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延续文化血脉教材分析本框由“中华文化根”和“美德万年长”两目组成,本第一目分析了中华文化的来源和特征,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本目重点落在从中华文化的价值角度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第二目侧量从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角度,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以及青少年如何践行传统美德的实际行动上。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2.道德修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态度。 3.法治观念: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辩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并能做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 4.责任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代表性成果,培养文化认同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坚定内心的文化自信 总议题:寻宝:探源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分议题1:寻根中华文化 分议题2:礼赞中华文化 分议题3:坚定文化自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感受文物之美,可随机提问学生感受。 然而,这些文物都因各种原因流亡在海外,陈列在他国博物馆,大家是什么样的心情? 当告知同学们国宝流落在外时,大家都有一种情感在心中流动,或愤慨或叹息或遗憾,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什么文物可以跨越时间和距离将每一位中国人联系在一起? 二、讲授新课 (一)寻根中华文化 议学情境:观看《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视频 议学任务:请你从两个角度为“中华文化”写一段介绍词。 议学活动:结合视频和教材内容,思考回答。 知识总结: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 二次追问:中华文化的特点除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还有什么特点呢? 议学情境: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部分内容摘录 议学任务:请你说说唯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绵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的密码何在? 议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知识总结: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二)礼赞中华文化 辩题: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打磨将文物的光芒掩盖,是否还有必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 议学活动: 不支持文保:一些文物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在当下有更好的替代品。新时期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我国文化资源丰富,并不缺文物。 支持文保:文保工作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文物不仅仅是冰冷的物品,而是有着生命和灵魂的存在。 知识总结: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坚定文化自信 议学情境:小秦所在的理论学习组搜集到以下资料,请你一起来学习。 十九大报告: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传承的大问题。 二十大报告: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议学任务:1.如何理解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的大问题。 2.想一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之间存在怎样的精神联系? 3.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议学活动: 阅读材料及教材内容,4人为一个小组谈论,小组代表回答。 知识总结: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中主义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三、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