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优训练】最新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提优训练】最新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优训练】最新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
(测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姓名 得分 .
一、在下列错误的读音下面画上横线,并在后面的括号里订正。(4分)
1.耙地(pá) 肆虐(lǔè) 铁锹(qiāo) 记载(zǎi) ( )
2.闺女(ɡuī) 劲挺(jìn) 遨游(áo) 威胁(xié) ( )
3.盘踞(jù) 荞麦 (qiáo)璀璨(chuǐ) 拄拐(zhǔ) ( )
4.恩赐(chì) 擎着(qínɡ) 蹚坏(tānɡ) 蝈蝈(ɡuō) ( )
二、根据语境写词语。(9分)
他mù dǔ( )家乡的环境因làn yònɡ( )化学品、无jié zhì( )地开采kuànɡ chǎn( )zī yuán( )等而遭到huǐ huài( ),还造成一系列shēnɡ tài( )灾难,心里很难过。于是他kānɡ kǎi( )chū zī出资,在家乡成立了专门的环保组织,为家乡的环保事业做出了巨大ɡònɡ xiàn( )。
三、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4分)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净无苔(青苔)  九曲黄河(弯)
B. 山郭(姓) 节制(限定、约束)
C. 枯竭(干涸) 参天(高耸在天空中)
D. 排闼(小门) 毁坏(破坏,损害)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五行:金、木、水、火、土
B. 五谷:稻、麦、黍、粟、菽
C. 五音:宫、商、角、徵、羽
D. 五彩:黄、青、赤、白、黑
3.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重的威胁 随意地毁坏
B.壮观的景象 恭敬地补充
C.参天的杨柳 勇敢地顶住
D.宏伟的设想 精确地保护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对自己能否胜任班委工作,充满了信心。
B.通过老师的帮助教育,我提高了思想认识。
C.每天早晨,我总要站在五楼走廊,观光一下校园景物。
D.各个班级完善和建立了班级管理制度。
5.“对仗”是古诗中常用的形式,是指两句古诗相同位置上的词语相近或相对,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绿”对“青”。以下没有运用对仗的诗句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C.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船行在绿色的水面上,两岸绿树浓荫。
B.窗外绿荫浓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
C.微风吹过平静的水面,树影闪动,泛着粼粼的波光。
D.树梢声高过涛声,绿叶的景色比水面更美。
7.下列对古诗词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商隐的《嫦娥》写到了嫦娥在月宫的孤独寂寞。
B.《浪淘沙》(其一)中“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之意,体现了诗人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写法,突出表现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点。
D.《书湖阴先生壁》由院外写到院内,既写出了山水的情态,又有对主人的赞叹。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浪淘沙》(其一)中描写黄河气势雄伟的诗句是: ,
. 。《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中,赞美湖阴先生庭院清幽的诗句是: , 。
2.《三黑和土地》一诗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 的喜悦之情,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一是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 理解;二是带着 去读有画面感的诗句,体会诗歌的 ;三是多了解 ,也有助于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四、阅读理解。(27分)
(一)课内阅读。(13分)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选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其中,第1自然段是写 ,第2自然段写 。(3分)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4分)
(1)第1自然段采用( )的说明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A.举例子、列数字 B.列数字、作比较 C.举例子、作比较
(2)“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 )。
A.矿产资源形成不易。
B.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的严重后果和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迫切性。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句中的“本来”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
.
.
.
4.在农村,一向靠手工拔除的杂草,现在都改用除草剂了。更更不用说各种除虫剂的使用了。农村土地农药污染极其严重。请你结合语段中的相关词句写一段劝告农民伯伯的话。(3分)
.
.
(二)课外阅读。(14分)
亚马孙河曾是一条绿色的河,因为这里有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守护着它;亚马孙河流域曾是动植物的王国,因为这里有绵延不尽的绿色。
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东西长3400千米,南北宽2000千米,覆盖着地球上7%的大地,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这片广袤的森林中蕴藏着世界上最宝贵、最稀缺的热带雨林资源,其中阔叶林占全球的56%,森林储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这里有3000万个生物物种,是动植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难怪有人称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为“地球之肺”。它的确像大地母亲的一片肺叶,呵护着大地母亲的健康与安全。
然而,现在,亚马孙河河畔昔日旖旎的自然风光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地母亲的肺叶正在遭受侵害。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在亚马孙河地区毁林伐木,卖木材赚钱,同时发展养牛业,使牧场自南向北不断扩张。到80年代,亚马孙河地区每年砍伐的森林为200万至300万公顷。据估计,近十年的时间亚马孙河地区的木材产量增加了34倍,其代价就是热带雨林的锐减。为了种植经济作物,哥伦比亚32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毁于一旦。进入90年代,毁林的风潮又开始从边缘地带逐渐深入。目前,留在巴西大西洋沿岸一带的森林的面积,仅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代的2%。这些惊人的数字证明: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毁坏雨林,大地母亲的肺叶上已经千疮百孔。
如果人们继续挥舞着手中的斧头砍伐森林,执迷不悟地残害大地母亲,那么,人类必将踏上漫漫的赎罪之路。大地母亲流下的苦涩的泪水,是在警示人们:自然对人类一无所求,而人类只有在她的庇护下才能得以生存。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她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乐园。 (有删改)
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2分)
“大地母亲的肺叶”是指 ,“遭受侵害”主要是指 。
2.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 )(2分)
A.森林 B.温带草原 C.热带雨林 D.亚热带常绿宽叶林
3.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 )。(3分)
A. 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像大地母亲的一片肺叶,呵护着大地母亲的健康与安全。
B. 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毁坏雨林,大地母亲的肺叶上已经千疮百孔。
C.亚马孙河曾是一条绿色的河,因为这里有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守护着它。
D.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她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乐园。
4.下列关于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2分)
A.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B.人类非常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
C.一直受到当地人们的保护
D.对热带雨林的保护已成为全球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
5. 造成“大地母亲的肺叶”千疮百孔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2分)
(1) .
(2) .
6.下面的句子分别与本单元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的哪一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请写出来。(4分)
(1)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
.
(2)她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乐园。
.
五、口语交际。(5分)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增多了。对此,支持者一片叫好,认为这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反对者担心古诗文篇目增多会加重孩子们的学习负担。那么,教材中古诗文的篇目该不该增多呢
.
.
.
习作展示。(30分)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平静幸福地生活;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哪一种境遇当中呢 请以“我生活在之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提优训练】最新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
(测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姓名 得分 .
一、在下列错误的读音下面画上横线,并在后面的括号里订正。(4分)
1.耙地(pá) 肆虐(lǔè) 铁锹(qiāo) 记载(zǎi) (lǜè)
2.闺女(ɡuī) 劲挺(jìn) 遨游(áo) 威胁(xié) (jìnɡ)
3.盘踞(jù) 荞麦 (qiáo)璀璨(chuǐ) 拄拐(zhǔ) (cuǐ)
4.恩赐(chì) 擎着(qínɡ) 蹚坏(tānɡ) 蝈蝈(ɡuō) (cì)
二、根据语境写词语。(9分)
他mù dǔ(目睹)家乡的环境因làn yònɡ(滥用)化学品、无jié zhì(节制)地开采kuànɡ chǎn(矿产)zī yuán(资源)等而遭到huǐ huài(毁坏),还造成一系列shēnɡ tài(生态)灾难,心里很难过。于是他kānɡ kǎi(慷慨)chū zī出资,在家乡成立了专门的环保组织,为家乡的环保事业做出了巨大ɡònɡ xiàn(贡献)。
三、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2分)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净无苔(青苔)  九曲黄河(弯)
B. 山郭(姓) 节制(限定、约束)
C. 枯竭(干涸) 参天(高耸在天空中)
D. 排闼(小门) 毁坏(破坏,损害)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A. 五行:金、木、水、火、土
B. 五谷:稻、麦、黍、粟、菽
C. 五音:宫、商、角、徵、羽
D. 五彩:黄、青、赤、白、黑
3.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严重的威胁 随意地毁坏
B.壮观的景象 恭敬地补充
C.参天的杨柳 勇敢地顶住
D.宏伟的设想 精确地保护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他对自己能否胜任班委工作,充满了信心。
B.通过老师的帮助教育,我提高了思想认识。
C.每天早晨,我总要站在五楼走廊,观光一下校园景物。
D.各个班级完善和建立了班级管理制度。
5.“对仗”是古诗中常用的形式,是指两句古诗相同位置上的词语相近或相对,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绿”对“青”。以下没有运用对仗的诗句是(D)。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C.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船行在绿色的水面上,两岸绿树浓荫。
B.窗外绿荫浓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
C.微风吹过平静的水面,树影闪动,泛着粼粼的波光。
D.树梢声高过涛声,绿叶的景色比水面更美。
7.下列对古诗词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李商隐的《嫦娥》写到了嫦娥在月宫的孤独寂寞。
B.《浪淘沙》(其一)中“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之意,体现了诗人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写法,突出表现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点。
D.《书湖阴先生壁》由院外写到院内,既写出了山水的情态,又有对主人的赞叹。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浪淘沙》(其一)中描写黄河气势雄伟的诗句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中,赞美湖阴先生庭院清幽的诗句是: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2.《三黑和土地》一诗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拥有土地的喜悦之情,抒发了农民热爱土地、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一是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二是带着想象去读有画面感的诗句,体会诗歌的美;三是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也有助于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四、阅读理解。(27分)
(一)课内阅读。(13分)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选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其中,第1自然段是写矿产资源,第2自然段写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3分)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4分)
(1)第1自然段采用(A)的说明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A.举例子、列数字 B.列数字、作比较 C.举例子、作比较
(2)“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B)。
A.矿产资源形成不易。
B.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的严重后果和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迫切性。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句中的“本来”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
不能去掉。“本来”的意思是原先、先前,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4.在农村,一向靠手工拔除的杂草,现在都改用除草剂了。更更不用说各种除虫剂的使用了。农村土地农药污染极其严重。请你结合语段中的相关词句写一段劝告农民伯伯的话。(3分)
农民伯伯,滥用化学产品会污染土地,导致它失去营养,以后再也不能种庄稼了,为了给植物们一个健康的家园,请不要再使用除虫剂等化学产品了。
(二)课外阅读。(14分)
亚马孙河曾是一条绿色的河,因为这里有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守护着它;亚马孙河流域曾是动植物的王国,因为这里有绵延不尽的绿色。
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东西长3400千米,南北宽2000千米,覆盖着地球上7%的大地,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这片广袤的森林中蕴藏着世界上最宝贵、最稀缺的热带雨林资源,其中阔叶林占全球的56%,森林储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这里有3000万个生物物种,是动植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难怪有人称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为“地球之肺”。它的确像大地母亲的一片肺叶,呵护着大地母亲的健康与安全。
然而,现在,亚马孙河河畔昔日旖旎的自然风光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地母亲的肺叶正在遭受侵害。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在亚马孙河地区毁林伐木,卖木材赚钱,同时发展养牛业,使牧场自南向北不断扩张。到80年代,亚马孙河地区每年砍伐的森林为200万至300万公顷。据估计,近十年的时间亚马孙河地区的木材产量增加了34倍,其代价就是热带雨林的锐减。为了种植经济作物,哥伦比亚32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毁于一旦。进入90年代,毁林的风潮又开始从边缘地带逐渐深入。目前,留在巴西大西洋沿岸一带的森林的面积,仅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代的2%。这些惊人的数字证明: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毁坏雨林,大地母亲的肺叶上已经千疮百孔。
如果人们继续挥舞着手中的斧头砍伐森林,执迷不悟地残害大地母亲,那么,人类必将踏上漫漫的赎罪之路。大地母亲流下的苦涩的泪水,是在警示人们:自然对人类一无所求,而人类只有在她的庇护下才能得以生存。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她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乐园。 (有删改)
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2分)
“大地母亲的肺叶”是指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遭受侵害”主要是指人们毁林伐木,使热带雨林锐减。
2.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C)。(2分)
A.森林 B.温带草原 C.热带雨林 D.亚热带常绿宽叶林
3.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D)。(3分)
A. 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像大地母亲的一片肺叶,呵护着大地母亲的健康与安全。
B. 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毁坏雨林,大地母亲的肺叶上已经千疮百孔。
C.亚马孙河曾是一条绿色的河,因为这里有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守护着它。
D.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她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乐园。
4.下列关于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C)。(2分)
A.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B.人类非常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
C.一直受到当地人们的保护
D.对热带雨林的保护已成为全球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
5. 造成“大地母亲的肺叶”千疮百孔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2分)
(1)伐木卖钱,扩张牧场
(2)种植经济作物,毁掉森林
6.下面的句子分别与本单元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的哪一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请写出来。(4分)
(1)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2)她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乐园。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五、口语交际。(5分)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增多了。对此,支持者一片叫好,认为这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反对者担心古诗文篇目增多会加重孩子们的学习负担。那么,教材中古诗文的篇目该不该增多呢
我的观点:教材中古诗文的篇目该增多
陈述理由: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着深刻的道理,读起来朗朗上口。学习古诗文有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习作展示。(30分)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平静幸福地生活;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哪一种境遇当中呢 请以“我生活在之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