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体会李白杂言志的语言特点。通过诵读、背诵,培养感悟能力、提高鉴赏能力情感与态度:感受诗歌激情,体会诗歌意境,领会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艺术风格,形成读诗兴趣。方法与过程:以诵读为手段,以“理解-赏析-联想-创新”为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赏析诗歌,开展经典创新。【教时安排】2教时教堂过程预设第一课时一、导入台湾诗人余光中: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杜甫:“纵饮欢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江上吟》)李白:“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革是)》。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此诗的构成元素,“大约有三分颠狂,三分嘲弄,三分玩世,再加一份沾沾自喜”。二、整体感知1、听:一听视频朗诵:听其声,正其音,悟其情。噫吁嚱 yī xū xī 巉岩 chán 石栈 zhàn 喧豗 huī猿猱 náo 砯崖 pīng 飞湍 tuān 崔嵬 wéi扪参历井 mén shēn 吮血 shǔn二听教师范读:注意句式、节奏、主旋律提问:(1)这首诗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从句式与押韵特点可以看出这一首的体裁吗?明确:句式长短不一,整句有散,押韵相对自由(第一节ian韵,第二节三换其韵,第三节押韵更加自由),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苟,形式自由。“蜀道难”是汉乐府旧题。(2)诗中流荡着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诗中有没有说明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明确:大气、豪迈,纵横洒脱。从“问君西游何时还”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去往的地方正是西蜀。这首诗竭力描绘蜀道的艰难险恶,并不让我们觉得很低沉,作者对蜀道山川的描绘,寄托了自己豪迈的气魄,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激情,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崇高雄伟的美。2.介绍写作背景:本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即安史之乱前。唐朝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3.学生个人诵读,教师提出诵读要求:句子的节拍,情感的起伏变化,重音轻声,主旋律的彰显。学生评价诵读4.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背诵。三、指导诵读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问:开篇为什么连用叹词,用一个行不行?“危乎”“高哉”语意相同,能否只留一个?(让学生读,体会不同)明确:“吁嚱”是蜀地方言,见物发出惊叹,连用叹词表达强烈的惊叹。“危乎高哉”语气助词音调一收一开,情绪骤起,有如平地惊雷,引出主旋律,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四句写什么?给你以什么样的情感体验?明确:写历史上的蜀道,悠远的历史,漫长的岁月,秦塞不通。有一种苍茫悠远之感。前两句注意读延长音,后两句则要突出时间词,注意收束句中的“塞”与“烟”的音调与音长的处理。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问:“鸟道”是怎样的“道”?“蜀道”是如何开通的?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鸟道”,意味人兽都不可通的奇险狭窄的山路。(问一句:鸟行需要要“道”吗?)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充满悲壮。暗示打通道路的艰难。“地崩”句与“然后”句,诵读时一气贯通,突出“相钩连”。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两句侧重其高其险。视角由上而下,句式对称,又是长句,诵读时一定呈现这种对称,表现其磅礴的气势。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问:这两句如何写蜀道之高之险?侧正表现,衬托山高路险。6.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前两句突出蜀道的曲折,后两句写山高与天齐,夸张手法。诵读时要用延长音 突出其曲折回环,盘旋上升,手摸参宿,穿越星空的艰难与惊险。第二节:7.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未登程先问归期,写尽旅愁)8.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问:诗人怎样写朋友可能经受的旅途体验?这样的体验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沿途所经古木参天,悲鸟号鸣;月明之夜,子规啼愁,空山无人。孤独寂寞中更添羁旅之愁。诵读的语调应为之一沉。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再显主旋律,收束句读得利落。10.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问:这里写峰高壁奇水激与前面的描写有何不同?突出其奇美,惊叹赞美。诵读时前两句与两句的语气形成对应,收句需读出“雷霆万钧”之势。11.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读出惊魂之余的疑惑和担忧。第三节:1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提问:“剑阁”是谁所建?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战略意义?1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四字短句,跳荡有力,读出一种惊恐的情绪。四个短句前后慢,中间快,突出“杀人如麻”的恐怖。14.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换气后读锦城句,仿佛惊险的道路走出来,终于可以舒缓心情,放缓脚步。主旋律句再次响起,但已是余音袅袅,叹息而收。(一唱三叹,兴味无穷!)四、完成练习实词归纳尚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且尚贤使能 崇尚,尊重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还危危乎高哉 高危如累卵 危险正襟危坐 正,端正去去门十里以为界 距,距离阳虎去齐走赵 离开除残去秽 除掉,去掉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 前往,到…去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可以横绝蛾眉巅 越过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陡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解释加点的字1.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发愁,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凋谢,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滚动,使动用法4.侧身西望长咨嗟 向西,名作状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比6.西当太白有鸟道 面对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沟通相连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9.猿猱欲度愁攀援 越过10.青泥何盘盘 多么11.但见悲鸟号古木 只12.雄飞雌从绕林间 跟随13.连峰去天不盈尺 离 满14.枯松倒挂倚绝壁 靠15.飞湍瀑流争喧豗 急流16.砯崖转石万壑雷 拟声词用如动词 ,冲击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 挡18.所守或匪亲 同“非”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互文见义20.锦城虽云乐 虽然21.侧身西望长咨嗟 深深五、背诵全诗第二课时一、背诵全诗。二、研读诗歌,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问题探究:(一)诗人如何写“蜀道之难”?①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②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六龙回日 冲波逆折 黄鹤飞不过 猿猱愁攀援③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④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⑤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⑥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 化为狼与豺杀人如麻△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二)为何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头一句,领起全文,为全文奠定雄放的咏叹基调。中间一句,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结尾一句,照应题目、开头,造成强烈的感叹。贯穿始终,一唱三叹,层层深入三、课堂小结:1.一个主旋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两处用典: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语出汉代杨雄的《蜀王本纪》)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语出晋代张载的《剑阁铭》)3.三种主要情感:①表达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②表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③表达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4. 四种主要的写作手法: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开辟之难)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度越之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夸张渲染: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安居之难)四、经典与创新:听张杰《经典咏流传》诗词歌赋和曹轩宾的《别君叹》,改编《蜀道难》。央视“经典咏流传”征集古典诗文的咏唱词,咏唱词要求在保留原作内涵与风格的前提下进行改编创作,请按此要求,改编创作《蜀道难》。别君叹 ( 曹轩宾)作词:「唐」王维/李奇;作曲:曹轩宾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高台孤矗昂首望,穹凄尽兮宙宇敞。车马纵兮雁飞翔,春复秋往世无常。幽清默兮落暗乡,何年何月蹉跎降。莫问莫观你莫惆怅,山石林木无易样。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高台孤矗昂首望,穹凄尽兮宙宇敞。车马纵兮雁飞翔,春复秋往世无常。幽清默兮落暗乡,何年何月蹉跎降。莫问莫观你莫惆怅,山石林木无易样。车马纵兮雁飞翔,春复秋往世无常。幽清默兮落暗乡,何年何月蹉跎降。莫问莫观你莫惆怅,山石林木无易样。莫问莫观你莫惆怅,山石林木无易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