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10.1父母默默的爱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课件+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10.1父母默默的爱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课件+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10.1 父母默默的爱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
单元学习内容
单元内容一览表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课题 栏目 目的与要求
10.父母多爱我 父母默默的爱多一些理解 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学会爱父母,表达我们的关心,了解我们的家庭,懂得家的重要性。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我们都爱父母 我们了解父母吗? 爱父母 在行动 12.家庭的记忆 家庭称呼抢答赛 “家史”小调查 传统节日中的“家” 语言文字中的“家” 单元教学情境
内容 大单元情境 国家课程 补充素材 课时
了解父母在生活中怎样关心照顾我们,为我们付出的辛苦,懂得去理解父母的举动,体谅父母的难处。 “第一个问题:父母爱我们吗” 父母默默的爱 多一些理解 《父母的节日》 2
学会向父母表达关爱之情,用实际行动去爱护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个问题:我们爱父母吗” 我们都爱父母 我们了解父母吗?爱父母 在行动 《爱父母,怎么做》 2
认识我们的家庭,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定位和称呼,知道我们的家庭变化历史,理解家在文化和语言中的重要性。 “第三个问题:家是什么” 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 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 《汉字中的“家”的演变》 4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
1.学生认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的关爱。
2.学生学习并了解父母为我们作出的牺牲和退让。
3.学生能够体会并发现父母的关爱。
新知导入
每天早上,华华在闹钟的提醒下睁开眼睛,枕边放好了妈妈洗干净的校服。等他穿上衣服刷好牙,桌上已经放好了热腾腾的早饭。吃过饭后,爸爸提醒他带好作业,然后把华华送到学校,到了下午一放学,校门口已经站着爸爸的身影。回到家,妈妈把晚饭准备好了。
吃过饭做完作业,洗好了澡,华华早早地进入了梦乡。
在华华的一天里,爸爸妈妈为他做了哪些事呢?
新知讲解
用心想一想,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把他们所做的事记录下来吧。
上学和下学都是爸爸来接我。
每天换下来的脏衣服都是妈妈帮我洗干净。
早上起床后,妈妈已经准备好早饭。
新知讲解
你觉得父母做的这些事是对我们默默的爱吗?
父母每天都要工作,除此之外还要照顾我们,这是对我们的爱。
父母做这些事,从来不会特意告诉我们,只会默默对我们好。
仔细观察会发现父母在很多地方都在默默爱我们。
新知讲解
妈妈喜欢吃鱼头
我们这里爱吃鳊鱼。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并不富裕,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每次吃鱼,妈妈都先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然后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择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
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的,有一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鱼头很小,基本上都是骨头,根本没有什么肉,哪有鱼肚子上的肉好吃!
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大家都爱吃的鳊鱼。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进了外婆的碗里。外婆说:“你忘啦?妈妈最喜欢吃鱼头。”外婆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鱼肚上的刺,把鱼肉放进我的碗里,并说:“孩子,你吃。”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肉,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
新知讲解
读完《妈妈爱吃鱼头》,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1.妈妈真的爱吃鱼头吗?
2.文中的“我”发现鱼头并不好吃,为什么妈妈却说喜欢吃鱼头?
3.为什么外婆和妈妈一样都喜欢吃鱼头?
新知讲解
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
鱼头味道不好,妈妈其实并不喜欢吃鱼头。
妈妈这样说,是为了让我能安心地吃鱼肉,不会想吃不好吃的鱼头。
妈妈也和“我”一样,是外婆的孩子,妈妈小时候,外婆也对她说过喜欢吃鱼头。
新知讲解
你能从这个故事里感受到妈妈的爱和付出吗?外婆和妈妈都喜欢吃鱼头说明什么?
妈妈把最好吃的鱼肉让给我和爸爸,是因为她爱我们,才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
妈妈也很喜欢吃鱼肉,但为了让我能吃到更多肉,一直选择吃鱼头。
妈妈对“我”的爱来源于外婆对妈妈的爱,说明父母对孩子的爱会传递,被继承。
新知讲解
父母到底有多辛苦?除了照顾我们之外,还要工作并照顾家庭。
尝试接受一项家务活,每天放学回家都必须完成,试试坚持一周之后有什么感受?
每日家务活 完成所需时间 感受
打扫客厅
洗碗
整理房间
……
新知讲解
想一想你在上学之余坚持做一项家务的感受,换成一直在做这些事的父母,他们会是什么感受?
每天放了学还要写作业,再抽时间做完家务,基本上没有玩耍的时间了。
爸爸妈妈比起我们,不但多了不少家务活,还有一项额外的任务是照顾我们。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我们看到的还要多。
新知讲解
为什么父母会愿意为我们默默付出这么多?
放学后回到家,可以带着问题去采访爸爸妈妈。
新知讲解
古语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只要留心,我们就能体会得到。
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是春的,像鲜花;
妈妈的爱是甜的,像蜜糖;
妈妈的爱是清新的,像森林中的草地;
妈妈的爱是宁静的,像蓝天上的白云;
妈妈的爱是柔软的,像轻风和细雨;
妈妈的爱是温暖的,像阳光和炉火;
妈妈的爱永远在我的心里。
新知讲解
对你来说妈妈的爱是什么呢?
妈妈的爱是每天干净的衣服和热腾腾的饭菜,是每天没有烦恼的快乐生活。
妈妈的爱是我们生病时的担心,我们难受时的焦虑。
妈妈的爱是世上最安全最幸福的地方,在那里,我什么都不害怕。
新知讲解
父亲的爱又是什么呢?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他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画画恐吓老爸。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怕的女妖头。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后来,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父亲竟然丝毫没有责备儿子。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新知讲解
联系这个故事,说说父亲的爱对你来说像什么?
父亲的爱像爬山的基石,托着我们稳稳当当地向上攀爬。
父亲的爱像坚实的后盾,支撑我们去冒险,去探索新世界。
父亲的爱像一把伞,把一切狂风暴雨挡在外面,护着我们健康长大。
新知讲解
一起朗诵下面的诗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感恩父母》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
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有一个人最要感谢,
有一种人最应感恩,
她就是——“母亲”,
他就是——“父亲”,
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柔的抚触给了我;
爸爸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双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爸爸的皱纹深了,他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聆听妈妈殷切的话语,
面对爸爸深沉的目光。
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关爱,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
渐渐忘记了感动,忘了说声谢谢。
作业布置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的爱表示感谢
我们可以:
给爸爸妈妈一个拥抱;
对他们说一句:“您辛苦了,谢谢你们。”;
写一封感谢信;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父母默默的爱
一、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1.学生认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的关爱。2.学生学习并了解父母为我们做出的牺牲和退让。3.学生能够体会并发现父母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学习并了解父母为我们作出的牺牲和退让。难点:学生能够体会并发现父母的关爱。
三、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
四、评价任务 1.父母怎样爱我评价量表1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了解父母在生活中为我们付出的一切,知道父母怎样关爱我们。1.能说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付出了什么得1星。( )2.能针对阅读材料,正确分析并说明父母的爱如何体现得1星。( )2.体会父母之爱评价量表2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感受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表达感激。1.了解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辛苦,能说出父母这么做的理由得1星。( )2.能够形容并准确描述父母之爱带给我们的感受得1星。(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导入环节: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又要进入新单元的学习了,请同学们来看一看下面同学的一天,然后来回答几个问题吧。阅读材料:每天早上,华华在闹钟的提醒下睁开眼睛,枕边放好了妈妈洗干净的校服。等他穿上衣服刷好牙,桌上已经放好了热腾腾的早饭。吃过饭后,爸爸提醒他带好作业,然后把华华送到学校,到了下午一放学,校门口已经站着爸爸的身影。回到家,妈妈把晚饭准备好了。吃过饭做完作业,洗好了澡,华华早早地进入了梦乡。师:在华华的一天里,爸爸妈妈为他做了哪些事呢?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师:华华的父母为他做的事,是不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也在为我们做呢?那么爸爸妈妈除了这些还为我们做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吧。 导入环节:通过日常生活案例导入,唤起学生对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的无私付出的关注。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学生回答,判断学生是否有意识到在日常生活里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对本课主题具有一定了解和认识。
讲授新课 环节1:父母怎样爱我师:用心想一想,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把他们所做的事记录下来吧。也请几位同学来和我们分享一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补充教材树状图,并举手回答父母做过哪些事。例1:早上起床后,妈妈已经准备好早饭。例2:上学和下学都是爸爸来接我。例3:每天换下来的脏衣服都是妈妈帮我洗干净。师:父母每天都要为我们做这么多事,你觉得父母做的这些事是对我们默默的爱吗?课堂讨论,学生举手回答。学生1:父母每天都要工作,除此之外还要照顾我们,这是对我们的爱。学生2:父母做这些事,从来不会特意告诉我们,只会默默对我们好。学生3:仔细观察会发现父母在很多地方都在默默爱我们。师:大家都发现了这些平常的举动背后,是父母对我们的爱,那爸爸妈妈平常还会在哪些地方表现出对我们的爱呢?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故事,回答问题吧。学生阅读材料《妈妈爱吃鱼头》,并回答问题。展示材料: 我们这里爱吃鳊鱼。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并不富裕,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每次吃鱼,妈妈都先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然后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择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 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的,有一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鱼头很小,基本上都是骨头,根本没有什么肉,哪有鱼肚子上的肉好吃! 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大家都爱吃的鳊鱼。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进了外婆的碗里。外婆说:“你忘啦?妈妈最喜欢吃鱼头。”外婆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鱼肚上的刺,把鱼肉放进我的碗里,并说:“孩子,你吃。”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肉,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老师展示问题:1.妈妈真的爱吃鱼头吗?2.文中的“我”发现鱼头并不好吃,为什么妈妈却说喜欢吃鱼头?3.为什么外婆和妈妈一样都喜欢吃鱼头?课堂讨论,抽点学生回答问题。学生1:鱼头味道不好,妈妈其实并不喜欢吃鱼头。学生2:妈妈这样说,是为了让我能安心地吃鱼肉,不会想吃不好吃的鱼头。学生3:妈妈也和“我”一样,是外婆的孩子,妈妈小时候,外婆也对她说过喜欢吃鱼头。师:你能从这个故事里感受到妈妈的爱和付出吗?外婆和妈妈都喜欢吃鱼头说明什么?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学生1:妈妈把最好吃的鱼肉让给我和爸爸,是因为她爱我们,才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学生2:妈妈也很喜欢吃鱼肉,但为了让我能吃到更多肉,一直选择吃鱼头。学生3:妈妈对“我”的爱来源于外婆对妈妈的爱,说明父母对孩子的爱会传递,被继承。师:父母到底有多辛苦?除了照顾我们之外,还要工作并照顾家庭。同学们回家之后,尝试接受一项家务活,每天放学回家都必须完成,试试坚持一周之后有什么感受?师:而这只是父母和我们一样在外上班一天回来还要承担的家务中的一小件,同学们想这是什么感受呢?课堂讨论,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学生1:每天放了学还要写作业,再抽时间做完家务,基本上没有玩耍的时间了。学生2:爸爸妈妈比起我们,不但多了不少家务活,还有一项额外的任务是照顾我们。学生3: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我们看到的还要多。环节2:体会父母之爱师: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这么多,那爸爸妈妈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放学后回到家,可以带着问题去采访爸爸妈妈。不过老师相信,爸爸妈妈肯定会像这样说。师:古语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只要留心,我们就能体会得到。看看下面这首诗,说说妈妈的爱给你什么体会吧。阅读诗歌《妈妈的爱》妈妈的爱是春的,像鲜花;妈妈的爱是甜的,像蜜糖;妈妈的爱是清新的,像森林中的草地;妈妈的爱是宁静的,像蓝天上的白云;妈妈的爱是柔软的,像轻风和细雨;妈妈的爱是温暖的,像阳光和炉火;妈妈的爱永远在我的心里。师:对你来说妈妈的爱是什么呢?课堂讨论,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学生1:妈妈的爱是每天干净的衣服和热腾腾的饭菜,是每天没有烦恼的快乐生活。学生2:妈妈的爱是我们生病时的担心,我们难受时的焦虑。学生3:妈妈的爱是世上最安全最幸福的地方,在那里,我什么都不害怕。师:我们体会了妈妈的爱,那么爸爸的爱又是什么样的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小故事。展示材料《达芬奇与父亲》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他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画画恐吓老爸。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怕的女妖头。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后来,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父亲竟然丝毫没有责备儿子。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师:联系这个故事,说说父亲的爱对你来说像什么?学生1:父亲的爱像爬山的基石,托着我们稳稳当当地向上攀爬。学生2:父亲的爱像坚实的后盾,支撑我们去冒险,去探索新世界。学生3:父亲的爱像一把伞,把一切狂风暴雨挡在外面,护着我们健康长大。师:体会父母的爱,让我们一起朗诵下面的诗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学生齐读诗歌,感受作者在诗歌里要传达的感情。 环节1:通过对日常生活和案例的学习分析,了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关心照顾我们。环节2:通过课堂讨论和诗歌故事分享,学生能够体会到父母的关爱之情。 环节1:教师通过学生回答,判断学生是否对父母的关心和付出具有 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能够体会父母的关心爱护之情,知道父母付出的辛苦,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1。环节2:教师通过学生回答,判断学生是否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能够对父母之爱进行 描述,做出准确的形容,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2。
课堂总结 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知识点。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查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作业布置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的爱表示感谢 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行动的形式加深对本课的理解,能够对父母的爱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教师及时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给出修改建议。
板书设计 10.1父母默默的爱生活里看不到的付出父母怎样爱我体会父母的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大概念设计主题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主题为《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聚焦家庭亲情。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道德修养”中“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辛劳”,确定本单元的大概念设计主题为“理解父母的爱,重视家庭温暖”。
二、单元内容、学段学科关联 父母对我们的爱护从我们诞生开始,无时无刻不在生活中有所体现,家庭温暖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懂得理解父母的关爱,学会爱护父母,珍视我们的家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以儿童立场对本单元进行再度开发与整体设计。学生经过该主题的学习能够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能够基于同样的角度学会对父母表达爱意,关注我们的家庭,理解家的含义。单元内容一览表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课题栏目目的与要求10.父母多爱我父母默默的爱多一些理解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学会爱父母,表达我们的关心,了解我们的家庭,懂得家的重要性。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我们都爱父母我们了解父母吗?爱父母 在行动12.家庭的记忆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本单元链接家庭亲情,引导学生重视父母亲情,懂得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对家的理解和重视。小学、初中各阶段关联性较强,具体联系如下图。
三、设计单元教学情境 在本单元中,教材以家庭亲情为主题,聚焦父母亲情,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的爱护,并能够主动表达个人对父母的关心,学会互相关爱,共同维护家庭亲情。因此设置“家庭问答赛”作为本单元的主情境。按照“家是一道需要我们去理解作答的题目”的逻辑设置“第一个问题:父母爱我们吗”、“第二个问题:我们爱父母吗”、“第三个问题:家是什么”三个分场景,形成整个单元设计的情境链。“第一个问题:父母爱我们吗”以“父母多爱我”为开场,引导学生去了解父母平常对我们的关心,知道父母为我们做出了哪些牺牲,在我们没注意的地方,父母如何照顾我们的生活,学会理解父母付出的辛劳,懂得体谅父母的难处。“第二个问题:我们爱父母吗”情境具体内容为“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学生在认识到父母的爱之后,同时也应学会回报爱护父母,向父母表达我们的爱,懂得去了解父母,加深彼此间的感情联系,并付出实际行动,去表达对父母的关爱。“第三个问题:家是什么”情境内容以“家庭的记忆”为主,家庭由父母和我组成基础,家庭中还有其他的成员,学会主动关心我们的家庭,了解家庭中不同的成员,关注家庭的历史故事,认识到家对于我们的特殊含义。内容大单元情境国家课程补充素材课时了解父母在生活中怎样关心照顾我们,为我们付出的辛苦,懂得去理解父母的举动,体谅父母的难处。“第一个问题:父母爱我们吗”父母默默的爱多一些理解《父母的节日》2学会向父母表达关爱之情,用实际行动去爱护父母,回报父母的爱。“第二个问题:我们爱父母吗”我们都爱父母我们了解父母吗?爱父母 在行动《爱父母,怎么做》2认识我们的家庭,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定位和称呼,知道我们的家庭变化历史,理解家在文化和语言中的重要性。“第三个问题:家是什么”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汉字中的“家”的演变》4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成形的初级阶段,需要建立起对父母和家庭的正确认识,学会重视家庭亲情,体会父母关爱,学会回报父母,关心家庭。本单元着眼于家庭亲情,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父母对我们爱护的表现,理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照顾我们,懂得体谅父母的付出,学会感恩并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心,从而认识家庭的重要性,了解家庭中不同的组成成员,知晓家的历史,学习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
五、单元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1.学生通过对父母之爱的学习,认识到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从而建立起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学会理解父母,化解与父母产生的矛盾,达成互相理解。2.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实际行动去表达对父母的爱,知道爱护父母的正确方式。3.学生认识家的概念,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主动了解家的历史,并学习家在传统文化及语言中占据的特殊地位。
六、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第一单元学习评价项目自评互评他评学生能够知晓父母爱护我们的具体行为,从父母的行为中体会到对自己的关爱之情,学会去理解父母某些看似对我们严格的要求,理解父母的心情。学生能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爱,积极主动地帮助父母,主动了解父母,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关爱之情。学生学习家庭的重要性,了解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体会家庭成员对彼此的关心与爱护,主动了解家的历史,能够认识到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知道家的重要性。
小学
一下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三上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五下《我们一家人》
初中
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