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念奴娇·赤壁怀古01 指导思想理论依据02 教学背景分析03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04 教学过程05 作业设计06 教学设计评价07 反思与改进1指导思想理论依据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精选了魏晋至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作品八首。这八首诗歌作品分为三课,分别是魏晋诗歌、唐代诗歌、宋词,充分考虑了时代、诗人、诗体、风格流派、单元人文主题要求等方面的因素。2教学背景分析内容分析第9课宋词三首,是分属一般认为的豪放、婉约两种风格的经典之作,词作的风格特点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词作中体现的情感世界,词人的生命思考与精神追求也是学生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念奴娇·赤壁怀古》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境界宏阔,词作中寄托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值得思考与体会。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是苏轼被贬黄州游赤鼻矶所作。本词是作者乌台诗案被贬后所作,其中蕴含着作者复杂矛盾的心情。这里,如果学生不结合背景赏析探究,很难理解这看似消极出世,实则积极入世的复杂情感。所以,我将赏析眼前赤壁之景,探析周瑜和苏轼形象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把探析苏轼复杂情感作为本节课的难点。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生活阅历、读书体验的缺乏,对他们来说,如何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去品味作者的情感依然是个难题。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多给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学生情况分析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由诵读,听专家诵读,品读诗词过程中诵读,赏析把握感情后诵读。上阙即景怀古,用语言和图片再现当时场面,再现赤壁此地的景色,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面对滚滚大江,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诵读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讨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思想碰撞,加强对赤壁之景的具体化及苏轼以清酒祭月、旷达洒脱的思想感情的领悟。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本文采用如下方法: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优秀的诗歌,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研究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艺术特性。第三单元导读部分也提出了欣赏词作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同时结合本词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炼字、对比的方法赏析上阕、下阕,并通过诵读,体会作品开阔意境;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情感,研究他旷达、认真的人生观本文是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于黄州游赤壁时,面对眼前波涛滚滚的长江和历史陈迹,不禁联想到历史上壮阔激烈的赤壁之战及英雄周瑜而作,流露的情感浓烈而复杂,且学生先学会鉴赏方法才能体悟情感,所以我将赏析眼前景、探析周郎的形象作为本课重点。同时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在人生境遇中,貌似出世,实是入世,具有旷达乐观的情怀。学生不结合背景赏析探究,很难理解“人生如梦”的精神内涵,因此我将理解“人生如梦”的精神内涵,从而研究作者旷达、认真的人生态度作为教学难点。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4依据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性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备、导、读、品、悟、练六个环节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下面我重点说明备、读、品、悟四个环节。(一)备:即课前预习准备。这个环节在课前完成,目的是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为学生理解本词打下基础。(自主学习)1、要求学生通过翻书、上网等途径查找苏轼及本首词的相关背景资料。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词义,并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3、课代表课前将问题汇总归类(二)导 :即导入新课。首先是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首曲,展示“赤壁之战”的精彩片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查预习情况。(用多媒体展示归纳结果)(三)读 :是本节课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基础。学生自读,教师校正字音与句读,然后教师点拨情感后学生再读,读出情感,最后放录音。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一活动主要是通过多种方式体验,进一步感知豪放。(四)品 :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法来完成,老师抛出收集上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探究讨论。设置如下几个问题:1、本词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抓住意象特征,比较苏轼和周瑜人生际遇,在比较中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作者仰慕古代英雄,渴望建立功业的心境,体会作者年华已逝,功业无成,感慨万分的复杂心情。提示:①描绘壮阔之景。②刻画豪迈之人,如周瑜。③抒发豪壮之情。(具体结合本词分析)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这种思想积极还是消极?这一问题这一问题的探讨是本课重点,可以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通过对其他的作品,如《满庭芳》、《定风波》、《临江仙》的拓展,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生思想。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采用讨论法,可以将学生按座位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正方的辩题为:“人生如梦是一中消极避世的思想”,反方辩题为“人生如梦是积极入世的思想”。分别推选出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的无名辩手,其他同学搜集资料,提供帮助和补充。学生讨论,教师充当主持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但是要符合作者时代际遇,也要能联系生活实际,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五)悟:这一环节是小结与迁移部分(助学提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宏观的概括加深对苏轼身处逆境却仍然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情怀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愫。问题:我们今天可以从苏轼身上得到哪些启示?(五)练:即学即练(练学达标),旨在引导学生能在学完本词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并学会运用。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淘洗干净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情写赤壁的险要地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板书设计直观性的原则,力求简洁明了,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板书设计如下: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苏 轼写景——壮美咏事——雄浑抒情——豪迈5作业设计本板块是拓展、迁移,课外完成,目的是落实重点,强化难点,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评价能力。1、背诵这首词。2、以“东坡先生,我想对您说”写一篇短文。6教学设计评价评价内容 学生课前预习、导学工具单的完成情况;课上小组讨论参与情况;针对其他同学和小组回答问题能够提出质疑并且改正;目标达成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指标 导学工具单全部完成并且准确率在90%,课上小组讨论全部参与并且主动回答问题一次;课后作业全部完成评价方法 导学工具单在课前五分钟小组互评,课上教师检查答案准确性;课上小组讨论采用同伴互评;目标达成情况采用自我评价;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教师给予评价赋值方法 赋值采用评分制,1-3分分别是一般、良好、优秀7反思与改进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也有遗憾和不足:诵读环节设计不当。我原来的设计是,学生自读,教师校正字音与句读,然后教师点拨情感后学生再读,读出情感,最后放录音,让学生体会。这样看起来好像水到渠成,但高一的学生由于诗歌鉴赏水平较差,难以较好地把握情感。在请教其他老师的基础上,我做了认真的分析,决定调整诵读环节的设计思路,先放录音,再让学生模仿朗读,然后展示读,教师指导点评,这样,诵读环节的授课程序就变为:1.放录音。2.学生模仿诵读。3.学生展示读。情感把握不准的地方教师指导。 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就可以较快校准地读出词的情感,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受拘束地去交流、探讨,在争论中发现、提升。我也要多读书、多反思,一路前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