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十七章 第2节 欧姆定律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七章第2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第1节科学探究基础上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是重点和难点,由于第1节探究的是电流与电压关系以及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因此教材中安排了例题,加强对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理解,并利用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阻间的关系,这样就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对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的应用,难点在于分析电路和题意以及解题的规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设计理念 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当好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探究式学习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在探究新问题时使知识活化、重组,形成知识结构并向能力转化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从中感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总结出欧姆定律。 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科学思维 能根据电路图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并对计算过程做出合理解释。科学探究 通过探究实验能正确收集数据并整理、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科学态度与责任 能初步体会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性上的创造性工作;有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欧姆定律课时安排 2课时:教法学法 教法:探究式 引导式 学法:合作式、归纳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上一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请问结论是什么? 思考问题,进入情景。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新课教学 1.欧姆定律的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注意 (1)公式中使用国际单位(统一性) 电压U 的单位:V 电阻R 的单位:Ω 电流 I 的单位: A (2)欧姆定律反映同一时刻(同时性)、同一段电路(同一性)中I、U、R之间的关系。 4.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1)读题、审题(注意已知量的内容); (2)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3)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4)选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书写格式要完 整,规范)。 5.例题分析: 例1 :一辆汽车的车灯,灯丝电阻为30 Ω,接在12 V的电源两端,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例2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 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 值是0.6 A。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 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例3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示数为0.3A,求电阻R的阻值。 三、电阻的串、联的等效 1、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R=R1+R2(一个4Ω和一个6Ω电阻串联的效果跟一个10Ω的阻碍效果一样。) 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随堂训练 1.如图所示,两个电阻R1、R2串联接在一个6V的电源上,电阻R1的阻值为10Ω,R2两端的电压为2V,则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少A?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2A。求: (1)电源电压U。 (2)电阻R2的阻值。 3.在探究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电阻的电流的关系时,小东选用了两个定值电阻R1、R2分别做实验,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根据图象比较电阻R1与R2的大小,R1 R2。(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小结 通过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作业布置 课本P7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4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