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以礼待人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以礼待人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师授课教案 上课时间: 星期: 第 课时 序号:
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社会生活讲规则 内容 第二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二框 以礼待人
主备人 集体备课时间 2023.9.2 案别 二案 授课教师
课 型 单元课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实验课 领导审核 签字

课标中对内容的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在集体中成长”。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课标中对学业的要求 (中考考点) 1.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 2.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3.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教学 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懂得礼对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重要作用,弘扬讲文明礼仪的中华传统美德。 2.树立以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为荣的交往态度。 3.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也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 4.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
教学重点 文明有礼的重要意义;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难点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材、作业案、课件 课时安排 1
板 书 设 计 第二框 以礼待人 一、待人礼为先 二、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复备
【搭桥引课 明确目标】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学生阅读并思考: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果你是那个问路的年轻人,你会怎么问?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P37-40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1、礼的含义及表现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3、怎样做一名文明有礼的人? 学法指导:善于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对照作业案预习部分或本册知识清单。 (设计意图: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并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一)、待人礼为先 活动一:阅读教材——识礼 阅读教材内容, 思考:礼是什么?有什么主要表现?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问题: 含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表现: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掌握知识。) 活动二:名言欣赏 不学礼,无以立。(做人没有礼貌,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孔子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有了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平衡稳定,否则的话那就危险了。) ——《礼记》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作为人而不讲究礼,又怎么能有道德呢)——杨雄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 ——《荀子》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这四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吗 归纳点拨: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名言欣赏懂得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三:实话实说 1、你生活的乡镇、社区存在哪些不文明行为? 2、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哪些影响? 3、你对文明乡镇、社区的期望有哪些?从中你获得了那些感悟 点拨:文明有礼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思考为什么要文明有礼的原因) 活动四:情境感受 情景一:每当太阳升起的那一刻,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上总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鼓乐声中,国旗班的战士们手捧鲜艳的五星红旗,列队走向天安门广场。队伍那么整齐,那么威武,那么优雅! 你看过天安门升旗仪式吗?你的感受是什么? 情境二:泰国皇宫洗手间有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巴黎圣母院有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2.读完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思考回答: 点拨: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设计意图:读材料,让学生知道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总结问题: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 国家形象。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二)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呢?引入第二目题 活动五:讨论与交流——知礼懂礼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具体要求:①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②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③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A: 相关链接: 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 探望别人,要说“拜访”;起身作别,要说“告辞”。 中途先走,要说“失陪”;请人别送,要说“留步”。 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指点,要说“赐教”。 请人帮助,要说“劳驾”;托人办事,要说“拜托”。 麻烦别人,要说“打扰”;求人谅解,要说“包涵” 学法指导:学生可以情景模拟礼貌用语。 B: 出示材料: 材料一:新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材料二:某校校规摘选: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在校园内统一穿校服,佩戴校牌,不得穿拖鞋。男女同学都不许烫发、染发,不得化妆。不得穿拖鞋、高跟鞋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与他人打闹;与人交谈时语调亲切温和;在交往中,注意站姿、坐相,举止得体,体现行为美。…… 学生思考:这些规定告诉我们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怎么做? 教师点拨: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仪表整洁、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规则懂得如何文明有礼。) C: 出示材料: 从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妈妈过人行道,司机看到了,就主动停车避让。一般人看来“司机礼让行人”是应该的,但是这个小男孩却有一颗感恩的心,他向停车让路的司机鞠躬致谢。在小孩子的眼里他认为,由于他和自己的亲人耽搁了别人的事件,这样是不礼貌地行为,鞠躬以表自己的感谢。 思考:小男孩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点拨: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使学生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教师归纳总结3、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小结收获 达标检测】 教师小结:达标检测:见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清晰的知识脉络。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作业布置: 作业时长: 分 必做:填空题 选择题选做:非选择题
教 学 反 思
教案评价: 审批人: 年 月 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