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1基础知识(四大题材)(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专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1基础知识(四大题材)(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专题01基础知识
(四大题型:字音字形 词语运用 语法常识 病句辨析)
【经典基础题】
题型一:字音字形
1.(2022年秋·江苏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写在横线上。
①抽yē
②quán伏
③滑jī
④钦差大臣
⑤躇步跐蹈
2.(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坍塌(tān) 狭隘(ài) 干涸(hé) 刨根问底(bào)
B.鄙薄(bǐ) 殉职(xùn) 嗔怪(zhēn) 拈轻怕重(niān)
C.庇护(pì) 恍惚(huǎnɡ) 酬劳(chóu) 杞人忧天(qǐ)
D.蹒跚(pán) 蜷伏(quán) 灼烧(zhuó) 咄咄逼人(duō)
3.(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勋(xūn)章 贮(zhù)蓄 粗犷(kuàng)一霎(shà)
B.匿(nì)笑 坍(dān)塌 殉(xùn)职 干涸(hé)
C.禁(jìn)锢 挪(nuó)动 抽噎(yē) 开辟(pì)
D.抖擞(sǒu) 呈(chén)报 哺(fǔ)乳 咒(zòu)骂
4.(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炫耀(xuàn) 忙碌(lù) 附和(hé) 热忱(chén) 棉延(mián)
B.气概(kài) 勋章(xūn) 余晖(huī) 废墟(xū) 哺乳(fǔ)
C.怪诞(dàn) 禁锢(gù) 嗔怪(chēn) 坍塌(tān) 驯养(xùn)
D.安祥(xiáng) 蜷伏(quǎn) 厌倦(juàn) 派遣(qiǎn) 庇护(pì)
5.(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妥当 当然 当真 奋勇当先 B.模糊 模具 模仿 像模像样
C.露台 露水 暴露 风餐露宿 D.哄骗 哄笑 哄动 一哄而散
6.(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篷勃 暮色 凌乱 翻来覆去 B.虐待 预警 怅然 神彩奕奕
C.灌溉 炫耀 缥缈 骇人听闻 D.澄澈 怂勇 贮蓄 惊慌失措
7.(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慷概 酬劳 悬涯 拈轻怕重 B.惩戒 驯养 羞怯 莫不关心
C.安祥 头衔 炫耀 兴高彩烈 D.雕像 绵延 缥缈 畏罪潜逃
8.(2022年秋·江苏无锡·七年级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校考期末)这是小文与同学交流读书心得的文稿,他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提供帮助。
读书,丰盈了我的生命。我读到冬天的济南是一块自上而下的空灵的蓝水晶,加拿大医生白求恩是一个对技术 _____的纯粹的人,植树的牧羊人是一个沉默guǎ言但信念坚定的人,郭沫若想象中有一个美丽的缥缈的街市,鲁迅童年里有三味书屋人声dǐng沸的读书场景……读书,让我们超越时空,与名人对话。
(1)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精益求精 B.持之以恒 C.任劳任怨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沉默guǎ 言
人声dǐng 沸
(3)给加点字注音。
缥缈
题型二:词语运用
9.(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B.同学们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在“中国梦”的感召下,他见异思迁,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归国。
D.今天大扫除,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看就是不毛之地。
10.(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我爱读书,比小孩子爱吃糖果更甚。每天的空闲时间, 只有五分钟,十分钟,我 要找一本书来读上几段;每天临睡之前, 这一天是多么疲倦,多么累,我 要读上一小时的书。这种读书的嗜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
A.哪怕 也 因为 所以 B.如果 也 不光 也
C.哪怕 也 不论 总 D.宁可 就 尽管 还
11.(2022年秋·江苏扬州·七年级校考期末)下列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静是学习的第一要求。静了心才安,安了意才专。心意浮躁,见异思迁,是做不成学问的。
B.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以“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更美好生活”为主题,正式发布官方标识和吉祥物形象“兔圆圆”,这真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
C.近年来,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随声附和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
D.快速阅读,是一种阅读时刨根问底,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的读书方法。
12.(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小王好奇心很强,喜欢学习新鲜事物、探索未知,经常见异思迁。
B.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植树,让不毛之地变得郁郁葱葱。
C.虽然不同的动物生活习性大相径庭,但是它们都有可爱之处。
D.探究真相需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根底原由。
题型三:语法常识
13.(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笔直、强壮、悠闲、凌乱都是形容词
B.这儿、咱们、怎样、谁都是代词
C.黑——白、甜——苦、进步——落后是三组反义词
D.狭隘、卑鄙、发动、丑陋都是贬义词
14.(2022年秋·江苏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同义词“坚定”与“坚强”的不同在于其搭配对象有差别,如坚定信念,坚强性格。
B.“(我)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爸爸强壮的臂弯里”句中的“凌乱”和“强壮”是形容词,前者表性质,后者表状态,形象写出我从胆怯到成功时的激动。
C.“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都用了反义词构成对式,从而使句子有更强的说明力。
D.“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他们”和“怎样”都是疑问代词。
15.(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与“我们”一样的是( )
A.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B.我……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
C.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D.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
16.(2022年秋·江苏南京·七年级校联考期末)小联对参加活动的语文老师表示感谢:
王老师,您好!在您的影响下,A.我觉得阅读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我读了很多经典作品,B。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陶冶了我的情操。在您的课堂中,C。我就是一条遨游在知识海洋中的小鱼。D。您的联系方式,我已惠存,以后还会经常向您请教。
对此,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意思”为多义词,这里的语境义是“趣味、情趣”。
B.“丰富”和“陶冶”两词在本句中都是作动词用。
C.此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我”比作“小鱼”。
D.“惠存”是个敬词,在此可以表示对老师的尊重。
题材四:语病辨析
17.(2022年秋·江苏泰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于XBB1.5毒株,我们切忌不要恐慌,也不要轻视,保持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
B.上海铁路局介绍,长三角铁路2023年春运方案出台,春运40天预计发送旅客6000万人次。
C.“新冠”康复期我们要保证饮水量,建议每天至少摄入1500-2000ml以上。
D.教育部近期印发了关于要求寒假期间各地严防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18.(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养猫的经历,使我明白了要善待动物的道理。
B.看着盛开的菊花,史铁生懂得了要“好好活”的道理。
C.水藻是否具有绿的精神,就决定了济南的水冬天不忍得冻上。
D.铺满了河面的荷叶,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声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19.(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自进入夏季高温天气以来,救助站增加街面巡查次数,确保流浪乞讨人员生命。
B.我市通过加大救助力度,杜绝因高温炎热天气引发中暑、死亡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C.市救助站已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护送老弱病残等特殊对象返乡近60人次左右。
D.市民如发现需要救助人员,可以及时指挥其到救助站接受救助。
【优选提升题】
1.(2022年秋·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扬子同学在活动中介绍自己的阅读体会。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阅读是一段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我迷恋那些不动声色的描述,那些用纤维( )连接起来的细部,几乎抵达了事物的每一条纹路;我迷恋天马行空的想象,江河山海,天堂冥界,过去未来,无所不臻;我迷恋那些幽旷深邃的思想,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 ),立己达人的经验总结,从不同方面quán释( )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zhāng显( )了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1)为加点字注音:纤维( ) 谆谆教诲( )
(2)根据拼音写汉字:quán释( ) zhāng显( )
(3)请从语段中找出一个褒义词。
(4)对语段中词语理解错误的是( )
A.“一段”、“一条”是数量词。
B.“温暖”、“深邃”都是形容词。
C.“连接”与“抵达”都是动词。
D.“那些”是名词。
2.(2022年秋·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班级举行“文学部落”主题活动,请你参与。请你阅读“文学部落”招募令,完成题目。
阅读乐趣多,文学滋味长。我们的文学部落招募啦!!!
可有一段文字让你怦( )然心动?
可有一首诗让你( A )?
可有一个故事让你豁然开朗……
亲爱的同学,
让我们一起逃离庸常生活的禁ɡù( ),
走进我们的文学部落。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品位;B___,___。

(1)给加点字注音:怦 然心动
(2)根据拼音写汉字:禁 ɡù
(3)填在A处最合适的成语是( )
A.头晕目眩 B.惊慌失措 C.心醉神迷 D.随声附和
(4)请在B处填写一句话,使之与前一句话句意连贯,句式相同。
3.(2022年秋·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走进故事的长廊,总有些人或事让我们深受触动:白求恩对人民的热忱,牧羊人不计chóu劳的无私……此外,动物学家看似怪dàn不经的实验行为让我们忍俊不禁,女娲造人的神话让我们惊叹不已,穿井得一人的谣言引人深思。奇妙神话,开启想象;通俗寓言,启迪人生……万千优秀作品汇集,化成我们阅读路上的点点星光。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chóu( )劳 ②怪dàn( )不经 ③热忱( ) ④忍俊不禁( )
(2)下列词语和语境中的画线词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
A.大吃一惊 B.骇人听闻 C.叹为观止 D.目瞪口呆
(3)“女娲造人”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请你再写出两个你熟悉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名字。
4.(2022年秋·江苏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央视一套热播的《觉醒年代》,全景式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一改同类题材作品死板、教条的现状,将红色基因注入史诗书写,把崇高品格融于人性描摹,因此在微博、B站等平台引发诸多热议,强势“破圈”,吸引了大量观众,获得了不俗口碑 。
在叙事表达上,剧中多次使用隐喻手法。如导演对“骆驼”这一动物的刻画就让观众惊艳,骆驼蹄子踩在两千五百年亘 古不变的车辙上,隐喻着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真实位置。剧中内涵之深厚,效果之震(hàn) ,获得观众力赞。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觉醒年代》聚焦建党风云人物,通过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典型人物的精准塑造,展现了革命先(qū) 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贡献。
总的来看,《觉醒年代》无论是在 还是在 ,都表现了剧组求真务实、力创精品的宗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口碑 ②亘古 ③震(hàn) ④先(qū)
(2)请结合上下文,解释“破圈”在此处的含义。
(3)根据上文,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叙事表达上的精准力 人物塑造上的创新力
B.人物塑造上的创新力 叙事表达上的精准力
C.人物塑造上的精准力 叙事表达上的创新力
D.叙事表达上的创新力 人物塑造上的精准力
5.(2022年秋·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海安文脉流淌千年,文化“家底”深厚。从yōu jiǔ璀璨的青墩文化、粮丰盐富的漕运文化,到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独具mèi lì的里下河文化、内涵厚重的红色文化 A多元文化集于一身,融于一城。而今,奋进中的海安人将以文化软实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赋能加码。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yōu jiǔ
mèi lì
赋能
(2)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为
(3)下面加点词与“枢纽海安”中的“枢纽”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A.流淌千年 B.建设城市 C.阳光保险
6.(2022年秋·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末)北纬31°,东经120°,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在这里汇入南黄海。江水liú tǎng万里,从上游带来泥沙,冲积成陆。江水也带来丰沃养分,滋润着这片rè chén的土地,让这里以鱼米之乡闻名。
这就是南通。南通地处江北,南风北韵从盐道、江水、海风中飘来,陶冶着这方水土的性情、生活乃至餐桌。江鲜、海鲜、河鲜争味,汇成了风味chún cuì、唇齿留香的江海鲜味。
和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今天的南通汇聚了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各地B(神通广大/琳琅满目)的美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南通吴越同席、南北兼顾A开放的文化背景令南通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如今,通过南通饮食的包罗万象,使南通菜在中华美食中自成一派。
(南通广播电视台 有删改)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A处应该填写的标点符号是 。
(3)从B处括号内选出最合适的成语:
(4)脚本中划线句是病句,请你将修改意见写出来。
7.(2022年秋·江苏南通·七年级启东市长江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吟诵这首诗,你的脑海是否会yùn niàng出风筝伴着莺燕飞舞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粹的快乐?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传说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 甲 (A.诞生 B.由来)。
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舒活筋骨,dǒu sǒu精神的玩具。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风和日丽,碧空chéng chè,家家户户都 乙 (A.扶老携幼 B.尊老爱幼),兴高采烈地来到空旷之地放风筝。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不但是一种娱乐游戏,而且是人们享受大自然恩赐的一项体育运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yùn niàng( ) chéng chè( ) dǒu sǒu ( )
(2)在文中甲、乙两处选择后面括号中符合语境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甲: 乙: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关联词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不必写原句)
8.(2022年秋·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jiān dìng的信念十分紧要,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B今天,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中国青年仍要发扬永久奋斗。在新的历史潮头上,中国青年A. (志存高远/好高骛远)、不负芳华,勇敢地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用担当与尽责展现青春风采和豪迈qì gài。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A处。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9.(2022年秋·江苏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亲爱的同学,书是良师,亦是益友。当我们捧起一本书,在jìng mì的夜晚静心阅读,我们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读《纪念白求恩》,我们会被白求恩同志对人民极端热chén的精神所感动【甲】读《植树的牧羊人》,我们会对这个把废xū和荒漠变成绿洲的老人敬佩不已;读《猫》,我们会跟随文中的“我”一起欢笑,一起怅然若失。让我们携书而行,你的思想就不会被现实禁锢,你心灵的天空就会闪烁着星光的快乐!加油吧【乙】少年!与书为伴,一路芬芳!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分号 【乙】感叹号 B.【甲】句号 【乙】逗号
C.【甲】分号 【乙】逗号 D.【甲】句号 【乙】感叹号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中加点词“精神、这、绿、闪烁”的词性分别为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动词。
B.划线句“书是良师,亦是益友”属于比喻中的明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书本对于读者成长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C.“禁锢”一词基本义为“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做官和参加政治活动”,结合语境,此处可理解为“束缚、限制”之义。
D.“怅然若失”指因不如意而感到不愉快,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一样。
10.(2022年秋·江苏宿迁·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1ì(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qì( )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 )发。A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B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共青团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 )丽之花!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磨1ì( ) qì( )合 迸( )发 绚( )丽
(2)“ ”处有语病,是 类型的病句 ,你给出的修改意见是 。
11.(2022年秋·江苏·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阅读是一种修行,入境了,就是最优美的人生。毛姆在他的《读书笔记》里曾说过,也不能助你谋生糊口;不能教会你驾船,但阅读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yuán),如果你们真能享受这些书的话。
阅读之美,在于探求未知。它可以让我们从(fēn)______繁复杂的现实进入一个超然脱俗的境界,也能体会到别人的一生;体会别人的视角和思考(yuè)______的体验,是找到了自己,更(sù),让自己拥有了一个有趣的灵魂。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yuán) 满
②(fēn) 繁
③愉(yuè)
④(sù) 造
(2)两段文字最适合作为下面哪个论述话题的材料( )
A.阅读的境界 B.阅读的方法
C.阅读的意义 D.阅读的习惯
12.(2022年秋·江苏淮安·七年级统考期末)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腹有诗书气自华。品读课文,我们遇到很多优秀的人,我们读到了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而殉职的白求恩大夫;读到了辛勤耕耘、沉默寡言但内心ɡǔn烫( )的植树的牧羊人;读到了一位在孩子身处险境仍从容应对的父亲;读懂了因妄下断语、冤( )枉了一只猫而深刻自省的郑振铎;读懂了为研究动物而在他人眼里 (孜孜以求 怪诞不经)的康拉德·劳伦兹; 。
(1)请用正楷字体抄写下面这句话。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gǔn( )烫 冤( )枉
(3)请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4)围绕这段话的中心,请在七上语文课本中选取合适的例子,续写一句话。(本卷中所涉及的课文内容不能再用。)
13.(2022年秋·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在明媚的阳光下娇艳灿烂;少年是一棵棵 péngbó生长的小树,在丝丝雨露的滋润下枝繁叶茂A 少年是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轻柔的微风中歌声 liáo liàng;少年是一颗颗 shǎn shuò的星星,在浩瀚无垠的夜空里熠熠生辉……
(1).根据语境和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用正楷字写出相应的汉字。
(2)语段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
14.(2022年秋·江苏泰州·七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踏上七年级的语文阅读之旅,漫游语文世界,我们会被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感染。②在鲁迅的深切怀念里,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纯cuì的情感;在陆游的诗歌里,我们读到了诗人的爱国热chén;在朱自清的春天里,我们嗅到了酝酿在空气中的泥土气息;在让·乔诺的故事里,我们感动于牧羊人面对荒山戈壁种树不止的倔强的坚持。孔夫子发出“不舍昼夜”的感慨【甲】;谢太傅与儿女“拟雪”妙趣横生;《动物笑谈》中科学家实验方法的【乙】;《皇帝的新装》里人物huá jī可笑……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③一个人想要真正走近文学的大门,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④请继续语文的阅读之旅吧!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令人深思 【乙】荒诞不经 B.【甲】骇人听闻 【乙】荒诞不经
C.【甲】令人深思 【乙】怪诞不经 D.【甲】骇人听闻 【乙】怪诞不经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B.语段中加点的“漫游”“倔强”“一片片”“滋润”词性各不相同。
C.第②句中“不舍昼夜”上的引号表示引用,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D.第③句是一个病句,可以将第二个分句中的“是否”改为“能”。
15.(2022年秋·江苏泰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这一年,这三年,变局加速。应然变成竟然,当然变成居然,一切都在打破,一切又在重建,一蔬一饭,寒来shǔ往,“新的历史特点”浮现日常生活的基本面。我们随波zhú流,我们跌宕起伏,我们被重新定义,我们被不断提醒【甲】疫情前的世界正在加速远遁,从田园牧歌快进到cāng海桑田仿佛一日百年。
未来终将到来,相信让未来与我们有关。从现代化的百年追寻,到大疫后的秩序重建,我们相信,他们相信,不是因为未来值得相信,而是因为未来必须相信【乙】不是美好已在前方等待,而是相信撬动了向往。春天终将回馈每一个在冬天里的抱薪者、坚守者、发光者,在现在与未来间,是跳动、更新、寓shùn息于无穷的光焰。
(节选自《南方周末》2023新年献词)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按序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逗号 分号 B.冒号 分号
C.冒号 句号 D.逗号 句号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面语段中的“抱薪者”一词中的“薪”指柴火,“抱薪者”在句中指为众人抱来柴火的人。
B.语段中加点的“回馈”与“反馈”是一组近义词,因此句中“回馈”可以改为“反馈”。
C.语段中加点的“我们”“未来”“冬天”都是名词,“等待”和“撬动”是动词。
D.《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通过联想和想象,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美丽富庶、自由幸福的天上世界。
16.(2022年秋·江苏泰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甲】时序之美。春天,花仙子盛装lì临,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嘹亮响起,【乙】着春的气息,①惹得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cuì的喉咙。热烈而又粗guǎng的夏雨迫不及待,它的到来,就更是另一番风情,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②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生长……③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夜晚,玻璃窗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mì【丙】使人怀想【丁】使人动情的秋雨啊!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一年到头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填入语段中【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领悟 【乙】传递 B.【甲】领略 【乙】传递
C.【甲】领悟 【乙】传播 D.【甲】领略 【乙】传播
(3)下列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中加点的词语“盛装”“气息”“风情”“喜悦”都是名词。
B.画波浪线的①②③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语段中【丙】【丁】两处的标点符号应当是顿号。
D.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一年到头”与“终年”重复,可删去“一年到头”。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专题01基础知识(解析版)
(四大题型:字音字形 词语运用 语法常识 病句辨析)
【经典基础题】
题型一:字音字形
1.(2022年秋·江苏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写在横线上。
①抽yē
②quán伏
③滑jī
④钦差大臣
⑤躇步跐蹈
【答案】 噎 蜷 稽 qīn chú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抽噎,chōu yē,意思是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地哭。
蜷伏,quán fú,屈体伏卧。引申为屈服,驯服。
滑稽,huá jī,(举止言谈)诙谐而引人发笑。
钦差,qīn chāi,意思是皇帝亲自派遣。
躇步跐蹈,chú bù cǐ dǎo ,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跐,踩。蹈,踏。
2.(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坍塌(tān) 狭隘(ài) 干涸(hé) 刨根问底(bào)
B.鄙薄(bǐ) 殉职(xùn) 嗔怪(zhēn) 拈轻怕重(niān)
C.庇护(pì) 恍惚(huǎnɡ) 酬劳(chóu) 杞人忧天(qǐ)
D.蹒跚(pán) 蜷伏(quán) 灼烧(zhuó) 咄咄逼人(duō)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刨根问底(bào)——páo;
B.嗔怪(zhēn)——chēn;
C.庇护(pì)——bì;
故选D。
3.(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勋(xūn)章 贮(zhù)蓄 粗犷(kuàng)一霎(shà)
B.匿(nì)笑 坍(dān)塌 殉(xùn)职 干涸(hé)
C.禁(jìn)锢 挪(nuó)动 抽噎(yē) 开辟(pì)
D.抖擞(sǒu) 呈(chén)报 哺(fǔ)乳 咒(zòu)骂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粗犷(kuàng)——guǎng;
B.坍(dān)塌——tān;
D.呈(chén)报——chéng,哺(fǔ)乳——bǔ,咒(zòu)骂——zhòu;
故选C。
4.(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炫耀(xuàn) 忙碌(lù) 附和(hé) 热忱(chén) 棉延(mián)
B.气概(kài) 勋章(xūn) 余晖(huī) 废墟(xū) 哺乳(fǔ)
C.怪诞(dàn) 禁锢(gù) 嗔怪(chēn) 坍塌(tān) 驯养(xùn)
D.安祥(xiáng) 蜷伏(quǎn) 厌倦(juàn) 派遣(qiǎn) 庇护(pì)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附和(hé)——hè,棉延——绵延;
B.气概(kài)——gài,哺乳(fǔ)——bǔ;
D.安祥——安详,蜷伏(quǎn)——quán,庇护(pì)——bì;
故选C。
5.(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妥当 当然 当真 奋勇当先 B.模糊 模具 模仿 像模像样
C.露台 露水 暴露 风餐露宿 D.哄骗 哄笑 哄动 一哄而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dàng/dāng /dàng /dāng ;
B.mó/mú/mó/mú;
C.都读lù;
D.hǒng/hōng/hōng/hòng;
故选C。
6.(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篷勃 暮色 凌乱 翻来覆去 B.虐待 预警 怅然 神彩奕奕
C.灌溉 炫耀 缥缈 骇人听闻 D.澄澈 怂勇 贮蓄 惊慌失措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篷勃——蓬勃;
B.神彩奕奕——神采奕奕;
D.怂勇——怂恿;
故选C。
7.(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慷概 酬劳 悬涯 拈轻怕重 B.惩戒 驯养 羞怯 莫不关心
C.安祥 头衔 炫耀 兴高彩烈 D.雕像 绵延 缥缈 畏罪潜逃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慷概——慷慨,悬涯——悬崖;
B.莫不关心——漠不关心;
C.安祥——安详,兴高彩烈——兴高采烈;
故选D。
8.(2022年秋·江苏无锡·七年级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校考期末)这是小文与同学交流读书心得的文稿,他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提供帮助。
读书,丰盈了我的生命。我读到冬天的济南是一块自上而下的空灵的蓝水晶,加拿大医生白求恩是一个对技术 _____的纯粹的人,植树的牧羊人是一个沉默guǎ言但信念坚定的人,郭沫若想象中有一个美丽的缥缈的街市,鲁迅童年里有三味书屋人声dǐng沸的读书场景……读书,让我们超越时空,与名人对话。
(1)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精益求精 B.持之以恒 C.任劳任怨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沉默guǎ 言
人声dǐng 沸
(3)给加点字注音。
缥缈
【答案】(1)A
(2) 寡 鼎
(3)miǎo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表示要求极高。“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任劳任怨”做事能够经受劳苦和别人的抱怨。结合句子“对技术”“纯粹的人”可知,这里要表达的是白求恩对技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这里应填“精益求精”;
故选A。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空,沉默寡言(chén mò guǎ yán):多形容人性格沉静,不爱说话。
②空,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3)本题考查注音。
缥缈(piāo miǎo):高远隐约,若有若无;随风飘扬;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题型二:词语运用
9.(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B.同学们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在“中国梦”的感召下,他见异思迁,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归国。
D.今天大扫除,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看就是不毛之地。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符合语境;
B.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不符合“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的语境,贬义褒用;
C.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符合“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归国”的语境,贬义褒用;
D.不毛之地:原指不生长庄稼的土地,后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不符合“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语境;
故选A。
10.(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我爱读书,比小孩子爱吃糖果更甚。每天的空闲时间, 只有五分钟,十分钟,我 要找一本书来读上几段;每天临睡之前, 这一天是多么疲倦,多么累,我 要读上一小时的书。这种读书的嗜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
A.哪怕 也 因为 所以 B.如果 也 不光 也
C.哪怕 也 不论 总 D.宁可 就 尽管 还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
第一、二处,根据语境可知,“只有五分钟,十分钟”“要找一本书来读上几段”是假设关系,来表现“我”酷爱读书,因此用“哪怕”“也”来联结;
第三、四处,根据语境可知,“这一天是多么疲倦,多么累”与“要读上一小时的书”是条件关系,来强调读书是“我”养成的一种习惯,因此用“不论”“总”来联结;
故选C。
11.(2022年秋·江苏扬州·七年级校考期末)下列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静是学习的第一要求。静了心才安,安了意才专。心意浮躁,见异思迁,是做不成学问的。
B.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以“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更美好生活”为主题,正式发布官方标识和吉祥物形象“兔圆圆”,这真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
C.近年来,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随声附和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
D.快速阅读,是一种阅读时刨根问底,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的读书方法。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主意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使用正确;
B.骇人听闻: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不能用来形容得知标识和吉祥物形象,使用有误;
C.随声附和:形容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不能用来形容顺应时代潮流,使用有误;
D.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不能用来快速阅读时,抓住关键部分阅读,使用有误;
故选A。
12.(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小王好奇心很强,喜欢学习新鲜事物、探索未知,经常见异思迁。
B.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植树,让不毛之地变得郁郁葱葱。
C.虽然不同的动物生活习性大相径庭,但是它们都有可爱之处。
D.探究真相需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根底原由。
【答案】A
【详解】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见异思迁:指主意不坚定。在句中属于褒贬不当,使用错误;
B.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使用正确;
C.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使用正确;
D.刨根问底:查问根由,探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使用正确;
故选A。
题型三:语法常识
13.(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笔直、强壮、悠闲、凌乱都是形容词
B.这儿、咱们、怎样、谁都是代词
C.黑——白、甜——苦、进步——落后是三组反义词
D.狭隘、卑鄙、发动、丑陋都是贬义词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词性。
D.有误,“发动”是中性词。
故选D。
14.(2022年秋·江苏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同义词“坚定”与“坚强”的不同在于其搭配对象有差别,如坚定信念,坚强性格。
B.“(我)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爸爸强壮的臂弯里”句中的“凌乱”和“强壮”是形容词,前者表性质,后者表状态,形象写出我从胆怯到成功时的激动。
C.“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都用了反义词构成对式,从而使句子有更强的说明力。
D.“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他们”和“怎样”都是疑问代词。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B.“前者表性质,后者表状态”说法不正确。“凌乱”和“强壮”是形容词,前者表状态,后者表性质;
C.“都用了反义词构成对式”说法不正确。“淫慢”与“险躁”不是反义词,不是反义词构成对式;
D.“都是疑问代词”说法不正确,“他们”是人称代词;
故选A。
15.(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与“我们”一样的是( )
A.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B.我……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
C.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D.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题干中“我们”是代词。
A.数量词;
B.都是形容词;
C.代词;
D.动词;
故选C。
16.(2022年秋·江苏南京·七年级校联考期末)小联对参加活动的语文老师表示感谢:
王老师,您好!在您的影响下,A.我觉得阅读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我读了很多经典作品,B。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陶冶了我的情操。在您的课堂中,C。我就是一条遨游在知识海洋中的小鱼。D。您的联系方式,我已惠存,以后还会经常向您请教。
对此,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意思”为多义词,这里的语境义是“趣味、情趣”。
B.“丰富”和“陶冶”两词在本句中都是作动词用。
C.此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我”比作“小鱼”。
D.“惠存”是个敬词,在此可以表示对老师的尊重。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及文学知识。
D.“惠存”以物赠人,望人存留的敬词。多用于送别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提的上款。句中用来表示自己“保存”老师的电话,意思明显不对。不能表达对老师的尊重。
故选D。
题材四:语病辨析
17.(2022年秋·江苏泰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于XBB1.5毒株,我们切忌不要恐慌,也不要轻视,保持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
B.上海铁路局介绍,长三角铁路2023年春运方案出台,春运40天预计发送旅客6000万人次。
C.“新冠”康复期我们要保证饮水量,建议每天至少摄入1500-2000ml以上。
D.教育部近期印发了关于要求寒假期间各地严防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答案】B
【详解】考查病句修改。
A.否定不当,去掉“不要”;
C.“至少”与“以上”语义有重复,去掉任意一个;
D.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文件”;
故选B。
18.(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养猫的经历,使我明白了要善待动物的道理。
B.看着盛开的菊花,史铁生懂得了要“好好活”的道理。
C.水藻是否具有绿的精神,就决定了济南的水冬天不忍得冻上。
D.铺满了河面的荷叶,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声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A.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C.两面对一面,可删去“是否”或将“不”改为“能否”;
D.“荷叶”和“奏起交响乐”搭配不当,删去“铺满了河面的荷叶,和”;
故选B。
19.(2022年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自进入夏季高温天气以来,救助站增加街面巡查次数,确保流浪乞讨人员生命。
B.我市通过加大救助力度,杜绝因高温炎热天气引发中暑、死亡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C.市救助站已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护送老弱病残等特殊对象返乡近60人次左右。
D.市民如发现需要救助人员,可以及时指挥其到救助站接受救助。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在句末添加“的安全”;
C.语义重复,删去“近”或“左右”;
D.搭配不当,把“指挥”改为“帮助”;
故选B。
【优选提升题】
1.(2022年秋·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扬子同学在活动中介绍自己的阅读体会。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阅读是一段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我迷恋那些不动声色的描述,那些用纤维( )连接起来的细部,几乎抵达了事物的每一条纹路;我迷恋天马行空的想象,江河山海,天堂冥界,过去未来,无所不臻;我迷恋那些幽旷深邃的思想,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 ),立己达人的经验总结,从不同方面quán释( )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zhāng显( )了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1)为加点字注音:纤维( ) 谆谆教诲( )
(2)根据拼音写汉字:quán释( ) zhāng显( )
(3)请从语段中找出一个褒义词。
(4)对语段中词语理解错误的是( )
A.“一段”、“一条”是数量词。
B.“温暖”、“深邃”都是形容词。
C.“连接”与“抵达”都是动词。
D.“那些”是名词。
【答案】(1) xiān zhūn
(2) 诠 彰
(3)谆谆教诲
(4)D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
①纤维(xiān wéi):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细丝状物质。天然纤维如棉花、麻类植物的韧皮部分,以及动物的毛和矿物中的石棉等。
②谆谆教诲(zhūn zhūn jiào huì):指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诠释(quán shì):说明;解释。
②彰显(zhāng xiǎn):指昭著的事实;显赫。
(3)本题考查词语积累。作答时任选一个褒义词即可。
例如:①谆谆教诲:指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
②不动声色:形容人神态镇静,沉得住气。
③立己达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
(4)本题考查理解词语。
D.“那些”是指示代词,不是名词;
故选D。
2.(2022年秋·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班级举行“文学部落”主题活动,请你参与。请你阅读“文学部落”招募令,完成题目。
阅读乐趣多,文学滋味长。我们的文学部落招募啦!!!
可有一段文字让你怦( )然心动?
可有一首诗让你( A )?
可有一个故事让你豁然开朗……
亲爱的同学,
让我们一起逃离庸常生活的禁ɡù( ),
走进我们的文学部落。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品位;B___,___。

(1)给加点字注音:怦 然心动
(2)根据拼音写汉字:禁 ɡù
(3)填在A处最合适的成语是( )
A.头晕目眩 B.惊慌失措 C.心醉神迷 D.随声附和
(4)请在B处填写一句话,使之与前一句话句意连贯,句式相同。
【答案】(1)pēnɡ
(2)锢
(3)C
(4)示例一:开展文学活动 丰富人生体验
示例二:阅读文学作品 增加人生见识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
怦然心动,pēng rán xīn dòng,由于受某种事物的刺激,思想情感突然起了波动。也指心跳,突感不安;内心有所触动,产生想做某事的念头。
(2)本题考查字形。
禁锢,jìn gù,意思是①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的人做官或者不许他们参加政治活动。②(书)关押、监禁。③束缚、强力限制。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头晕目眩,头晕眼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有时也形容被繁琐的事情弄得不知所措。
B.惊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C.心醉神迷,指处于类似出神入迷的兴奋状态,形容佩服爱慕到极点。
D.随声附和,意思是形容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
这里写诗歌给自己的感受,用“心醉神迷”,故选C。
(4)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仿句,要求有四,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四是写作手法或修辞方法相同。
示例:举行文学沙龙,畅谈人生理想。
3.(2022年秋·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走进故事的长廊,总有些人或事让我们深受触动:白求恩对人民的热忱,牧羊人不计chóu劳的无私……此外,动物学家看似怪dàn不经的实验行为让我们忍俊不禁,女娲造人的神话让我们惊叹不已,穿井得一人的谣言引人深思。奇妙神话,开启想象;通俗寓言,启迪人生……万千优秀作品汇集,化成我们阅读路上的点点星光。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chóu( )劳 ②怪dàn( )不经 ③热忱( ) ④忍俊不禁( )
(2)下列词语和语境中的画线词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
A.大吃一惊 B.骇人听闻 C.叹为观止 D.目瞪口呆
(3)“女娲造人”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请你再写出两个你熟悉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名字。
【答案】(1) 酬 诞 chén jīn
(2)C
(3)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哪吒闹海/牛郎织女鹊桥会/孙悟空大闹天宫……
【详解】(1)考查字音字形。
①酬劳,chóu láo,对出力的人用礼物、钱财表达谢意。
②怪诞不经,guài dàn bù jīng,古怪荒唐,不合常理。
③热忱,rè chén,热情。
④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 jīn,忍不住要发笑。
(2)考查成语运用。
惊叹不已:满口赞赏和赞叹。
A.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
B.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C.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D.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故选C。
(3)考查文学常识。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如:盘古开天地、伏羲出世、女娲造人、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炼石补苍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
4.(2022年秋·江苏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央视一套热播的《觉醒年代》,全景式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一改同类题材作品死板、教条的现状,将红色基因注入史诗书写,把崇高品格融于人性描摹,因此在微博、B站等平台引发诸多热议,强势“破圈”,吸引了大量观众,获得了不俗口碑 。
在叙事表达上,剧中多次使用隐喻手法。如导演对“骆驼”这一动物的刻画就让观众惊艳,骆驼蹄子踩在两千五百年亘 古不变的车辙上,隐喻着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真实位置。剧中内涵之深厚,效果之震(hàn) ,获得观众力赞。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觉醒年代》聚焦建党风云人物,通过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典型人物的精准塑造,展现了革命先(qū) 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贡献。
总的来看,《觉醒年代》无论是在 还是在 ,都表现了剧组求真务实、力创精品的宗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口碑 ②亘古 ③震(hàn) ④先(qū)
(2)请结合上下文,解释“破圈”在此处的含义。
(3)根据上文,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叙事表达上的精准力 人物塑造上的创新力
B.人物塑造上的创新力 叙事表达上的精准力
C.人物塑造上的精准力 叙事表达上的创新力
D.叙事表达上的创新力 人物塑造上的精准力
【答案】(1) bēi gèn 撼 驱
(2)突破同类作品的局限,收获更多观众。
(3)D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口碑,kǒu bēi,指众人口头的颂扬;泛指众人的议论。
亘古,gèn gǔ,整个古代,终古。
震撼,zhèn hàn,(动)震动;摇撼。
先驱,xiān qū,一指前行开路,二指先驰而至,三指先锋、前导,四指事业先行者,五指事物的前奏。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破圈”网络流行词,指某个人或他的作品突破某一个小的圈子,被更多的人接纳并认可,多用于饭圈或者演艺圈。由出圈演化而来。根据“一改同类题材作品死板、教条的现状,将红色基因注入史诗书写,把崇高品格融于人性描摹,因此在微博、B站等平台引发诸多热议”可知,文中“破圈”是指《觉醒年代》这部作品突破同类作品的局限,收获了更多观众。
(3)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联系上下文,结合前后句及语境综合分析。根据“在叙事表达上,剧中多次使用隐喻手法”可知,第一个横线处填写“叙事表达上的创新力”;根据“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觉醒年代》聚焦建党风云人物,通过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典型人物的精准塑造”可知,第二个横线处填写“人物塑造上的精准力”。
故选D。
5.(2022年秋·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海安文脉流淌千年,文化“家底”深厚。从yōu jiǔ璀璨的青墩文化、粮丰盐富的漕运文化,到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独具mèi lì的里下河文化、内涵厚重的红色文化 A多元文化集于一身,融于一城。而今,奋进中的海安人将以文化软实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赋能加码。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yōu jiǔ
mèi lì
赋能
(2)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为
(3)下面加点词与“枢纽海安”中的“枢纽”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A.流淌千年 B.建设城市 C.阳光保险
【答案】(1) 悠久 魅力 fù
(2)省略号
(3)C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悠久,读作yōu jiǔ,意为长久、久远。注意“悠”的写法。
魅力,读作mèi lì,形容充满了吸引力与诱惑力。注意“魅”的写法。
赋能,读作fù néng,意为赋予更大的做事的可能性空间。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根据语段可知,作者通过列举一系列的文化来说明海安文脉流淌千年,文化“家底”深厚,所以A处应填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3)本题考查词性判断。
A.流淌:动词,意为液体流动;
B.建设:动词,意为建立、设置或陈设布置或指创建新事业或增加新设施;
C.阳光:名词,意为太阳的光;
题干中的“枢纽”为名词,意为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故选C。
6.(2022年秋·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末)北纬31°,东经120°,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在这里汇入南黄海。江水liú tǎng万里,从上游带来泥沙,冲积成陆。江水也带来丰沃养分,滋润着这片rè chén的土地,让这里以鱼米之乡闻名。
这就是南通。南通地处江北,南风北韵从盐道、江水、海风中飘来,陶冶着这方水土的性情、生活乃至餐桌。江鲜、海鲜、河鲜争味,汇成了风味chún cuì、唇齿留香的江海鲜味。
和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今天的南通汇聚了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各地B(神通广大/琳琅满目)的美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南通吴越同席、南北兼顾A开放的文化背景令南通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如今,通过南通饮食的包罗万象,使南通菜在中华美食中自成一派。
(南通广播电视台 有删改)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A处应该填写的标点符号是 。
(3)从B处括号内选出最合适的成语:
(4)脚本中划线句是病句,请你将修改意见写出来。
【答案】(1)流淌 热忱 纯粹
(2)分号(;)
(3)琳琅满目
(4)删去“通过”或“使”。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流淌,liú tǎng,意思是液体流动。
热忱,rè chén,意思是热情。
纯粹,chún cuì,指不搀杂其它成分的;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南通吴越同席、南北兼顾”“开放的文化背景令南通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是并列关系的分句,故A处应该填写分号。
(3)本题考查成语。
神通广大: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结合语境可知,这里用来形容“美食”种类丰富,“琳琅满目”更合适。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文段中划线句缺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7.(2022年秋·江苏南通·七年级启东市长江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吟诵这首诗,你的脑海是否会yùn niàng出风筝伴着莺燕飞舞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粹的快乐?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传说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 甲 (A.诞生 B.由来)。
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舒活筋骨,dǒu sǒu精神的玩具。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风和日丽,碧空chéng chè,家家户户都 乙 (A.扶老携幼 B.尊老爱幼),兴高采烈地来到空旷之地放风筝。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不但是一种娱乐游戏,而且是人们享受大自然恩赐的一项体育运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yùn niàng( ) chéng chè( ) dǒu sǒu ( )
(2)在文中甲、乙两处选择后面括号中符合语境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甲: 乙: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关联词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不必写原句)
【答案】(1) 酝酿 澄澈 抖擞
(2) B A
(3)把“不但……而且……”改为“既……也……”(或“既……又……”)
【详解】(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yùn niàng,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用来比喻使事物达到成熟的各种准备活动;
澄澈:chéng chè,清澈透明;
抖擞:dǒu sǒu,振作;奋发。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甲空:“诞生”指(人)出生;“由来”指事物发生的原因。句中形容成语“四面楚歌”产生的原因,应填“由来”,故选B。
乙空:“扶老携幼”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尊老爱幼”形容人的品德良好。句中形容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老人孩子们都会外出,应填“扶老携幼”,故选A。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正确使用。
“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民俗活动”是“一种娱乐游戏”,是“一项体育运动”,两者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可以用“既……也……”或“既……又……”。
8.(2022年秋·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jiān dìng的信念十分紧要,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B今天,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中国青年仍要发扬永久奋斗。在新的历史潮头上,中国青年A. (志存高远/好高骛远)、不负芳华,勇敢地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用担当与尽责展现青春风采和豪迈qì gài。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A处。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1)坚定 气概
(2)志存高远
(3)在“奋斗”后加“的精神”。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根据积累作答。
坚定(jiān dìng):意思是稳定坚强,不动摇;
气概(qì gài):意思是正直豪迈的态度,或者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
在田字格内书写汉字时要注意工整、规范。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好高骛远: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多用于形容人不切实际而自命不凡。
由语境“不负芳华,勇敢地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可知,这里用“志存高远”。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奋斗”后加“的精神”。
9.(2022年秋·江苏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亲爱的同学,书是良师,亦是益友。当我们捧起一本书,在jìng mì的夜晚静心阅读,我们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读《纪念白求恩》,我们会被白求恩同志对人民极端热chén的精神所感动【甲】读《植树的牧羊人》,我们会对这个把废xū和荒漠变成绿洲的老人敬佩不已;读《猫》,我们会跟随文中的“我”一起欢笑,一起怅然若失。让我们携书而行,你的思想就不会被现实禁锢,你心灵的天空就会闪烁着星光的快乐!加油吧【乙】少年!与书为伴,一路芬芳!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分号 【乙】感叹号 B.【甲】句号 【乙】逗号
C.【甲】分号 【乙】逗号 D.【甲】句号 【乙】感叹号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中加点词“精神、这、绿、闪烁”的词性分别为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动词。
B.划线句“书是良师,亦是益友”属于比喻中的明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书本对于读者成长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C.“禁锢”一词基本义为“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做官和参加政治活动”,结合语境,此处可理解为“束缚、限制”之义。
D.“怅然若失”指因不如意而感到不愉快,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一样。
【答案】(1)静谧 忱 墟
(2)C
(3)B
【详解】(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汉字书写。先根据拼音得出汉字形体,然后用正楷字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一字一格,不写错字。注意“谧、忱、墟”的正确书写。
静谧:安静。读作jìng mì。
热忱:热情。忱,读作chén。
废墟:城市或村庄受到严重破坏后变成的荒废的地方。墟,读作xū。
需书写在田字格内的汉字:静谧、忱、墟。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甲】处“读《纪念白求恩》,我们会被白求恩同志对人民极端热chén的精神所感动”和“读《植树的牧羊人》,我们会对这个把废xū和荒漠变成绿洲的老人敬佩不已”是并列分句,且分句内部使用了逗号。因此此处使用分号;
【乙】处“加油吧【乙】少年”前后部分为祈使句的倒装,此处是中间的停顿应使用逗号;
故选C。
(3)本题考查词性、修辞方法、词语含义。(基础知识综合)
B.有误,“书是良师,亦是益友”属于比喻中的暗喻,而非明喻。故选B。
10.(2022年秋·江苏宿迁·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1ì(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qì( )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 )发。A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B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共青团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 )丽之花!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磨1ì( ) qì( )合 迸( )发 绚( )丽
(2)“ ”处有语病,是 类型的病句 ,你给出的修改意见是 。
【答案】(1) 砺 契 bèng xuàn
(2) B 成分残缺 在“进步”后面添加“的强大力量”或“的力量”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磨砺,mó lì,原意是把有尖、刃的金属用道具磨锐利,比喻人经受磨练或锻炼。
契合,qì hé,意思是指投合,意气相投。
迸发,bèng fā,由内向外猛然喷发。
绚丽,xuàn lì,形容灿烂美丽。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B句是病句,成分残缺。此句主语沿用前一句的主语“青年”,谓语是“蕴含”,故缺少与“蕴含”搭配的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力量”或“的强大力量”。
11.(2022年秋·江苏·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阅读是一种修行,入境了,就是最优美的人生。毛姆在他的《读书笔记》里曾说过,也不能助你谋生糊口;不能教会你驾船,但阅读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yuán),如果你们真能享受这些书的话。
阅读之美,在于探求未知。它可以让我们从(fēn)______繁复杂的现实进入一个超然脱俗的境界,也能体会到别人的一生;体会别人的视角和思考(yuè)______的体验,是找到了自己,更(sù),让自己拥有了一个有趣的灵魂。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yuán) 满
②(fēn) 繁
③愉(yuè)
④(sù) 造
(2)两段文字最适合作为下面哪个论述话题的材料( )
A.阅读的境界 B.阅读的方法
C.阅读的意义 D.阅读的习惯
【答案】(1) 圆 纷 悦 塑
(2)C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圆满,yuán mǎn ,没有缺陷、漏洞,使人满意。完美无缺;完善。
②纷繁,fēn fán。意思是多而杂。解释
③愉悦,yú yuè,指欢乐,喜悦,身心放松。
④塑造,sù zào,用石膏等可塑材料制作而成的人物形象;用一定的艺术手法或语言文字来刻画人物形象。
(2)本题考查概括。
结合语段“阅读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阅读之美,在于探求未知。它可以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现实进入一个超然脱俗的境界,也能体会到别人的一生;体会别人的视角和思考……”可知,语段论述的话题是“阅读的意义”。
故选C。
12.(2022年秋·江苏淮安·七年级统考期末)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腹有诗书气自华。品读课文,我们遇到很多优秀的人,我们读到了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而殉职的白求恩大夫;读到了辛勤耕耘、沉默寡言但内心ɡǔn烫( )的植树的牧羊人;读到了一位在孩子身处险境仍从容应对的父亲;读懂了因妄下断语、冤( )枉了一只猫而深刻自省的郑振铎;读懂了为研究动物而在他人眼里 (孜孜以求 怪诞不经)的康拉德·劳伦兹; 。
(1)请用正楷字体抄写下面这句话。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gǔn( )烫 冤( )枉
(3)请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4)围绕这段话的中心,请在七上语文课本中选取合适的例子,续写一句话。(本卷中所涉及的课文内容不能再用。)
【答案】(1)抄写正确,布局规范,正楷临写
(2) 滚 yuān
(3)怪诞不经
(4)示例一:我们读懂了聪明机智、说话有理有据的陈元方;
示例二:我们读懂了在绝望中因母爱而走出生命困境的史铁生。(注意:优秀人物,七上课本)
【详解】(1)本题考查字词书写。用正楷书写,横平竖直,不能连笔。注意:腹。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滚烫:读音gǔn tàng ,汉语词语,意思为温度极热。
冤枉:yuān wang,被加上的不应有的罪名。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种状态。
怪诞不经:意思是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结合“读懂了为研究动物而在他人眼里”可知,从语气上看,突出了康拉德·劳伦兹的特别,故选“怪诞不经”。
(4)本题考查补写。要求从七上语文课本范围内,仿照所给示例,续写一句话。
要在七上语文课本上找到一个优秀的人,用“读懂了……”的句式来写。
示例:我们读懂了有着双重身份的、充满责任感的莫怀戚;我们读懂了对济南的冬天充满眷恋的、幽默的老舍。
13.(2022年秋·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在明媚的阳光下娇艳灿烂;少年是一棵棵 péngbó生长的小树,在丝丝雨露的滋润下枝繁叶茂A 少年是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轻柔的微风中歌声 liáo liàng;少年是一颗颗 shǎn shuò的星星,在浩瀚无垠的夜空里熠熠生辉……
(1).根据语境和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用正楷字写出相应的汉字。
(2)语段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
【答案】(1)蓬勃 嘹亮 闪烁 (2);(分号)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与书写。
蓬勃(péng bó):繁荣而旺盛的样子;
嘹亮(liáo liàng):形容声音清脆洪亮;
闪烁(shǎn shuò):亮光摇晃不定,一会儿明一会儿暗。
书写时,注意“蓬、勃、嘹、烁”等字要正确书写。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结合“少年是……少年是……”可知,这是一个并列复句,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应用分号间隔,故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分号。
14.(2022年秋·江苏泰州·七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踏上七年级的语文阅读之旅,漫游语文世界,我们会被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感染。②在鲁迅的深切怀念里,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纯cuì的情感;在陆游的诗歌里,我们读到了诗人的爱国热chén;在朱自清的春天里,我们嗅到了酝酿在空气中的泥土气息;在让·乔诺的故事里,我们感动于牧羊人面对荒山戈壁种树不止的倔强的坚持。孔夫子发出“不舍昼夜”的感慨【甲】;谢太傅与儿女“拟雪”妙趣横生;《动物笑谈》中科学家实验方法的【乙】;《皇帝的新装》里人物huá jī可笑……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③一个人想要真正走近文学的大门,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④请继续语文的阅读之旅吧!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令人深思 【乙】荒诞不经 B.【甲】骇人听闻 【乙】荒诞不经
C.【甲】令人深思 【乙】怪诞不经 D.【甲】骇人听闻 【乙】怪诞不经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B.语段中加点的“漫游”“倔强”“一片片”“滋润”词性各不相同。
C.第②句中“不舍昼夜”上的引号表示引用,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D.第③句是一个病句,可以将第二个分句中的“是否”改为“能”。
【答案】(1)粹 忱 滑 稽 (2)C (3)B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纯粹,chún cuì,基本意思是指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无杂质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
热忱,rè chén,释义:热衷;热诚,热情的、慷慨的。
滑稽,huá jī,形容一个人语言、动作等的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令人深思,意思是某件事相认思考深刻、有所醒悟。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结合甲处语境“孔夫子发出‘不舍昼夜’的感慨”可知,应填“令人深思”;
荒诞不经,意思是少有的,典籍中也没有的(事)形容不合常理。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
怪诞不经,意思是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结合乙处语境,应用“怪诞不经”形容“《动物笑谈》中科学家实验方法”奇怪。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漫游”是动词;“倔强”是形容词;“一片片”是数量词;“滋润”是动词。
故选B。
15.(2022年秋·江苏泰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这一年,这三年,变局加速。应然变成竟然,当然变成居然,一切都在打破,一切又在重建,一蔬一饭,寒来shǔ往,“新的历史特点”浮现日常生活的基本面。我们随波zhú流,我们跌宕起伏,我们被重新定义,我们被不断提醒【甲】疫情前的世界正在加速远遁,从田园牧歌快进到cāng海桑田仿佛一日百年。
未来终将到来,相信让未来与我们有关。从现代化的百年追寻,到大疫后的秩序重建,我们相信,他们相信,不是因为未来值得相信,而是因为未来必须相信【乙】不是美好已在前方等待,而是相信撬动了向往。春天终将回馈每一个在冬天里的抱薪者、坚守者、发光者,在现在与未来间,是跳动、更新、寓shùn息于无穷的光焰。
(节选自《南方周末》2023新年献词)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按序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逗号 分号 B.冒号 分号
C.冒号 句号 D.逗号 句号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面语段中的“抱薪者”一词中的“薪”指柴火,“抱薪者”在句中指为众人抱来柴火的人。
B.语段中加点的“回馈”与“反馈”是一组近义词,因此句中“回馈”可以改为“反馈”。
C.语段中加点的“我们”“未来”“冬天”都是名词,“等待”和“撬动”是动词。
D.《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通过联想和想象,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美丽富庶、自由幸福的天上世界。
【答案】(1)暑 逐 沧 瞬 (2)B (3)D
【解析】(1)考查字形。
寒来暑往,hán lái shǔ wǎng,是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
随波逐流,suí bō zhú liú,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
沧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瞬息,shùn xī,形容极短促的时间。
(2)考查标点运用。
甲处:“疫情前的世界正在加速远遁,从田园牧歌快进到沧海桑田仿佛一日百年”是对前面“提醒”的解释,应用冒号。
乙处:“不是因为未来值得相信,而是因为未来必须相信”与“不是美好已在前方等待,而是相信撬动了向往”与前句格式相同,语义并列。两句中间应用分号。
故选B。
(3)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A.“抱薪者”在句中指心怀奉献精神的人;
B.回馈:报答;回赠。反馈:指信息返回。两者的意思有较大区别。不是近义词,不可互换;
C.“我们”是人称代词,不是名词;
故选D。
16.(2022年秋·江苏泰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甲】时序之美。春天,花仙子盛装lì临,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嘹亮响起,【乙】着春的气息,①惹得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cuì的喉咙。热烈而又粗guǎng的夏雨迫不及待,它的到来,就更是另一番风情,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②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生长……③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夜晚,玻璃窗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mì【丙】使人怀想【丁】使人动情的秋雨啊!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一年到头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填入语段中【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领悟 【乙】传递 B.【甲】领略 【乙】传递
C.【甲】领悟 【乙】传播 D.【甲】领略 【乙】传播
(3)下列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中加点的词语“盛装”“气息”“风情”“喜悦”都是名词。
B.画波浪线的①②③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语段中【丙】【丁】两处的标点符号应当是顿号。
D.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一年到头”与“终年”重复,可删去“一年到头”。
【答案】(1)莅 脆 犷 谧 (2)B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莅临,lì lín,意思是来到;来临,光临。
清脆,qīngcuì,是指声音悦耳动听。
粗犷,cū guǎng,一指粗鲁强横,二指粗率豪放。
静谧,jìng mì,意思是安静。
(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领悟:体会,解悟。领略:领会,理解。这里指领会理解时序之美,故用“领略”。
传递:递过去、辗转递送。传播:广泛散布。这里指递送春的气息。故用“传递”。
故选B。
(3)本题考查词性。
“盛装”在这里的意思是穿着盛装,是动词。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