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拿来主义》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拿来主义》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学习论证方法,品鉴语言艺术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1.了解杂文知识,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体会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3.学习文章运用排除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进行说理议论的方法。
学习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进行说理议论的方法。
1课时。
一、预习任务
认真阅读《拿来主义》,完成以下任务。
预习任务一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整理文章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要求:认真阅读《拿来主义》课文,对于较长的段落,用一句话概括大意,写在课文旁边。
第一部分(第1--4段):
第二部分(第5--9段):
第三部分(10):
预习任务二 跳读课文 明确概念定义
要求:跳读课文,找出有关“拿来主义”的观点的句子,尝试给拿来主义下一个定义。
预习任务三 提要钩玄 学习论证方法
本文应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在文中标注一下。
预习任务四 评点佳句 品味语言艺术
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意味,结合句式、关键词,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精彩。
捧着“几张古画”“一路的挂过去”
(2)“活人替代了古董”,“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课中学习任务一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1. 结合预习任务一,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4段):
第二部分(第5--9段):
第三部分(10):
杂文: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厚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课中学习任务二 跳读课文 明确概念定义
《拿来主义》的现实背景:“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于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地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政府和帝国主义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由于中国的落后,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来的东西。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的问题,在讨论中存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
1.根据《拿来主义》的现实背景,思考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拿来主义”?
2. 跳读课文,找出有关“拿来主义”的观点的句子,尝试给拿来主义下一个定义。
课中学习任务三 提要钩玄 学习论证方法
1. 文章题为“拿来主义”,为什么开篇对“拿来主义”一字不提,先阐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
2. 解析本文的比喻论证
3. 比较:本文比喻论证与毛泽东的比喻论证
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毫无批判到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4.解析本文的对比论证
5. 比较:本文的对比论证和《劝学》的对比论证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课中学习任务四 评点佳句 品味语言艺术
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意味,结合句式、关键词,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精彩。
捧着“几张古画”“一路的挂过去”
(2)“活人替代了古董”,“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课中学习任务五 撰写总结 巩固学习成果
学生撰写总结报告(二选一)
《拿来主义》是一篇好文章……
“拿来主义”是一种好方法……
推荐学习资源
鲁迅《且介亭杂文集》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荀子《荀子》
何元俭《理解<拿来主义>思路的关键》
盛文庭《<拿来主义>的重新析论》
学后反思
自我测评
答案
课中学习任务一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1.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课中学习任务二 跳读课文 明确概念定义
1. 作者针对“如何对待文学(文化)遗产”的问题,提出了“拿来主义”。
2. 拿来主义是针对“如何对待文学(文化)遗产”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或态度。
课中学习任务三 提要钩玄 学习论证方法
1.排除法是通过排除其他可能性,来确定某个论点或解释是正确的。它通常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通过逐一排除不可能的选项,最终确定正确的答案。可以看出,作者在第一部分着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着重批判“送去”和“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批判“送来”。这三个部分运用了排除法,批判逐层深入。其中第三部分列举“送来”的货色与第一部分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相呼应,文章从“送去”“送来”两个角度证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也便于读者对“送去”“送来”加以比较。
2. 第七段提出了“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中心主张,第八段开头的“譬如吧”说明以下是打比方来阐述这一主张;第十段开头用“总之,我们要拿来”来概括上文;八、九两段中还有“‘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的话,也都说明是在谈“拿来主义”。
作者在第八段的开头,用“譬如罢”这一标志语,点明了要采用比喻说理的方法。接着,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用“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用“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的“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用“羡慕旧宅子”、“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在第九段中,作者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不用它来宴大宾”,比喻不能只供少数人享用;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用“一群姨太太”,比喻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如色情文化之类。而这“烟枪和烟灯”与“一群姨太太”,显然都是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以上两段中的比喻,新颖别致,形象生动。比喻论证法的妙用,使文章论述深刻、透彻,将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化和具体化了,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拿来主义》的比喻论证十分贴切,丝丝入扣。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处的比喻丝丝入扣。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作文化遗产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与之相比,《新民主主义论》的比喻论证更通俗易懂,毛泽东运用“食物”、“口腔”、“肠胃”等寻常喻体,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论点。由此可见,理想的比喻论证最好具有三个特征:①贴切②生动③丝丝入扣。
4. (1)“送来主义”与“拿来主义”对比为进一步揭露列强“送来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作者又把“送来”与“拿来”进行对比。作者列举了英、法、德等国为国人送来的洋货,要么是摧残国人身体的鸦片,要么是只能当垃圾的废枪炮,要么是对国人进行思想侵蚀的电影,如此种种,无不是对国人有害的东西,令清醒的国人“对洋货发生了恐怖”。而奉行“拿来主义”的清醒的国人则会“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加以鉴别,为我所用。通过对比,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送来”的危害和“拿来主义”的正确性及必要性。
(2)三种错误做法与“拿来主义”的对比。为使国人明白拿来的具体做法,作者又列举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做法,并与“拿来主义”者的正确做法加以对比。面对文化遗产,“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欣欣然接受一切的废物,都在作者批判否定之列。而“拿来主义”者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挑选”,针对不同的东西,加以区别,“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从而使自己成为新人,创造崭新的世界。
总之,作者通过层层对比,既使国人明晰了种种错误行径的实质与危害,也水到渠成地确立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观点。
5.《拿来主义》和《劝学》的对比论证都是有力的,其原因是他们都具有三要素:①不同做法或情况,②不同结果,③说明什么问题。
课中学习任务四 评点佳句 品味语言艺术
1.“捧”刻画恭敬的媚态,“几张”显得相当贫乏,却一路张扬,反讽其多么寒伧可怜,可鄙可笑。
2. 反语。媚外求荣又出新的花招,愈演愈烈,讽刺强烈。
3. “丰富”“大度”应加双引号,反语讽刺其不自量力。
4. “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课中学习任务五 撰写总结 巩固学习成果1.
1.示例:《拿来主义》是一篇好文章。文章针对“如何对待文学遗产”的问题,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中心论点。本文运用比喻论证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生动而系统的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本文运用排除法、对比论证对比和强烈的反衬,使文章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语言简洁而又幽默,尖锐而犀利,全文战斗性与愉悦性和谐统一;论辩性与形象性有机结合;幽默、讽刺与文采巧妙运用。
2. 示例:“拿来主义”是一种好方法, 拿来主义是一种针对文学、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或方法。只有秉持“拿来主义”的态度,一个人、一个民族才能不断战胜自己,扬真抑假、扬善抑恶、扬美抑丑。我们要从人类文化遗产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古为今用,固本培元,磨砺心性,净化心灵,始终做到扬精华、弃糟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