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科学探究:弹力-高一物理 (共31张PPT) (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科学探究:弹力-高一物理 (共31张PPT) (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3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科学探究:
弹力
力的作用效果?
回顾
发生形变
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大雪压断树枝
蹦极绳拉着人上下振荡
一、形变
1、生活中的形变无处不在
压扁的面包
伸长的橡皮筋
拨动的琴弦
凹陷的沙发
压扁
弯曲
伸长
凹陷
……
都是形状上发生了变化
2、形变:我们把物体发生的伸长、缩短、 弯曲等形状的变化称为形变。
有些物体的形变明显,容易观察;有些物体的形变却很难直接观察到。对于这些不易直接观察到的微小形变,可借助某些装置来验证其存在
一辆汽车行驶在大桥上,桥面会产生形变了吗?
用手压墙,桥面产生形变了吗?
(1)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
如图 3-13 所示,激光器 A 射出的一束激光经平面镜 B 反射后在天花板上形成一个光点 C。当用手压桌面时,能看到光点明显移到 C' 位置。这说明手压桌面使桌面发生了形变。
(2)观察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如图 3-14 所示,当用力挤压玻璃瓶的不同部位时,会发现细玻璃管中的水面会上升或下降。这说明玻璃瓶发生了形变。为便于观察,可给水加色, 并将细玻璃管固定在白色纸板上,纸板上可画细刻度线作为参照。
在扁平玻璃瓶中装满水,瓶口用中间插有细玻璃管的软木塞塞紧,这时瓶内的水就会上升到细玻璃管中。
松手后,观察到(1)光点回到C位置,(2)管中水面回到刻度线。这说明:
放大的思想
恢复原状
压缩的弹簧
拉开的弓箭
3、弹性体: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该物体称弹性体。
4、弹性形变: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弹性形变
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
压扁的面包
5、范性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范性形变
压扁的橡皮泥
注意:
弹性形变
范性形变
区别
形变后形状能否恢复
不是指形变的物体
6、弹性限度:弹性体的形变若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这个限度称弹性限度。
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
如果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拆去外力瞬间
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来的形状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与他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用力拉弓弦,弓弦受力弯曲形变
弓弦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松开弓弦
弓弦是恢复原状,箭被射出。
箭射出说明弓弦对箭有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弹力
二、弹力
1、弹力: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由于物体要恢复原状,物体会对与它接触的另一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产生条件:
② 发生弹性形变
① 直接接触
弹力作用是相互的
A
B
A
A
B
B
A
B
A
B
C
D
弹力有无的判断:
1:在下图中,A、B两球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弹力有无的判断
直接法
假设法
状态法
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
假设把与物接触的点或面去掉,看能否维持原状。
利用力的平衡规律。
可能有
β
F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3、几种常见的弹力:
拉力、压力、支持力
4、弹力的方向:
F
弹性绳伸长,产生对人的拉力
拉力、压力、支持力是从效果上命名的力。实质上都属于弹力
*物块对弹簧产生压力,
*弹簧对物块产生支持力
F
F’
*物块对斜面产生压力,
*斜面对小球产生支持力;
*弹簧对小球产生拉力。
N
N’
即与恢复形变方向相同
(1) 支撑面的弹力
几种常见弹力的方向

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N
N
N`
曲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曲面与平面接触
N
N`
点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光滑斜面
A
B
NA
NB
点与平面接触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曲面与曲面接触
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曲面与曲面间弹力方向:
半球形的碗
N
A
B
N
NB对A
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2)绳索类

几种常见弹力的方向
F
(3)弹簧类
弹力的方向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F
伸长:弹力弹簧沿收缩的方向
F
压缩:弹力弹簧沿伸长的方向
总结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恢复形变方向相同,垂直于接触面。
三、探究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
(1)探究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挂钩的弹簧、钩码、刻度尺。
实验原理与设计
1、将已知质量的钩码悬挂于弹簧上,由二力平衡可知,弹簧对钩码的弹力大小等于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F=G
2、通过改变悬挂的钩码个数来改变弹簧弹力的大小,测出弹簧未挂钩码时的长度(弹簧原长)及挂钩码后的长度,可得出挂不同数量钩码情况下弹簧的伸长量。
3、由此可进一步得出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
(1)按照图 3-18 所示安装实验装置。
(2)用刻度尺测量弹簧原长。
(3)在弹簧挂钩上依次挂不同数量的钩码,并分别记下实验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及弹簧长度。
数据分析
(1)将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表 3-1 中。
0
0
10.95
0
1.85
12.80
0.5
50
100
1.0
14.65
3.70
5.60
16.55
1.5
150
200
2.0
18.40
7.45
(2)在坐标纸上作出弹簧弹力大小随伸长量变化的图像,并进行分析讨论。
实验结论
(1)弹簧的弹力随伸长量的增大而     。
(2)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      成正比。
增大
弹簧形变量
弹簧弹力F(N) 0 0.5 1.0 1.5 2.0
弹簧形变量x(cm) 0 1.85 3.70 5.60 7.45
F/N
x/cm
0
X
X
X
X
X
0.5
1.0
2.0
1.5
2.5
3.0
1
2
3
4
5
6
7
8
用F表示
用x表示
讨论
(1)实验图像是否经过所有数据点?若不是,请分析误差来源。
(2)与其他实验小组交换实验数据、图像及结论,看看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导致差异的原因。
(3)为什么弹簧测力计可测力的大小?为什么其刻度是均匀的?
图像不经过所有数据点。误差来源有弹簧长度读数误差、钩码质量误差、做图误差等。
使用不同的弹簧,会导致数据与图像不相同,但结论一样
测力计的弹簧受到的拉力不同,伸长量也会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弹簧的伸长量(即指针所指的刻度)来测量力的大小。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弹力成正比,所以刻度是均匀的。
四、胡克定律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 F 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 x成正比。
胡克定律:
☆式中的比例系数k叫做弹性体的劲度系数,简称劲度。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单位是N/m
☆X:为伸长量,注意不是本身长度。
☆这个规律是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的
☆劲度系数与弹性体的材料、形状等因素有关;
☆常说弹簧的“软”和“硬”就是指弹簧劲度系数
弹簧的应用
F 1 相应的伸长量 x1=l 1 - l 0
F 2 相应的伸长量 x2=l 2 - l 0
轻弹簧是一种理想模型,通
常忽略弹簧的质量。
注意:图象的横坐标是弹簧的长度而不是形变量
l0=10cm
l1=5cm 时,F1=10N
由F1=k(l0-l1),得 k=200N/m
作业
课本P78 4 、5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