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推动高质量发展 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推动高质量发展 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3.2推动高质量发展
【学习目标】
(1)理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白高质量发展的地位、含义、要求。
(2)掌握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措施
【重难点】
重点: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地位、含义、要求。
难点:掌握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措施。
一、自主学习(课前完成、各组组长检查、科班长抽查完成情况并计入小组评价)
知识点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原因
(1)背景: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 _________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__________阶段。
(2)地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________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2.正确理解高质量发展
(1)含义:就是从“有没有”转向“____________”,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______________的发展。
思考:在生态环保层面,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继续加大生态环保力度,使绿色发展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和自觉行动,更好地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发展质量发展,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上述这段话怎样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提示:“盼温饱”对应的就是“有没有”问题,“盼环保”对应的就是“好不好”问题,老百姓(人民群众)的盼望体现了对“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增长”的取舍,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2)重要性:____________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3)要求:
①不只是一个________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②不是只对__________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
③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____________的要求。
辨析1: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提示:错误。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辨析2: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改变过去偏重于产品数量、増长速度、发展规模的经济发展思路,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在增强创新能力上下功夫,通过提高经济活动中的发展质量、生产效率、产出效益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提示:错误。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知识点二:构建新发展格局
1.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推动_______发展,要加快构建以____________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________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提醒: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能本末倒置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新发展格局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开放性的,不可搞封闭自守。
2.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1)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________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2)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___________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拓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_______上,推进新型________,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拓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①目的: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②内容: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__________,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__________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①目的:贯彻协调发展理念,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②地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
③意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针对“三农”发展和城乡关系调整的战略部署,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____________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__________、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6)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____________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____________和经贸关系。
总结:我们必须完整、准确、 ______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___________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 ________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提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统筹推进这三个战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以强有力的组合拳,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二、合作探究|重难突破
探究一 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含义与要求
【情境讨论】
近年来,某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改变过去偏重于产品数量、增长速度、发展规模的经济发展思路,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提高投入高产出效率上下工夫。在增强创新能力上下工夫,通过在经济活动中的比发展质量、比生产效率、比产出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发展、产业转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地区生产总值连年迈上新台阶。
【探究任务】
1.说明发展经济为什么要在提高投入和产出效率上下功夫?
2.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
探究二 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情境讨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探究任务】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三、效果检测:
1. 党的二十大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H省在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和全国两会精神时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下列符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是 (  )
①甲地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步伐,推动制造向“智”造升级 ②乙地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③丙地为了发展经济,导致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 ④丁地扩大企业发展的数量和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利润率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持续强化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扩大内需战略(  )
①有利于对冲和化解外部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 ②是形成强大的国内大市场的战略支撑 ③是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决定性因素 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数字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实现更广泛应用,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使农业生产更精准、更高效,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  )
①需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②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③有利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④有利于建设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2023年2月,W省推出系列帮扶政策,扩大制造业贷款规模。同时,为引导制造业向纵深发展,出台技术改造奖励政策,对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改造予以补贴。W省的这些举措(  )
①是通过经济手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表现 ②旨在通过货币政策促进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③有助于加快智能机器制造替代传统制造业的步伐 ④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这一重大举措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传导路径是( )
①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②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③→④→②→① D.④→①→②→③
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下列对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面开放体系 
③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④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农耕旅游是湖南全域旅游的一块重要“拼图”。一方面,它为湖南传统旅游业提供了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农耕旅游也能加快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产业资源利用效率。这表明大力发展“农旅融合”有利于 (  )
A.加快产业融合,形成安全高效的开放体系
B.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农村经济高速发展
C.实现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D.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江西推动全省经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是坚持把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工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环节,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二是深度对接沿海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国内大循环。三是出台产业链“链长制”,明确省领导担任有色金属、虚拟现实、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14个产业链的链长,不遗余力保护好市场主体,为发展积蓄了力量。四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助力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知识,说明江西省是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3.1贯彻新发展理念
参考答案
探究一
1.①发展经济要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工夫,就是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条件出现新的变化。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从过去更多依靠劳动力低成本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的特点,从过去以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质量型、差异化竞争为主;资源环境约束,从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空间相对宽松转向环境承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和要求迅速上升。这些新变化,要求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②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我们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这样,供需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平衡,我国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③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
2.①进人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进人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②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重要性)
探究二
提示:①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②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三、效果检测:
1.【答案】A【解析】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①②符合题意。③违背了绿色发展理念,错误。④没有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错误。
2.【答案】A
【解析】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持续强化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这说明扩大内需战略有利于对冲和化解外部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形成强大的国内大市场的战略支撑,①②符合题意。扩大内需战略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但不是决定性因素,③错误。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④错误。
3.【答案】A
【解析】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实现更广泛应用,说明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①正确。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贯彻乡村振兴战略,②正确。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是高速发展,③错误。材料强调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不涉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④排除。
4.【答案】B
【解析】W省出台系列帮扶政策,扩大制造业贷款规模,引导制造业向纵深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等予以补贴,这是通过经济手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表现,“出台技术改造奖励政策,对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改造予以补贴”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①④符合题意。出台技术改造奖励政策以及补贴政策,属于财政政策,不是货币政策,②错误。加快人工智能有利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而不是完全替代,③错误。
5.【答案】C
【解析】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需要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有利于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有利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因此,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③→④→②→①。
6.【答案】B
【解析】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①④正确。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②错误。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③错误。
7.【答案】D
【解析】材料不涉及安全高效的开放体系和区域协调发展,A、C排除。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B错误。农耕旅游也能加快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产业资源利用效率,说明农耕旅游能够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D正确。
8.【答案】①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国内大循环,实现区域良性互动。③创新管理机制,推出产业链“链长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