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华 为
孟晚舟
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现代科技的成就
2、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表现及对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人类技术的进步
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工业革命是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信息革命指由于信息生产、处理手段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以互联网与全球化的普及为重要标志。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概括二战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
项目 成就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航空航天
海洋技术
原子能、生物
新材料
现代科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现代科技—人工智能
京东无人分拣仓库
上海洋人山无人码头
东莞的无人工厂
阿里未来酒店—机器人引路、刷脸开门
70、80年代
1969年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
美国
军用网络
1946年
90年代
互联网(internet),又称国际网络,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安徽省阜南一中
互联网形成
互联网商业化
它的应用从国防、科学计算到家庭办公、教育娱乐,无所不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安徽省阜南一中
1983年:银河-Ι号
1亿次/秒
1992年:银河-Ⅱ号
10亿次/秒
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
12.54京次/秒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代表性成就——世界
航天技术: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宇航事业的开端
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了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在月球着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登上月球
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 ,“发现”号,“阿特兰蒂斯”,“奋进号”
代表性成就——中国
航天技术: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升空,成为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于次日安全返回地面,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9年,月球车“玉兔二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标志着中国进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正式开通
①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 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这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②2012年,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域进行试潜,成功突破7 000米深度,这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③2020年,中国“奋斗者号”创新纪录,标志中国领先水平。
海洋技术
原子能技术和生物技术
①将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是这一动力首次用于军事目的。
②原子动力已用于其他多目的,如核动力船、生物医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核动力厂。
③20世纪初,人们初步掌握多种为医疗服务的生物技术。
④二战后,发现DNA揭示了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现代科技—原子能技术
核电厂是指将核能转换为热能,用以产生供汽轮机用的蒸汽,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构成了产生商用电力的电厂。
割除癌性肿瘤后,外科医生用具有放射性的钴丝缝合创口,不仅可以起到一般缝合的作用,而且还有放疗杀癌细胞的功能。
现代科技—生物技术
克隆小羊多莉
生物制药
碳纳米管的几何学构造图
新材料技术
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材料2:二战后,美苏展开军备竞赛,大力发展科技……,美国和西方在电子、新材料及其加工业等方面之所以能够领先于苏联,从一定程度上也是被美苏军备竞赛给逼出来的。
材料1:科技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论准备应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其主要内容包括: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核能、太阳能技术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以及以半导体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等三大主要技术,还出现了综合多种学科技术成就的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基础、激光与纳米技术等。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科技进步的原因有哪些。
①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提供理论基础;
②世界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③战争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刺激;
④各国政府对高科技的大力支持。
材料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劳动生产率,1946年至197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同时,海陆空立体交叉运输网络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部门,如信息技术产业已被人们从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作为第四产业。科技革命造成的新的技术水平,使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很少能单独全面开发新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产品等零部件开发的国家合作——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1.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
2.人类文化生活也出现了新的模式。人们与外界沟通更加方便,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3.人类视野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局限)4.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试管婴儿”“克隆技术”
将人类道德伦理推向极限
“核泄漏”“核武器”毁天灭地
正确看待现代科技,它可是一把“双刃剑”!
让更多年轻人“宅”起来
孤独且自闭
现代科技进步的负面影响
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枯竭、伦理道德等危机,是科技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只有继续发展科技。
——《科学世界》
现代科技进步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3、在发展科学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与资源。
【课堂小结】
现代科学
技术成就
革命性意义
原因
理论基础;
经济基础;
战争及竞争刺激
政府支持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航空航天
海洋技术
原子能技术和生物技术
新材料技术
生产力
企业管理
文化生活
视野交流
负面影响
【素养提升】
材料2 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8.5)
材料1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2016.5)
★历史理解: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的理解。
提示:例如,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也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学、地质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1.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围绕以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展开了激烈竞争,原子弹、半导体、雷达、航天技术等有新的突破。后来很多技术转为民用,如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救援、城市交通管理等各个方面。根据材料,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  )
A.美苏竞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B.美苏成为新科技革命的中心
C.美苏双方在科技上相互借鉴
D.美苏双方在军事上势均力敌
【课堂练习】
2.在现代科技进步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现代科技进步使(  )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D.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3.2019年10月20日至22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行。大会主题为“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B.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C.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实现商业化
D.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4.21世纪,人们通过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  )
A.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
B.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C.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
D.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