掷铁饼者》 D.《荷马史诗》7.古希腊人对智慧的追求与宽松的政治环境相结合,涌现出许多哲学“巨匠”。这些“巨匠”不包括( )A.德谟克利特 B.伯里克利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8.某位学者指出:“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很少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的庄园里能够出产供他和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C.领主拥有绝对特权 D.以佃户为主体9.“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10.欧洲中世纪后期在封建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教会势力的减弱 B.城市经济的复兴C.传统教育的崛起 D.更好地传播神学11.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延续时间达一千多年之久,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的大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12.如图内容是日本历史上一次改革的部分规定,该规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是(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个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A.部民 B.公民 C.国家 D.贵族13.托尔斯泰曾说:“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下列事件中与穆罕默德有关的是( )①于 7 世纪初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②建立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公社③著有《医学集成》一书④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4.阿拉伯帝国时期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下面属于阿拉伯人创造的文化是( )①发明了从 0 到 9 计数法②教堂是当地建筑艺术的代表③著有《医学集成》医书④《一千零一夜》是不朽之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西欧庄园的出现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16.14 世纪,意大利建筑师设计的建筑所体现的主题开始变得凸显人性,画家和雕塑家也对每个个体格外重视。同样,人们开始尝试了解人类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结构。这些变化体现出欧洲( )A.人文主义的兴起 B.启蒙思想的传播C.科学教育的进步 D.艺术创作的辉煌17.“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因为( )A.全面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几乎蔓延到西欧所有国家C.是反封建教会的新文化运动 D.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18.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三角贸易 D.第二次世界大战19.他的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图说的正确。“他”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20.某电视台正在播放历史纪录片,下图的图示出现在纪录片中。下列可以适合作为该片片名的是( )A.科技创新的影响 B.工人运动的兴起C.资本的原始积累 D.思想解放运动拔茅中学 2023 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一答题卷九年级社会·法治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二、综合题(本题共有 5 小题,共 60 分。)21.(8 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昌盛的,古代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元前 2500 年左右亚非文明分布图材料二: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它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1)结合材料一,将古代亚非文明一览表填写完整。 (4 分)序号 发源地 文明古国 代表性的文明成果A 北非的① 河流域 古代埃及 金字塔B 西亚的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② 实行等级森严的③ 制度,C 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创立④ 教(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2 分)(3)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 (2 分)22.(12 分)民主法制是社会进步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上册)材料二:年代尺。——摘编自《罗马法图示》材料三: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摘自《伯里克利在牺牲战士葬礼上的讲话》(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4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十二铜表法》的历史地位,并简述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4 分)(3)材料三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个城邦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利弊。(4 分)23.(10 分)欧洲文明又被称为“基督教文明”,是西方近代文明的孕育者,让我们走进中古时期的欧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空观念·见证王国变迁】材料一:年代尺。【史料实证·剖析封建制度】材料二: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臣属仪式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摘编自[英]威尔斯《全球简史》【历史解释·感悟大学发展】材料三: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大学纷纷兴起。——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四: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件、学习处理商业事务与行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于是,多数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学校。——摘编自齐涛主编,顾銮斋、夏继果分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1)“罗马人的皇帝”是指谁?他去世后,帝国被一分为三,形成今天哪三个国家的雏形?(4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封建关系”确立的基础,并归纳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3 分)(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原因,并说说中世纪的大学享有怎样的地位?(3 分)24.(16 分)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事关兴衰之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材料二: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材料三:查理·马特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他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同时,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1)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2 分)(2)材料二说明阿拉伯人具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分析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上分别有何贡献。(4 分)(3)材料三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个国家? (4 分)(4)分析材料一、三中的两场改革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4 分)(5)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2 分)25.(14 分)13、14 世纪,欧洲开始逐步走向近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它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的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图说天下 世界历史系列》材料二:从 15 世纪末开始,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亚欧“整体”扩展到欧亚非美四大洲联系为一个整体。这种变化以及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迅速开启了从“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到“世界历史性的存在”的发展进程。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马克思(1)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事件?归纳“它”的影响。(4 分)(2)材料二中“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概括这一事件的影响。 (4 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有哪些方式。 (4 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历史事件对欧洲社会进步产生的共同影响。 (2 分)拔茅中学 2023学年第一学期历史阶段性检测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 2 3 4 5 6 7 8 9 10A B A D B D B B D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C B D D A C A D C二、综合题(本题共有5小题,共60 分。)21.(8分)【答案】(1)尼罗河;古印度;种姓;佛(4分)(2)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分)(3)交流,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22.(12分)【答案】(1)名称:《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4分)(2)地位:《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变化:①形式上,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②范围上,从公民法到万民法。(4分)(3)城邦:雅典。利:为雅典繁荣提供了条件,为近代民主政治树立了典范;弊:本质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少数人的民主。(4分)23.(10分)【答案】(1)查理。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4分)(2)土地的封赐。等级性、契约性。(3分)(3)经济的繁荣、新兴市民要求,城市发展的需要。自治地位。(3分)24.(16分)【答案】(1)大化改新。(2分)(2)都善于吸收和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并把它们创新改造和发扬光大。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或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4分)(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或封君封臣制);法兰克王国。(4分)(4)内容:都涉及到土地问题;作用:都促进了封建制度(社会)的形成和发展。(4分)(5)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改革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要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其它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2分)25.(14分)【答案】(1)事件:文艺复兴运动。影响: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4分)(2)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新航路开辟让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4分)(3)方式:掠夺金银财富、屠杀土著居民、抢占殖民地、贩卖黑奴等(4分)(4)共同影响:促进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