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1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1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8.1《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播放歌曲、展示图片等系列情境,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真挚情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
2.通过对名人名言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科学精神)
3.通过观看《生命至上,这样的人权很中国》、《中国外交》两个视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懂得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法制意识)
4.通过观察图片资料,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公共参与)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是本课的重点。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学生才能在实际行动中自觉捍卫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展望美好的愿望和憧憬,通过启发和诱导,引导学生明确个人梦的实现离不开国家梦,国家好了,大家才会好。
难点:“认识国家利益”是本课的难点。国家利益这一知识比较抽象,在突破这一难点时,选用图文并茂的新闻素材,增强教学直观性,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认识国家利益关系到民族生存和国家兴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国家》。
展示图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第一个就是要——爱国!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我和我的祖国永远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我的祖国,都会牢记我是中国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讲授新课】
一、认识国家利益
1.一代伟人邓小平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从中你体味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这句话表达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不自觉地怀有爱国情感。
学生齐读: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她以广袤的土地和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这一片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
2.国家利益的内涵阅读教材P87“探究与分享”,结合篆书“国”字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提示:通过篆书“国”字的演变可以看出,国家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强大的国防来保卫人口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即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归纳: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它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展示一组图片,再观察教材88页“探究与分享”思考并回答:上述举措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案提示:我国成立三沙市政府有助于进一步维护南海的海洋权益,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我国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利益;我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促使人们坚持科学发展、科学用地,使各地从存量土地中挖潜力;保卫祖国领空,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利益。
教师: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其中,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出示图片“习近平谈国家核心利益”,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教师小结,国家利益的内涵、外延以及国家的核心利益等。
二、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
观看视频资料一。
1.自主探究:思考在抗击疫情期间,与其他国家相比,你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做得好?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正向刚才那位女同学所说:“把人民对生命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国,人民除了对生命安全的需要,还有有哪些愿望或者需要?
2.合作探究:除了对生命安全的需要,请你说一说人民有哪些愿望或者需要?国家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
小组展示。(结合自身、朋友或家庭需要展示)
教师:每个人都渴望安居乐业、家庭和睦,都期盼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人们对美好生活胡向往与期盼就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它离不开国家利益。
习近平主席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由此我们理解: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两者相辅相成。幻灯片出示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1)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两者相辅相成。3.自主探究:继续思考,“所有的新冠治疗是国家免费的”“一些重症患者治疗费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这说明要保障人民利益的实现需要由什么来做强大的后盾?
学生齐答。
教师:没有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证!没有国家的稳定,人民的美好愿望就无法实现!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心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反之,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出示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2)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观看视频资料二。
1.合作探究:视频中讲了中国面临哪些困难?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愿意站出来为祖国拼搏?
小组展示并总结。学生通过交流感受增强学生爱国情感,画出爱心图形。
教师:我们每个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动,推动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出示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3)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4)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教师: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我们热爱这片土地!爱国,不仅仅是知识上学习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情感!幻灯片出示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①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两者相辅相成。
②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③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④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2.学生齐读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3.幻灯片出示本课知识结构图。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我们认识了国家及国家利益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国家利益。同时也知道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密切联系。我们要维护国家利益,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情感升华
阅读《学习实践手册》74页“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迹。
思考:
(1)邓稼先是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的?
(2)邓稼先的行为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请你简要写在卡片上。学生思考回答。写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同时播放音乐“中华诵”。同学把写好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心”形图周围。
四、教师寄语
同学们都在踊跃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正如这些同学所写,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舍小家、顾大家,时刻关注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利益,不怕苦、不畏难,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坚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能做到吗?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做到,因为我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评测练习
一、判断并改错
1.在我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是一致的。()
2.国家利益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与人民利益无关。()二、单项选择题
1.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以下名言体现国家利益的是( )
①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②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③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④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2.当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的时候,每一个个体都显得渺小和无助,但是国家迅速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启动抗疫程序,承担抗疫重任,改革开放积累的丰厚资源便不断被调往抗疫的每一个领域,我们最终取得了抗疫之战的胜利,也为每一个人带来了安全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国家好,大家才会好②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相矛盾的③维护国家利益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④人民利益只有上升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驻扎在北京的德军,借口有人向驻地抛掷砖瓦,纵火焚烧附近的义学,并焚毁周边百姓的房屋一百多间。一群因为自家的房屋被联军纵火而逃出来的平民百姓,被法军逼进一条死胡同。凶残的法军在胡同口架设机关枪,向胡同内的人群疯狂扫射。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些强盗竟然以多杀人为乐事。不少家庭为了免遭侵略军的屠杀和侮辱,举家自焚或服毒自杀。一时之间,北京城尸积如山,哀鸿遍野......这一屈辱的历史说明( )
①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②国兴我荣,国衰我耻③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表现④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命运共同体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能体现歌词寓意的是( )
①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才能得到实现②国家发展为我们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机遇③我们为国家和社会的平衡,充分贡献力量④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紧密联系、高度统一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B.国家利益可以代替个人利益
C.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D.维护国家利益必然要放弃个人利益
6.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六千余人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作为学生爱国运动领导者之一的蒋南翔受上级党组织委派,起草了《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他悲愤地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
(1)材料一中的“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说明了什么?(4分)
材料二:“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
(2)从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关系的角度,简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理由。
《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所涉及的概念如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等,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提前了解学生对国家利益的认知状况,预测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疑惑点、争议点和课堂意外,作好了必要的课前预设。以此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才能贴近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课前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国家利益问题的了解与认知状况,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相关话题,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讲“国家利益与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时,采用了“情境体验法”。情深才能意切,情到深处理自明。通过图片、视频资料,以营造真实的、具有震撼力的教学情境。通过纵横对比,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国家利益与个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本节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教师的适时点拨,更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旁只是引导点拨,才能更好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还要注意时间上控制和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收与放。
但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之处。如在组织课堂时的语言相对贫乏,缺少对学生的鼓励,对课堂的教学时间的把握上有一定的欠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深入等。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积极改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再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