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 关爱他人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 关爱他人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关爱他人》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关爱他人》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知识点来源
适用对象 八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传统美德。 道德修养: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 法治观念: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增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责任意识:在生活中自觉做到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 学生整理和记录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经历、教师做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一盏灯》,问:你如何理解留灯夫妇的行为? 学生思考并回答(略) 教师总结:这对夫妇为环卫工人留的这盏灯,体现的是对他人的一种关爱,关爱就是关心爱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爱他人》这一课,一起来感受关爱带来的力量和美好。 视频导入,通过观看视频中人与人之间那些温暖的细节来触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对于关爱他人这一问题的思考。
探究新知 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 运用你的经验: 问题: 1.阿姨没有帮助小鸣,小鸣是什么样的感受? 2.阿姨帮助了小鸣,小鸣是什么样的感受? 3.想一想,这件事对小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思考并回答(略) 老师总结: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需要帮助时被拒绝会焦急、失望,而得到关爱与帮助却能使困难得到解决,让人心生温暖,还会愿意把这份美好传递下去。 § 回忆与分享 问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有遇到困难,每每这时,总会有关爱的手向我们伸出援手,而我们也会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回忆一下,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略) 老师总结: 通过同学们对于关爱的回忆,可以看出,关爱可以是一点帮助,可以是一次谦让,可以是彼此的谅解,也可以是相互的尊重……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些生活中点滴的关爱,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让生活的社会充满正能量。 §探究与感悟 观看视频《无名英雄》 提问:视频中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分析)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小女孩的笑容,她之前和妈妈一起乞讨时是无助的,但当她获得了帮助,背上了书包上学后,她的笑容充满了稚气和阳光,让我感觉到关爱他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让更多的人生活充满了希望。 (学生分析)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位老奶奶给主人公的一个拥抱,那是对主人公一直以来对她默默关爱的一种感激,这个温暖的拥抱让我感觉关爱让人与人之间变得那么温馨。 (学生分析)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位大婶,她从最初接受到主人公的帮助,到成为熟识的朋友,到后来她愿意把卖的饼多分一点给需要的人,我觉得她的变化是因为她感受到了关爱,她也愿意把这份美好传递下去,这让我觉得关爱是一种爱的正能量,它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让社会更和谐。 (学生分析)那个大爷刚开始可能觉得母女俩是个骗子,小伙子给她们钱是上当了,后来,当他看到小女孩背着书包上学时,当他看到那个妈妈感激的目光时,我想他肯定也会改变自己的看法。有时候我们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友善和关爱,对处于困境中的人来说,真的很重要。 (学生分析)我印象深刻的是那盆枯萎的花,给它一点关爱,它就长得枝繁叶茂,把蝴蝶都给吸引来了,这让我觉得任何生命都需要关爱。 老师总结:是的,关爱能给人带来温暖和美好,能让人与人之间更和谐,能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正能量。 教师及时追问:同学们想一想,这位主人公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他自己得到了什么呢? (学生分析)我觉的他在关爱他人的时候,他很快乐,他可能没有得到更多物质上的回报,但我觉得他得到的是金钱买不到的,他得到最多的是感情,是大家对他的肯定和喜爱…… 教师问:那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位主人公他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时,大家会帮助他吗? (学生分析)会的。 教师总结:是的,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教师总结提升:关爱他人的作用: 1.关爱他人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3.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二、关爱他人是一种艺术 §小组合作探究 (一)阅读材料: 问题: 1.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 2.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二)观看视频“扶不扶?” 郝建做好事却撞坏了自己的自行车,还被罚款二百元,这时,有一位大妈又跌倒在他眼前…… 问题:假如你是郝建,你会怎么做? (三)阅读材料:暖心饭卡 南京理工对全校在校本科生的饭卡刷卡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其中,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一个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被列为受资助对象。这次给贫困生的伙食补贴方式是“直接打入饭卡”,学生不需申请,不用审核,甚至完全不知情。 问题: 1.你如何看待“暖心饭卡”? 2.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暖心的行为吗? 要求: 1.学生先自主思考 2.然后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 3.每组推选出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上台展示 (一)献爱心(学生展示略) 老师总结: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当他人遇到困难,我们应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二)扶不扶?(学生展示略) 老师总结:我们应心怀善意。但面对复杂的情况时,要善于做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三)暖心饭卡(学生展示略) 老师总结:关爱他人,要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关爱他人也是一门艺术。 老师小结: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1.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2.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 3.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故事中不同的两种做法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引发学生共鸣,体会关爱他人传递的美好情感。 引导学生回忆社会生活中给予他人帮助或帮助他人后的感受,更进一步感悟到关爱对他人、社会的积极影响。 通过探究与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关爱的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具体生活情境中的观点和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辨析,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你我共行 写下《关爱宣言》 《关爱宣言》(学生展示略) 老师总结:请同学们将这份关爱计划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让我们用自己关爱的行动传递正能量,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温暖、更美好!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他人可能会遇到的困境,并通过关爱宣言的方式给出关爱计划,要求学生将此宣言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关爱素养。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长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我们更懂得友谊的珍贵…… ( ) A 每个人都能得到所有人的关爱 B 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C 关爱维系的友好关系是阶段性的 D 我们只需要接受他人的关爱就可以了 2.印度有句古老的谚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的寓意是 ( ) A 关爱他人是为了赢得他人的尊敬 B 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C 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D 关爱他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3.“人”字一撇一捺,谓之相互支撑、相互帮助、相互关爱,否则就会站立不稳,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存和发展。这告诉我们 ( ) ①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爱 ②我们需要相互关爱,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③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④社会是复杂的,我们关爱他人需要讲究策略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阳光女孩顽抗白血病,希望社会爱心助力”“天降横祸,万般无奈下,恳请您施以援手”……打开微信朋友圈,不时会有各类言辞恳切的求助信息映入眼帘。近年来,随着网络公益众筹平台的持续火热,个人求助性质的网络募捐信息不时在朋友圈刷屏,在网友踊跃献爱心的同时,“敛财”“骗捐”等质疑也从未间断。这说明关爱他人需要我们 ( ) A 心怀善意 B尽己所能 C 讲究策略 D共同行动 二、材料分析题 5.材料一:进入2016年,全国各地很多城市的街头,一夜之间出现了多处挂满衣服的“友善之墙”, 旁边写着“如果你需要,带走它”。在这面墙上,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多余的衣服挂上,有需要的人则可以随时将衣服取走。一面友善之墙,温暖了一座城。 材料二: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虽然你没有亿万的身家,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1)请你对“友善之墙”行为进行评价。 (2)你在学校参加了哪些微公益活动?并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1. B 2. C 3. B 4. C 5.①“友善之墙”不仅传递了关爱之情,并且考虑到了受助者的内心感受,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 ②参加过爱心捐款、义务打扫社区,走进敬老院关爱老人等微公益活动 感受:关爱他人,传递温暖。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关爱他人,收获幸福等
归纳小结 总结本课要点。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交流体会和感悟,在学生表达时教师要认真倾听,营造尊重、理解学生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可以及时把学生分享的关键词记录板书,并对学生的分享给予简单回应。 在合作探究问题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地探究体验,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不同行为选择,教师应适当追问,以便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及时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