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上 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课题: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 学习内容:本节课分成两目内容:第一目“奉献助我成长”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其二,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第二目“奉献社会我践行”主要表达两层意思。其一,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其二,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本节课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使学生认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增强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服务和奉献社会的精神,激发学生参与微公益的热情,通过实际行动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的精神。二、学习目标政治认同:弘扬感恩他人、奉献社会的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体味奉献的意义,培养奉献精神。 法治观念:增强劳动观念,爱岗敬业。 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和奉献社会。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奉献社会这一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学生基本认同奉献社会的正向意义,也有部分学生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与学校、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他们错误认为参与公益,服务奉献社会是很遥远的事情,作为学生只要好好学习,将来就能服务和奉献社会。还有部分学生虽有服务社会的想法,但在实践中表现出畏难情绪,缺乏行动力,参与行动时热情不能持久,遇到困难时往往选择放弃。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奉献社会我践行 【教学难点】奉献体现人生价值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青年志愿者标识,简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 并在标识掌心出板书:服务社会 2.播放视频《志愿者之歌》,要求学生在视频里寻找自己参加过的类似活动。 活动一:我的服务 我的收获 1.提出问题:刚才的视频中,有哪些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结合你参加的经历,谈谈你的收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 2.组织交流。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谈谈自己的收获。 3.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我们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是一个认识社会、锻炼自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收获了友谊,提升了能力,提高了道德境界……促进了我们全面发展。 4.在标识中指上板书: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观看视频,寻找自己曾经参加过的类似活动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答,相互讨论交流 通过简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让学生初步了解志愿者活动。感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在生生互动中明确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避免老师说教,探究生成、解决难点,能有效让学生参与课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活动二:我的奉献 我的价值 1.提出问题:你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你的行动对他人和社会有何价值? 2.组织讨论。请学生结合提示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3.播放微课视频: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4.总结提升。我们在参加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总是会触动他人,或者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或者得到他人的帮助和陪伴,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条件。 5.在标识食指上板书:体现人生价值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服务社会如何体现人生价值。 通过学生自己参加的公益活动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参与公益的事情,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社会与人生价值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学生热心公益的意识。 通过视频,体现正面教育的原则,进行榜样示范,引导认同教育价值。活动三:我的困难 我的努力 1.提出问题:你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中遇到 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2.分享交流。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参加过的志愿服务活动,总结经验教训。 3.播放视频:《屠呦呦团队开发青蒿素》 4.总结提升。教师结合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使学生认识服务社会需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要努力学习、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5.在标识小指上板书: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分组讨论交流。 观看视频,引发思考。 通过自己解决在参与公益服务中解决困难的实践,体会到服务社会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需要努力学习,热爱劳动,爱岗敬业,不断提升自己。 视频正面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也是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具体体现。活动四:我的策划 我的行动 1.在标识的无名指上板书:参与公益,讲求实际。 2.澄清微公益活动的概念,说明活动策划的具体内容及格式要求,介绍本次策划活动的具体流程。 3.指导交流。指导各小组进行组内交流,确定本组的微公益活动主题,制定本组微公益活动策划方案。 4.安排展示。让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微公益活动策划方案,对本组策划方案的理念、实施过程、预达成的目标进行简要说明,其他小组提出意见或建议。 4.组织评选。组内讨论并完善方案,提交修订版的活动策划方案,全班投票评出最佳方案。 5.方案实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将微公益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课后实施)。 合作策划方案, 分组展示方案, 民主评选方案, 全力践行方案。 经过小组活动和互助学习,培养学生协作探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环节是通过制定微公益活动策划方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使学生体会公益无处不在,认同公益不分大小,培养学生公益意识,指导学生落实公益行动。教师寄语—— 服务社会能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能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当你参加公益活动时,也许你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但你的一次行动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你的一个倡议将会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慢慢地,你种下的花开遍大地,你会发现,有千万人在与你同行! 倾听、思索 从知识到情感的升华,进一步增强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意识和热情。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