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简介

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概括表述力的概念,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验探究的意识。
3.通过动手体验感受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归纳出力的三要素,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领略力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会画力的示意图,体会这种将抽象问题、复杂问题形象化、简单化的方法。
4.利用生活经验,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学生对自然有亲切感。
教学重点
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
难点:
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为了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学校在操场上经常举行振奋人心的拔河比赛。比赛中开始时双方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但一段时间后,总有一方左右摆动,站立不稳,被对方拉过标志而获胜。你知道在拔河比赛中,双方谁对绳子的拉力大吗?
活动 1:感受力的存在,了解力的定义和单位。
学生利用器材(弹簧、磁铁、铁钉、铁丝、木块等)分组实验,感受力的存在。小组讨论分析谁施加了力,谁受到了力,从而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力的单位,符号以及力的符号。感受生活中常见的力的大小。
完成学案上对应练习 1 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谈到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另一个是施力物体。
(2)相互接触的物体可能有力的作用,举例。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万有引力,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释疑解难】不接触的物体间不会有力的作用,这种说法对吗?
【点拨】这是完全错误的,如地球和月球不接触,却有相互吸引的力;两个磁铁的磁极靠近却不接触时,也会产生吸引或排斥的力,因此不接触的物体间仍可能有力的作用。
活动 2: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分析上面分组实验,每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并尝试进行分类,教师进行引导分析。完成学案上对应练习 2知识点总结:力的作用效果有两方面: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活动 3: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
通过分组实验学生感受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1、一只手固定不动,另一只手用不同的力拉弹簧,说明了什么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用大小不同的力沿不同方向推木块,效果不同,说明了什么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离门轴不同的位置推门,效果不同,说明了什么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归纳分析得出力的三要素。并根据教师示范,会画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总结:
1、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知识拓展】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1)受力的物体均可用一个简单的小方块来代表。
(2)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物体同时受几个力时,这几个力的作用点都可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3)表示方向的箭头一定要画在线段末端。
(4)在有向线段旁标上力的符号。
(5)精确表示力时,要选定标度。
活动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利用器材结合力的相互性,总结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并完成学案对应练习 4的题目。
【知识拓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
(3)性质相同。
【典型例题】
例 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的推力
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 2 如图所示,将一重 4N的足球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用力的 图示法表示出足球受到的重力。
例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两个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
例 4
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
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课堂练习
1.小明用力提起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拉力,同时水桶对他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
A.都相同   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
C.只有大小相同  D.作用点、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2.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 a、b、c、d所示的形变,如果 F1=F3=F4>F2,那么
(1)a 和 b 图 可 以 得 到 的 结 论 是 : 力 的 作 用 效 果 与 力 的_______有关。
(2)由______和______图可以得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可以选择图______和图______。
(4)本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叫做______法
《力》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以实验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学习形式的特征,注重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简单、有趣、有用,且就在我们身边,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是新课标要求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注重了新课标要求的核心素养的落实。在学生认识规律之后,又及时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强化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的意识。
当然,教学中情况千变万化,这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活动,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实际教学中,还有些学生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不够深入,对两类力的作用效果理解不到位,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多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深入理解,掌握好合理分类的物理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