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有“诗庄词媚”之说,词,这种从它诞生起就被人们称为“诗余”的文学形式,虽然以吟咏风花雪月,缠绵悱恻见长,但这种不高的格调,却大大限制了它的发展,在这个时候,中国文坛的巨匠苏东坡走来了,他以其豪迈之气,为中国词坛注入了新鲜活力,并为词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
在词盛行的宋代,人们根据词作的风格将其划分为两派,是那两派?风格特征有何不同?其代表人物是谁?
豪放派
激情磅礴,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婉约派
李清照
柳永
苏轼
辛弃疾
词作流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课前预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á)发(fà)。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借事抒情 
一、概念
课中学习
1、标题标志。标题往往有古迹、古人名、及“咏”“咏怀”“怀古”等字眼。
2、内容特色。诗中往往写到古事、古人、或古物。
3、表现手法:
4、主题类别: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
咏史怀古诗特点
题乌江亭
[ 唐 ]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课中学习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诗歌所描写的“古”(古人、古迹、往事等)是怎样的。
一般写法:临古迹——怀古人——忆其事——抒己怀
2、结合诗人的情况,把握写作目的。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
全能冠军
唐宋八大家
苏黄、苏辛、欧苏(中国第一首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黄米蔡、湖州竹派、蜀学.....
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礼部、吏部尚书
密州、徐州、湖州、杭州、颍州、扬州、登州、定州知州
进士科第二、制科第一
美食家、养生家(流放期间)
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文,总计8000首
苏轼20岁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颍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
黄州情缘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观眼前美景,词人登临赤壁,看到了哪些景?这些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习任务二:
怀想历史人物,结合诗句分析周瑜这一人物形象。
学习任务三:
抒发自己感慨,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比较苏轼和周瑜的不同。
诗句 人物形象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
职务
际遇
外貌
人生
课堂展示
观眼前美景,词人登临赤壁,看到了怎样的景?
意象的选取: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
用词有力、夸张:穿、拍、卷;千堆
手法:绘形绘声绘色、比喻;
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
学习任务一:
课堂展示
诗句 人物形象
学习任务二:怀想历史人物,结合诗句分析周瑜这一人物形象。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家庭美满 年少有为
英俊潇洒、气概不凡
儒雅风流
镇定自若、指挥若定
战功显赫、功成名就
课堂展示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
34岁
47岁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功业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生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怀人伤已
学习任务三:抒发自己感慨,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比较苏轼和周瑜的不同。
怀周瑜(古人)
叹自己
对比
感情?
对周瑜:怀念、敬仰
对自己:壮志难酬、英雄末路
课中学习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怀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一副对联总结
课中学习
抒一己之怀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最终从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中走出来了吗?
这句话是说苏轼消极还是积极呢?试结合诗句分析。
词的上片写道“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像周瑜这样的英雄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复存在了。同时,“人生如梦”也表达出对人的一生难以把握,犹如梦幻一般,感叹命运的难以把握,无法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一尊还酹江月”。拿一杯酒,且祭奠江中之月,内心得到释然。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豁达,“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词人不是消极悲观的,表现出的是一种旷达和浩逸之风。
周瑜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阕
下阕
美景
英雄
抒怀
怀古
伤今
大江 浪 故垒 乱石 惊涛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年轻有为,委以重任
建功立业,千古留名

早生华发,被贬黄州
壮志难酬,英雄末路
水起
月结
小结
课后评价
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人生态度
豪放中见旷达
苍凉中见洒脱
课后拓展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课中学习
1、标题标志。标题往往有古迹、古人名、及“咏”“咏怀”“怀古”等字眼。
2、内容特色。诗中往往写到古事、古人、或古物。
3、表现手法:用典;对比;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
4、主题类别: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
5、诗歌风格:多为慷慨悲壮
咏史怀古诗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