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年 级 五年级 学 科 道德与法治 备课时间 11.28课 题 中华民族一家亲复习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单元主题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单元 解读 本单元是以“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这一生活领域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的教育.本单元共两课,以“知道祖国辽阔,认识祖国壮丽山河,理解地形差异与人们生活关系”,“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平等交往、和睦相处”构成逻辑主线。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等,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现象,用多种方式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和地形的多样,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认识祖国的壮丽山河,理解自然环境差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平等交往、和睦相处;各民族在分布上相互交错,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合作互助,共同缔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课 标 要 求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教 材 分 析 本课题设置了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中华民族大家庭”重点介绍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我国各民族形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各民族对祖国统一、经济发展、中华文化的形成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在此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结成的亲密情感。 “互相尊重守望相助”介绍了面对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这三个话题共同围绕我国的民族问题展开,第一个话题重点介绍国家的民族现状,第二个话题重点介绍民族关系的历史形成过程,第三个话题重点介绍如何处理好现实生活中的民族关系。学 情 分 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经济联系的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民族团结的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相对零散,更多的是具体、微观的感性认识,学生并没有从宏观的角度深入领会。因此,本节课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梳理,系统地学习,形成整体的印象.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逐步引导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 学 目 标 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的,了解民族分布的格局。 2. 了解各民族在分布上相互交错,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合作互助,共同缔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了解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4.感受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守望相助。重难点 分析 [教学重点] 重点是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通过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加深学生对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理解。 [教学难点] 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懂得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教 学 过 程 一、出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三单元的第二课<<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学们快速回忆所学知识,按要求整理复习 二、出示学习提纲,学生分组讨论 师:出示学习提纲 1.你了解了我国民族的哪些知识 2、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3、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应当怎么办 三.分组汇报 分享交流成果: (一).你了解了我国民族的哪些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汉族+55个少数民族) 2.“少数民族”的含义:我国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3.我所知道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壮族 藏族 维吾尔族. 4.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5.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6.了解了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彝族的火把节 傣族的泼水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7.了解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汉族说“过年好”“万事如意”;藏族用“扎西德勒”表示“吉祥如意”,用“洛萨尔桑”表示“新年好”;蒙古族说的“乌力吉”是“吉祥”“美好”的意思 8.我还了解了不同民族的特色服饰。 (藏服 苗族服饰)美食(奶酪糌粑) (二)、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1.各民族在(1)分布上:交错杂居 (2)文化上:兼收并蓄(3)经济上:相互依存(4)情感上:相互亲近 形成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 民族格局(茶马古道)(丝绸之路) (文成公主入藏) 2.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 1)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2)马本斋:原名马守清,回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 3.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我国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汉朝时,丝绸就已经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西北边疆地区。棉花,芝麻,大蒜是由古代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传入内地的。(丝绸之路) 4.在长期实践和不断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1)书籍 1)《诗经》是我国古代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汇总;2)楚辞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记录或者整理少数民族仪式歌、民歌的作品,3)元曲的繁荣有着少数民族多方面的贡献;4)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满族的社会生活;5)源自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也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 (2)日常生活中,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 1)现在我们用的“胡同”这个名称来源于蒙古族。 2)现在的旗袍来源于满族,已成为许多民族妇女喜欢的服装。 3)我知道的少数民族乐器有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苗族的芦笙。它们的声音真好听。唐朝诗人王建有诗句“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表明当时少数民族音乐对中原影响很大。 4)相传,元朝时,黄道婆在海南岛学会了黎族人民的棉纺织技术,并进行改良、传播。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努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 (三)、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中华民族一家亲,我们应当怎么办 1.我们的国家怎么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2)青藏铁路的修建提高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3).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对于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外陆邻友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2.我们应当怎么办 对待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我们要: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我们还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排练歌曲 讲故事 办板报等 四、指导学生背诵.板书 设计 中华民族一家亲 (一)认知(是什么) 1.中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 2.“少数民族”的含义: 3.我所知道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壮族 藏族 维吾尔族. 4.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5.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6.少数民族的节日 语言. 特色服饰 美食 (二)情感.(为什么) 1.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 民族格局 2.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事业 3.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经济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4,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 (三)行为.怎么办 1.我们的国家怎么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青藏铁路的修建 3).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 2.我们应当怎么办 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宣传活动:排练歌曲 讲故事 办板报等教学 反思指导 教师 意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