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社会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 2分,共 4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C B A A C C B C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B B D B A C A D C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26.(1)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 分)(2)建立刺史制度;御史大夫。(2 分)(3)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1 分)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2分)(4)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2 分)27.(1)(写到一个 1 分,共 6 分)A B①③⑤ ②④⑥(2)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3)观点一: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观点二:指出改革使鲜卑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意思相近即可,共2分)影响: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答到任意两点 2 分)(4)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或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等(2 分)28.(1)变化: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及使用。(2分)影响: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任 1 点得2分)(2)以农为本(或重视农业);田租减半。(2 分)(3)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地区人民的辛勤劳动。(任意 2 点得 2 分)(4)生产工具的革新;制定有效的政治经济政策;社会安定:人民的努力劳动。(任意 2点得 2分)29.(1)朝代;春秋。(1 分)身份:教育家、思想家。(2 分)贡献: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和礼,主张为政以德:开创私学,提倡有教无类。(任意 1点得 2 分)(2)局面:百家争鸣。(1 分)时间: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1 分)(3)贡献:造纸术的发明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2 分)(4)作者:张仲景。(1分)地位: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尊为“医圣”。(1分)1{#{QQABZYYQogAoAAJAAQhCQwFgCkGQkBCCCCoGgAAMoAABABNABAA=}#}(5)朝代:东晋。(1 分)地位:天下第一行书。(1 分)(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先辈们汗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任意 1 点,观点正确,意思相近即可)30.(1)张骞原因:因为他们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被称为“凿空之旅”。(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亦可)(2分)(2)西域都护;公元前 60 年。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2 分)(3)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2分)(4)军事角度:派兵驻守;民族关系角度:民族和睦;经济角度:贸易往来的需要;文化角度:中西互鉴(中西文明交流的需要)。(2分)(5)相同点:都是贸易之路,都是和平之路,都是繁荣之路,都是开放之路,都是创新之路,都是文明之路,都连通了亚洲、欧洲、非洲,都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都发挥了积极主动交往的作用。(任答两点,其他合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4 分)2{#{QQABZYYQogAoAAJAAQhCQwFgCkGQkBCCCCoGgAAMoAABABNABAA=}#}3{#{QQABZYYQogAoAAJAAQhCQwFgCkGQkBCCCCoGgAAMoAABABNABAA=}#}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社会试题卷一、单选题(每题 2分,共 40 分)1.一位导游在介绍某遗址时提到的关键词有:约 70 万—20 万年、保存火种、打制粗糙石器。该遗址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2.给下图拟定标题,合适的是( )A.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B.山顶洞人采集场景想象图C.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D.半坡人农耕场景想象图3..《礼记 ·礼运》 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是谓小康。 ”下面与“天下为家”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C.郡县制 D.分封制4.《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5.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这体现了( )A.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C.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 D.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6.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是无礼义教化、求赏逐利的“盗兵”。这一观点代表(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第 1 页 共 6 页{#{QQABZYYQogAoAAJAAQhCQwFgCkGQkBCCCCoGgAAMoAABABNABAA=}#}7.“‘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导致“天府”出现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8.《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 )A.水利兴修 B.诸侯征战 C.儒学兴起 D.私学发展9.如果有机会让你穿越到秦朝,在都城咸阳生活,你购买生活用品使用的货币是( )A. B. C. D.10.“短短 15 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灭六国 B.焚诗书 C.行郡县 D.筑长城11.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某班正在排演历史情景剧,台词中出现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等词。据此可知,该情景剧的主题是 ( )A.春秋争霸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12.《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13.汉武帝曾派著名农学家赵过到边疆地区传播农耕技术,他在西北边疆地区推广了代田法,还把“三犁共一牛”的耕作技术带到西北边疆。这做法( )A.清除了汉代民族之间的隔阂 B.有助于推动西北边疆农业发展C.实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 D.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14.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的实行( )A.增强了地方的权力 B.开创了地方行政基本模式C.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D.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5.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评论下图著作的创作者是“史界太祖、中国通史之创始者”。享有这一崇高声誉的历史人物是( )《史记》书影A.贾思勰 B.司马迁 C.霍去病 D.董仲舒16.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第 2 页 共 6 页{#{QQABZYYQogAoAAJAAQhCQwFgCkGQkBCCCCoGgAAMoAABABNABAA=}#}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17.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巨鹿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淝水之战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③④18.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他们主动学习中原文化和典章制度;汉族中也流行北方民族的短衣打扮。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交融加强 B.边疆地区文教发达C.民族政权并立 D.边境贸易活跃繁荣19.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孝文帝迁都的缘由”。第 2 组同学按任务搜集了以下信息:3 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这一时期华北地区桃树开花较之前晚 10~20 天;《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这一小组研究任务应是侧重追寻迁都的(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军事因素 D.环境因素20.“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 《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A.南方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C.这一时期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26.(9 分)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中国历史和其他各国文化有唯一最重要的歧异,那就是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的统一全国。随着青铜时代的终止,全国立即展开政治的统一,这种政治上初期的早熟,创一个惊人的记录,在此后千百年间树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传统。--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材料三:随着西汉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 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算缗,对商人征收的财产税),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为了树立“中央集权的传统”,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在监察制度上进行“首创”的表现。秦朝设立的监察官职又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告缗”的原因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实现这目的,汉武帝采取的其他措施是什么?(2分)(4)综上所述,秦始皇、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具有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27.(14分)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①奖励军功,按军工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第 3 页 共 6 页{#{QQABZYYQogAoAAJAAQhCQwFgCkGQkBCCCCoGgAAMoAABABNABAA=}#}②规定官员必须在朝廷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③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④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⑤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⑥以汉服装代替鲜卑服(1)某同学搜集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见上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表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位置。(6 分)A.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序号 B.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序号(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与秦国统一六国的关系(2分)材料二: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者们有各种看法。观点一: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3)分别概括材料二关于魏孝文帝改革的两个观点。(2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2 分)(4)中国古代史上的两场改革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请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2 分)28.(10 分)农业经济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铁制农具 带鼻环的牛尊(1)材料一中的文物反映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变化?由此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分)材料三 (二年九月) 诏曰: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而民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书》 卷四《文帝纪》(2)依据材料三概括汉文帝诏书中对农业的态度及鼓励措施。 (2 分)材料四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战乱)之警(警报),区域之内,晏如(平静安宁)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编自《宋书》卷五十四(3)据材料三概括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2 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社会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分)第 4 页 共 6 页{#{QQABZYYQogAoAAJAAQhCQwFgCkGQkBCCCCoGgAAMoAABABNABAA=}#}29.(15 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请你加入历史探究小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探究一:思想智慧】材料一 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钱穆《孔子传·序言》(1)结合所学,给孔子制作一张名片。(5分)姓名: 孔子朝代:__________________(1 分) 身份: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主要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诸子百家熠熠生辉”是指什么局面?文中“释”于何时传入中国?(2 分)【探究二:科技之光】材料三:(3)图一反映的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有何贡献?(2分)(4)图二著作的作者是谁?他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2 分)【探究三:艺术之美】材料四第 5 页 共 6 页{#{QQABZYYQogAoAAJAAQhCQwFgCkGQkBCCCCoGgAAMoAABABNABAA=}#}图三 图四(5)写出图三、图四作者所处的朝代,并指出图三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2分)【探究四:传承之任】材料五 要认真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致,大力外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抵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6)据材料五,归纳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 分)30.(12 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2023 年举行,七年级(9)班同学们在观看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后,对相关历史渊源很感兴趣,想和你一起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回答率领这支“和平使团”的人是谁?这一行程为什么被称为“凿空之旅”?(2 分)材料二 据《汉书》记载,西汉“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戍边的士兵)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资治通鉴》记载,汉元和元年(84 年),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人交易。(2)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作为当时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2分)材料三丝路上的考古发现(部分)发现①:罗马废墟出土汉朝丝织品发现②:新疆发现龟兹故城遗址发现③:山西墓葬棺床刻有古印度琵琶纹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条交通要道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2分)(4)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2 分)材料四 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全球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建设,实现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2022 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 13.83 万亿元,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 32.9%,“一带一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5)根据材料一、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丝绸之路”和现在“一带一路”的相同之处。(4分)第 6 页 共 6 页{#{QQABZYYQogAoAAJAAQhCQwFgCkGQkBCCCCoGgAAMoAABABN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七年级社会试题 答案.pdf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七年级社会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